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局体育局年度总结

时间:2022-06-07 03:38:00

导语:广电局体育局年度总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广电局体育局年度总结

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认真落实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切实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和谐”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较好地履行了自身的职能,各项工作有了新进展。

年度工作总结

(一)以文化惠民为宗旨,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

市级重点文化设施上规模、显成效。市全民健身中心总占地面积138亩,总建筑面积15500平方米,投资1.25亿元,于7月份正式全面对外启用,仅月至月,人流量达到36万人次。在确保公益性质的前提下,

全民健身中心在管理模式上采取市场化运作和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效益良好。月,省全民健身中心建设现场会在召开。扩建后的博物馆总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展厅面积24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演绎了新石器时代至清晚期灿烂的历史文化。自7月份全新开馆以来,博物馆接待游客11万人。

“文化燎原”工程强步伐、见实绩。今年,我市加快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进度,新(改)建集镇综合文化中心5个,新建村落文化宫41个。现已基本实现全市21个乡镇(街道)普遍建成集镇综合文化中心、行政村村落文化宫全覆盖、自然村村村有文化活动点的建设任务。通过四年努力,“文化燎原”工程的五年计划圆满完成。

2.公益性文化活动不断繁荣

今年,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以突出节日主题、倡导群众广泛参与为亮点,重点做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和农村品牌文化开展。

传统节庆文化活动造氛围、重参与。市级大型文化活动主要包括市“唱红歌·颂祖国”国庆七天乐广场文化活动和第十二届中国塑料博览会文艺晚会等,参与群众广、活动影响大,突显强大的示范性和引导性。同时,为突出传统节日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进一步丰富春节、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期间的群众文化活动,先后举办了美国纽约曼哈顿交响乐团“相约中国·新年音乐会”、市迎春团拜会、“庆新春、闹元宵”民间文化大展演、“走进端午品味传统”端午节文化活动等,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参与。仅元宵期间看演出、观灯展的群众就超过5万人次。据统计,年市级文化部门组织举办有影响、示范性的大型文化活动近30场,指导举办各类服务于基层、服务于群众、服务于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化活动20余场。

乡镇品牌文化活动显特色、广受益。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市各乡镇、街道都拥有了自己的品牌文化,并且影响力日益扩大,群众受益面也日趋广泛。文化活动主要有“相聚金冠、共奏和谐”梨州街道城乡社区迎春文艺演出、第五届“兰江家园情”文化艺术节、第四届“书香河姆渡”农民系列活动、大隐镇第二届“隐溪河畔”文化节、梁弄镇的省首届乡村诗歌大赛和朗霞街道五星园区文化艺术节等,有效整合了乡镇(街道)的群众文化资源,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特色。

3.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周末文化系列活动聚资源、惠百姓。通过周末戏院、周末影院、周末课堂、周末读书、周末书市等形式,以低价售票、免费培训和学习等方式,积极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扩大和普及优秀文化的覆盖面和受众面,全力打造“周末文化”品牌。周末公益性文化系列活动实施以来,群众直接受益人数超过10万余人次,成为我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新亮点。其中,“周末课堂”培训工程面向全市业余文化爱好者开展舞蹈、音乐、戏曲、美术、摄影等各个门类的免费培训50期,参加人数超过2000人次;周末戏院共演出姚剧、越剧传统戏38场,演出收入11万元,观众人数约8000人;周末书市实现超低价销售图书96000元,让利读者48000元。

文化下乡活动强辐射、广覆盖。今年我市免费向农村放映电影3396场,送戏下乡270场,进一步满足了农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同时,市图书馆优化服务,方便读者,今年共接待读者17万人次,图书流通26万册次,举办各类读者活动22次,吸引15000余人次参与。建设完成6家乡镇图书馆分馆,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4.文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姚剧《王阳明》参加省第十一届戏剧节剧目大奖评选,并完成赴台湾演出版舞美的修改和剧目时间长度的调整,通过了省文化厅外事处的审查,赴台演出。越剧《皇后易嫁》参加第二届中国越剧艺术节,获得银奖。同时,新排练经典越剧《孟丽君》,加工提高姚剧现代戏《五月杨梅红》。

市文化馆抓好文艺精品创作和理论调研工作,并积极选送优秀作品参加上级比赛、调演,在市级以上获奖(发表)21件(次),其中全国级2件(次)、省级9件(次)。

5.对外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河姆渡之约”专场文艺演出在上海世博园城市广场演出,以姚剧折子戏、骨哨和木偶摔跤等为代表的文艺节目向世界各国友人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市文化交流代表团赴重庆南川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受台湾•经贸与文化合作交流活动的邀请,赴台湾高雄等地进行文化交流与推介,为促进海峡两岸的经贸与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以全民健身为抓手,进一步提升体育综合竞争力

1.群众体育活动全面普及

体育健身设施增点扩面为主,“管”、“建”并重,全面提升基层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模式、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今年,对已有体育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维修率达50%;新建健身路径150条,球场40个。同时,提高体育场地利用率,推进学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进程。目前,我市向社会开放体育资源的学校已增至58所。积极指导凤山街道、兰江街道、四明山镇和鹿亭乡等四个乡镇(街道)争创省体育强镇。

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在全市举办具有示范性和影响力的大型群众体育活动,指导乡镇、街道、开发区等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组织承办了安踏全国女子排球大奖赛、全国全民健身日大型健身舞蹈大赛、第九届“公仆杯”市级机关运动会、第三届“新人”运动会等。据统计,今年我市向上参赛30余次,举办市级中、小型体育活动200余次,掀起了又一次的全民健身热潮。

2.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

组织参加省第十四届运动会。获得金牌21.85枚,银牌18枚,铜牌13.5枚,总分601.2分,名列全省各县域第六位。

加强管理,不断完善业训网络体系。目前,我市训练点校、传校已达到24所,其中包括省级1所,市级14所。在深入调研、跟踪训练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数据库。今年我市共向“一校四基地”输送优秀体育苗子20名。同时,积极向上参赛,锻炼队伍,检验训练成果。

(三)以名城品质为指引,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1.积极保护历史文化遗存

文物保护机制不断完善。完成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推荐申报工作;公布了第五批3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40处文物保护点名录;并全面完成了新公布文保单位树立“标志碑”的工作。大运河申遗工作全面启动,实地考察了马渚西横河闸、斗门老闸、斗门升船机闸、通济桥与舜江楼、陆埠浦口闸、丈亭老街、三七市祝江大桥以及相关河道等大运河申遗预备名单中的各遗产点(段),并准备相关资料。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三阶段经过资料整理、数据分析、全面总结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努力,最终形成《普查报告》,文物普查工作圆满完成。

做好抢救性考古调查、发掘和文物维修工作。今年启动实施了10余个文物维修项目,具体包括褚氏宗祠、干氏宗祠、朱舜水纪念堂、阳明先生讲学处、龙虎草堂以及梁弄五桂楼的修缮工程;同时,国公殿、蒋梦麟故居修缮工程已进入施工阶段,树滋堂、渔溪茶亭、陈氏故居、龚氏宗祠、永兴庙等5处文保单位、文保点的修缮工程已完成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河姆渡文化,更全面地把握田螺山遗址的文化内涵,联合省考古所对田螺山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土布制作技艺作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公示。草编等6个项目成功入选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市肖东第一小学的姚剧传承教学基地和泗门镇中心小学的木偶摔跤传承教学基地被列为省级传承教学基地,其中市肖东第一小学的姚剧传承教学基地还被评为市级年度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甬上风物•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卷》正式出版。非遗展示厅建成并对外开放。组织参加了省第五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木偶摔跤获得了省传统表演艺术绝技绝艺展演“最佳表演奖”,姚剧传统折子戏《打窗楼》获得省传统戏剧展演最高奖“最佳传承奖”。同时,通过农村传统项目与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和自我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2.深入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工作

黄宗羲诞辰400周年学术论坛成功召开。会议邀请黄宗羲后裔、杭宁绍地区的专家、学者、教授以及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成员,共收到论文28篇。

继续做好《姚江文化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目前已有15部著作印刷出版。同时,启动《博物馆藏珍》编辑工作。

3.大力发挥历史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

抓好博物馆临时展览,丰富展品内容。利用“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契机,引进临时展览4次,并积极开展文物普查成果图片宣传活动。同时,推出“姚江文博讲坛”系列讲座,通过邀请文化学者、专家、教授、相关专业协会人员开展文物鉴赏等文博知识讲座,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宣教职能。

提高博物馆知名度,努力增加参观人数。为更好弘扬悠久的历史文化,扩大博物馆、纪念馆的社会效应,今年新增王阳明故居、阳明先生讲学处、朱舜水纪念堂及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等开放点向社会免费开放。今年,全市文保单位共接待观众50余万人。其中,博物馆自重新开馆共接待观众110000人次,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共接待观众250000人次,王阳明故居接待58000人次,城区开放点共接待51000人次,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接待80000多人次。

(四)以繁荣发展为目的,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和引导

1.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切实加强日常监管

年,文化市场监管工作紧紧围绕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和世博安保行动,切实加强日常监管,同时组织开展了“扫黄打非”工作、无证电子游戏室和黑网吧集中取缔行动、“十小行业”小音像(网吧)整规工作和地面卫星整治等各类专项活动,文化市场总体繁荣、安全、有序。据统计,今年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784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单位2773家次,联合公安、工商、消防、安监、城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40余次,取缔无证摊店76个,收缴各类非法物品9920件。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紧紧围绕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的总体安保要求展开,组织开展安全播出应急演练,确保广播电视播出安全、畅通。

2.积极探索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

今年1月,市农村文化市场监管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马渚镇农村文化市场监管试点工作的经验成果得以推广。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文化市场监管工作的通知》,决定在三年内,全市各乡镇(街道)全面推进农村文化市场监管工作。今年,朗霞街道、泗门镇、低塘街道、临山镇、丈亭镇等6个乡镇(街道)实施了计划。

3.规范审批,鼓励促进我市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实践服务效能大提速,扩大县市经济管理权限。目前,文化审批窗口共集中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物、体育等37个行政审批项目及其他服务项目。全年累计受理审批服务事项135件,新设立文化经营单位69家,新增投资1.02亿元。同时,加大文化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印刷企业新引进国内外先进印刷设备耗资1.4亿元。年,文化市场投资比去年增加近一倍,年生产总值超过27亿元。

局属文化单位开拓文化经营渠道,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市艺术剧院共演出473场,演出总收入337万元,其中,姚剧团演出159场,演出收入122元,越剧团演出174场,演出收入135元,演出部140场,演出收入80万元。市新华书店实现图书销售额5235万元,其中教材教辅销售3310万元,一般图书销售1925万元,完成利润440万元。其中网上销售5500单,销售额20万元。市电影公司改进服务质量,更新设施设备,完成影城放映收入305万元。

加大文化产业扶持力度。根据市政府“招商引资”工作要求,大力扶持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全年引进合同外资50万元,实际到位50万元。贯彻落实《关于鼓励促进我市民营博物馆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重点扶持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建成开放,并积极配合指导市越窑青瓷艺术展览馆、南雷博物馆、寿宝斋藏品陈列馆、四明山书画院和佛像展览馆的筹建工作。制定出台《关于鼓励促进我市出版物经营相关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大力实施“姚江书吧”、茶香书香联姻和农村图书发行小连锁工程。年重点扶持“姚江书吧”3家、“茶香书香联姻”工程1家和农村图书发行小连锁网点1家。

(五)以争先创优为动力,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建设和机关内部建设

1.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系统党建工作

按照市委的部署与要求,开展以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文化系统各党支部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工作服务水平、促进事业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争当排头兵,创建服务型单位”为载体,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活动,并作出公开承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开展“庆七一、强党性、聚合力、树正气、比奉献”主题系列活动,以“一次党课教育、一次微型党课演讲比赛、一次党员廉洁自律警示教育活动和一次重温入党誓言活动”为内容,引导和激励党员立足本职,敬业奉献,围绕文化强市建设,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规范组织建设,配齐配强局属单位领导班子。严格党的组织生活,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全年发展党员4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

2.坚持教育预防为主,深化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开展以“治庸治懒、提能增效、狠抓落实、树立形象”为重点,以“勤政、廉政、善政”为目标的“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并制定下发《年市文广局反腐倡廉建设组织领导与责任分工》。继续落实“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工程建设项目、国有资产租赁和政府采购等招投标管理办法》。制定出台《文体系统经营性单位房屋出租交易管理办法》,规范经营性文化单位公有房屋出租备案及经营性单位房屋出租审批备案工作。印发《文体系统开展岗位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岗位廉政风险防范能力。

3.加强管理与服务,积极建设文明和谐单位

安全生产、社会综合治理、信访工作层层签订落实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完善各类应急预案15个,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4次,并下发《关于切实加强博物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安全工作的通知》等。积极做好来信来访工作,及时回复市长信箱,协调和化解有关问题、矛盾。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活动,组织15名机关干部走访结对群众,送慰问金7500元。全系统“慈善一日捐”10.8万元。8家单位申报—2011年度文明单位创建。

4.注重岗位培养与人才引进,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各种形式的素质培训和学历进修,全系统参加各类知识更新教育100余人次,新申报高级职称11人,新晋升中级职称7人。五位同志被推荐评选市级优秀中青年人才。新招聘优秀专业人才1名,考录事业人员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