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实财政局工作总结及思路

时间:2022-07-08 05:37:00

导语:贯实财政局工作总结及思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贯实财政局工作总结及思路

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资金支持,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紧紧抓住扩大内需系列政策。截止月底共争取扩大内需项目四大类64个,项目总投资33478万元,其中:新增中央投资11153.1万元。充分发挥财政项目功能和城镇建设投资公司平台作用,将砂石纯收入和土地出让金纯收益共7200万元全额用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预算内布置566万元,用于城乡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及时申报争取地方转贷国债2900万元,全力保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提高公共投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带动效益,增强拉动经济增长的社会合力。

确保“十一五”规划顺利实现的关键之年。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年是全面应对金融危机。省、市财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局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主动支持经济发展,狠抓增收节支管理,深化财政改革创新,全县财政呈现平稳运行的态势,为实现“三保”目标、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年财政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宏观调控。

充分发挥财政宏观调控职能,1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准确掌握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向。把保增长作为年财政工作重点,预算布置1243万元专项资金,重点围绕“百亿园区”目标,加大对经济开发区、高桥湾科技园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支持力度,打造经济增长支撑平台。大力支持先进装备制造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设立400万元专项资金,鼓励光伏、汽摩配企业的技术创新改造,增加科技创新、品牌战略和节能减排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兑付入口创汇企业奖励17万元。设立扶持企业上市专项资金300万元,2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认真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为企业及时足额兑现资源税、再生资源退税政策资金2333万元。壮大担保机构实力,继续将省财政间隙资金以委托理财方式交由嘉利达担保公司经营,将省专项转移支付1440万元注资嘉利达担保公司,用于增加其国有资本金及降低县内担保费率,并设立106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中小企业担保风险弥补及金融银行业降低利率贴息。制定完善财政性公存资金与各金融机构贷款增量挂钩政策,支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推动银企合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全民守业行动。服务推动与央企合作工作,实现项目签约35亿元。

(二)强化收入征管,科学调度促增收

1、及时落实收入任务。按照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收入预算和省、市财政工作会议关于财政收入目标任务要求,积极与国、地税等征管部门联系,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税源调查,确保收入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税种。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和通报,及时协调和处理有关问题,确保年度收入任务完成。截止月底,全县共组织一般预算收入71062万元,增长25.43%,占年初预算的84.54%,全年有望实现财政收入8.5亿元,较上年增长21.35%,较年初预算增长1.12%。

2、切实加强税收调度。一是积极与国税、地税等收入征管部门配合,严格加强税收征管,严格控制减免缓税等行为,防止跑冒滴漏,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二是积极关注宏观经济及税制改革对收入增减的影响,主动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增值税转型、停征114项行政性收费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分析测算工作。三是密切关注经济运行对组织收入的影响,加强对财政经济形势的研判,突出重点税源的动态分析,统筹财政收支执行,做到月初有计划,月中有调度,月末有进度,坚持“以月保季,以季保年”。

、全力做好“两税”征收。今年是我市耕地占用税征管体制变化(即由市以上征收改为省县分级征收)的第一年,我局高度重视征管体制的调整,在加大宣传工作的同时,加强与国土资源局沟通协调,及时摸清税源,测算收入基数,建立耕地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将耕地占用税征收业务纳入契税征收大厅,安装征管软件,严格执行政策。针对今年房地产市场低迷,契税税源萎缩的状况,进一步完善执法程序,注重重点税源跟踪,健全协税护税网络,有效防止源头流失。截止11月底,共征收入库耕地占用税和契税1500万元。

4、严格非税收入征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将应纳入预算管理的全额纳入预算,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全面推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监督、以票管收”的信息化征管模式,提高了征管力度和征管效率。强化非税收入监督检查,加大对重点单位的调研和调度,先后对国土局的采矿权价款、砂管局的河道采砂管理费、农机局的农机监理费、环保局的排污费等收入开展专项调查。切实做好财政周转金管理和回收工作,盘活存量国有资产,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实现政府收益最大化。全年预计完成政府非税收入22800万元,与上年收入实绩基本持平。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5850万元,较上年增收3.5%;政府性基金1590万元,增收13.6%;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2700万元,其中砂石收入2400万元,较上年减收200万元;经营性收入10030万元,较上年增收11.4%;专项收入1280万元,罚没收入1000万元,彩票收入50万元,其他收入300万元。全年回收财政周转金本息85万元。

(三)优化支出结构,服务民生促和谐

1、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按照“巩固、规范、完善、提高”的要求,在继续实施好原有的17项民生工程基础上,新增实施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新型农民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农村沼气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11项民生工程。全年28项民生工程预算总投入1.9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26亿元。其中:县级配套3579.54万元,占应配套资金(2884.64万元)124%。工程实施中,县财政部门主动发挥牵头部门职责,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工作宣传,开展综合督查,加大考评力度,全面兑现民生工程承诺。同时,积极创新工作举措,在全面落实配套资金“一户管”、城镇居民“一卡通”、惠民直达工程、工程类项目“十制”管理四项重点创新工作的同时,落实农村公路“村村通”维护资金350万元、农村安全饮水管护资金30.8万元、农村五保户公用经费和管理人员工资62.34万元等等,探索建立工程建设长效管养机制。

2、保障基层政权稳定。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为确保党政机关正常运转和维护社会稳定,在保障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基本经费需要的同时,努力增加保障政权运转的投入,并重点保障机关运转经费和公检法司办案经费。严格按照“明确责任、分类负担、收支脱钩、全额保障”的新要求,会同公、检、法、司部门有条不紊地开展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工作,领会改革政策实质,结合实际认真测算,并就日常运行公用经费、办案(业务)经费如何使用和管理进行业务培训,严格实行专款专用。

3、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有保有压”方针,进一步规范兑现公务员津补贴发放,积极关注事业单位津补贴改革,保障干部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利益,在月初及时兑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2349万元,确保我县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集中财力向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倾斜,认真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投入资金测算工作,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不断增加对教育、文化和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产和生活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

(四)严格落实政策,统筹城乡惠三农

1、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坚持把提高农民收入、夯实农业基础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加大对“三农”投入,预算内安排支农专项1205万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用于大沙埂现代农业示范园等重点区域及主导产业。被确定为年省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后,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投入”的原则,以项目带动、产业带动相结合的方式,整合各类财政支农资金13896.4万元,重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农村劳动力培训等工作。加大扶贫开发推进力度,全年争取到位扶贫资金1785.5万元,实施26个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工程。

2、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全年共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0个,计划总投资1905.4万元,其中:生态综合治理、与低产田改造2个土地治理项目,总投资935.4万元,已全面开工建设;集团、公司、竹业财政贴息项目总投资155万元;工贸有限公司财政补贴项目200万元,其他部门项目615万元。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管理、保证质量、狠抓进度,顺利完成2006-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家和省级总验收。

3、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面推进“惠民直达工程”实施,做到“管理一体化、平台一网联、审核一线实、发放一卡通、服务一站办”,并实现财政惠民资金县级统一打卡发放,截止目前,累计发放各项惠民资金总额1.1亿元,补贴项目涉及11大类26大项,32万群众直接受益,预计今年打卡规模将达1.5亿元。巩固村民互助资金组织,逐步扩大规模并建立互助资金社,新注册成立5个扶贫互助协会(社),共投入资金648万元,建立互助资金组织115个,覆盖16个乡镇82个行政村436个村民组,参与农户4656户,累计借款1103万元。实施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政策,支持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全年兑付家电下乡产品补贴资金241.69万元、兑付率89.3%;兑付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补贴金额224.69万元,户均销售量和人均补贴额位居全市各县区前列。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超额完成水稻、玉米、棉花、大豆、小麦和能繁母猪投保任务,加强部门协调,积极做好核灾理赔工作,及时打卡支付油菜和水稻理赔款272.3万元,有效化解了农业生产风险。

4、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扫尾工作,兑现资金3075.7万元,顺利通过省市检查验收。根据省政府《关于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要求,牵头制定了我县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深入实际,认真调研,狠抓项目申报关、审批关、实施关、验收关。对照试点工作要求,县财政设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专户,专账核算,加强对财政奖补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力度,确保财政奖补资金的安全有效。

(五)深化财政改革,创新管理求精细

1、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我县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县,按照“收入进国库,支付在中心,核算归单位”基本要求,年月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县直单位全面推开,通过一年的实践,改革运行平稳,效果明显。实现了县直80家单位全部进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系统,全年受理集中支付业务8727笔,累计支出金额3亿余元,其中:直接支付8428笔2.96亿元,授权支付300笔0.04亿元,财政直接支付率为98.6%。

2、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进预算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实行县乡预算共编,严格部门预算“两上两下”编制程序,强化部门预算编制责任,增强预算编制的透明度。规范人员经费供给政策,进一步完善了公用经费定额体系,按照早编细编的要求,预算编制时间逐步提前至10月份,加大了项目预算编制审核力度,全面推行“e”财预算软件应用,预算编制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改进预算查询制度,实现了部门预算与人代会审议预算的同步,并首次在人代会主会场设立部门预算查询台,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及参会代表查询审查。

3、深化政府采购改革。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扩大采购规模,制定《县年政府采购目录及标准》《县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对符合招标条件的采购项目报招投标监督管理局审核批准。健全采购业务责任制、公务用车定点维修等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降低采购成本,提高政府采购效益。预计全年执行采购次数730次,采购金额可达6000万元,同比增长10.7%,资金节约率为10.17%。

4、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完善支出进度日常管理,实行经常性支出均衡拨付,专项经费限时支出,采购经费限期执行;充分发挥集中支付系统平台功能,完善指标、计划、支付一体化管理,改进专项资金下达的时效性,减少资金周转环节,提高预算执行率。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完善应急资金预算管理,健全救灾和应急保障支出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及时保障“甲型H1N1流感”、“动植物疫情春秋防”应急资金需求,增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应急保障能力。

5、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开展财政日常监督,健全监督机制,充实人员力量,重点加强扩大内需资金、民生工程资金、扶贫资金的监管力度。加强债权债务管理,及时做好县乡政府债务统计上报工作,加强债务风险预警分析,通过年初预算统留、结余资金安排等方式,建立偿债准备金,不断增强县乡财政化解政府债务的准备能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扎实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狠抓财政增收节支,严格实行公务用车、会议、接待、党政机关出国(境)经费“四个零增长”政策,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强化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开通“会计网”,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管理,提高会计管理工作水平。

(六)注重队伍建设,提升素质树形象。

1、效能建设常抓不懈。紧密结合财政工作实际,出台**县财政局工作规则,注重民主制度建设,把工作机制、决策纳入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深入推进“五型机关”创建,将机关创建与机关效能建设、作风建设密切结合,改进机关作风,提升服务效能。深入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窗口和优秀基层站所创建活动,荣获**县第二届文明单位,同时正积极争创第五届全市文明单位、第九届全省文明单位,展现了财政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

2、能力建设火热开展。以全省财政系统“能力建设年”活动为抓手,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创新载体,学践合一,先后聘请上海财大教授举办为期近8个月的财政干部能力建设培训班,落实全省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工作计划,举行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等活动,深入企业、乡镇、社区调研,开展“百名党员进社区,百名财干进农户”主题活动,切实增强全体财政队伍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谋划能力、执行能力和自律能力。同时,切实加强干部队伍考核奖惩,完善人员轮岗交流制度,建立人才合理流动机制,补充干部队伍新鲜血液,整个系统呈现新的朝气和活力。

3、廉政建设警钟常鸣。继续发扬在政风行风建设中的优良传统,完善服务承诺等11项制度,积极组织参加省市财政系统政风行风热线直播节目,关注每天的网上信息,加强服务监督。健全政务公开制度,扩大政务公开范围,改进政务公开方式,聘请政风行风监督员、公开监督投诉电话、开通网络平台。严明工作纪律,健全政务督查,严格职务责任追究制度,规范机关管理。主动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媒体的舆论监督,群众的社会监督,虚心听取社会各界建议谏言。在全县财政系统深入开展学习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活动,学习和弘扬其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政治品格、扎根基层、爱岗敬业的优良作风和锐意进取、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总之,在财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年全县财政收入实现了持续增长,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财政改革取得新的进展,但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县财政经济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税收增长过于依赖少数大企业支撑,财源梯队尚未形成,财源基础尚不稳固,在市场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主体税种增速趋缓,财政增收压力大;二是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财政支出规模随之迅速扩大,部门和群众的期望值很高,加之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规范津补贴发放、政法经费保障体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民生工程建设等政策性支出增多,财政收入增量部分远远不能满足支出需要,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三是融资形势严峻,近年来,为加快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我县加大筹资融资力度,办了一些以前年度想办而不能办的事情,但也随之迅速增加了政府债务,偿还贷款本息压力大,财政风险不容忽视;四是财政改革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强,改革的深度、广度和彻底性仍有可发展空间,财政支出范围和结构仍然不合理,支出责任不明晰问题仍然存在,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专项资金切快管理较多,职责交叉、监管不力等现象仍然存在,实现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以上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年财政工作思路

年全县财政工作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推进科学发展、率先和谐崛起”目标,正确研判经济形势,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依法组织财政收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服务经济发展,确保实现财政强县目标。充分发挥财政宏观调控职能,继续把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确保中央、省、市、县一系列积极财政政策的落实。调整完善财政扶持政策体系,突出支持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发展,打造经济增长支撑平台。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大引资融资力度,加强与央企对接交流,支持承接“泛长三角”等发达区域的发展分工与产业转移,拓展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增强拉动经济增长的社会合力。及时编制和谋划一批重点项目,努力争取更大的额度,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强化收入征管,争取财政收入总量超10亿元,实现财政强县目标。。

(二)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积极探索有效的财政保障方式,集中有限财力,全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使财政支出向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倾斜,努力构建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积极主动关注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筹措落实配套资金,不断增加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重点加大对教育、科技、卫生、就业、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公共安全、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产和生活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

(三)统筹城乡发展,大力促进农村稳定繁荣。继续加大“三农”投入,综合运用贴息、保费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支农投入格局。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向重点区域、优势产业集中投入,培育特色主导产业。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等各项农业发展政策,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增添新的活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积极探索农村公共服务有效实现形式,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成果,探索建立县乡政府债务管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完善惠民直达工程实施,确保各项财政惠民资金安全、高效发放,让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城乡。

(四)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完善部门综合预算编制,加快“金财工程”建设,逐步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新机制。按照“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使所有县直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并积极探索向基层预算单位和乡镇延伸。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逐步健全采购业务责任制、供应商信用等级制、评标专家库制等制度,提高政府采购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健全和完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实物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规范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提高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狠抓增收节支,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积极推动机关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机关。

(五)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提升财政服务效能。继续以加强能力建设为主抓手,认真贯彻执行《市财政系统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不断加强对财政干部的政策理论、财政业务、勤政廉政知识的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干部职工主动理财、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水平。进一步加强对乡镇财政工作业务的指导,积极改善乡镇财政的工作条件,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改进机关作风,坚持政务公开,规范业务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提高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造就一支“政治可靠、业务过硬、纪律严明、廉洁高效、作风优良”的财政干部队伍。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大力营造蓬勃向上的人文环境,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行业特色的财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