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非公有制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时间:2022-03-27 02:20:00
导语:“十一五”时期非公有制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重要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全区改革与发展的生力军,人才做为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必须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竞争实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人事人才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整体人才资源开发为主题,以吸引、调整、优化人才结构为重点,稳步增加人才总量,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积极改善人才队伍结构,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发现、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优化人才环境,广开用才之路,努力建设一支为我区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原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新时期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要从总体上领会其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充分认识人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战略地位,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和条件。
2、坚持人才就是生产力的原则。根据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现状和大力发展支柱产业、新兴行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需要,培养和吸引一批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骨干,发展壮大生产力,提高竞争力。
3、坚持系统性开发人才的原则。从社会需求和人才成长规律出发,重点抓好人才的预测与规划、培养与使用、配置与管理三个环节,建立起我区非公有制经济急需的人才队伍,促进人才资源开发、流动和使用。
(三)主要目标任务
基于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家高等院校输出的毕业生越来越多,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要相继推出国有身份等因素,非公有制经济中人才队伍建设必须达到规模化和系统化。“十一五”我区非公有制经济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期是2006—2010年,主要目标和任务是:
1、到2006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中人才总量达到5,000人,平均每年增长3%;到2010年人才总量达到9,000人,平均每年增长10%。
2、到2006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12人,占人才总量的5.2%,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860人,占人才总量31%;到2010年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513人,占人才总量的5.7%,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384人,占人才总量的37.6%。
3、到2006年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本科学历以上人员比重达到10%,大中专学历人员比重达到50%;到2010年本科学历以上人员比重达到15%,大中专学历人员比重上升到80%,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学历,要普遍达到中专和高中以上。
4、重点加大北药开发、绿色食品、旅游资源等重点产业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到2006年,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600人,到2010年达到1,000人,占人才总量的11%。
(四)对策措施
加强非公有经济人才队伍建设,要立足当前,面向长远,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坚持人才个体开发和群体开发相结合、增加人才总量和提高人才素质并举的原则,充分发挥人才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宏观调控,改善人才队伍结构,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开发人才潜能。根据这个思路,提出以下对策和措施。
1、教育培训,努力打造一批推动非公有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一是要加大非公有制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力度,保障非公有制经济高级人才享受较高的福利待遇。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优秀人才参加政府的各类评奖评优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施重奖。逐步建立科技人才奖励基金,培训基金和住房补贴基金等政府特殊津贴,保证人才的政治生活待遇。
二是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特点,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采取定向培养、联合办学等形式,多种层次,多种渠道开展人才培训工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培养急需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和大批实用型人才。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训教育,尤其要抓好45岁以下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和35岁以下中级专业技术骨干的培训,组织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轮训。
三是要选拔非公有制经济中的优秀人才到重点岗位锻炼,提升他们的素质和能力。针对他们自身的薄弱环节,采取外挂横联的办法,帮助他们提高知识层次和专业水平,通过委培、定期专业培训、组织市场经济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以及明确专人帮带等办法,提高他们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就地、就岗培养,大胆启用。
2、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探索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方式。
一是要继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引进人才的有关政策措施,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进一步打破人才流动中户籍、身份、学历、档案等限制,实行无障碍通行。
二是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深入高校、科研院所实行零距离对接,寻求人才,为经济发展储备人才。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并积极做好相应的人事服务。
三是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引进智力。进一步贯彻地委、行署有关引进人才的各项优惠政策,增强人才引进的针对性,重点引进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学术带头人和带项目、带资金来我区创业人才以及其他紧缺人才,把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结合起来、与重大课题攻关结合起来、与重点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实行人才引进与项目对接、与产业互动。
四是要引导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人才向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把握方向,完善经营管理体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鼓励有专业特长和管理经验的离退休人才特别是高级专家,自愿向非公有制企业流动,逐步解决企业民营人才短缺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人才资源的潜能。
3、加强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作用。
一是要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破除人才单位、部门和地区的障碍,取消人才流动中各种不合理限制,通过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推动人才资源在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间的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的结构布局,突出有效改善非公有制经济人才队伍结构。
二是要加强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不断丰富各类人才信息库,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配置人才提供信息平台;筹建非公有制经济人才网站,定期人才供求信息,实现人才信息互通、资源互享,发展网上人才市场,促进人才市场的信息化建设。
三是要坚持市场配置和政策引导相结合,进一步盘活现有人才资源,促进人才向非公有制经济合理流动。要建立健全人才资源的宏观调控,摸清人才余缺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余缺调剂,引导人才向重点支柱产业集聚。
4、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调动非公有制经济人才积极性。
一是要建立适合非公有制经济特点的职称评聘制度。非公有制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可申报评审或报考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对机关、事业单位辞职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的人员,可根据实际水平申报评审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可按规定初定相关专业技术职称。
二是要帮助非公有制经济建立起适应自身特点的人才薪酬制度,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相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充分施展才能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即逐步形成以知识、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运行机制。同时改革和完善人才保障制度和福利制度。
三是进一步转变职能,大力发展人事公共服务。要积极探索人事公共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逐步建立公共人事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服务功能,积极推进人事、人才测评、择业指导、职业培训等新型人才中介服务,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和调节作用。积极开展人才租赁、人才测评、人才规划等项服务,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维护非公有制经济和人才双方的合法权益。
大兴安岭地区中小企业局
二00五年七月二十六日
- 上一篇: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 下一篇:知识经济对企业营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