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务工人员管理总结

时间:2022-04-23 10:27:00

导语:街道务工人员管理总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街道务工人员管理总结

去年11月,我街道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完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体系试点单位。试点以来,我们结合街道实际,紧紧围绕全市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的“三大体系”、“五大工程”建设任务,创新推出“八化”服务管理举措(即:完善网络化组织体系、推进本地化融合进程、实施公寓化安居工程、推行社区化管理模式、强化人性化服务举措、加大规范化保障力度、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注重整体化素质提升),重点在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的主体、模式、载体、合力等四个方面上进行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涌现出村——“和谐组织、共促和谐”、村——“出租房屋、三性管理”、居敬社区——“三式管理、同创平安”、社区——“民主共建、资源共享”、服饰——“安居乐业、留人留心”、公司——“同是人、同系异乡情”、拾荒者公寓——“公寓式集居、社区化服务”等一大批亮点,基本形成“一点一品”特色体系,呈现出“以点带面、滚动推进、全面展开”的良好态势。街道被评为市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先进集体,、两个基层单位被评为市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先进用人单位。街道的试点工作经验还被《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简报》、《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简报》、《外来务工办简报》等刊文推介,并受到众多主流媒体关注报道。具体汇报如下:

一、明确责任主体,提升管理水平

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我们探索建立了“二二二”网络化组织体系。一是搭建了两个平台。街道成立了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综治办合署办公,加强组织协调和督查考核;各村、社区、规模企业以警务室为依托,整合各方力量,建立外来人员服务管理站,强化规范化建设,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二是建立了两支队伍。一支是由派出所社区民警、外口专管员组成的外来务工人员专管员队伍;一支是由各村、社区、企业及计生、劳动等职能部门组成的协管员队伍。三是完善了两套组织。一个是发挥各村、社区、企业等融合组织的作用,加强和谐促进会建设;另一个是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加强沟通和服务。由此形成了党委负责、各线主抓、多部门协同,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及群团组织广泛参与的工作平台,打破了原来各部门各自为政、为己所用的管理格局,服务管理主体实现由单一的行政管理向多元化服务管理转变。

二、探索工作模式,提升融合层次

我们深入发掘已有基础条件,大力整合各种社区资源,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组织优势,探索推行社区化服务管理新模式。一是民主化共建模式。有意吸纳外来务工人员参与基层组织的日常服务和管理,深入推进基层民主化进程。如社区选聘外来务工人员参与社区管理,居敬社区吸收外来务工人员担任居民代表,赋予他们选举权。与此同时,结合“党建进组、服务入户”活动,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坚持教育管理和服务关爱并重,对本地和外地党员实施一体化动态管理。街道总工会、团工委在外来务工人员中积极发展成员,建立基层组织,不断扩大工作覆盖面。各村(社区)、企业和谐促进会积极吸纳外来务工人员参与和谐工程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自我管理、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和谐共融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二是公寓化安居模式。一方面,对出租房以及企业职工宿舍,按照“规范性、安全性、舒适性”的要求,进行标准化改造,并加强消防安全和环卫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另一方面,鼓励村、企业、行业兴建一批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公寓宿舍楼,通过村企结对、组团租赁等形式,拓展安居渠道,挖掘住宿潜力。目前,街道所辖规模企业建有宿舍楼59幢,计2.68万平方米,另有夫妻房480套,企业对在外自行租房的职工纷纷给予80—120元的住房补贴。三是动态化管理模式。根据出租房、外来务工人员流动快、管理难等特点,重点采取“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人管人”和“以证管人”四种方式,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社区化服务、动态化管理。“以房管人”主要是指通过签订房屋出租责任状、发放联系卡、张贴温馨提示等方式,加强出租房动态监管,实现“房东管房客”。如村外来人口比较集中,常年外来人口1200多人,村里出租户就有340余家,其中一村民有27家租户,他按照“实时、实数、实名、实情”的要求,进行“旅店式”管理,为这些房客提供细致周到的宾馆式服务。“以业管人”主要是指根据从业特点,与用人单位签订责任状,指导业主通过企业文化、职工维权、便民服务等手段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如服饰公司大力推行“服务中管理,管理中服务”理念,对700余名外来职工进行了温馨有效的管理。街道还投入1500万元建立拾荒者公寓,引导150户拾荒者入住,进行集居管理。再如居敬社区把辖区外来务工人员分成清洁环卫、家政服务、美容美发、汽配维修等几大种类,根据从业门类特点,设置专人进行针对性服务管理,取得较好的实效。“以人管人”主要是指各村、社区、企业通过协管员、信息员或联络员队伍,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信息排查和掌控,实现及时的动态监管。如居敬社区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多、居住分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大力推行“委托式、整治式、跟踪式”管理模式,通过网格划分,从各楼道中选配320名信息员,委托他们把楼道中房屋出租、外来人口变动、高危人群、邻里纠纷、不稳定因素等情况第一时间向社区反映,以便及时动态掌握,强化外来人口实情管理。“以证管人”。我们根据区域现状,以村、社区、规模企业为单位划分网格,每个网格根据自然村、小区、车间分布情况划分为若干网格小组,每个网格小组都设有协管员,负责基础信息源头采集,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确保信息采集全面准确,确保居住证登记、发放、变更及时无误,真正实现动态监管。

三、创新管理载体,提升服务质量

街道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人性化服务理念,不断创设活动载体,丰富服务内容,采取“五抓”措施,有效提升了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水平。一是抓典型引路。注重发掘和培养优秀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十佳外来务工明星”表彰活动,通过典型示范作用引领外来务工群体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二是抓亲情服务。积极开展“生育关怀”行动,主动上门送政策、送温暖、送健康,为流动人口提供周到便利的计生服务。在服饰有限公司创设“女职工心情舒缓中心”,开通“女性心情舒缓热线”,为职工提供排遣压力、放松心情的场所,深受职工喜爱。三是抓文体活动。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及社会融合组织的组织优势和纽带作用,在外来务工人员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较好地促进了本地人与本地人、外地人与外地人、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推进了外地人本地化融合进程。四是抓素质提升。依托劳动、教育、企业等培训渠道,对辖区外来务工人员加强文化、技能、法制、文明和安全“五位一体”培训,全面提升外来务工人员整体素质。在街道支持下,花园社区大学生村官杨优赞在外来务工人员中发起“学话,做人”的方言培训活动,深受外来务工人员欢迎,被中国青年网等媒体报道。五是抓权益保障。全面推行外来务工人员劳动合同制,规范用工行为,建立“绿色通道”,健全“欠薪”预防机制,加强就业保障和劳动仲裁,并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法律援助范畴,加大援助和维权力度,切实维护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四、完善联动机制,提升工作合力

积极搭建平台,整合各方力量。建立健全了公安、计生、劳动、教育等各职能部门联动共建的工作机制,依托法律援助、流动党员服务管理以及工、青、妇、和谐促进会等多元化组织的服务管理平台,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同时,积极加快信息平台建设,统一制定外来务工人员信息采录表,在此基础上,整合各类信息资源,着手建立“一盘棋”流动人口信息库,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提供强大信息支撑。

各位领导、同志们,试点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街道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创新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平台建设进程还有待加快等等。下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巩固深化、总结提高、创新发展”的要求,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培育亮点,大力推广特色,以更加务实的精神、更加创新的举措,不断巩固和扩大试点成果,努力推动试点工作向纵深全面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