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中长期规划
时间:2022-11-01 02:27:00
导语:县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中长期规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十五”期间,我县林业系统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及省、市各项方针、政策,以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结合我县实际,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按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为目标,科学规划,精心指导,强化措施,狠抓管理,大打林业生产攻坚战,使全县林业生产有了突破性进展。林业建设使全县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并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随着生态、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县林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客观需要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林业结构尚需进一步调整优化,林业整体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足、民族繁荣、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森林是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能提供人们所需要的木材、食品、药品、燃料等工业原料。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养护物种等多种功能。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建设指示精神及国家的林业建设方针、政策,不断增强我县林业的综合实力,加快林业大县的建设步伐,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特制定××县林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中长期规划。
一、“十五”林业建设回顾
(一)“十五”期间林业建设的成就。
××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南四湖的西侧,属于黄泛冲积平原,总面积880.56平方公里,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林业植被稀少,是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十五”期间,××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林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按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为目标,坚持改革活林、科技兴林、依法治林,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使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有了较快发展。经过五年来的努力,目前全县各类有林地面积12.9万亩。其中用材林3.2万亩、防护林5.8万亩(护岸林3.2万亩、护路林1.4万亩、农田防护林1.0万亩)、经济林3.8万亩、特用林0.1万亩、无林地0.6万亩、蔬林地0.08万亩;全县宜林网化面积84.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3.4%,其中已形成网格达到林网化标准的62.2万亩,需新增完善林网22万亩,林网折实面积4.3万亩。全县折实林木覆盖面积28万亩,其中林网、四旁树木折实覆盖面积15.1万亩。活立木蓄积78万立方米,植树总株数120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21.1%。年果品总产量4000万吨。生态林业体系建设初具规模。以农田林网化、绿色通道和城镇绿化为主体的生态林业体系已基本形成,沟、路、渠、堤已基本栽上了树,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林业的生态防护效益更加显著。林业产业体系已成雏形。丰产林、用材林建设基本实现了良种化,良种覆盖率达到90%。经济林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全县已初步建成2个大型木材购销市场和一个果品购销市场,以3处国营场圃为依托,建成了以亚龙木业集团、金德果蔬、安利木业为龙头的一大批林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6000万元。建成贮藏量千吨以上的果品贮藏库20多个,年贮藏能力2万多吨,降低了由于果品腐烂带来的损失。开发了多种多方式的包装材料及包装式样,对采后的果品及时进行清洗、杀菌、分级、包装,将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林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和巩固,乡镇林业站建设通过了“合格县”验收,林木管护队伍不断壮大,护林防火,病虫防治设施初步配套,林业公安、林政管理、木材检查、森林植物检疫,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林业执法队已经建立,县乡林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基本健全,造林绿化成果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二)林业工作的基本经验
“十五”期间,我县林业生产取得了较快发展,可以说已经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回顾五年来的实践,取得了一些工作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六条:
1、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办林业。林业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林业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林业发展必须以政府推动为主导,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格局。
2、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林业必须把生态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同时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兼顾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统筹协调、相互促进。
3、坚持科学态度,遵循自然规律。林业建设必须从本县自然条件出发,遵循生态适应性规律和地域分布规律,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采取与生态类型和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建设方式,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乔则乔、宜灌则灌。
4、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各界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必须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创新经营机制,明晰产权,依法保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做到“谁造谁有谁受益”,变“要我造林”为“我要造林”。同时,大力推广林草、林药、林菌、林菜等多种间作形式,形成多元化发展的立体种植模式,增加亩产出效益,林业发展才有永不枯竭的动力。
5、坚持以保护为基础,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加强资源保护,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依法治林,把保护林木资源放在林业发展的优先地位,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实现资源培育、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
6、坚持质量第一,积极推进林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林业建设要讲速度,更要讲质量。必须把质量管理贯穿于林业建设全过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快实现林业发展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三)林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五年来的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业的要求、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县林木覆盖率要达到26%的标准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上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林分结构较为单一。全县绿化品种大都是单一的杨树,没有形成多元化发展,容易引发大面积的林木病虫害。林网标准化程度低,采伐更新强度不合理。经济林规模较小,苗木、花卉基地建设进展缓慢,形不成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建设需要。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在果品生产上表现为“三多三少”,即低档果品多,高档精品果品少;一般品种多,名特优新品种少;季节性果品多,适宜加工、耐贮藏果品少。林果产品品质档次较低、质量较差、名牌较少,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三是造林绿化标准低且分布不均。在造林生产中,往往出现造林季节只求数量,只求能完成任务,而对种植质量和管护重视不够,个别地方出现只造不管或重造轻管的现象,造成了成活率低、林木保存率低、树木生长率低的状况。四是林业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林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林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中介组织和服务组织不完善。林产品加工转化率低,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未能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五是林业建设整体上科技含量不高,基层林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制约了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六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还不够彻底,部分树木权属不清,与群众利益关系不够直接,群众对树木保护意识不强,毁林现象还时有发生。七是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林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的认识问题,有的只看到林业的直接效益,而忽视林业所持有的比直接效益大数倍乃至数十倍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的只顾眼前的利益,忽视长远利益,搞掠夺式经营;有的盲目乐观,自我陶醉,看不到发展林业的紧迫性,下不了加快发展林业的决心,缺少抓林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县的林业产业化进程,影响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林业建设步伐。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需求分析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项基础产业,又是一项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发展林业,对遏制土地荒漠化,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平原农区同样的耕作条件下,有林网保护比空旷地带的农作物增产10-30%。森林覆盖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年降水量可增加7.8毫米。造林绿化,不仅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而且可以增加再生资源,发展绿色产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林业建设,在制订出台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林业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生态建设最根本、最长期的措施。在贯彻整个可持续发展中,应该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整个生态建设中,应该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省、市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决定要全面建设生态城市,建成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当前我县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生态需求已经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加强生态建设,成为林业建设面临的首要任务。长期以来,我县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毁林现象较为严重,忽视了对生态资源保护,导致连年干旱、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自然降水连年偏少,河道年径流量也连年减少,且地表水污染日趋严重,加剧了水资源的不足。生产、生活用水均以地下水为主,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供需矛盾突出,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构成严重威胁。确保生态安全,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具备了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物质基础。因此,加快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示范县建设,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带动全县林业的全面发展,促进农业的高产、稳产及全县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林业“十一五”计划及中长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林业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优化区域布局和林业产业、产品、品质结构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和外向带动为动力,以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和实现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实施重点工程带动战略,加快建设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走大工程带动大发展、产业化带动现代化的路子,全面提高林业三大效益,逐步实现农田林网化、河道林带化、村庄园林化、城镇绿化美化,林工贸一体化,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三大效益并重的原则。一手抓造林绿化,增加林木资源,建设生态屏障;一手抓产业发展,实现高产高效,促进协调发展。
二是市场导向的原则。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林业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依照市场需求确定产业目标和产品发展方向。
三是改革的原则。全面推行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利益驱动机制,确保群众植树造林的合法权益。
四是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放手发展民营林业,实施林业招商引资,“谁经营、谁投入、谁受益”。
五是科技兴林的原则。坚持科研、引进与生产开发相结合,应用先进技术,开发新品种。
六是依法治林的原则。坚持依法保护和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三)奋斗目标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全县林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50年,全县各类有林地面积达到23万亩,林木折实覆盖面积达到39.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其中到2010年,全县各类有林地面积达到17.8万亩,林木折实覆盖面积达到34.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6%;到2020年各类有林地面积达到20.4万亩,林木折实覆盖面积37.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8%。
四、林业“十一五”总体布局和建设重点
我县林业建设在“十五”初步实现绿化的基础上,争取“十一五”期间,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17.8万亩,林木折实覆盖面积达到34.6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84.2万亩,林网、村镇四旁折实16.8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6%,果品年产量5000万公斤,林业年产值5亿元。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一个持续稳定的林业生态系统,实现国家级生态示范建设目标,充分发挥林业在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环境中的主导作用;建立一个高产优质高效的林业产业系统,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推动全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完成上述任务,“十一五”林业建设布局按照建设生态和产业两大体系进行规划。在全县实施林业六大工程,发展两大产业。
(二)林业生态体系
以绿色通道工程为框架,以农田林网化工程为主体,城乡绿化美化相结合,实行沟路渠林田统一规划,建设平原高标准农田防护屏障,形成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林业生态体系。
1、绿色通道工程
绿色通道包括105国道,省道枣曹线、金嘉线、东丰线和县乡公路,建设目的以防护功能为主,兼顾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对国道、省道两侧的绿化带进行补植完善。县乡公路结合“村村通公路”工程建设的实施,将主要县乡路的两侧建设高标准绿化带。在林带结构上,坚持以乔木为主,花灌草相结合,形成用材林、风景树、花草的立体栽植模式,逐步达到点上成景、线上成荫、环上成带、面上成林。到2010年全面完成国道、省道及县乡公路的建设任务。主干公路防护林带建设总长度169公里,面积3万亩,需栽植苗木100万株。
2、农田林网建设工程
农田林网建设坚持与排灌系统、道路、农田规划方相一致的原则,按照网格面积不超过300亩,断层不超过20米,存活率在85%以上的标准,采用乔灌结合的立体栽植模式,实行综合治理,逐步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逐步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的格局,到2010年全面完成84.2万亩林网建设任务。
3、村镇绿化建设工程
加快村镇绿化步伐,重点对全县13处乡镇驻地及村庄周围、农民的房前屋后及村镇隙地进行绿化美化。村镇绿化要追求规模效应,实行统一规划,成片发展。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合理布局,做到乔、灌、花、草相结合,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相结合,把营造村镇周围防护林与风景林、经济林相结合,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旅游、观赏、休闲以及生产林产品等综合效益,不断优化村镇林种、树种结构,逐步实现城镇园林化、村庄园林化。
(三)林业产业体系
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商品林基地建设,优化产业产品结构,逐步建成门类齐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林业产业体系。
1、速生丰产林基地。通过定向培育,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推广以三倍体毛白杨为主的速生树种,建立大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缩短木材生产周期。推广林果、林菜、林菌、林牧等多种间作形式,以短养长,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到2010年,以卜集乡、胡集镇、羊山镇、马庙镇、鸡黍镇等乡镇为重点,建设5万亩的林牧型速生丰产林基地;以肖云镇、司马镇、兴隆乡、鱼山镇、化雨乡等乡镇为重点建设3万亩纸浆林基地。
2、经济林基地。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快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果品和时令果品以及错季果品;调整树种结构,稳定梨、苹果等大宗果树面积,适度发展油桃、冬枣、沙果、樱桃等优质小水果、干杂果,压缩中熟品种,增加早、晚熟品种比例。同时大力推广保护地栽培等增效新技术,提高果品品质。到2010年建成以司马镇、肖云镇、兴隆乡、鸡黍镇为主的金南万亩无公害大樱桃基地和以××镇、鱼山镇、马庙镇、王丕镇为主的万亩优质杂果基地;以××镇、兴隆乡、化雨乡为主的桃、杏、葡萄等0.5万亩保护地栽培基地。通过抓典型、建精品、树样板,促进果品生产上档次、上水平,加快果品产业化步伐。
3、苗木花卉生产基地。按照道路和城镇绿化的需求,以乡镇道路、城市绿化为方向,抓好名优稀特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形成速生、常绿、灌木多元化发展。积极培植一批苗木生产专业村、专业户,发展一批“苗木大乡”、“苗木大镇”。逐步形成“一条线、三大片”的格局,即以胡集镇、羊山镇、××镇、卜集乡为重点,沿105国道发展和以三个国有林场、苗圃为依托,集中连片、初具规模的苗木花卉繁育基地。同时,以华裕制药集团为龙头带动药材基地发展。到2010年,发展苗木花卉2.6万亩,建成2万亩中药材基地。
(四)发展两大产业
1、林果产品加工业
林产品加工是延长林业产业化链条、增加林木附加值的关键环节,下步逐步调整林产品加工企业数量,限小扶大、优扶劣汰,提高技术、设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大力开发拼板加工、高密度板、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工艺品、木浆、家具、果品贮藏、果汁果脯等多种产品,逐步形成以鸡黍镇刘楼、张寨村为主,沿枣曹线发展的木材加工基地和以金德果蔬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果蔬加工基地。规划建设全县木材交易市场,大力发展木材销售专业村、专业户,积极发展各种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逐步形成集产加销、内外贸、林科教于一体的多层次加工增值产业化体系。
2、森林旅游业
以国有林场、苗圃为重点,在坚持以林为主,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的基础上,立足土地资源、林木资源优势,进一步搞好规划设计,改善林场生态环境,创造有利条件,扩大种植、养殖能力,开发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加快交通、通讯和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独具特色的森林旅游产业。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村把苗木、花卉基地建设与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结合起来,尝试开展“农家乐”经营活动,探索新的农业经营模式。
五、2011-2020年主要任务和到2050年远景展望
2011-2020年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全县各类林地面积达到20.4万亩,林木折实覆盖面积37.2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84.2万亩,更新完善农田林网23万亩,林木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各种果品产量达到l亿公斤,林木覆盖率达到28%。实现林业总产值7亿元。
到2050年,全县各类有林地面积达到23万亩,林木折实覆盖面积达到39.8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保持84.2万亩,林木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果品产量达到2.5亿公斤,林木覆盖率达到30%,林业社会总产值达到10亿元。在全县范围内实现林木良种化,河堤林带化,农田林网化,村庄林场化,城镇园林化,建成高标准绿色生态县,全县整体绿化水平跨入全省先进行列。
六、“十一五”林业改革的重点
“十一五”期间林业改革的重点是全面落实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林权制度改革是加快林业发展、推进林业产业化、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十五”林权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分期分批,先易后难,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对全县境内所有沟、路、渠占压地、绿色通道用地、农田林网、经济林、丰产林用地、河堤、村镇隙地、小片林、四旁空闲地等,采取公开拍卖、租赁、返租倒包、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落实林权制度改革,签订合同,明确权属,依法公证,发放《林权证》,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林业工作的领导。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创汇农业,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创建绿色××、人文××,就必须大力发展林业,通过林业改善现有的生态环境、改变××的对外形象、营造新的生态优势。各级党政领导要把林业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坚持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把造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任务逐级分解,层层落实责任,作为考核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严格奖惩,对完成年度任务和规划目标的,给予表彰奖励,对责任心不强,措施不力,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或纪律处分。
(二)政策引导,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保护受益权”的要求,全面落实林权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推行新的管理模式,用政策调动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宜卖则卖,宜包则包,宜统则统。把握好先易后难、适度规模、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并建立树权林权档案,发放林权证,把资源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大力推广订单林业、民营林业等发展模式,鼓励、引导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投资兴林致富,实现林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
(三)强化工程管理,规范建设行为。造林绿化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充分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增加科技含量,以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规划的重点工程,要按照不同林种、树种、品种的技术操作规程实施,严格标准,确保质量。各乡镇各部门要根据全县总体规划,制定出本单位的林果发展规划,要做到规划上图,任务到路段、到地块,规划要具体,要切实可行,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苗木、统一栽植,统一管理的做法,确保所栽树木良种化、规范化,做到栽前有设计,栽时有指导、栽后有检查。要进一步规范建设行为,全县大型林业建设重点工程,坚持全县统一规划设计,分乡镇和部门实施,要实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报帐和审计制度,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林果发展上。
(四)强化科技,实施科技兴林战略。积极引进利用高新技术,重点抓好林果良种组培快繁、速生丰产栽培、果品增色提质、加工保鲜、林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系列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建成一批科技含量高、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好的林业科技成果示范样板,以点带面,示范辐射带动群众,推进林业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培训林农,提高技术素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提高林业科技对林业发展的贡献率。
(五)广开渠道,切实加大对林业的投入。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要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对生态公益型场圃等生态林业重点工程和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按照公益林业政府扶持的原则,由计委列入计划,财政部门列入预算,增拨相应的专款,金融部门增加信贷资金,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世行贷款农业开发项目资金用于林业的部分,要全部有于林业生产。水土保持资金,河道工程维护管理费、公路建设资金,也要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和河堤、公路的绿化。各级财政对林果良种引繁育、高效设施林业的发展,要给予重点扶持。要认真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对无故不履行植树义务的,要按照国家物价局、财政部的有关规定,交纳绿化费。要采取租赁、拍卖、承包、股份合作和独资、合资等各种形式,吸引各方面的资金,形成国有资本、集体资本、私营资本和国外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确保林业规划任务目标的按时完成。
(六)依法治林,确保林业的健康发展。强化林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实施依法治林,是维护造林绿化成果的根本保证。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的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知法、懂法、守法,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大力营造“爱树光荣,毁林可耻”的良好氛围。严格执行林木限额采伐审批制度和木材采伐、运输、经营加工以及林地使用许可证制度,实行林木采伐全额管理。要建立健全护林组织和护林队伍,明确职责,合理解决报酬,调动护林员的积极性。公安、林政、公路、交通等部门相互配合,对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占林地、故意毁坏幼树的案件,从快从严从重查处,确保林业生产秩序的正常发展。要加强林木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依法防治工作,把病虫害对林木的危害减轻到最低限度,保护好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
- 上一篇:林业局办公室主任述职报告
- 下一篇:园林处作风整顿活动第二阶段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