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教师素养总结
时间:2022-07-31 08:24:00
导语:小学语文教学教师素养总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立足“自我成长”原点的教师素养渴求
作为人生奠基工程的小学教育乃儿童成长的大天地,其重大的意义早已不言而喻。小学老师不能只姓“小”,时代的发展呼唤“小”学校出“大”教师,环境的渐趋优化昭示着“小”学校能出“大”教师。
我们每天都面对的语文教育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哲学的启示?审美的体验?独特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奇特的发现和独特的意义或意味?我从中激发感情了吗?感到自我的扩大和提升了吗?教育生活的过程其实就是老师感受自我的生命和生活的本义的过程,也是自我的素养不断得到修炼的过程。只有回到自我本身,不断追问自己,才能找到生生不息的自我素养提升的动力。
美国雷夫老师的故事就是一个“大教师”的例子。
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雷夫
语文是什么?是用语言为基石和载体编制的文化。对中国人而言就是作为母语的汉语教育,母语教育是人生开始的“根”,每一个人精神成长的文化“母乳”都应该是母语!语文本身承载着上下五千年人类宏博的文化结晶,又是在文化的土壤中生长的。文化是语文的特质和灵魂。语文老师凭借语文解释、发展着文化,推动着文化的进步。语文是人文科目,反映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以陶冶健康的情趣、情调、情怀和情操,使学生领略文化的丰厚博大。
在语文教育中“文化”应该包括一次次文学审美过程的积累。课堂中的“美”不是空泛的虚幻的,而是真实可感的美的意象,美的语言,美的意境,让文学的“诗意”、浪漫和审美带来的愉悦充盈整个教室。用艺术的情感去靠近语言文本,听到作者的心跳也听到自己的脉息。
小学语文教学的“文化”过程对教师的素养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成就大教师的语文教师素养追求
(一)胸怀“大境界”
1.高远理想
《望月》的启示。
康德说过,“为我上者灿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教育的神圣犹如星空般深邃高远而灿烂,需要我们脚踩大地,仰望星空般的虔敬。这种虔敬源自对教育执着的热爱。正如爱因斯坦那样,如果没有对宇宙的终极关怀,没有对科学的执着热爱,就没有科学的发现。他说:“作为一个物理学家,我们越对宇宙和生命研究得深入,越产生惊叹和敬畏之情,我们能说明它怎么样,却不能说明它为什么会这样,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得不产生一种宗教精神。”这种“宗教精神”在实质上是一种宽泛的宗教情操,一种源于对人类以及宇宙的终极关怀。
2.圣洁情怀
马克思说过,“我们现在假定人就是人,而人跟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合乎人的本性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仰来交换信仰,等等。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你就必须是一个能鼓舞和推动别人的人。你跟人和自然的一切关系,都必须是同你的意志的对象相符合的,你的现实的个人生活的明确表现。如果你的爱没有引起对方对你的爱,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爱作为爱没有引起对方对你的爱,如果你作为爱者使自己的生命表现没有使自己成为被爱者,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而这种爱就是一种不幸。”我们每天所从事的工作不是抽象道德的要求,不是别人对我生活的应然设想,不只是在伦理道德上值得赞美,它应该是我们心甘情愿所为。只要我们内心始终充满爱,爱教育爱儿童爱世界!那么儿童也会爱世界爱学习爱我们。
3.高度责任
对教育的责任感需要直面社会生活变化的冲击带来的困惑和矛盾。最突出的就是崇高的历史责任感与现实的功利主义之间的矛盾。胸怀教育的大境界,需要摒弃许多东西,摆脱一些名利和欲望,超越物质的羁绊,得到精神的自由,追求精神的生活,让心灵深处留着一片净土,才能产生生生不息的动力,才能在风雨飘摇中坚守自己的尊严。我们要寻求的正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所说的“道”,一种本真的心灵状态,一种寻求纯真“自然”的大“道”,一种我们孜孜以求的心灵的回归!就像自古以来,对“秋”的感怀异常丰富,古代文人从秋叶凋零,秋风瑟飒中,体味到人生的悲凉与落寞,而田野农夫从满地金黄、稻谷飘香中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和生活的甜蜜,同样的“秋”却有着不同韵味和内涵,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心境。胸中有大境界,才能“空故纳万境”。
(二)坚守“大品格”
所谓“大品格”就是坚守自主、自由、独立品格。面对传统的“官本位”思想,面对过于强大的行政干扰,面对强制的钢性管理、备课固定格式、教法强求一律、作息分秒不差,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坚持自主独立的品格,成就自我呢?
“大品格”首先表现在自主独立的思考上。教师的生命在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在课堂。小学老师面对迎面扑来的崭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教育方式等最容易迷失自我。教育创新需要我们面对日常的一堂课、一篇课文、一个练习、一个教学策略、一个教学过程,面对教学参考、专家学者报告、同伴意见,甚至自己已有的教学方法,都要有独立的思考,独特的见解,养成慎思笃行的习惯。拒绝克隆,回避雷同。李吉林老师在小学校工作五十余年,至今仍工作不止。她说过“小学就是我的大学”。李老师情境教育的创立就是基于独立思考创新的结果。只有不断融入独立思考的痕迹,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建构自己的教学模式,甚至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当今教育园地里,各种教学流派不断呈现,我以为这是老师自我改革与创新意识的觉醒,唯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育园地春光明媚,百花齐放。
其次“大品格”还需要自我即时的行动。停留在思想层面的观念还只是观念,唯有把观念思考变成行动,才能让思想闪烁实践的光芒,显现创新的魅力。
(三)拥有“大视野”
所谓“大视野”是指前沿的学术思想和厚实的文化底蕴。文化是创新的源泉。事实上,越高级的创造越不是突发奇想得来的,小学老师只要不断汲取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同样可以站在学术研究的大舞台上。
1.“大视野”指有足够的阅读量。
语文老师站在学生面前,就是一部生动、丰富、深刻的教科书,我就是语文!小学课程改革的综合化发展方向,昭示着小学老师必须有综合的文化素养,大学的视野!所谓“大学视野”是指前沿的学术思想和厚实的文化底蕴。素养怎么来?教师得先种文化的大树。培植文化的大树,首先要读书。事实上,越高级的创造越不是突发奇想得来的,语文老师只有不断汲取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力争站在学术的前沿。
阿诺德在《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中指出“文化即对完美的追求”。依照阿诺德的看法,所谓的“文化”也即通过阅读、观察、思考的手段,得到当前世界上能了解的最优秀的知识和思想,使我们能做到尽最大的可能接近事物之坚实的可知的规律……使我们能达到比现在更全面的完美境界。文化本身就被视为——通过学习人们迄今所想出的和所说出的最好的东西而达到的人类自身之完美的活动,审美活动就是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通途。
“我们必须踮起足尖,把我们最灵敏,最清醒的时刻献给阅读才对!”小学语文老师要阅读“诗史思”一类的书籍。语文老师也要练好“听说读写”基本功。。
2.“大视野”指深邃的哲学头脑,解决教育中的现实问题。
“大教师”不会把每天的教育生活当做无意义的日子度过,会利用空闲经常问自己“我是谁?”“我在哪里?”“我的教育将走向哪里?”“我的学生将被我带到哪里?”在不断的追问中认识自己,认识儿童,认识教育,解决作为人的存在的根本问题。
3.“大视野”指广泛的兴趣爱好。
小学是儿童道德、知识、能力、兴趣、情感、审美、身体诸方面发展的基础阶段,老师广泛的兴趣爱好会直接给儿童带来影响。一个兴趣爱好广泛的老师会让自己的学生从小就有“八爪鱼”的本领,让儿童的兴趣爱好向四面八方伸展,获得比书本上所学到的更为丰富的知识,埋下理想的种子。所以小学老师不仅要在所任学科,而且在文学、艺术、科学、美学、历史等多种领域均有一定的专长,品味并吸纳一切美好的东西。综合能产生不同领域之间的磨合,迸发创造的火花。
一个语文老师如果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尤其在文学和艺术领域里有一定的专长,能让自己所任的学科和不同领域之间产生磨合,达到综合融通的效应。往往有时一支乐曲就能支撑起整个课堂。艺术作为人心灵最活跃,体验最丰富的状态下的创造物,反过来又以其丰富的精神营养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丰富着我们的课堂生活。它给人一种独特的愉悦和满足感。美学家们把这种独特的愉悦称为审美体验。听着天籁之音,感受宇宙生命的流动和跳跃以及对生活敏锐的感知力,对美的捕捉能力,美的旋律、美的色彩、美的精神便会充溢我们的生活。在审美体验中,有时还会有一种奇特的发现,文学与艺术之间突然有了联系和联通。
班得瑞、詹姆斯·拉斯特、沙拉·布莱曼、甲壳虫乐队,古典音乐、乡村音乐、摇滚音乐、民族音乐……语文老师的视野有多宽,对课程的理解就有多丰富。
4.“大视野”指合作中积淀的底蕴。
合作意味着思想的碰撞、激荡、完善、升华,意味着自己和他人共同的进步。小学老师要善于和同伴合作,和学生合作,和家长合作甚至和中学、大学老师合作,形成一个个的教育研究团队。会合作是当今社会公民的必备素质,从小培养会合作的学生,必然要有善于合作的小学教师。只有站在文化的大背景下,才能为儿童全面而具个性的发展提供最丰富最适合的课程资源,才能成就一个个“大教师”。
(四)蕴含“大智慧”
所谓“大智慧”就是站在活生生的教育实践的地带,破除路径依赖,寻找到不同凡响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式。
“教育即实验”“教师即研究者”。教育创新的土壤在哪里?在课堂里,在教师们自己的班级里,在活生生的教育生活的情境里,在探索研究的发现中,这是创新的源头活水,不需要另辟蹊径。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获得者雷夫老师,一直在霍伯特小学担任五年级的老师,面对高达九成的来自家庭贫困,且多出自非英语系移民家庭的学生,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在全美标准化测试(AST)中,雷夫老师班里小学生的成绩高居前5%,他独创的阅读、数学、艺术等基础课程,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他依据“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培养学生的人格,使儿童的品质发生了令人惊异的变化。雷夫老师用爱心与智慧创造了一个教育的奇迹,可以说是“大教师”的代表。“大教师”一定会深度卷入课程的研发,面向真实的个体,深入研究每一个学生,从道德发展、知识与能力提升、审美与身体发展,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创新,在洋溢“泥土芬芳”的“田野行走”中捕捉信息。“大智慧”的生长需要扎根大地持之以恒的田野精神和精耕细作的功夫,就像雷夫老师那样,用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去创造自己教室的奇迹。
每一个老师的生活环境、智力背景、价值观念、教学技艺水平都不尽相同,所面对的学生同样千差万别,当我们面对扑面而来的各种教学模式的引导,面对各种风格教学展示的诱惑,我们兴奋一阵后,却迷茫了,我们渴望拥有这样“神奇”的模式带来的教学效益,渴望拥有名师课堂上的潇洒自如,智慧灵动,却往往成就不了那样的自我,永远只能在后面观望而不能成为“他们”。这种渴望带给许多老师一种烦恼乃至一种痛苦。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怀疑,对自己教学信心的丧失乃至放弃。我们必须追问:如何成为我自己?
教师首先要认识自己,进而规划自己,实现自己,超越自己。我们需要开放自己的心灵来吸纳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它将成为引爆我们自己教育思想的“火药”。我们应该拥有批判精神,不再死守自己的教学观点,它将引领我们抛弃旧观念,腾挪出心灵空间。我们拥有对各种潜能的挖掘和利用的能力,包括自身的知识素养、内在修养,环境手段的有效利用,用自己的“联合能力”“将自己、所教学科和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
站在活生生的教育实践的地带,语文教师要成为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成为学科教学行为的研究者、成为学科情境智慧的创生者、成为学科知识体系的探索者。
一个好的建筑师,他把全部灵感和情感投注在一砖一瓦中,见那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的时候,他的灵魂一定得到一次升华!一个上等的厨师,当烹制出一盘美味佳肴让宾客尽情享用时,他的灵魂一定得到了美化!一个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把学生教的思想活跃,激情飞扬,文如泉涌,自己的灵魂也一定得到一次洗礼!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人是自然之子,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自然在很大的意义上也一直是人类的导师,为我们的精神世界提供了永不枯竭的源泉,带来无穷的启迪。科学家从中寻找真知,哲学家从中感悟哲理,诗人从中汲取灵感,小学语文老师则能从中找到美的景美的声美的一切。“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再和之而为声,同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苏东坡语)大自然像一本永远读不完,读不腻,常读常新的大书。
苏教版教材《田园诗情》让我们享受到真正的自然:“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正在低头吃草;有的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是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徜徉在如此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中,整个身心都在自由舒畅地呼吸。当然,也有着人类制造的“第二自然”:汽车、火车、船只,但一切都是如此的安详、温馨、自由:“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剽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自由驰骋……没有阻拦、没有干扰,有的是自由。只有“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这诗意田园,很容易想起辛弃疾的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里说的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农村夏夜的风景,诗行中透递出诗人对自然体贴入微的亲近,洋溢着庄稼人对于大自然丰厚赐予的感激,这和荷兰田园一样,一方面是自然,一方面是文化。人类从远古时代对自然的畏惧、害怕、恐惧、崇拜,到对自然的遵从,顺时而行,到忘乎所以的对自然的征服到现在和自然的友爱关系的追求,充分证实了人对自然的态度在不断发展。“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满载着一罐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归于平静……”这就是自然而然的自然!
如果语文老师远离了真实的自然,就像鱼儿离开了江湖,树儿离开了土壤,找不到生命的源泉,教学的生命必定会枯萎。按照现象学的思想,语言在本质上是栖居在大地之上的。离开了广袤的大地滋养,语言最终将失去生命的活力而委顿枯槁。因此,语文老师应当为自己的语言生命创造宽广开放的境域,使自己在与自然的对话、沟通中,丰富感知,激发情思,活跃语词,产生“视觉经验的词语化”,用充满生命意蕴的语言“状桃花之鲜”,“尽杨柳之貌”,“逐黄莺之声”,“学草虫之韵”……著名语文教育家李吉林老师积极倡导野外教育,把孩子们的学习带入广阔的世界中。她说:“当儿童走进大自然宽阔的世界时,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美感连同大自然种种景象所包容的、所显示的因果关系,都会引起儿童的喜悦、惊叹和思考。”“教育不能切断源泉,教育必须带学生到源泉中去。”多么富有生机的学习活动!伟大的教育家在带领孩子们去自然之前,他们的心中已经拥有了大自然的美。
如果我们把狐狸的博学多才、刺猬的目标专一、云雀的艺术灵气、蚂蚁的合作精神、猫头鹰的夜晚活动(研究)作为一种意象的话,那么每一个小学语文老师总能适合自己发展的对象,成为一个个独具个体魅力,不失良好素养的新一代的语文教师。
小学教师,应该有追赶太阳的气魄、胆量和精神,朝着美好的方向飞奔,建造起属于儿童和自己的精神天堂。公务员之家:
- 上一篇:幼儿园上学期教育归纳总结
- 下一篇: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