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长三角一体化工作总结
时间:2022-03-08 16:28:31
导语:发改委长三角一体化工作总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过去五年工作开展情况(2017年-2021年)
(一)科创一体化
1.深化与长三角地区大院大所合作。正在积极与上海交通大学对接,争取碳达峰碳中和创新中心、碳达峰碳中和创新平台、碳达峰碳中和创新基地落户,现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2.高质量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与长三角地区大院大所及企业合作,发挥大院大所优势,推进科技创新,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现正在与上海创贤半导体有限公司洽谈“功率半导体封测核心装备”项目落户事宜。
3.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促进高层次人才流动,厚植长三角人才优势,大力促进交流合作。一是“走南闯北”引进优秀人才。启动“走南闯北”人才招录工程,引进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长三角“双一流”高校2021年应届本科及以上优秀毕业生22名。二是“借智借脑”引进专家学者。制定出台《县引进专家指导组实施办法(试行)》,从同济大学引进1名教授开展为期一年的常驻指导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献智献力。
(二)产业一体化
4.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一是聚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加强优势产业协作,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建设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瞄准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迈进,促进传统制造业提质增效。二是制定出台《县百亿级制造企业培育实施方案》。分阶梯加大扶持,精准发力,推动小企业上规模,大企业上台阶,目前已有志邦家居、广银铝业、舜禹水务等7家企业申报入库培育计划。三是做好县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划,培育发展500亿规模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下塘镇规划建设智能网联示范区,谋划建立示范线、改造开放一批智能网联测试道路、建立数据监控及运营中心等。
5.开展跨区域园区合作。一是积极对标对表长三角园区发展,开展与苏州、上海张江等地产业园区结对合作。2021年4月,县委主要领导带队考察苏州工业园,并与园区所属国有企业新建元控股集团就园区共建、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沟通交流。下一步,我县将继续与苏州工业园保持密切联系,视疫情形势,择机邀请对方来县考察合作。二是积极探索科创飞地建设。与上海六七八九集团公司谋化打造“科创飞地”建设,拟打造“六七八九国际创新港”,合作共建“4个1”工程(打造1个跨国企业联合创新平台、落地1个跨国企业赋能的创新生态、搭建1个科创服务平台、筹建1个垂直产业科技园区),打通科创要素壁垒,实现高效创新创业。
(三)交通一体化
6.共建长三角交通网络。一是提升铁路服务。抢抓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机遇,围绕都市圈1小时公交化通勤的目标,积极谋划-(淮南)市域铁路项目,服务沿线乡镇通勤出行;二是突破水运瓶颈。结合引江济淮工程实施,加快推动江淮运河港建设,争取将庄墓河航道及港口作业区等级由Ⅲ级调整为II级港口建设;三是优化公路网络。结合区域发展,加快合水路(北城-下塘)快速化、蒙城北路延伸、阜阳北路延伸、空港产业园等骨干路网建设。实现与主城区多层次、一体化交通互联。
7.加密扩容高等级公路网。对标溧阳“1号公路”,打造县“高颜值”彩色标线公路,为乡村旅游发展、网红打卡点建设营造良好交通环境。目前,已经确定对10条道路,共计155公里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正在进行招标工作,计划7月底完成招投标工作。
8.推动区域交通运输信息互联共享。对标“沪苏浙”,加快推进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进度。在综合体设计中,充分借鉴“沪苏浙”先进经验,不断优化方案,完善功能,确保公交“开得通、运营好、服务优”,通过招投标确定由江苏中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承建;学习上海黄浦区经验,建设出租汽车监管与服务平台,成熟后再将现有的公交车运营管理系统和客运班车运营管理系统接入,建立县公共交通信息化指挥中心,为人民群众的方便、快捷、高效、智慧出行提供坚强保证。
(四)能源一体化
9.加强长三角油气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推进与长三角区域油气管网联通。全力配合、协调完成宿州-黄山天然气干线蚌埠禹会-段选址、供地等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二)推进长三角区域电力供给互济互保。对标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要求,结合我县“十四五”规划发展蓝图,优化编制好县“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未来县域电网供电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为有效完善长三角区域整体电网规划,提高我县电力供应能力,2021年以来顺利开工建设县庄墓220KV变电站、朱巷110KV变电站及外线送出工程。
10.支持新能源产业互动合作。为尽早实现“双碳”目标,跟上“长三角”节能减排步伐,我县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与皖能集团合作谋划建设调峰电厂、下塘绿色智慧园区等项目,并作为省17个试点县(市、区)之一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下一步将以此为契机争创能源综合改革创新试点县,做大做强我县新能源产业。
(五)信息一体化
11.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集聚发展。与浙江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深入合作,对标江浙沪先发地区,编制《县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数字江淮”工作部署,以数据资源为关键发展要素,打造“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积极筹建县工业互联网平台,结合江浙等地先进建设模式,起草了《县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主动对接科大讯飞、合经科技等单位,谋划我县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方案。
12.布局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编制《县新一代信息技术(5G)发展规划》,全面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截止目前,全县三家通信运营商共完成5G基站建设开通539个(不含在新站三十头建设基站数量),计划今年下半年完成5G基站建设350个。建设基站主要集中在县城和北城区域,已实现核心城区、重要商圈、政府机构及高校等重点区域的5G网络初步覆盖。
13.支持推广重点领域智慧应用。加快推进5G信息化应用,围绕5G产业链,采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等有效措施,推动5G在电子政务、行业信息化、智能制造等领域全面推广应用,融合发展。筹建县5G智慧养老综合信息平台,目前平台已搭建完成,指挥中心设备待安装调试。万力轮胎公司“5G+质量检测”应用模式正在建设中,下半年将投入使用。
(六)商务一体化
14.进一步提高我县经济外向度水平。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组织县域外向型企业参与长三角地区组织的各类涉外展会,帮助企业与长三角外贸资源进行嫁接、融合,提升外贸业绩。充分利用自贸区片区、综合保税区、合新欧班列等开放平台,以宝湾国际、岗集公路港物流园等大型物流项目为引领,打造公路、铁路、空港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化物流园区,形成物流产业集群,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提升我县外经贸发展水平。
15.进一步推进商贸流通一体化。大力招引长三角大型商贸企业来县布局投资,鼓励支持我县商贸流通企业参与长三角地区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推进京东智能电商产业园项目落地,积极为苏宁云商项目做好服务尽快投入运营。学习借鉴苏州、无锡经验建设农贸市场,推进农产品流通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七)城乡融合一体化
16.扩大产业规模,提升绿色农产品供应能力。依托区位及自然优势,按照标准化、规模化、提品质的要求,大力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升级。目前全县已形成以特色草莓、优质南瓜、马铃薯为代表的果蔬业,以雪山草鸡、龙虾养殖为代表的畜牧水产业,以薄壳山核桃、苗木花卉为代表的林果业,以稻虾米、有机米为代表的优质粮油业等四大主导产业,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为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17.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品影响力。面向长三角柔性引进国内知名的产业专家,提升我县农业产业科技含量。依托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县项目,打造国内领先的数字农业平台,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升级。按“一园一馆”、“一带三圈”规划建设草莓小镇。“一园”即北部(绿色草莓)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建成开园;“一馆”即草莓博物馆,已建成开馆;“一带”即高速出口至陆桥交界13公里草莓产业观光带;“三圈”即水湖镇铁路东草莓科技交易孵化区、左店乡陆桥草莓创意生态休闲区、罗塘高速出口至水湖镇交界草莓种植标准化示范区。
18.增强示范带动,积极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20〕6号)文件精神,我县积极创建5家省级、12家市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另外,为不断增强企业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意识,助推我县农业产业提档升级,正在组织评选10家左右县级示范基地。
(八)环保一体化
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重点推进滁河干渠、瓦东干渠、庄墓河等流域综合治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区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完善环保一体化体系建设,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区。下一步将积极探索与长三角重点城市的合作,推动形成环保一体化合作机制。
(九)公共服务一体化
19.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县政务大厅同步设立了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专窗,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用户跨省身份认证体系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完成59项企业和个人服务事项上线,开通了线上专栏和线下专窗,在长三角地区实现线上“一地认证、全网通办”,线下“收受分离、异地可办”。
20.提升教育合作发展水平。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建立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干部和各级各类学校骨干教师双向交流挂职机制。合作建设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21.共同打造健康长三角。推动长三角医疗卫生事业交流合作、协同发展,共享高品质医疗资源,持续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健全区域重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和应急救援机制。学习借鉴长三角先发地区经验,推进养老事业发展。
22.促进文化交流合作。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共同打造长三角红色文化。与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长宁区文化馆、浙江省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花都区文化馆进行历史文物保护合作,联合开展考古研究,推动建立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交流长效机制。目前,重点做好全省十大考古新发现项目埠里宋代古墓群后期保护工作,争取申报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继续推进遗址公园或遗址博物馆规划建设。
23.共同打造优质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长三角旅游市场和服务一体化建设,共同打造高品质的休闲度假旅游区。一是与上海景域驴妈妈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对非遗园、杜集鸟岛、五七干校等旅游资源进行规划、投资、建设、营销、运营、销售一体化运作,改善旅游服务专业能力和相关科技创新能力,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县旅游发展总体策划及三年行动方案》初稿已完成。合作开发“一机游”软件,推动我县智慧旅游发展;同时,对标长三角,积极开展“游”三级联建工作,实现景区预约、人员监控等旅游服务一体化发展;二是开展区域合作。对接上海工业旅游促进中心,指导我县工业旅游发展。目前万力轮胎、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等已成功创建市级工业旅游基地。舜禹水务、伊利等正在按照标准培育创建中;三是做好区域推介。对接市文旅局,联合在杭州、南京等地召开旅游推介会,宣传我县旅游资源,吸纳长三角游客来我县观光旅游。
24.推进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加强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长三角警务大数据分中心。健全区域性重大灾害事故联防联控机制。采用招商引资+联合体招标方式,争取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县落户研发中心或区域总部,推动该公司与县内国有企业成立联合公司,更好更快地推动“雪亮”工程暨城乡一体化智能交通建设、社会治理智能平台建设等信息化项目落实落地,早日实现社会治理网格化、数字化、智能化,构建“一网统管、一屏统览”的社会治理模式。目前,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县政府已正式签约,落户县双墩镇。
(十)建立县(市)域合作共建机制
2021年3月,县委、县政协主要领导带队前往长三角合作办公室对接合作事宜,全面推进落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2021年4月7日至10日,县委、县人大主要领导率县代表团赴沪苏浙学习考察,与长三角先发地区政府、园区、企业、社区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对接,完成了县人民政府与溧阳市人民政府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签订,开展结对共建。
二、2021年度工作完成情况
(一)深化与长三角地区大院大所合作。正在积极与上海交通大学对接,争取碳达峰碳中和创新中心、碳达峰碳中和创新平台、碳达峰碳中和创新基地落户,现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二)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促进高层次人才流动,厚植长三角人才优势,大力促进交流合作。一是“走南闯北”引进优秀人才。启动“走南闯北”人才招录工程,引进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长三角“双一流”高校2021年应届本科及以上优秀毕业生22名。二是“借智借脑”引进专家学者。制定出台《县引进专家指导组实施办法(试行)》,从同济大学引进1名教授开展为期一年的常驻指导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献智献力。
(三)开展跨区域园区合作。积极对标对表长三角园区发展,开展与苏州、上海张江等地产业园区结对合作。2021年4月,县委主要领导带队考察苏州工业园,并与园区所属国有企业新建元控股集团就园区共建、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沟通交流。
(四)加密扩容高等级公路网。对标溧阳“1号公路”,打造县“高颜值”彩色标线公路,为乡村旅游发展、网红打卡点建设营造良好交通环境。
(五)推进长三角区域电力供给互济互保。对标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要求,结合我县“十四五”规划发展蓝图,优化编制好县“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未来县域电网供电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为有效完善长三角区域整体电网规划,提高我县电力供应能力,2021年以来顺利开工建设县庄墓220KV变电站、朱巷110KV变电站及外线送出工程。
(六)支持新能源产业互动合作。为尽早实现“双碳”目标,跟上“长三角”节能减排步伐,我县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与皖能集团合作谋划建设调峰电厂、下塘绿色智慧园区等项目,并作为省17个试点县(市、区)之一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下一步将以此为契机争创能源综合改革创新试点县,做大做强我县新能源产业。
(七)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集聚发展。与浙江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深入合作,对标江浙沪先发地区,编制《县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数字江淮”工作部署,以数据资源为关键发展要素,打造“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积极筹建县工业互联网平台,结合江浙等地先进建设模式,起草了《县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主动对接科大讯飞、合经科技等单位,谋划我县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方案。
(八)支持推广重点领域智慧应用。加快推进5G信息化应用,围绕5G产业链,采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等有效措施,推动5G在电子政务、行业信息化、智能制造等领域全面推广应用,融合发展。筹建县5G智慧养老综合信息平台,目前平台已搭建完成,指挥中心设备待安装调试。万力轮胎公司“5G+质量检测”应用模式正在建设中,下半年将投入使用。
(九)促进文化交流合作。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共同打造长三角红色文化。与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长宁区文化馆、浙江省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花都区文化馆进行历史文物保护合作,联合开展考古研究,推动建立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交流长效机制。目前,重点做好全省十大考古新发现项目埠里宋代古墓群后期保护工作,争取申报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继续推进遗址公园或遗址博物馆规划建设。
(十)共同打造优质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长三角旅游市场和服务一体化建设,共同打造高品质的休闲度假旅游区。一是与上海景域驴妈妈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对非遗园、杜集鸟岛、五七干校等旅游资源进行规划、投资、建设、营销、运营、销售一体化运作,改善旅游服务专业能力和相关科技创新能力,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县旅游发展总体策划及三年行动方案》初稿已完成。合作开发“一机游”软件,推动我县智慧旅游发展;同时,对标长三角,积极开展“游”三级联建工作,实现景区预约、人员监控等旅游服务一体化发展;二是开展区域合作。对接上海工业旅游促进中心,指导我县工业旅游发展。目前万力轮胎、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等已成功创建市级工业旅游基地。舜禹水务、伊利等正在按照标准培育创建中;三是做好区域推介。对接市文旅局,联合在杭州、南京等地召开旅游推介会,宣传我县旅游资源,吸纳长三角游客来我县观光旅游。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2022年工作计划
1.严格按照《江苏省溧阳市与省县缔结友好关系合作备忘录》议定事项,稳妥有序推进工作。
2.加快推进正在谋划和开展的长三角合作项目。
(二)“十四五”期间工作谋划情况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坚持“向东看、向南干”,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和区域市场,积极参与区域分工合作,形成扩大开放、合作共赢新局面。
强化都市圈北部桥头堡功能。积极推动北城甚至全县域与主要功能区的交通路网建设。大力引进市区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等高标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更高标准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与其他产业功能区的产业链互促和产业链互补,提升与中心城区科技资源的共享力度。推动与淮南的合作发展,特别是加快合淮共建区建设的步伐。持续提升城市商业、商务和休闲娱乐服务功能,增强对皖北地区的辐射能力。依托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借势迅猛增长的线上消费,优化产业链与供应链,打造标志性产业链和区域物流的重要节点。将县建设为国家级物流节点。围绕南部与北部两个高铁站的优势发展“高铁经济”,将产业链向内地县域延伸。
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全面实施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项行动,推动与长三角先发地区合作结对共建,强化聚合协同效应,构筑一体发展共同体。建设创新转型升级示范区,深化与长三角地区、长江中游地区的园区合作,推动园区结对共建,发展“飞地经济”。以优势产业、特色服务业和物流枢纽地位为抓手,重点主动承接长三角先发地区的产业、资本转移,集聚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优化产业链与供应链,推动全域、全要素、全产业链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深化与长三角地区教育、文化、卫生、科普等领域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抢抓实施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机遇,在交通、产业、公共服务等方面全方位融合。
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加快融入长三角协同创新圈,加强与科创强县对接,打造产业联盟,完善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加快区域内创新资源流动,打造创新转型升级示范区。深化与沪苏浙高校院所战略合作,建立“离岸创新中心”产学研平台,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合作新模式。引导推动县内企业与产业龙头企业共建、联建产业创新平台,支持联合培育新型研发机构、联合进行技术攻关,推动科研成果加速产业化、商业化、品牌化、资本化,提高创新“浓度”。
- 上一篇: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分析
- 下一篇:县司法局2022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