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综合开发规划
时间:2022-04-21 11:23:00
导语:市农业综合开发规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编制《安阳市农业综合开发“*”规划》。
一、“*”期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回顾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期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农发办的正确指导下,在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系统干部职工及项目区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和投资任务,为夯实项目区农业基础,改善生产条件,打造粮食核心产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做出了积极贡献。我市“*”期间农业综合开发取得的主要成效有:一是资金投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幅度,各类资金按计划落实到项目。五年来,中央、省财政对我市农业综合开发特别是土地治理项目投资连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幅度,土地治理项目中央、省财政投资*年为845万元,*年增加到1741.5万元,年平均增长26.5%,*—*年资金增幅分别为9%、17%、31%、24%。五年来,全市共落实各类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0190万元,其中中央、省财政投资9210万元,市县财政配套资金1662万元,企业及群众自筹9158万元,整合资金160万元,资金全部落实到项目。资金投入总量是“九五”期间的1.6倍,净增7593.5万元。在总投资中,用于土地治理项目10665万元,用于产业化经营项目9525万元。农业综合开发投入的大幅度增加,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全面完成了各类项目建设任务,改善了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奠定了农业生产物质基础。五年共实施土地治理项目33.75万亩,新打和修复配套机电井1639眼;建排灌站9座;开挖整修沟渠217.7公里;硬化渠道191.28公里;地埋管道1108.91公里;修建建筑物382座;架埋农电线路410.69公里;建喷灌1.37万亩;修建小型蓄排水工程306座;改良土壤13.72万亩;整修机耕路803.3公里;建设良种基地2.58万亩;建设良种仓库2180平米;建晒场10238平米;购置农用动力机械52台;营造农田防护林0.98万亩;建苗圃160亩。据测算,项目区共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6.33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10.19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1.31万亩;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24.13万亩;增加机耕面积0.94万亩;新增农机总动力5563千瓦。三是扶大扶强了一批龙头企业,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地带动了农民增收。五年共实施产业化项目12个,其中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参股经营产业化试点项目1个,受益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500元以上。四是完善了农村服务体系,提高了项目区农业科技含量和竞争能力。“*”期间,加大了对科技推广的投入比重,不断提高开发的科技含量。五年累计科技投入达到348万元,推广示范高、新科技项目57项,培训农民及技术人员93650人次,扶持农技服务站及农产品检测体系29个,农产品优质率达到95%以上。农作物种植优质良种化,病虫害防治和社会化服务功能得到了明显提高。五是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项目区新增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粮食5830.45万公斤、棉花82.26万公斤、油料462.99万公斤;平均每改造一亩中低产田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含棉油折算)226公斤。受益人口23.855万人,年均增收总额8008.06万元,人均336元。六是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农业开发,改善了项目区群众落后的生产、生活面貌,锻炼了乡村基层干部队伍,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全市广大农村呈现出“思开发、议开发、盼开发、争开发”的可喜局面。
“*”期间的实践充分证明,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项战略措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一种手段,也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期间的实践,进一步丰富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经验,为继续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二)主要做法
1、以强化服务意识为宗旨,完善领导组织保障体系,营造和谐的内外部开发环境。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指导到位。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兴农富民”的关键措施,纳入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中,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建立完善了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组织协调机制。市、县两级均成立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形成纵向政令畅通、横向通力合作的领导指挥系统。三是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大力支持开发工作,形成了“上下一条线,左右一盘棋,齐抓共管搞开发”的可喜局面。四是各级农发部门干部职工转变工作作风,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他们自带铺盖,自备餐具,和项目区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既当战斗员,又当指挥员。五是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调动农民群众开发的积极性,提高全民开发意识。
2、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中心,大力实施中低产田改造,打造我市粮食核心产区。“*”期间,始终坚持把投资向粮食主产区倾斜,把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扩大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田面积,巩固、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改造中低产田的根本目标。五年间,仅滑县就实施土地治理项目12.75万亩,占全市同期土地治理项目治理面积的38%。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带动下,该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被评为全国十大粮食生产标兵县,*年被确定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在中低产田改造中,我们以发展节水工程为重点,坚持节流与开源并举,灌溉与排灌同兴。*年以来,我市农业综合开发新增灌溉面积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分别占同期全市新增面积的30%和19%。
3、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契机,促进全市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期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着力点,以建设产业链条为纽带,选准主导产业,抓好基地建设,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建立和完善“政府推动、市场化机制、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组合”的新机制,促进企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4、以科技项目为载体,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科技含量,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以科技项目为载体,依靠农业科技推广单位,积极引进、推广作物新品种、农业新技术,加速农业新成果、新技术转化。
5、以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为核心,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水平。主要坚持了“两早、四严、一新、一带动”:“两早”,即坚持各项工作早安排、工程建设早动手,确保当年开发、当年见效。“四严”,一是严格推行规范的资金县级报账制,实行“三专”管理,确保资金的安全运行;二是严格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制,对项目资金进行公示,接受监督,打造“阳光工程”;三是严格实行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四是严格实行工程监理制。“一新”,即在各项工作上积极探索创新。“一带动”,即抓典型带动,塑精品工程,创一流效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期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有:一是群众对开发项目要求迫切与开发辐射面过小、年度资金安排量过小之间的矛盾突出,全市还有许多没有安排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空白乡镇;二是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占地需求与农村土地承包30年不变大政策之间矛盾突出,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占地补偿标准,使基层农开工作难度增加;三是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实际预算价格与当前通用的水利标准定额之间的矛盾突出,工程预算定额与市场实际价格差价过大;四是农业综合开发群众筹资投劳额度较大与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村群众收入过低之间矛盾突出;五是农业综合开发日益规范的项目资金管理与农发管理部门“人车马”等经费不足之间的矛盾突出。
二、“*”时期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形势
我市“*”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具有很多有利条件:一是国家、省、市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二是省委、省政府对发展粮食生产的决心很大,明确提出要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打造我省粮食生产的核心产区,为我市特别是重点县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创造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三是通过18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践,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四是通过带动和辐射,农业综合开发已经深入民心,形成了全民盼开发、望开发的良好氛围;五是全市尚有300多万亩待开发的中低产田,为发展农业综合开发事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六是全市农开系统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加快发展凝聚了强大的合力。
在看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一些矛盾和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基础设施滞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低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部分农田未达到旱涝保收,一遇大灾,实现粮食稳定增产的难度很大。为此,农业综合开发必须进一步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积极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二是农民增收面临困难,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收入渠道窄、增长速度慢的问题依然突出,农民持续增收难。为此,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必须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解放劳动力,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项目,带动项目区群众增产增收。三是发展节水农业刻不容缓。我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00立方米,不足全省的1/2,是全国的1/10。农田灌排工程不配套,水资源利用率低,严重制约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针对我市水资源紧缺与用水需求不断扩大的矛盾,发展节水农业将成为我市“*”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一项重点工作。四是开发难度逐渐加大。由于以前开发的地区大部分是易治理地区,进入“*”后,待开发的地区将是难度大、条件差的地区;同时,随着开发进程的不断深入,治理标准逐步提高,项目和资金管理也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严格,这就要求在“*”期间要努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不断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的农业综合开发新机制、新问题,进一步强化项目和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将开发工作推向深入。
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并存的时期,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系统,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清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新形势,准确把握农业综合开发的定位,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立足新起点,按照新要求,全面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时期我市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开发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规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全局,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以粮食大县、农业大县为重点,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扶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完善以农民为主体的投入机制和财政资金引导机制,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机制创新;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一是继续坚持中低产田改造,着力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坚持突出重点,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力度,着力扶持粮食生产重点县,打造粮食核心产区,确保粮食安全。三是坚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支持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提高综合开发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四是坚持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含量,发挥科技项目的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不断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五是坚持改革创新机制,充分引入市场机制,完善财政引导机制,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探索资金整合投入机制。六是坚持按项目进行管理,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实行统筹规划、规模开发,加强管理、奖优罚劣。七是坚持推行竞争开发、合理布局、连片治理,保障开发一片、见效一片、带动一片。
四、“*”期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发展目标
通过对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实施集中连片开发,资金综合投入,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工程、生物、农艺和科技综合配套,把项目区建成稳产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领先水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明显增加,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在全市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和连续扶持,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整体效益和竞争力,全力打造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社会知名品牌,全方位提高农民纯收入增长速度,力争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期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要实现以下主要目标: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3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1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2万亩;新增农田林网防护面积39万亩;新增机耕面积3万亩;新增农机总动力0.5万千瓦。项目区年新增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粮食8500万公斤、棉花90万公斤、油料620万公斤;新增农业总产值1.58亿元,农业增加值0.64亿元。受益农民人均新增纯收入350元以上。产业化经营项目建成后,新增农产品总产值4.35亿元,增加值1.04亿元,涉及农民新增纯收入500元以上。
(二)主要任务
1、土地治理项目。规划中低产田改造面积41万亩。项目区主要选择在林州市的姚村镇、东姚镇、横水镇、五龙镇和临淇镇,安阳县的吕村镇、韩陵乡、瓦店乡、安丰乡,汤阴县的五陵镇、任固镇、伏道乡、宜沟镇、韩庄乡,内黄县的二安乡、亳城乡、陆村乡、张龙乡、东庄镇,滑县的留固镇、上官镇、老店乡、焦虎乡、瓦岗乡,共涉及24个乡(镇)的185个行政村。项目区均选择在较为开阔的地区,地势平坦,开发潜力较大,治理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较为显著。项目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有: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利用系数低,节水灌溉面积较小;排灌渠系工程不配套,建筑物数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单一,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林木覆盖率较低,农田得不到有效防护;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含量低。
2、产业化经营项目。争取上级扶持产业化龙头项目2个,一般产业化经营项目11个。
(三)重点产业方向、建设内容及开发目标
1、土地治理项目。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建成稳产、高产、高效、旱涝保收、节水型高标准基本农田。一是通过科学规划灌排工程,合理布局新打配套机电井、埋设地下输水管道、硬化灌溉渠系、配套田间桥涵等设施,使项目区达到灌、排、蓄、保相结合,河、库引水灌区渠道及附属建筑物形成体系,斗、农、毛渠畅通,建筑物及附属设施配套齐全。灌溉保证率要达到80%以上,节水灌溉面积达到90%以上,排涝标准不低于5年一遇,主要建筑物防洪标准不低于10—20年一遇。二是通过土地平整、测土配方施肥、改良土壤、修建配套田间路,用补助方式吸引农民购置耕作、收播机械,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强化植物保护,促进机械、农艺、生物措施的综合运用。项目区土地肥沃,田间主干道晴雨畅通,道路四通八达,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三是按照每个网格200—400亩的要求,新建和完善项目区农田林网,使项目区农田防护林控制面积达到90%以上。四是做好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优质农产品新品种的引进工作。组织科技人员搞好技术服务,加强技术培训,扶持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使项目区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以上。通过开发治理,把项目区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地平坦、品种优、旱能浇、涝能排、服务设施完备、高质量、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整体功能较强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实现农业综合开发科学化、农田建设标准化、开发产品优质化、管理制度规范化,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农民生活宽裕的开发目标。
2、产业化经营项目。以扶持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扶持辐射带动作用强、经济效益好、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科技含量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优势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特别是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农产品加工项目的扶持力度,促进种粮农民增收。二是扶持优质特色农产品高效种植养殖基地,努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龙头+基地+农户”的形式,进一步加大产业化基地建设,整体推进区域优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特别是农产品结构的科学调整、转化增值。三是扶持农副产品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建设,提高农产品储藏保鲜能力,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提升农产品流通水平。
五、主要工作措施
(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运行机制,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不断提升管理质量和水平,加强对开发县的绩效考评,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运用有效的管理手段,调动各开发县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大对粮食生产重点县的扶持力度。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集中资金向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投入,坚持向农业生产大县、国家优质粮食工程规划县和粮食生产潜力大的县倾斜,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扶持力度。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合理安排面上开发县任务,力求做到均衡发展。
(三)加强项目和资金的规范化管理,深化完善农业综合开发各项新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分级负责制,强化项目前期科学立项、中期监督检查、后期项目验收和监测评价体系;二是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项目资金公示制,加大监管和考评力度,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三是加强和规范项目评审工作,实行公开申报、专家评审、竞争立项制度;四是积极推行水利及林业工程产权改革,加强工程建后运行管理,积极推行承包、租赁、拍卖、业主负责、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确保建成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五是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资金管理严格执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制度,加大到期有偿资金回收力度;六是进一步加大社会中介机构参与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开发资金使用监测和绩效考核制度,确保开发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
(四)健全科技开发管理机制。进一步落实农业综合开发的科技优惠政策,不断完善科技带头人、科技依托和科技承担单位的激励机制,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科技人员投入到农业综合开发中,努力提高项目区的科技贡献率。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科技开发的意识,加强科技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面提高我市农业综合开发的科技管理水平。
(五)加大产业化企业扶持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围绕产业扶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的思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农业产业链条式开发战略,统筹安排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并融入到优势产业中,形成产业特色和规模优势,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效益。要重点扶持发展优质农产品、优质畜产品、优质棉花、优质林果花卉、优质瓜果及蔬菜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和龙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六)强化领导,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始终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开发机构建设,增强开发的行政管理职能和服务意识,充实专业技术人员,使开发工作从上到下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和组织体系;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使开发工作形成合力;继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投入,确保开发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广辟资金渠道,保证开发投入的不断增加;本着对广大农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用好每一笔资金,为完成“*”规划及2020年农业综合开发目标任务夯实管理基础;加大农开系统干部职工业务培训工作力度,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工作和服务本领;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力度,不断扩大农业综合开发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