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的说明
时间:2022-07-11 04:46:00
导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的说明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0*年3月21日在××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常务副市长××*
各位代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我市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讨论已经形成。现提请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请各位代表提出意见。下面,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对规划纲要作如下说明。
一、关于规划纲要的编制过程和主要特点
今年年初,有关部门就带着课题深入乡镇、村屯、深入不同领域进行调查研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有关部门的汇报,对规划纲要中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工作和实施措施进行研究讨论。规划纲要初稿形成后,又认真听取了相关部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广泛征求了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的意见,特别是3月20日市委常委会又进行了审议修改。可以说,规划纲要是在认真调查、科学论证,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好地汲取了社情民意,集中了各方面智慧。规划纲要形成的过程,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点战略部署,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它的提出,对农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农村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对农民是一种美好的时代福音。规划纲要力求反映了未来五年我市农村建设、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体现了目标性、战略性和指导性,从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到主要任务,都贯穿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突出了城乡统筹发展发展方略,突出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是约束性指标,是通过加快发展必须要实现的指标。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任务是符合发展需要、符合实际情况的。
二、关于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结合我市的实际,规划纲要确定了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障农民民主权利为中心任务,以“五新”为重要内容,狠抓村屯建设“五清”、“五改”、“五建”、“五上”等关键环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方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
这个指导思想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对市情认识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准确定位、符合实际的指导思想,是与时俱进、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找准了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坚持的五项基本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二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三是优化产业,全面发展;四是尊重民意,注重实效;五是典型示范,分类指导。这五项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不搞一刀切。需要全面、辩证地认识和深刻理解。
根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规划纲要从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村屯整治、生态建设、民主管理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这些目标既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息息相关,又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这里就一些指标作一说明。
(一)关于经济增长指标。规划纲要中确定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均要高于全市确定的指标,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因素考虑的。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没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就无法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城乡差距呈扩大之势,要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农村经济增长速度就必须要高于城市经济增长速度,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富裕。三是近几年,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已呈现较快递增趋势,一些大的产业项目纷纷落户乡镇,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后劲,随着国家、省、大连市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的支持力度和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加大,将为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注入更强的催化剂,促进农村经济大幅度发展,确定的经济指标也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二)关于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指标。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义务教育,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指标的确定,是突出解决农民最关心、最急迫的问题,是坚持“五个统筹”,建设公平、公正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关于生态环境指标。生态环境指标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性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关于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
(一)关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是生产发展,因此,纲要将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第一位任务,强调坚持以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收入为中心,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一是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突出特色产业,打造名优品牌,壮大支柱产业,完善标准化体系建设,形成优势产业带,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基地,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和质量。二是加快发展农村工业。立足农业资源优势,走出一条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依托农业发展工业的新路子。发挥园区承载企业的平台作用,完善功能配套,加快工业区建设,形成工业发展的集聚“洼地”,提升农村工业化程度,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三是加快中心城镇发展速度,扩大发展规模,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新渠道,提高城镇化水平,推动农村工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二)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问题。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条件。只有抓好规划,确保村庄建设的科学有序,才能逐步改变村镇建设杂乱无章、水平低下的问题,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纲要把科学编制规划作为新村貌建设的先导和基础进行了阐述。同时,从解决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着力,以“四个五”为载体,加快农村饮水、能源、公路、信息等建设,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实现亮化、美化、硬化、洁化,全面完善和优化农村发展环境。纲要既注重推进了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又注重推动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需要注意的是,纲要强调了村屯规划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不要求一味追求超前意识、一步到位,搞一刀切和行政命令。
(三)关于培养新型农民问题。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落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新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较高层次教育的要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力资源。要继续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养农民掌握先进适用技能,促进科学种田。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转变农民传统观念。
(四)关于民主管理问题。管理民主、村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思想保障,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是关键因素。坚持发挥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制度,体现人民意志,做到政务公开,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不断提高农村管理民主水平;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教育引导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五)关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加快农村社会发展步伐,不断提高农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一是重视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解决好农村医疗服务条件不适应农民健康需要的问题。二是加快构筑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三是加大对低收入乡镇帮扶力度,增强农民群众造血功能,加快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四、保障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一是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调整财政建设资金投资重点,不断增加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完善新农村建设的金融环境;二是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增加科技含量,建立新农村建设的智力环境;三是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加大改革力度,拓宽改革领域,创新投资体制,优化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环境;四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建设,健全行政支撑体系,强化舆论导向,营造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环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关心支持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上一篇: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简报
- 下一篇:创建文明生态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