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政治小组学习工作总结

时间:2022-03-29 05:04:00

导语:大学生政治小组学习工作总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政治小组学习工作总结

常言道,初生牛犊不怕虎,处于青年时期的我们正应该意气风发,努力奋斗,为了我们心中的理想而不断前进。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是社会发展的希望,是一个国家的明天是否美好的关键。我们承担者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美好的重任,也肩负着使社会更好地发展的伟大使命。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让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没有达到这个前提,就谈不上为国家为社会的发展献上自己的一份力。既然如此,作为大学生,我们就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主义。

有没有理想主义与理想主义崇高与否都决定着我们自身完善与否还有价值的高低。缺乏崇高的理想,大学生或许整天就碌碌无为,浑浑噩噩。都说现在上大学就是无所事事,想上课就上不想上就逃,而不去上课也不是去做什么比上课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不然就在寝室睡觉,不然就是到处瞎逛。时间就是这样给蹉跎过去了,直到毕业那一天的到来。或许有人会说这跟理想主义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么?是的,正是因为我们把理想主义给丢了。很多人都会说现在这个社会如此现实,哪里会容许你讲什么理想主义,没有理想,只要现实的残酷和冰冷。但其实我想说,理想主义并不是指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在现实的基础上为自己所设立的一个目标和奋斗的动力,只有它的存在才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然人又跟其他的动物有什么两样呢。我们都需要一个正确的价值定位,否则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杂乱无章,毫无意义可言。就比如社会上经常爆出大学生或杀人或自杀的的事件,马加爵事件、清华大学学生拿硫酸泼熊事件等等,这些一系列的事件都综合的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很多的大学生都缺乏正确的价值定位,缺乏理性主义,或者说他们的理想主义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大学生自身的行为没有正确的指导,导致了犯下这一系列不可挽回的错误。

相反,正因为有了崇高的理想的指导,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使得我们的做法和行为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和支持。远的不说,就说去年长江大学那几名为了救落水儿童而牺牲的大学生。暂且不提他们为了别人丢了自己的性命值不值这个问题,就说他们见义勇为的这种精神是不是就足够值得我们为他们而感到骄傲,为他们而喝彩。“见义勇为”着这种已经渐渐被遗忘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又得到了全新的释放。谁也没有想到,重新拾起这种精神的不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而是一直都饱受争议的90后大学生。正是见义勇为这种精神,正是舍生取义这种崇高的理想主义支撑着他们的行为。

理想主义不可丢,我们每个人都要为了我们的未来而奋斗,只有精神是不灭的。

一提到理想,我想很多人都会顺其自然的想到梦想一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我们对理想误解了,还是我们觉得理想和梦想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呢?作为21世纪的年轻人,特别是我们这一群充满斗志的大学生,决不能错把理想当梦想,更不能只有梦想而没有理想。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张白纸,要在上面乱涂乱画,还是在上面写满诗情画意的语句,抑或是在上面画满山水情调的画卷,都在乎这个人的选择和心中的向往。

从后学校中出现了那些“知识贬值”、“脑体倒挂”等现象,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使读书成了清贫与无奈的代名词,知识的价值与魅力受到社会现实的无情的嘲笑。这个不仅大大挫伤了知识分子的自尊心,也使更多的青年学生丧失了读书的积极性。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上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说法。仅仅只是在几年的时间里,90年后的知识分子或许受到社会“优良风气”的渲染变得更加务实了,他们觉得只有读书才能谋求一个号的职业,只有读好书才能改变生活,才能带来高的收入,进而享受生活带来的无限美好。正是在这一种环境下,“读书赚钱说”应运而生。检讨了二十年来校园观念的沉沉浮浮,我们不难发现,从“读书无用论”到“读书赚钱说”的此消彼长,校园观念始终和社会思潮紧密相连,虽然两者在形式上迥然不同,但在本质上却一脉相承,都是功利主义的产物。校园观念中理想主义的缺失,从另外一面来看,是受社会现实的驱使。倘若社会真的稳定了,每个人都有好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那么这两种理论不可能再左右着当代学生的思想了。可是长期以来,我国校园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分人才,告诉学生“要想生活好,读书是最直接的选择”,这也就是告诉学生“如何而生”,却没有教会学生“为何而生”。作为教人育人的校园,应该多些对这方面问题的追问。正如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所言:“最佳教育不仅应有助于我们在专业领域更具创造性,它还应该使我们更甚于深思熟虑,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美更成功的人。”

我想,作为当代大学生,首先肯定要能区分理想和梦想的区别。梦想很美,仅仅属于个人,它是满足自我的一己追求,而理想却是一种责任,一种事业,一种以献身精神为动力的人类的共同追求。我们应该要树立目标,因为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像失去方向盘的船,将会在人生的大海失去方向。订立目标后还要有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一个人即使目标再大,再聪明,但是缺乏坚持,缺乏努力,那么他的理想也是无法实现的带着梦想化的理想。在这次政治学习中,有人说他没有什么目标,我觉得这是很不符合当代大学生,更不符合作为党员的素质的,或许他是没有意识到目标是什么吧。我们应该在学习生活中,订立近期和远期目标的,一层一层的实现,最后才能在有限的大学时间学到更多。

有些人觉得理想越大,那么越觉得是空想。09年贺岁大片《孔子》中,孔子是个理想主义者,做着失败的飞翔,如丧考妣跑来跑去,周旋在各种世事当中,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想大同。虽然他将他的理想全部寄予在鲁国君上的身上,但是他的理想精神还是值得赞可的。电视剧《我的青春谁作主》中的经典台词中也说过每个人至少拥有一个理想,有一个理由去坚持,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理想,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的,每个优秀的人都是理想的。大学的理想主义精神在于强调早就具有科学信仰、文化修养、德操守与责任担当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即使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跌倒了也不要放弃,我们也要昂首挺胸,大声高呼: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对于这次关于理想主义精神的政治小组学习,虽然有些地方存在些疑问,但总的来说,自己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通过这次学习自己的思想水平进一步提高,知道了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改进的地方,更重要的是了解到学校领导对我们的关心。

理想主义精神是一切大学思想和大学精神的真源泉,是一所高水平大学所必须具有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灵魂。然而现在的中国大学教育并不缺少人文和科学知识而缺乏的是人文和科学精神的理想主义精神。正是因为缺少理想主义精神,才有了一些仅满足于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大学生。他们放弃了自己的社会责任、诚信责任、社会正义等。出现这一结果,学生本身固然有一定责任,但作为言传身教的大学教师更应该身体力行切实把理想主义精神落到实处,将教师最具有的新生命力的思想推广到现代体制中去并注重学术本身而不是更多的关注于功力。

而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为自己负责。学历只是现阶段的事,而思想是一生一世的事,它关系到我们以后的发展。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我们要会读书会思考,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并多和他人交流学习心得。通过读书会用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指导自己认识社会,处理问题。对我自身而言,上大学之前自己很少读书,整天埋头于理科题目的计算,过着忙碌的备考生活。正因如此,自己是一个思想简单的人,并很少用语言写下自己的感受,当然,作文也是的不了高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视角太过狭窄,对我们文学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读大学以来,自己的课余时间多了,读的书也多了,变化也发生了。我能很深刻的感觉到自己现在思考问题更加全面细致,也不再是从前那个头脑简单,遇事不冷静的人了。另外我们要心中有大目标和大执着,给自己定好位,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正是有了目标,我们才会不甘平庸,才会更有动力去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我自认自己是个有目标的人,也正是自己心中有了目标,才能在遇到困难时不懈怠,不困苦,重拾信心踏上自己寻找梦想的路。然而我发现自己身边有许多同学,他们整天碌碌无为,无所事事。我想这一点肯定和他们没有理想有关。因为理想的意义在于为平淡的生活中提供美好的希望,为不完美的现实提供完满的参照,从而促使人们努力追求完美。尽管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距离甚至是种种矛盾和冲突。但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在不断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种种矛盾和冲突中逐渐缩小他们之间的距离而接近美好境界的。正是有了考试没人作弊,餐厅人人排队,校园无乱扔垃圾现象等这种近乎理想的状态,我们才会采取一定措施去接近这种理想状态。

理想主义材料中还提到,大力弘扬理想主义精神,需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将这种优势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强势,并要运用这种强势将理想主义精神转化为经院人普遍的思想共识和高度的理想自觉,从而创造出强大的精神合力。所以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强化理论认识,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另外还要从我们自身做起,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同时也是一名学生干部,在工作中要树立良好的工作心态,做到敢想敢干,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使自己的个人能力在岗位上得到切实的锻炼;在思想上不断反省自我,树立崇高的精神追求,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认识;学习上要与扎实的学习基础,坚持继续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成为一个智识、情操、人格、意志全面成熟的人;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人。这要我们才能在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坚忍不拔,忍辱负重去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一件事。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在以后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我会不断自我审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踏踏实实走好自己的每一段路。

“理想”是一个人对未来生活的一种美好愿望,是体现一个人追求的所在。大学是一个以“教学为中心,育人为本”的地方,是一个培养学生高尚思想,树立远大理想和授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地方,可是纵看现在大学生的现状:不是缺少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淀,而是缺少人文和科学精神融合的理想主义精神。

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关于这个话题,我问过别人:理想主义精神是什么?结果得到的是一句“人要现实,追求那么虚无的东西干嘛啊,又不当吃不当喝的。”如果说“理想主义精神”的理论让人看起来,听起来是不切实际的,不切合现状的,那么为何应该积极追求,富有创造的大学生越来越少,那些钱学交易、学术不端的现象是如何在大学中渐成风气的,就是所谓的现实吗?其实我想,说社会现实,说人要活的现实,是因为没有理想的支撑,理想不是遥不可及的梦,只是达到的方法需自己探索,这其中的艰辛不是每个人都承受的起的,诱惑是因为意志的不坚定,意志的不坚定是因为缺少有力的目标做后盾,而这个目标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理想主义精神的一部分。

理想主义精神的出发点,在我认为,就是将学校生活的物质文明同精神文明同步进行,找出一个各谐点,去推动我们校园精神的深入,引导大学生激情生活,在追求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二有三实”人才。它不是一种虚无的浮夸,而是一种理想的追求和灵魂的参考书。

在这次政治学习中,我们讨论了现在大学为什么要提倡理想主义精神的学习,其实追根溯源就是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社会心态。大家也都针对这种现象举出了自己身边的例子,从寝室到教室,从餐厅到更多的公共场合……都有太多的不以入目。我们不能去否认,大学的社会性越来越强,也不能否认大学还是一尘不染的净土,热衷于迎合社会,重权势轻气节,重物质轻精神、重外型轻内涵的,已缺少文化厚重的学生已不在少。如果说不改变这种思想上的观点,那大学或许真的将沦落成一种庸俗教育的场所。学习材料中提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大学所执着的?答案是大学生应该始终坚持理想主义精神的学习。可是问一下自己,我来上大学已经快两年的,我所追求的又是什么?是学习能力或是实践能力,更或是为了自己在各方面都适应社会的要求?真的能在看似很简单却也很残酷的校园生活中自我审视、自我匡正、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吗?答案是不确定的,很多时候不能免俗的去玩味一种很另类的生活。

我理解“理想”这个词,我懂得“理想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却对“理想主义者”有一点认识误区。学习材料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是说:不仅要更加具有理想主义精神,还要善于培养一批理想主义者。其实开始我对“理想主义”这个词,还是有一定的认识误区,在我看来,理想主义带有一定的不现实色彩,有些像个人崇拜加一些虚浮的意识。可能是与个人先入为主的认识有关吧!所以就让大家给惑,不过还真是有些不可思议,还有人也有这种意识。汪利军说,其实一看到“理想主义者”他首先就想到了共产主义者,这种人只是把实现共产主义当作一种使命去对待,把这种共产主义精神当做个人前进的动力。同样的,所以理想主义者,就是要我们这些学校的学生干部,以身做责,在自己进步的同时,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营造一种共同进步的和谐校园,这个目标就可以算是我们学生干部的追求,在一定的条件下,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理想主义者。

这次的政治学习中,实质上也是对自己的一次剖析和改正,对作为预备党员的我都是一次警醒,学的理论知识和所受的思想上教育都不少,如何去体现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去做好榜初始看到这个标题时,我被核心词“理想”的字面意思所迷惑。每个人从小到大都有着自己的理想,从上小学起老师就让我们开始写“我的理想”之类的作文,从那时起,我们就将理想与梦想相混谈。通过对理想主义精神的学习,让我对理想、理想主义有了明确的看法,也有了清楚的认识。

所谓理想,就是人们追求社会或事物的和合理性、完满性、完美性并且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美好向往和愿望。其意义在于为平淡的生活中提供美好的希望,为不完美的现实提供美好的希望。它不同于梦想、空想,更不是脱离现实的空洞和玄虚。而“理想主义”是社会理想的集合,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生活寄予美好希望并努力追求之所持的价值观念体系。它是人们寄予我们大学生的一种美好祈望,也是大学为之必须执着固守、薪火相传并不受外界干扰的精神向往和文化灵魂。

其中,周书记在关于共青团育人职责指出:“如果育人的工作没有做好,教育就是失败的;人的知识水平的提升固然重要,担不是人才培养的唯一目标,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格,知识对人类和社会的推动作用就得不到全面的发挥,甚至会产生破坏性的后果。”是啊,人们常说:“有才有德的人是精品,有德无才的认识成品,有才无德人是危险品,无才无德的人是废品。”而现在的大学生很少理会道德,对道德漠不关心。

大学校园内“不缺道德理论家,但缺乏道德实践家”,如果校园的道德教育不能化为学生的具体道德行为、如果学生在思想道德的卷面考试中得高分,但在实践中却不能遵从基本道德规范,那高校的道德目标便无从实现,更何况谈在校园内实现“理想主义”呢?

人的道德行为是在道德他律与自律的统一中逐渐养成的,而自律是主导方面。“自律”就是强调道德行为的主体要有自觉性,能自我约束、自我警示,达到慎独的境界。因道德原本就是通过主体内心感悟而自觉实现应有的行为规范、制约自身道德行为选择的因素。只有自觉地对自己进行自我约束,加强内省才能促使自己自觉自愿地选择道德的行为,对不道德的行为,在良心上加以谴责,从而促使自己去恶从善。

道德由他律到自律,核心就是从道德义务向道德良心的转化。承担道德义务的需要是道德需要的初级层次,只是服从既成的规范,没有选择的自由和自愿;实现道德良心的需要是道德需要的更高层次,是道德主体在对道德律令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将其内化为心中的道德法则,自主自觉地做出行为的选择。而道德良心在青年学生的道德行为养成中是发挥着极为宝贵的维系作用的,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在行为前,对行为选择起导引作用,此时良心是“指挥官”;在行为进程中,良心起监督作用,对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予以坚持,反之予以纠正,此时良心是“检查官”;在行为之后,良心对行为的后果和影响起评价作用,使人们对自己违背道德要求的行为产生强烈的自责和内疚,并决心用实际行动予以改正,此时良心是“审判官”。正是在自我的自觉自愿的“指挥、检查、审判”一系列过程中,道德教育的作用才真正得以实现。

另外,周书记还就校园文化活动、对团干部的要求等做出了只能更要讲话。总之,这次的学习,为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动力,让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所以,我们大家一起来努力,继承和弘扬我们经院的优秀传统和精神,相信我们经院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