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建设工作小结汇报

时间:2022-05-24 03:45:00

导语:村镇建设工作小结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村镇建设工作小结汇报

村镇建设工作,按照统筹城乡、“四位一体”发展战略和“全域”的发展理念,以灾后农村住房重建为重点,统筹推进重点镇建设、一般场镇改造、城乡新型社区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古镇古村整治、林盘整治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一)坚持城乡统筹和“四性”原则,灾后农村住房重建促进了农村居住区建设跨越式发展。

全市灾后农村住房重建共136644户,核实和分解灾后城乡住房重建目标任务,强化了目标管理和督查工作;抓好灾后重建的各项培训,并与市委组织部一起,完成了对重灾乡镇的领导干部和重建从业人员的培训。调查测算并拟定对不贷款自建农户予以一次性奖励补助的意见,完成了对不贷款自建农户的一次性奖励补助审核工作。制定了灾后城乡住房重建项目竣工验收的意见,拟定并建立了全市灾后城乡住房重建项目工程质量投诉处理机制。组织全市灾后城乡住房重建会战,开展以“五比”为内容的重建竞赛活动(比开工建设、比质量安全、比施工进度、比公建配套、比竣工验收),发挥参战单位的积极性,又好又快的完成重建任务。各地村镇建设管理机构深入现场督查和指导,协调解决出现的相关问题,推进重建工作。

截止年底,农村住房重建除、、,其他区(市)县全面完成并已入住,全市共建成134762户,占总量的98.62%;已入住103153户,占总量75.49%。其中统规统建和统规自建的各种规模安置点640多个,均按“四性”要求编制规划,按规划建设,共97000多户受灾农户(约30万人),实现了多种形式集中居住。并突出抓6条风貌景观轴线上22个乡镇住房重建,结合林盘保护整治利用和农村环境风貌整治试点进行多样性示范,共121个示范点、2万多户农房,有效地解决了过去农村建房居住与产业的“两张皮”问题,摒弃了形态单一的“火柴盒”、打破了风貌呆板的“军营式”、消除了沿路建设的“夹皮沟”。

(二)化危为机克服困难,重点镇建设取得超常发展。

对市域重点镇总体布局进行调整优化后,全市共34个重点镇,今年抓住扩大内需的积极金融政策机遇,引导发展城乡产业和增加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重点镇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

1、大力推进产业发展,社会经济稳步增长。34个重点镇克服地震和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因素,积极推进产业发展,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68亿元,同比增长33.7%,其中产业项目投资共计82亿元;全年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共计398.4亿元,同比增长21.7%,有12个镇突破10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共计140亿元,工商各税收入共计18.5亿元,同比增长36%,有7个镇工商各税收完成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共计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为5973元,有些镇已达9000多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为9873元,有些镇已达12000多元。

2、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34个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4亿元,同比增长41.6%,其中城镇建设总投资123亿元,建成区面积共计为113平方公里,比去年增加21平方公里;城镇污水处理率平均为63%,人均硬化道路面积达到了9.5平方米。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各镇均达到了100%。城镇绿地率平均为30%,城镇自来水普及率平均为62%,自来水日供水能力共计22万吨。

(三)调整运作模式,持续推进新居工程和新型社区建设。

年,市政府提出优化布局方案,适时调整中心城区新居工程建设模式,抓好农民集中居住区产权办理和配套完善工作。中心城区新居工程继续推进,累计开工28个项目686.83万平方米,累计竣工330.29万平方米,已入住18460人;中心城区新型社区累计开工10个项目,竣工95.68万平方米,入住5573人。目前,已建成或部分建成的14个新居工程项目已完成了房屋产权初始登记,部分项目已开始分户产权办理工作;3个已建成入住的新型社区正进行产权办理工作。郊区市县和重点镇新居工程,已开工205万平方米,竣工156万平方米,入住3.5万人。

(四)统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场镇改造和林盘整治试点。

1、围绕六条风貌轴线,推进省级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为促进重灾区实现科学重建和长远发展,以灾后农村住房重建六条风貌轴线的环境风貌整治为重点,把住房重建与农村环境风貌综合整治相结合,加大对六条风貌轴线上重建聚居点和环境风貌整治点的指导、服务和督促,对沿途重要节点的整改设计方案,现场组织专家审定。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制定《省级新农村村庄人居环境治理指导标准(试行)》,规范村庄整治。50个省级新农村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村,完成总投资70600万元,其中农房建设投资37069万元,完成村庄道路217.1公里整改、给排水管(渠)206.9公里;设置垃圾收集房(池)662个;建设公共服务设施58868平方米;“四清(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清污泥)、四改(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受益农户18140户;实施风貌改造农户2404户,全面完成5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

2、结合灾后重建,积极开展川西林盘整治建设试点。在重灾区充分利用川西林盘资源,落实灾后住房重建“四性”原则,以重灾区为主结合林盘整治利用实施农村住房建设,全市共启动170个林盘整治建设试点,累计完成投资3.3亿元,取得初步成效,有100多个试点林盘整治已完工,其中重灾区结合林盘整治利用实施灾后城农村住房重建,完成99个。林盘整治建设试点,创新和积累了多渠道多形式整治利用的经验。重灾区以“拆小院并大院”的方式依托林盘新建永久性住房,既节约土地,并引导农民在熟悉的环境中相对集中建设环境美好功能齐全的新家园。

3、大力开展一般场镇改造试点,提升小城镇形象。在重点镇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为改变一般小城镇的落后面貌,各地陆续开展一般小城镇改造。年,市政府在全市确定33个乡镇和金堂、郫县全县开展一般场镇改造试点。在市级资金支持带动下,各郊区(市)县共完成投资8.2亿元,在83个场镇共实施了200多个场镇改造项目,部分场镇已改变旧面貌。

4、完善农民集中居住服务功能,补充已建成集中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针对前几年拆迁安置小区、农村集中居住区配套标准偏低,社区服务功能不适新农村社区发展需要的问题,年市、县二级设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专项资金,补充建设配套设施。全年,14个区(市)县总投资7.1亿元,590个已建成入住农村集中居住区的整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率95.9%,公共设施配套完成率为88.3%,集中居住区失地农民就业率为96%,明显改善了已入住农民集中居住服务功能。

(五)加大整治利用力度,天府古镇整治向纵深发展。

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历史文化名镇,加大城镇整治力度,增添配套设施,提高服务功能,改善城镇形象。黄龙溪镇经封闭整治,扩展了文化活动场所和内容;新场镇的整治,已初现成效;安仁镇的世界博物馆小镇项目,有序推进;街子镇抓住灾后重建机遇,同步整治城镇形象,受到社会赞誉。大力组织多种形式的“天府古镇魅力展示活动”,对我市历史文化名镇开展集中宣传推介,组织安仁、黄龙溪、平乐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参加了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交流,充分展示了“天府古镇”魅力。同时加大历史文化古镇古村的申报,新发掘和增添市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开展《天府古镇羊皮书》的编撰工作,目前,该书大纲已编撰完成;与西南交大合作课题《古镇与民居》已完成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