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五五”普法暨2006-依法治县工作规划
时间:2022-03-27 09:59:00
导语:县“五五”普法暨2006-依法治县工作规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下,全县顺利实施了第四个五年普法规划,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明显增强,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各项事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提高全县公民的法律素质和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全面推进依法治县进程,根据《恩施州“五五”普法暨“十一五”时期依法治州工作规划》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依法治国方略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工作大局和我县“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广大公民的法律素质,切实增强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依法治理观念,提高依法行政和服务社会的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目标
(2)围绕“十一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适应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的需求,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强化宪法和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地位,不断促进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法律素质的提高、法治理念的形成,努力实现全社会法律素质的整体提高。通过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进一步提高全县各项事业依法管理和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家公务员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和社会组织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三、对象要求
(3)凡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都是“五五”普法教育对象。各级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青少年、农民是“五五”普法教育的重点。广大公民要结合工作、生产、学习和生活实际,自觉学习法律知识,维护法律权威,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努力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
(一)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深入开展全民法制宣传教育
(4)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为重点,带头学法用法。要树立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观念,树立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提高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要把法制教育纳入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总体规划,制定和实施领导干部法制培训年度计划,落实教育内容、课时和师资,推行领导学法登记制度,确保领导干部学法不走过场;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组)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重大决策法律咨询制度、法律知识年度考试考核制度、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制度。
(5)公务员要以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法律素质。认真学习《国家公务员法》,实施岗前和在岗培训制度,建立和完善培训教育体系,健全考核录用、资格考评、选拔任用等人事管理制度,把法律知识作为公务员职业准入的重要考核内容。继续推进公务员年度法制培训和考试工作,促进学法用法;着力培养公务员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观念;着力提高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公共权力的能力,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确保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
(6)青少年要以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守法行为的培养教育为重点。要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要注重进行法律启蒙、法律常识、预防违法犯罪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提高青少年的自我防护能力和分辨是非能力,从小养成守法习惯。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要继续聘任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切实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考试”五落实。要建立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阵地,增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引导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7)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以提高依法经营管理能力为重点。围绕“工业兴州”战略的实施,组建普法宣讲团深入企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实现市场经济主体依法经营和公平交易意识的普遍提高。各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要加强本行业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统一规划、组织和实施,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树立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维权的观念。
(8)农村村民要以提高依法履行法定义务和依法维权能力为重点。引导农民树立遵纪守法观念、依法生产生活观念和依法维权观念,着力培养和增强参与村民自治和其它社会管理活动的能力,了解和掌握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深入开展村支“两委”和城镇居民委员会干部的法制教育轮训活动,培养基层兼职法制干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群众学科学、学法律,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治安中心户在普法教育中的作用;继续坚持利用矛盾纠纷调解现场进行普法,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从满足群众对法律需求出发,重点学习宣传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政策,学习宣传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普治并举、学用结合,整体推进各行各业的依法治理
(9)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依法治理规划,确定阶段性工作计划,落实责任,认真组织实施。以“平安巴东”创建活动为载体,推进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组织。做好社区矫正及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依法调解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地方、行业和基层依法治理“三大工程”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以基层依法治理为基础、以行业依法治理为支柱、以地方依法治理为主体、以专项依法治理为辅导的依法治理工作格局。
(10)地方依法治理,以开展“法治乡镇”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切实提高地方法治化管理水平为目标,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创建多方式、多渠道、多方法的政务公开平台,及时便捷地把政府决策程序、服务方式、办事途径向社会公布,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进一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全面打造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团的参谋作用,安排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法律专业人士担任政府法律顾问,确保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决策。
(11)行业依法治理,以开展依法办事“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切实提高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服务水平为目标,在学法用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公职人员执法水平,坚持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完善行政执法程序,继续落实和推行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不断探索建立执法评议考核制度,以促进行业依法治理。
(12)基层依法治理,以开展“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切实提高基层民主法治水平为目标,围绕平安建设、和谐区域建设以及群众特别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管理工作的新路子。
(13)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各级党委要支持政府机关、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各乡镇人大、县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照职权,综合运用执法检查、专题调查和视察、评议等形式,加强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各乡镇政协联络组、县政协要加强对宪法、法律法规的实施和依法行政工作的民主监督;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监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要进一步强化内部监督,认真实行“执法四制”,落实执法责任的各项规定,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的有效行使;发挥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确保监督的广泛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督制度、领导干部民主评议制度、述职述廉制度、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
(三)健全网络,整合资源,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取得实效
(14)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优势,提升普法效果。广播、电视、网络要开辟专栏节目,通过以案说法、法律咨询等形式,“说”身边典型案例,“普”相关法律知识,“引”公民学法热情,“传”法治理念精神,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
(15)加强公众法制宣传与针对性法制宣传教育的结合,围绕安全生产、社会保障、婚姻家庭、重点工程建设、移民迁建、土地承包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通过编印法制宣传单、组织法制文艺演出、普法电影、法制宣传标语、法制宣传展牌、法制宣传车等形式,有针对性地面向广大群众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16)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相结合,创新农村法治宣传教育的途径和形式;广泛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简称“法律六进”)活动,充分利用农村喜庆和休闲娱乐等人员集中的有利条件开展法制宣传。继续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健全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促进村、社区的文明祥和、管理有序。
(17)继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认真组织、切实开展好一年一度的“12.4”法制宣传日活动。创新普法手段和方式,拓展普法渠道和载体,探索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的新途径,积极拓展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的新领域。
四、实施步骤
(18)“五五”普法规划从2006年开始实施,到201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为准备、宣传发动阶段(2006年):制定全县“五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各行业制定“五五”普法和“十一五”时期依法治理工作规划,并按要求报县普法依法治县办公室备案。
第二阶段为组织实施阶段(2007—2009年):依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按照年度工作计划,结合地方和部门实际,全面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第三阶段为检查验收阶段(2010年):按照上级验收下级的原则,认真准备,接受上级各普法依法治理主管机关和业务部门组织的验收。
五、保障措施
(19)机构保障。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普法依法治理领导机构建设,明确领导机构职责,制定工作规则。进一步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责任制及其它相关工作制度。加强普法依法治理领导机构的办事机构建设,明确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职级待遇和人员编制配备。县普法办专职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少于3人,各乡镇普法办不少于2人。
(20)分工负责。各级各部门及各行业要结合实际,通过有效途径,面向社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人事部门要注重考核党政干部学法用法情况及科级以上党政机关依法办事情况;宣传、司法行政部门负责规划的组织实施,协调、指导和检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会同组织、人事、教育等部门负责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的学法用法工作;政府法制部门负责行政执法人员的岗前培训、执法质量考评考核工作;民政、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工作,不断增强村、居民委员会依法自治能力;广播、电视、长江巴东网、文化负责大众传媒的社会性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负责组织对特定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并负责组织对村组、社区、乡镇直单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考评。
(21)人员保障。加强教育培训,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大力倡导和积极鼓励法律执业者、法律教师、学生加入志愿者队伍;继续完善和加强法制教育讲师团工作,着力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队伍,把政治、业务素质高,热爱普法工作的人员充实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来。
(22)经费保障。加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费投入,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费每年按城镇人口人平0.40元、农村人口人平0.20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以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各乡镇、各行业各部门要安排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专项经费,保证工作正常运转。同时,要探索和研究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运作方式,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社会化。
(23)机制保障。各级各部门要逐步建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评估考核机制,完善评估考核指标和评估考核手段体系。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实行年度考评。进一步建立健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激励机制,抓好规划实施的年度和阶段性工作的考核评查工作,大力表彰学法守法、依法经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继续推行成员单位责任制度、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检查考核督查制度、工作述职报告等制度,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我县驻军和武装警察部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部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制定规划,组织实施。
- 上一篇: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
- 下一篇: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