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口工作反思文稿
时间:2022-08-18 08:36:00
导语:农村人口工作反思文稿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全面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和新思路的集中体现,这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是农村人才极其匮乏,这一问题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面对的一道壁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是树立人才为本、为重、为先之策,只有走人才强农、兴农、富农之路,才能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速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一、当前农村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提速,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加快,特别是一些生产生活条件差、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已经不仅仅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几乎是拖家带口的人口迁移。这种大规模单向人口流动,使得城镇成为人才汇聚的“高地”,农村却成了人才流失的“洼地”。目前农村人才队伍主要存在一下几方面的问题:
1、人才数量少,流失多。由于我国长期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出现了农村人才向城市的单项流动,造成农村人才队伍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源头不足、后继无人。受农村工作难度大、报酬低、政治上无出路等因素影响,有文化、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农村青年绝大多数外出务工或经商,极少愿意在农村工作。而部分留在农村的人才,因为待遇低、环境差等因素也都流向城市,造成人才流失。
2、人才结构不合理。一是年龄和学历层次不合理。目前,农村人才大都年龄偏大,平均年龄均在50岁左右,且多为中专学历,没有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知识结构单一,不能跟上时代进步的要求。二是产业结构分布不合理。农村人才以从事种养业的农业人才偏多,而从事管理、信息技术等现代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偏少。三是缺乏带动农民致富的领头雁。复合型,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人才较少,特别是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才缺乏。
3、人才管理不科学。一是角色定位不准。有些乡镇尚未认清自己在农村人才开发的大舞台扮演的角色,眼界不宽,主意不多,宏观管理和指挥不力。二是服务措施不力。有关职能部门不能及时、准确地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投入、财产安全等问题,忽视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致使他们生产、生活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农村人才市场发育不完全,人才供需双方信息不畅通,农村人才流通不畅。三是缺乏长效机制。对一些素质高、专业特长突出、贡献较大的乡土人才,没有好的奖励机制,造成人才流失。同时,没有构建好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致使农村实用人才不能很好的开发和利用。
4、人才政策有待改善。一是待遇较差。目前,农村人才大都是自谋职业,没有享受政府给予的任何物质和政治待遇,在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方面缺少必要的保障。二是环境较差,农村还未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观念,有些地方,封建传统意识还根深蒂固,认为在农村工作都是“没有本事”的表现。除此以外,农村的科研创新环境也有待改善。
二、农村人才怎么来
农村人才的来源不外乎两个出路:一是引进来,实现城镇人才向农村流动;二是从农村现有的人才资源中培养起来。
1、引进来。
要实现农村人才和城镇人才的双向互动,首先就要改善农村现有的人才环境,积极营造适合人才发展的浓烈氛围。要在农村大张旗鼓的宣传人才政策,鼓励各种人才到农村,到基层去就业、创业,各级党委政府要创优现有的人才环境,制定各种引进人才的政策,落实人才待遇,做到用环境吸引人才。其次,要引进适合农村发展的人才。人才的种类多种多样,农村要根据各村的产业特色和发展规划,引进适合本村的人才。要把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结合起来,把引进人才与改善产业结构结合起来,把引进人才与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结合起来,实现人才与项目对接,与产业互动,与干部互联。最后,要健全从上到下的人才互动机制。加强农村人才的基础建设,必须要上下联动,仅仅依靠各地农村自由发展肯定不可能实现人才的双向互动。因此,各地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人才的投入,在全局的高度合理规划设计本地区的人才发展,制定能上能下的人才流动机制,比如建立机关、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到农村
2、培养起来。
农村人才的特点是要熟悉农村环境,熟悉当地的发展特色,因此,发展农村人才的关键就在于要培养属于自己的人才体系,这样更有利于农村发展,更有利于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人才培养,要加强人才培养,将培养重点由过去单一培养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村技术人员转向主要培养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高素质农村人才;由过去单一培养从事农业生产和家庭经营农民转变为既培养当地农村实用人才、又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培养具有进城务工就业本领的高素质农村技能型人才双重目标。要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整合培训资源,形成培训合力。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组织好对农村党员和农民经常性培训,使农民业务和技能培训机制化和常态化,推动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可持续性发展。其次,要在创业干事中培养其农村人才,要在现有的养殖大户、退役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中,发掘人才基础,鼓励他们创业和创新,并在创业中加强引导,积极给予政策扶持,帮助他们尽快成才。
三、人才来了怎么用
有了人才,关键在于能否正确的使用好农村人才,确保农村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切实发挥作用,因此,在农村人才的使用过程中,政府要切实在加强领导,优化环境,规范管理等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统一的人才规划。要建立农村人才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并在乡镇设立农村人才服务站,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形成工作合力。要立足全局,着眼发展,研究制定出农村人才开发的整体方案,并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针对农村人才培训、人才选拔使用、人才激励、人才储备等各个环节,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另一方面,要大力扶持和发展各类专业技术协会。大力扶持发展各类专业协会,以协会作为农村人才开发的载体,引导协会自主实施农村人才开发,使人才开发更具有目的性、规模性和实效性。同时,加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区域性合作,通过合作,加强农村人才评价体系、培训制度等方面的协调和互认,打破农村人才的区域、城乡等限制,促使农村人才自由、有序、合理流动,优化农村人才资源配置,激发农村人才队伍的活力。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人才中介组织和服务机构的区域性合作,努力实现农村人才资源区域性一体化开发。
(二)创优环境,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一是鼓励创业。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引导农村人才投身全民创业中,尤其是重点支持和鼓励高学历者成为创业主体,引领他们闯市场、创大业、当老板。二是支持创新。坚持以创新论英雄,让在创新中取得成绩的人才及时受到鼓励。加大农村科研的投入,为人才创新提供条件,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重点项目、重要产业的开发经营,鼓励和帮助他们做大做强产业和项目,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快速发展,不断创出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产业。
(三)强化制度保证,形成科学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农村人才培训机制。制定适合农村特点的培训计划,分类型、分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充分发挥职业中专、农广校以及各类民办职校的作用,结合市场所需、群众所求,采取举办短期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现场技术指导、技术交流研讨、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短、平、快”的方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二是建立农村人才选拔、使用机制。要加大培养力度,努力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带头致富的党员培养成村支书。有计划地选派年轻有为的机关干部或科技人员到基层挂职,推动农村人才建设。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计划”,逐步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
四、农村人才怎么留
要确保农村人才能够不断的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就必须要做到用政策留人、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想方设法落实人才的政治、经济待遇,切实解决好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让人才能安心、舒心、放心,才能扎根农村,施展才华。
一是积极营造氛围。要强化制度要大力宣传中央关于加强农村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大力宣传农村优秀人才的事迹和工作经验要完善农村人才奖励方法,健全农村人才的表彰制度,对优秀农村人才给予表彰与奖励。此外,对农村优秀人才在技术职称评定、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以适当优惠,努力营造一种鼓励农村人才干事,帮助农村人才干成事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建立农村人才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根据农村的实际,制定出《农民技术职称评定与晋升办法》,确定职称序列及等级,分门别类制定评价标准和评定程序,使农民技术职称管理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要制定《优秀农村人才表彰奖励办法》,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农村人才给予表彰奖励。要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经济待遇,并帮助他们办理好各种保险,做好子女入学、家属安置就业和安家等问题。对特别优秀的人才,要积极引导他们入党。鼓励各类人才参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鼓励他们参政议政,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县、乡两级政府每年应当按当年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农村人才开发资金,专门用于本地农村人才开发工作。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协调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在基础设施建设、信贷资金扶助、社会资金投入、技术和市场信息沟通、优惠政策争取等方面发挥作用,为农村人才解决实际困难,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