市水利事业发展规划
时间:2022-04-21 11:25:00
导语:市水利事业发展规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战略机遇期。根据《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纲要》,结合安阳市水利实际状况,编制了《安阳市“*”水利发展规划》。本规划作为“*”时期安阳市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指导性文件,着重解决饮水安全、城市防洪、水资源配置、水生态环境及城市水系建设等问题。
一、水利发展状况和面临的形势
(一)水利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全市现有大中型水库8座,总库容3.87亿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1.69亿立方米;小型水库110座,总库容0.63亿立方米。境内主要河流有洹河、金堤河、淇河、汤河等;过境河流有漳河、卫河。区域内有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沟河23条,蓄滞洪区7处。人工渠道主要有红旗渠、跃进渠、漳南渠和万金渠等。万亩以上灌区7处,设计灌溉面积239万亩。机电井81543眼,机电排灌站467处。耕地总面积59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44万亩,节水灌溉面积358万亩,旱涝保收田317万亩。水土流失面积2916平方公里,已累计治理2051平方公里。农村饮水困难累计解决197.16万人,农村158万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
(二)“*”期间水利建设回顾
“*”期间,我市水利工作按照“用足境外配额水、设法蓄住天上水、尽量拦住过境水、合理开采地下水、提高标准抗洪水、水土保持涵养水、处理利用污染水,关键措施在节水”的治水方针,围绕建设供水保障体系、防洪除涝体系和水资源管理体系三大目标,科学规划,灵活调整,抓住国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的历史机遇,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水利工程基本建设和水资源管理及水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防洪、除涝、灌溉、供水体系,在抗御水旱灾害、保障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用水、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农田水利建设
以“红旗渠精神杯”竞赛为动力,以节水灌溉、“三区一闸”、水土保持等工程为重点,积极争取省级以上资金,通过广泛组织和深入发动,积极引导群众踊跃投工投资,持续掀起声势浩大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热潮。*年至*年底,全市有效灌溉面积新增30.66万亩,已达到443.94万亩;节水灌溉面积新增143.38万亩,已达到357.66万亩;旱涝保收田新增17.52万亩,达到317.06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治理500平方公里,累计治理2051平方公里,以解决西部山丘区和东部苦水区的群众吃水困难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累计解决了34.59万人的饮水困难和15.55万人的饮水安全。安阳市也连续5年获得省政府颁发的市级“红旗渠精神杯”。
2、水利工程基本建设
“*”期间,我市抓住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历史机遇,不断加快我市水利工程的建设步伐,实施了内黄县引黄补源、大功灌区节水技改、林州市引弓入城技改、洹河市区东段治理、茶店坡沟市区段治理、琵琶寺水库除险加固、南谷洞水库除险加固、洪水河改线、跃进渠节水技改、小南海泉域综合治理、婴儿沟综合治理、漳河护岸二期、马家岩水库、洹河河道治理、引岳供水、安钢电厂供水技改、永兴工业供水和环城河引水工程等18项重点水利工程,累计完成3.2亿元。
同时,加大前期工作力度,除已实施的项目外,完成了漳南渠、红旗渠、跃进渠三大灌区节水技改的前期工作,完成了《安阳市城市水系环境规划》、《安阳市水资源综合评价》、《安阳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规划》、《南海泉泉域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与保护规划》、《南水北调工程安阳市城市供水规划》和《洪水河治理规划》等。编制了安阳市环城河治理、洹河县区段治理、聂村沟、婴儿沟、御路沟等工程和小南海泉、洹河、滑县、内黄县生态恢复保护工程的可研报告。
3、水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大力开展了普法宣传,健全了水资源管理体系,成立的水政监察支队,全面实施了取水许可制度,理顺了水资源管理体制,出台了《行业用水标准》、《安阳市洹河管理办法》等文件,普及计量设施安装,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对全市主要入河、库、渠排污口进行了调查。市节水办、城市防汛办公室职能划归市水利局管理,全市各县(市)实行了水务一体化管理。
对市区地下水源井进行全面普查,有计划地封闭自备井,减少地下水开采,制定了《人工回灌地下水工程试验工作方案》,积极开展回灌地下水研究,做好水资源调配。
4、水利信息化建设
增建了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地下水观测井、卫星遥测通讯站以及水环境监测中心等,健全了水利信息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微波通信联通了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岳城水库和部分局属单位;建立了防汛信息查询、地理信息、防汛视频会商、城市防汛可视网络测报系统;建立了洹河水文遥测及洪水预报调度系统;初步建成了安阳市国家水文数据库系统;建成了联通全省水利系统的安阳市水利局办公业务网。
5、其它建设
依托水利行业优势,发展水利经济。积极开展城镇供水、勘测设计、工程监理、水利旅游等多种经营工作,深化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调动了群众投资办水利的积极性。
豫北水利勘测设计院的勘测、设计、监理和咨询四大系列11个专业分别晋升为甲级资质。红旗渠风景区分别被国家旅游局和水利部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和“国家水利风景区”。彰武南海水库风景区和洹河风景区被评为河南省省级水利风景区。
(三)水利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当前水利面临的形势
“九五”、“*”期间,国家加大水利建设的投入,我市水利基础设施得到大幅改善,防洪除涝、供水保障和水资源管理三大体系基本形成,水利信息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同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利事业的需求相比,基础仍然薄弱,形势依然严峻。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水利面临的形势主要表现在:一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将会更加突出;二是随着国债资金规模的减少,对水利投资将产生一定影响;三是水的管理体制亟待改革。我市水利事业要认清形势,克服不利因素,抓住我市加快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促进我市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
2、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水利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从安阳市水利现状来看,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方面,有的还十分突出。
(1)水资源紧缺仍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市当地水资源总量约为16.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322立方米,分别约为全国和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7和2/3;亩均水资源量为301立方米,分别约为全国和全省亩均水资源量的1/6和3/4,属资源型缺水地区。为了满足城市生活、生产和农业灌溉的用水需求,致使地下水严重超采和挤占生态用水,全市形成4000平方公里的漏斗区,并出现以城镇水源地为中心的中深层地下水漏斗区。由于大量挤占了水生态环境水量,致使城市和农村的沟渠要么成了排污沟,要么成了涸河,严重破坏了人们居住和生存的环境,与目前人民的生活水平极不相称。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全市缺水量约3.63亿立方米。由于缺水,进一步加剧了水的供需矛盾,造成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地区间争水,水事纠纷不断发生。
(2)防洪除涝工程标准偏低,安全隐患多。安阳市城市防洪达不到部颁设防10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洹河市区段已治理部分仅达50年一遇标准,下游于曹以下段河道没有治理,泄洪能力仍然受限,对市区安全依然构成严重威胁;市区沟渠、洪水河及相关支流未治理。各县(市)县城(市区)防洪标准达不到部颁防洪标准。如金堤河、汤河河道等未治理。面上沟河排涝标准较低,淤积严重,建筑物老化失修,排涝能力低,极易形成内涝;石门水库、双全水库坝基坝肩渗漏严重,全市60座病险小水库未得到治理,严重威胁下游安全。蓄滞洪区建设和管理尚未启动。
(3)水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任务艰巨。水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时期我市洹河城区段水质有所改善,但总体上水环境恶化未得到根本遏制。全市废污水排放量1.699亿立方米,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沟渠、河道及水库,使得水质普遍严重污染。岳城水库水质较好,基本达到饮用水标准,彰武水库水质在III—IV类之间,但两水库上游及周边污染源仍有扩大趋势。河流除淇河水质尚好外,洹河、汤河、卫河、金堤河、洪水河等水质均在V类以上;环城河因为生活污水排放,也是污染严重,水质属超V类水质。严重超标的地表水下渗影响地下水质,引起水生态系统恶性循环,导致全市地表水和地下水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卫河水污染严重,沿河一带地下水水质达不到饮用水标准,内黄、滑县苦(氟)水没有得到根本治理,“*”时期尽管启动了饮水安全工程,但上述地区仍有158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城市供水安全体系基本完成,但我市的水源地保护工作还未开展,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突发性的水质污染仍有威胁城市饮水安全的可能。全市水土流失面积2916平方公里,已累计治理2051平方公里,还有86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山区开矿、修路不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且已治理面积仍存在质量、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尚需巩固提高,因此保护水质和水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4)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与浪费现象并存。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了水环境的恶化。除林州山区外,安阳市地下水普遍超采,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地下水埋深市区局部超过40米,内黄县、滑县和汤阴县一般在20米以下,超量开采将会引发局部地区地面沉陷。与此同时,水资源浪费严重,水利用率不高。工业水重复利用率只有78%。大部分城市居民节水意识虽有所提高,但城市节水器具普及率较低。高标准农业节水面积偏少,节水效果不显著。灌区大部分未进行节水技术改造,渠道老化失修,渗漏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仅有0.35,农业灌溉条件落后。漳河客水资源利用不充分,彰武水库每年都有大量弃水,雨洪资源利用工程较少。
(5)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调配和监控力度不够。截至*年底,我市各县(市)已基本实现了水务管理一体化,但市级水务管理体制还存在不统一的问题。地表水和地下水没有实现联合调度、统一管理和实时监控,用水水价体系与不同水源、不同用水户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性,不能较好地起到鼓励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的经济杠杆作用。
二、“*”水利发展规划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围绕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目标,树立“以人为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的四种观念,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继续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妥善处理好水利事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安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任务
1、搞好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加强水资源调蓄和配置工程建设,提高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控能力。做好安阳市南水北调受水区水资源配置规划,争取在“*”内配套工程开工建设;完成马家岩水库和彰武水库扩容工程建设;加强污水处理和再生水的利用;积极开展城市雨水利用工作,解决城市环境用水需要。全面主动应对干旱、重视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安阳市缺水抗旱预案,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确保城乡生活用水,努力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
2、做好饮水安全保障工作,让群众喝上放心水。进一步加大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工作力度,巩固农村人饮解困成果。按照安全饮水标准,集中供水与分散供水相结合,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与农村卫生环境整治相结合,重点解决沿卫河一带污染水、高氟、苦咸区的饮水安全问题以及局部地区饮用水严重不足问题。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保护好饮用水水源。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监督管理。搞好水源区安全防护、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及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完善水源地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各种突发性污染事故的能力。
3、加强防洪体系建设和洪水管理,保障防洪安全。防洪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建立较为完善的防洪管理体系,科学安排洪水出路,有效规避、控制和分散洪水风险,加强防御山洪工作,合理利用雨洪资源。进一步完善防洪预案,提高防洪应急管理能力。完成洹河县区段治理工程和洪水河治理工程,确保安阳市城市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做好洹河分洪道建设规划,远期使安阳市城市防洪达到100年一遇部颁标准。指导县(市)做好县城的防洪规划。开始实施七大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和管理。
4、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以建设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市为目标,提高农业节水灌溉标准,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加快红旗渠、跃进渠、漳南渠灌区节水技术改造工程实施,提高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保证粮食生产安全,服务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定工业产品生产或服务的用水量定额,引导公众广泛参与,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大力推进城市节水器具使用普及率,初步建立起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资源费征收等制度,强化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深化水价改革,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积极采取综合应用节水措施,有效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5、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完善水功能区管理制度。以城市建设为中心,以建设“两河(洹河、洪水河)、一环(环城河)”治理工程为重点,逐步提高城市水生态环境,“*”末安阳城市基本形成“两带、一环”的水系景观框架。继续推进全国地下水保护试点市建设,做好小南海泉、洹河、滑县、内黄生态恢复补源工作。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完善水功能区划管理,研究建立生态用水保障机制。依法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逐步实施纳污总量控制。加强地下水的管理,研究编制安阳市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制定地下水管理办法,加大地下水限采力度。搞好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使之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度假、弘扬水文化的好场所。
6、深化水利体制制度改革,强化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大力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力争实现城乡水资源、地表水与地下水、主水与客水的统一配置,取水、供水、用水、节水、排水、再生水回用的统筹安排,水量、水质、水能和水域的统一管理。积极探索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开拓市场融资渠道,完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深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行工程代建制度,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确保建设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深入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动水利工程管养分离,深化内部改革。完善水价配套制度,建立健全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推进市场化进程。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规范水行政审批,提高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能力。加强水利信息,强化社会监督,推进水利政务公开。通过完善预案,增强应对各种水事危机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水行政决策咨询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7、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水利人才队伍。深入贯彻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推进我市水利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工作,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效能的水利优秀人才队伍。
(三)发展目标
1、协助上级部门完成南水北调总干渠工程,做好安阳市南水北调受水区配套工程规划工作,力争开工建设。完成马家岩水库、彰武水库扩容工程建设。
2、解决农村6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提高乡镇供水能力,村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0%。
3、完成洹河、洪水河治理工程,使安阳城市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面上沟河满足除涝标准,现有中型病险水库全部得到除险加固,部分重要小水库得到治理。
4、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60万亩,旱涝保收田达到32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10万亩。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5。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平方公里,累计达到2451平方公里,治理度平均达到80%以上,拦渣率达到90%以上。
5、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城市污水回用率达到6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2%,万元产值取水量降至80立方米。城镇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控制在20%以下。新建筑节水器具安装率达到100%,全市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80%以上。
6、基本建成覆盖全市水利系统的水利信息网络,建设和完善一批水利基础数据库,建立健全水利信息化管理体制,全面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7、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实现涉水事务的统一管理。
三、“*”时期水利发展的总体布局
根据我市水资源紧缺、水生态环境恶化、防洪工程标准偏低的实际状况,要采取“开源节流”、“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环保“应对措施,继续坚持”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提高标准防洪水、水土保持涵养水、处理利用污染水、关键措施在节水”的治水方针。加强水资源管理、饮水安全、防洪减灾、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通过实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末我市初步形成水资源配置合理、饮水防洪安全保障有力、水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人水和谐相处的局面。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
1、水资源状况
我市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量不能满足生活、生产和生态需要。目前,我市正常年份需水量约为21.1亿立方米,水资源可供水量约为16.3亿立方米,缺水4.8亿立方米。通过节水,预计到2010年总需水量为20.6亿立方米,缺水量将达到4.3亿立方米。
2、水资源开发利用
“*”期间,我市将完成以下水源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阳段:南水北调工程安阳段全长65公里,总投资约35亿元,我市年分水3.34亿立方米。
马家岩水库:水库总库容279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101万立方米。工程总投资19920万元。水库建成后,平水年可向红旗渠补充水量4540万立方米。
彰武水库扩容:彰武水库经除险加固后,防洪标准已达到设计要求,进一步完成彰武水库131米高程以下的移民搬迁安置,使正常蓄水位由128.7米提高到131米,增加兴利库容1045万立方米。投资5600万元。
同时,要加快农村和城市集雨工程建设研究,以充分利用雨洪资源。要用足用好国家分配的引漳用水指标,积极开展滑县、内黄引黄工作,充分发挥大功引黄工程效益。
3、节约用水
(1)加强农业节水
全市农业用水占总用水的77%。以建设全国节水示范市为契机,继续扩大节水灌溉面积。一是提高节水灌溉标准,因地制宜地推广喷灌、滴灌、渗灌等先进技术,减少灌溉水的浪费。二是加强农业用水管理,推行科学的灌溉制度,完善田间工程设施,提倡沟灌畦灌。三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低耗水、高效益农业。四是加大灌区节水技改。我市在“*”期间安排部分大中型灌区节水技改,渠系平均水利用系数达到0.50。包括红旗渠、跃进渠、漳南渠、大功等大型灌区和豆公、琵琶寺、淇河、珠泉等中型灌区。
红旗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总干及干渠清淤118公里,防渗衬砌90公里,维修加固建筑物5座,工程总投资2999万元。
跃进渠灌区节水技术改造工程:总干渠流石坡等段明渠改暗渠,隧洞塌顶段的砌拱加固,渠道衬砌和渠墙加高,总长度为41.075km,工程总投资2995万元。
漳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总干渠28.7公里的渠道清淤、防渗,环山干渠3.75公里的渠道防渗及节制闸工程,工程总投资为3000万元。
滑县大功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城关、枣村、贾公、五干排、泥马庙干渠上桥、涵、闸工程,计划投资3000万元。
(2)提高工业节水
要统筹考虑全市经济发展和水资源条件,调整工业结构布局,实施以水定产,严格限制高耗水项目立项。工业用水要深入开展管理型节水、技术型节水、工艺型节水。到2010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82%,万元产值取水量降至80立方米。
(3)重视城镇生活节水
加强生活节水宣传,合理调整水价,积极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和设备,新建筑节水器具安装率达到100%,全市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80%。加大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城市污水回用率达到60%。
4、水资源保护
以恢复保护地下水和水源地保护为重点,研究编制安阳市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制定地下水管理办法,加大地下水限采力度。加强对小南海泉、彰武水库和岳城水库水源地的保护,界定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加强卫河、洹河等主要河道水污染的防治和控制。对入库、入河排污量实行总量控制,使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II类标准,农村饮用水质得到改善。
(二)供水安全保障
做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工作,逐步实施分区、分质供水,提高雨洪资源的利用和中水的回用率。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饮水安全、粮食用水安全、经济用水安全、生态用水安全的要求。
1、饮水安全
城市生活用水标准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饮用水卫生标准,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解决农村60万人的饮水安全,供水水质应符合国家或《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要求,采取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相结合形式,供水入户率达到95%。水源水量保证率严重缺水地区不低于90%,其他地区不低于95%。进一步探索、创新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机制和投资体制,实行国家补助为主,受益群众投工投劳自筹为辅的投资原则。
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保护好饮用水水源。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监督管理。搞好水源区安全防护、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及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完善水源地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各种突发性污染事故的能力。
2、城市供水安全
积极扩大工业使用地表水的规模,建设对安钢中板厂、安玻集团、电厂等大型用水户的用水专线,确保对我市重点工业企业的供水保障。生态环境用水主要考虑用处理过的污水回用和雨洪水。结合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铺设中水利用管道,尽可能使用处理过的污水,同时在现有河沟上建设蓄水工程,结合小区建设兴建蓄水池等雨洪水蓄水设施。
(三)防洪工程
对洹河、洪水河、汤河等河道进行治理;完成中型及重点小型病险水库加固;综合治理安阳城市水系,疏浚平原地区排涝沟河;抓紧蓄滞洪区工程建设和安全设施建设;基本实现由控制洪水向管理利用洪水的转变。
1、河道和滞洪区
——洹河:治理河道53.05公里,工程总投资12275万元。经过治理后,可使洹河市区段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县区段达到20年一遇。加快修建洹河分洪道的前期工作,争取工程早日开工建设,远期使城市防洪达到100年一遇的部颁标准。
——洪水河:规划对黄张村至京珠高速段22公里河道,按照5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治理,工程总投资11000万元。
——金线河:规划对洪岩村至河口段8.42公里的河道按50年一遇标准设计,右堤按100年一遇设防。
——张北河:张北河发源于石岩村,经王潘流入市区。规划对漳南总干渠胜利洞出口至入洪水河口的8.02公里河段按照50年一遇标准进行治理。
——白沙河:白沙河是洪水河一大支流,规划从铁路东开始治理,重点加高左堤,按50年一遇标准设计,防止洪水进入市区。
——汤河:汤河穿越汤阴县城,规划对汤河水库以下至入卫河口处42公里河道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治理。
——金堤河:金堤河是滑县县城的一条主要排涝河道,由于河道淤积严重,导致排涝能力大幅下降。规划对八一闸至老爷庙39.55公里河道清淤疏挖。
——卫河浚内沟口:浚内沟是卫河小滩坡滞洪区内的一条主要退水沟。规划对卫河右堤的堵复、浚内沟入卫河口处建防洪闸及二道防线部分堤段培厚加宽。
——滞洪区:安阳市跨海河和黄河两大流域,共涉及蓄滞洪区7处,即黄河流域的北金堤滞洪区及海河流域的长虹渠、白寺坡、小滩坡、任固坡、广润坡、崔家桥滞洪区。7处蓄滞区大都建于五六十年代,避洪设施少、标准低,加之年久失修,损坏严重。一旦滞洪,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将遭受严重损失。规划对7处滞洪区进行工程建设和安全设施建设。
2、水库
——石门水库:总库容109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844万立方米。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2416万元。工程实施后,防洪标准将提高到500年一遇,为水库的安全运行奠定可靠基础,同时可以补充当地的浅层地下水和淇南灌区的灌溉水源,大大改善农田生态条件,提高农作物产量,此外,还可发展水库养殖。
——60座病险小水库:我市现有小型水库110座,总库容6365万立方米,总兴利库容3672万立方米。目前,有60座小水库存在病险隐患,其中37座达不到部颁防洪标准,有27座水库工程存在严重问题。病险水库的存在,极易造成险情,严重威胁着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期间,对27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使其达到部颁防洪标准。工程实施后,可有效发挥其防洪和灌溉效益,有力地促进我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3、城区水系治理
安阳市城市水系可概括为两河、一渠、十一沟及诸多坑塘。两河即洹河和洪水河,一渠即万金渠,十一沟是指流经城市内的11条沟渠,包括铁西排洪沟、安丰沟、御路沟、漳涧沟、聂村沟、婴儿沟、邱家沟、瓦亭沟、茶店坡沟及胡官屯南沟、北沟。坑塘主要指老城13座坑塘及城市内现有的一些人工湖和池塘。“*”期间,完成对环城河、洪水河的综合治理,使环城河成为市区的一条绿色水带,洪水河与洹河相呼应,市区北侧以洹河为纽带成为历史文化风光带,南侧以洪水河为纽带成为自然景观风光带。对市区安丰沟、婴儿沟、聂村沟、瓦亭沟、御路沟等排水沟进行综合治理,治理标准按照2年一遇城市排涝标准。建设西区截流沟,连通万金渠与洪水河,将南水北调总干渠以东,万金渠以南,洪水河以北的大范围降水,截流后汇入洪水河。
对城市水系进行综合治理后,城市水系水质将得到大幅改善,同时可美化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
(四)水生态环境保护
1、水污染防治
做好水资源保护规划和水功能区划管理工作,完善水质监测系统,核定不同水域的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确定河流水体的纳污总量,全面加强河流、水库、灌渠排污口和地下水量、水质监测,对用水和排污实施有效监控,创建人水和谐的水环境。
严格执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规范入河湖排污口审批和管理,尤其要强化重点用水大户排水水质的监督管理,控制水功能区的污水排放。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严格限制保护区内的各项开发活动,严禁一切排污行为。城区水系全面实施雨污分流,市区生活污水全部得到处理,全市工业废水实现达标排放。
积极参与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大力推进铁西宗村、西区安钢两个10万吨污水处理厂和开发区8万吨、洹北9万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和污水资源化,防止水污染。
到2010年,水污染恶化趋势得到遏制,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全市河流、水库水体水质均达到III——IV类水以上。
2、水土保持治理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以预防保护和有效监督为主,工程措施、行政措施、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相结合。
“*”期间,平均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要达到80平方公里。2010年,力争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51平方公里,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到465平方公里,全市水土流失面积的治理度平均达到80%以上,拦渣率达到90%以上。全市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明显好转。
加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扩大城市植被覆盖率,搞好城市蓄排水工程建设,增强地面纳雨、固土能力,城市开发建设活动要采取措施,对开挖面、堆土场和弃土、弃渣要进行防护,减轻水蚀和风蚀,做到城市建设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同步,使城市的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
在加强人工治理的同时,加大封禁保护的力度,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发挥大自然的力量,促进植被恢复,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改善生态。
3、生态恢复保护工程建设
以恢复保护水生态为重点,通过建设蓄水工程补充地下水,控制排污总量,防止水质污染。根据全国地下水保护行动计划,“*”期间,分步实施以下工程。
——小南海泉生态恢复保护工程:通过对涌泉区河道清淤、护岸、污水截流、加固等措施,使小南海泉年增加涌水量明显,水质得到净化,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
——洹河生态恢复补源工程:新建殷墟橡胶坝船闸枢纽,改造东风橡胶坝,结合洹河分洪口新建秋口拦河节制闸;在洹河西高平~蒋村河段建两座低溢流坝,补充地下水。每年可补充地下水1200万立方米,同时也可美化城区水景观,调节区域气候,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
——滑县生态恢复补源工程:以大功河为主干,建4处蓄水补源工程。项目完成后,总蓄水量达800万立方米,可增加调蓄能力540万立方米,实现补源面积49平方公里。工程总投资2986万元。
——内黄县生态恢复补源工程:以引黄补源工程及卫河为主干,开挖34公里河道工程,建相应节水闸、退水闸等建筑物。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
(五)水利信息化
采用先进技术,逐步建立起与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相适应的能有效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水利信息化体系,“*”期间,建立水利公用信息平台为各个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运用提供统一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基本建成覆盖全市水利系统的水利信息网络,建设和完善一批水利基础数据库,建立健全水利信息化管理体制,全面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重点建设和建成我市防汛指挥、水利政务、水利信息公众服务、水资源管理决策、水质监测和评价、水保监测与管理、水利工程管理、水利规划设计管理8大应用系统;培养和造就一支水利信息化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
(六)水利旅游
在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和保护水环境的前提下,以水利工程为依托,充分利用山林、水面、工程景观,积极开发建设水利风景区,大力发展水利旅游产业,创建水利旅游精品,打造水利旅游品牌,把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建设成为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国家水利风景区红旗渠旅游区为龙头,充分发挥彰武南海山水风光、太行平湖南谷洞、小流域生态旅游、环城河水乡风光、洹河及洪水河风景区、南水北调清水走廊等资源优势,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快旅游风景区开发建设,培育水利旅游精品。到2010年,全市水利旅游年收入突破2000万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完美统一。
四、“*”水利重点工程建设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结合我市具体情况,“*”期间,在工程安排上,首先安排饮水安全工程;其次,合理配置水资源,结合城市防洪,逐步治理城市水环境;第三,水源工程,实施南水北调及配套工程,彰武水库扩容;同时,适宜安排灌区节水、生态恢复、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等工程。
“*”期间全面实施“1286”重点工程建设。“一”是以城市水系景观建设为中心,“二”是建设全国地下水保护行动试点市和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市,“八”是完成南水北调安阳段总干渠、马家岩水库、彰武水库扩容、石门水库除险加固、红旗渠、跃进渠、漳南渠灌区节水技改、洹河县区段治理等8项重点工程建设,“六”是解决农村6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完成上述工程建设任务,初步测算共需投资42.97亿元,其中南水北调投资35亿元。初步计划争取省以上水利资金2.94亿元(不含南水北调投资35亿元),市级财政安排资金3.11亿元,县乡投资1.92亿元。
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水行政管理,营造良好的水利发展环境
按照水利相关法律法规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治水,依法行政。首先要依据上级部门出台或即将出台的管理细则、办法,抓紧研究制定《安阳市河道堤防修建维护费征收办法》,多渠道筹集修建维护资金;制定《安阳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办法》,为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提供政策支持,确保饮水安全;制定《安阳市地下水超采区管理办法》,对超采区开发利用地下水实行严格控制。其次要依据现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项目水资源论证和水土保持治理方案审查制度,从源头上杜绝用水不合理项目的立项,确保工程项目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第三完善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形成以市、县水行政为主,建立与相关部门相协调的水行政执法网络体系。通过水行政的制度化、规范化,营造良好的水利发展环境。
(二)积极探索水利投资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水利投融资体系
多年来,水利工程建设资金都是政府投入,随着水市场的形成,大多数水利工程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所以在水利资金投入形式应有所改变。首先分清是社会效益型工程还是生产经营型工程。社会效益型的水利工程以政府投入为主,对生产经营型水利工程,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建立谁投资、谁受益、谁经营的管理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其次对已有的水利工程,根据工程性质,采用拍卖、租赁、承包、出售、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办法吸纳社会资金,所得资金用于水利建设投入。第三制定优惠政策,利用投资、收费、价格等经济手段,保证投资者的一定利益,鼓励社会加大对水利的投入。第四对于农村水利工程,采用政府适当补助和扶持政策,调动广大农民水利投入的积极性。
(三)坚持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做好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
1、实施“科技兴水”战略
加大水利建设步伐,必须实施“科技兴水”战略,把水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要发挥计算机信息处理优势,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管理、防洪调度决策、水环境保护以及其他方面信息处理系统,努力提高全市水利系统办公自动化水平和工作效率。结合我市水利实际,进行节水技术的研究,大幅度降低单位工业产品的耗水量。积极推广管道输水、喷、滴、渗、微灌高效节水技术。采取多学科联合攻关的方法,对排灌技术、平原地下水调蓄技术、水库风险调度技术、城市和农村雨洪资源利用技术、分区分质供水等我市水利建设中的重大科技问题进行重点研究。要重视和加强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和推广,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提高水利建设的科技含量。
2、组织开展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
建立健全各级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技术推广网络,加强水利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科技情报工作,加强水利教育和技术培训,努力培养造就适应现代化水利需要的水利科技专家队伍和水利干部职工队伍,以推进安阳市水利事业的发展。
3、加大前期工作力度
加大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充实完善项目库。结合我市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建设实际,要编制城市水资源配置规划、供水规划、城市水生态建设规划、水源地保护规划及安阳市南水北调受水区水资源配置规划、安阳市雨洪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规划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从长计议、全面考虑、科学选比、人水和谐的原则,使每个规划同省水利发展规划及流域规划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兴利与除害、开源与节流的关系。突出特色,把握重点,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对关系全市经济发展大局的重点水利建设项目,要充分论证,扎实做好前期工作,力争纳入省发改委项目库。在规划期内,对规划实行动态管理,不断进行补充完善。对条件成熟的项目,要抓紧实施,使之尽快发挥效益。政府要加大前期工作投入,按照“分级建设、分级负担”的原则,划分事权,明确责任。发改委与财政部门要把水利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列入计划,安排专项资金。认真做好水利建设项目的科学规划工作,为水利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四)继续开展“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进一步调动各级办水利的积极性
要不断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引导鼓励全社会关心支持水利事业。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正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利益关系。继续把夺取“红旗渠精神杯竞赛”奖杯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配套完善各类水利设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