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控制技术培训班个人总结
时间:2022-11-07 03:56:00
导语:医院感染控制技术培训班个人总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医院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如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心理社会性危害等),其中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美国劳动职业安全局1991年制定了专门法规要求对暴露于经血传播性微生物的医务人员进行职业保护,各种防护措施被大量推荐。仍然是每年有数百名医护人员死于血源性传染病,平均每天1人。因此,护士的职业危害不容忽视。目前在我国,护士的职业危害、防护问题仍显力度不够。
结合专业实际,我院于20*年4月9日-13日期间在院会议室开展医院感染控制技术培训班。参加对象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专(兼)职人员及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科室的医生、护士共三十多人。并安排张练旗院长和鲍国惠主任宣讲了《国内外消毒灭菌新进展》、《医院感染管理质控标准及存在问题》、《医院感染控制技术及方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技巧》等文章,培训后组织了讨论。
大家谈到:
职业防护教育问题,有90.60%认为职业防护教育不到位。原因是,目前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尚无有关护士职业防护课程,造成护生在校学习时未能充分认识到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毕业时无职业防护意识。学生毕业后,医院对护士的岗前培训和在职教育中,未把职业防护内容列为必须培训的内容。而且,加之医院重视程度不同,护士学习、理解能力的不同,护士掌握防护知识程度不一,部分护士存在侥幸心理,缺乏学习职业防护知识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导致护士职业防护教育不到位。
职业防护措施落实问题,调查上认为职业防护措施未能落实的占94.00%,分析其原因是:
(1)目前我国护理管理者及医院管理者对护理人员的职业病防护重视不够,对有关职业损伤的防护宣传教育较少,使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淡薄,防护能力较低。
(2)护士缺编问题严重,护士要完成繁重的注射任务,而忽视了对自身的保护。据WHO1999年的报告,发展中国家每人每年平均注射1.5次,住院儿童及成人则每年平均注射10~100次,95%的注射是用于治疗。护士是执行注射的主要群体,因此,长期处于潜在针刺伤和一次性物品用后清洗、浸泡及毁形等处理,提高了护士侵入性操作机会,增加了护士的职业感染危险性,但护士自身及管理者对此认识不够。
防护用具问题,调查中认为防护用具不到位的占95.00%,原因是医院没能按规定购进和提供防护用具。例如:大量普及使用的注射器、输液器都没有安全保护装置;安全留置针、无针连接系统、正压输液针头、真空采血系统、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等护理用品和设施,在基层医院由于种种原因,很难被使用;医院更难为护士提供随手可得的符合国际标准的锐器物收集器,连起码的防漏、耐刺、密封的锐器收集箱也很难被使用。
防护评估问题,调查中认为防护评估不到位的占94.00%,原因是发生职业暴露后,医院没有专门组织对受伤者进行风险评估和指导处理,受伤护士未能得到必要的检测、治疗及流行病学跟踪观察,有的甚至必要的上报资料及档案也没有。
防护费用问题,防止护士职业危害需要的费用,在发达国家是由社会保险等支付的,我国目前社会保险体系尚不健全,职业防护培训资金不足,导致防护费用无法落实,更进一步增加了职业感染危险。
大家建议:
重视对护士进行职业防护教育,对医疗工作者进行教育已被多数国家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要树立职业防护意识,必须加强职业防护教育,要加强职业防护教育,首先从改变观念入手。传统的教育中过分强调护士的奉献精神,有时给护士造成错觉,认为注重自身安全防护就是不讲奉献;传统的观念认为护士为患者服务,不能怕脏,不能嫌弃患者,戴手套等防护措施被认为是不敬业的行为,但没有员工的自身健康,何来患者的健康维护?因此,建议护理专业教育中开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上岗前的护士必须进行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安全工作技术和方法的岗前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工作后不间断地接受继续教育,不断强化安全防护意识,护理管理者应加强督查力度。
成立职业防护专班,健全职业防护上报制度和上报程序,职业暴露的处理常规,风险评估标准等。医院管理者应充分重视护士的职业防护,积极改善工作条件,合理配置人力,减少非必要的注射治疗,减少护士因工作忙乱而引起的损伤,从而减少护士的职业危害。
积极开发各类先进、安全、价廉的医疗器材,普及使用可自动回套的针头;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防漏、耐刺、密封的环保型锐器收集箱;推广使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和真空采血系统。由环保部门成立一次性医疗物品用后处理专门机构。医疗垃圾严格分类管理,减少流通污染环节,把护士的职业危害降到最低。
大家谈锝好多,视野很开阔,发言踊跃,一致认为讲课与讨论结合比历来书面考试掌握得知识多,这次培训真是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 上一篇:电力公司个人工作总结
- 下一篇:县办公自动化工作会议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