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工作总结

时间:2022-09-11 02:30:48

导语:纪念抗战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工作总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纪念抗战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工作总结

70年前,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济阳这片富饶、祥和的土地,屠杀无辜、制造惨案、罪行累累、罄竹难书。不甘凌辱的济阳人民奋起反抗,谱写了气势恢宏、浩气长存的反侵略、反压迫、反奴役的辉煌篇章。本文通过记述济阳党组织的建立以及建立后领导广大群众开展的抗日救亡运动,反映出革命先烈们那种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团结一心、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通过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八年的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换来了伟大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因战争失败而割地、赔款、出让国家主权的屈辱历史:在政治上,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崛起、共产党和人民力量的壮大,为完全改变中国的政治命运奠定了基础;在经济上,虽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避免成为被掠夺的殖民地经济,最终走上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经济的光辉道路;在思想上,新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得到大发展、大传播,爱国主义得到极大弘扬,实现了又一次民族的思想大解放。

在全民族抗日中,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济阳这片土地上,济阳党组织带领济阳人民进行的艰苦卓越的斗争,为夺取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日军暴行———惨痛的历史罄竹难书

1937年10月,日军沿京浦线南下进犯济阳境内,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济阳造成了重大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1937年10月16日至26日,日军飞机先后3次轰炸济阳城,炸死无辜村民11人,重伤4人。11月13日,日军进逼济阳县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率卫队旅第一团由前线退至济阳,在城北董家道口、郭家、朝阳村一带设伏,又令县长孙骏昌指挥联庄会及县警备队3000余人守城御敌。此次保卫战,守城团丁伤亡2000余人。韩复榘随即率随从换便衣撤回济南,县城失陷。14日,日军开始大屠杀。日军分为若干小队进行搜捕,凡是搜出的人,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斩尽杀绝,实行了惨无人道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济阳惨案”。一连七昼夜,南门外黄河滩上及黄家场园尸叠血流,惨不忍睹。据事后统计,从县城沦陷到七日屠城的一段日子里,日军共打死守军200余人,杀死民丁1800多人,残杀无辜百姓402人,重伤19人,奸淫妇女102人,烧毁房屋550余间,使上百个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见济南市抗战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记录)

1937年11月29日,入侵四区(今新市镇)大庄的日军中有3人到韩家村骚扰,被农民杨佐文杀死2人,1人逃回大庄。傍晚时分,百余名日军包围韩家村、吕家河崖,野蛮屠杀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达100余人。烧毁房屋380余间,烧掉粮食20余万斤,烧毁大车30余辆,其他农具、家具、衣物全部被烧光,使吕、韩两村几成废墟。

日军侵占济阳期间,实行残酷的法西斯统治,不断进行“清乡”、“扫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我县抗日根据地、堡垒村实行令人发指的“三光”的政策,并不断增设据点,扩编治安军,数以千计的抗日工作人员、党员和群众惨遭杀害。济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条件,遭到极大的破坏,生命、财产安全无法保障,民不聊生。县内商号、店铺大多被毁、被抢,数年之内不能复业;私营工业和手工业遭到致命破坏,厂房、作坊被炸,机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就地毁坏,从业者生命不保,四散逃生,市场萧条。学校大部分被迫停学,开办的学校也必须接受日伪的奴化教育。农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田园荒芜,乡村凋敝,人民群众颠沛流离,农业生态环境遭到致命破坏,城乡经济全面崩溃,社会秩序极度混乱。

二、播撒火种———济阳党组织的建立及早期活动

具有反抗精神的济阳人民不甘于日军的蹂躏,到处充满了复仇的情绪。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人,敏锐地看到蕴藏在民众之中的这种强烈的反抗精神和巨大的革命力量,毅然担负起了组织民众抗击日本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重任。

1937年抗战不久,党组织就在济阳、商河、临邑边界开始活动。当时,共产党员李逸民、张彩云在学生中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1937年8月,济商边界组织成立了济阳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点燃了济阳的抗日烽火。这是一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青年的抗日组织,济、商、临边界的一些进步学生纷纷加入了这个组织。民先队员在敌后秘密张贴宣传品,搜集情报,传送文件,宣传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活动,为壮大抗日力量和济阳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938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兼三四三旅政委萧华率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抵达乐陵县开辟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挺纵”政治部成立了军政干校,培训抗日军政干部。商河的刘刚平与济阳的江兰馨、杨好连、傅怀伦等人先后参加学习,并在那里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们毕业后分赴各地,组织发动抗日活动。刘刚平、江兰馨遵照八路军“挺纵”政治部的指示,回到家乡,在民先队员中秘密发展党员,并于1938年10月,建立了中共济商边联合支部。

1939年2月,济阳县第一个党支部在四区史家寺村诞生。党支部成立后立刻投入了领导全县人民抗日的洪流,秘密接送来往干部,传递信件,发展党的组织,深入宣传发动抗日斗争。史家寺党支部的建立意味着济阳的抗日斗争从此有了共产党的组织领导,同时,也为全县其他地方树立了建党的榜样。从此,星星之火渐有燎原之势。到1939年秋天,史家寺周围的江店、贾寨、王家等相继建立了党支部,党在群众中的影响逐渐扩大。

1939年10月23日,在八路军“挺纵”政治部的协助下,济商边区工作委员会(史称东路工委)正式建立。东路工委争取仁风伪团副赵学信率部分人员反正,组建了济阳县大队。1939年12月,根据鲁北地委指示临邑县委书记刘江明在小刘家(今属临邑县)组建中共济阳县工作委员会(史称西路工委),刘刚平任书记。1940年夏,西路工委配合临邑县大队攻打日军垛石桥据点,歼灭日军8名,伪军40余名,缴枪30余枝。1942年8月,在济阳三区(今孙耿镇)成立齐济县工作委员会和齐济县抗日民主政府,统一领导济阳、齐河两县抗日斗争。县政府设在齐河,济阳为视察团,并组建了济阳县大队。1944年1月,中共济阳县委和济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济阳的党组织诞生于抗日烽火之中,并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战争结束时,全县中共党员发展到1176名,设立支部118个,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革命干部。党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崇高威信,中共济阳县委已成为全县人民的领导核心。

三、敌后浴血———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斗争

抗日战争期间,济阳先后存在过包括国民党军队在内的不少抗日武装,但是只有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人民,才是挽救民族危亡的中流砥柱。

济阳抗日武装的主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济阳县大队。在历史上,县大队有三个:一个是济阳东路工委时期的县大队,组建于1939年10月,1940年编入八路军鲁北支队;另一个是济阳视察团时期的县大队,组建于1942年8月,1943年6月改编为第三区区队;还有一个是齐济县大队,组建于1943年7月,1944年1月济阳县抗日民族政府成立时改编为济阳县大队,一直活动到抗战胜利。县大队活动的时间长,经历的战斗多,不仅在济阳县沉重地打击了敌人,还配合周边县的抗日武装,南征北战,东讨西伐,成为济南北部地区一支让敌人谈虎色变的抗日劲旅。

济阳军民利用伏击战、突袭战、麻雀战等战术,开展敌后抗日武装斗争,给了日本侵略者以无处不在的沉重打击,为建立、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1940年2月,济阳东路工委率县大队配合“挺纵”五支队二营在陈、罗一带,伏击以渡边中佐为首的阅兵团48名日军,除1人逃跑外,其余47人全部被击毙。这次战斗轰动了济、商、惠(民)三县,进步师生为这场战斗编写的歌谣在当地广为传唱:“渡边鬼子愣头青,坐着汽车下武定。腰里挂着东洋刀,手里抓着望远镜。眼看来到陈罗庄,碰上挺纵子弟兵。大清早上接上火,一直打到掌上灯。一车鬼子完蛋了,除了一帮害人精”。1943年7月的太平伏击战中,县大队以较小的代价,一次俘敌500余人,缴获轻机枪10多挺,步枪300余枝,震慑了齐济一带的日伪军。1943年10月5日,地区队、齐济县大队和回民支队在盐店于家遭1000余日伪军包围,在激烈的突围战中,战士们打得英勇顽强,给敌人以重创,歼敌100余人,县大队有33名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齐济县县长李聚五高度评价了这次战斗,他在纪念这些烈士的碑文中写道:“我主力部队不避艰险,不怕锋锐,与日军在此作殊死战斗。战斗中英勇壮志震天震地;赤心钢胆,结成铁城;猛打猛冲,给鬼子一迎头重创。这场战斗后,日军未敢轻于由此入境,敌人昔日的往来大道,成县大队今日南部的虎门关。先烈的牺牲直接威胁和打击了敌伪的疯狂。”1944年8月,中共济阳县委制定了小反攻计划,县区武装配合渤海军区二分区部队,先后拔除日伪据点6处,截获日军汽车2辆,俘敌200余人,缴获机枪5挺,步枪200余枝。1944年9月4日,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济阳县全境解放。

八年抗战,济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武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到抗日战争结束,全县除先后有2000人补充到主力部队外,县区武装发展到1000余人,基干民兵14000余人。县大队、各区队配合主力部队或单独作战数百次,歼敌1200余人,俘敌30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3000余件,子弹数万发,汽车10余辆,战马70余匹,拔除据点45处。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总动员。济阳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八年抗战中,为国捐躯的中华儿女何止千万。济阳的一大批党员和优秀儿女为民族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把鲜血洒在了济阳的大地上:济阳县东路工委组织部部长杨好廉、冀鲁边军区政治部主任杨忠、济阳县县大队副大队长朱宝承、县大队一小队队长杜鑫三、视察团手枪队战士韩德胜、共产党员江兰馨等等。这些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先烈的英名将永载史册。

四、总结经验———开创济阳美好未来

正如所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这场战争虽然已经过去70年了,但它具有非凡的意义,它给人们留下的历史经验,是值得永久珍惜的。

学结党领导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我们可以懂得,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站在抗日救亡的最前列,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了由受侵略凌辱向民族独立的伟大历史性转变。日军的主要对手,是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以国家和民族解放为己任的、代表着中华民族觉醒的政治力量和凝聚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纵观八年的抗战历史,中国共产党既用正确的纲领和明确的政治路线,又通过各项适当的政策和策略,实现了对抗日战争的坚强领导和在统一战线中的核心作用;既在对敌作战中突出地表现了杀敌在前,无畏无惧的英雄气概,又在坚持敌后斗争中表现了不怕牺牲,不怕困苦的顽强意志,是危难中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抗日战争中名副其实的中流砥柱。

学结党领导人民抗战胜利的历史经验,我们可以懂得,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之源。建立、维护、巩固和发展由中国共产党倡导、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不分民族、不分派系、不分政党、不分地域的民族大团结为基础的。抗日战争的胜利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不可分离的。可以说,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就没有全国抗战;没有全国抗战,没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作全国抗战的中流砥柱和团结的核心,就没有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胜利。”正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使我们赢得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全体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是民族生存的需要,民族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历史性需要!

学结党领导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我们可以懂得,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的近代苦难史,每一页都在证明着“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而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力地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国家振兴、民族富强,我们才能免受欺辱,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济阳作为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欠发达地区,更应发愤图强、勇于担当,大力弘扬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不屈精神,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不断开创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局面。

五、结语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70年前救亡图奋的历史重任已由先辈们在血火交融的时空中完成,今天,伟大的抗战精神则需要我们来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来奋斗。作为党史工作者来说,要以“研究历史、总结经验、理论创新、资政育人”为己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研究党的历史,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挖掘党的历史资料,宣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