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民收入状况调查汇报

时间:2022-03-09 09:04:00

导语:县农民收入状况调查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农民收入状况调查汇报

摘要:本文在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陕西省神木县的农民收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神木县农民收入增长的方式,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等,为当地农民的收入增长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收入状况,增收的方式,制约因素

一、调查内容及分析

我深入到县栏杆堡、尔林兔等乡镇,对农民的收入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对收集上来的资料分析过后,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农民增收的现状

我县地处黄土高原向草原荒漠过渡地带,是传统的农牧交错区。目前,农业在全县经济中的比重约为5%左右,但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仍是农业大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为解决城乡差距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不断加大以工促农力度,以城带乡,工农商联合发展,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彻底改变单纯依靠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和稳定地向城矿区转移,促进了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45元。从调查的两个乡镇4个村的情况看,我县农民增收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继续增加。种植业中,一些低产、价格低廉的糜、谷等传统农作物面积减少,稳定、高产、价格不断上涨的大豆、玉米等种植面积增加,促进了收入增长。今年,我县给种粮农民良种、地膜玉米、农机具等补贴200余万元。广大农民对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从栏杆堡镇大豆种植情况看,2008年市场价格为每斤1.45元左右,2009年为每斤1.78元左右,每斤上涨0.3元左右,正常年景下,一般人均产豆在600斤以上,因价格上涨,人均增收200多元。大农业中,畜牧业家庭养殖规模扩大,养殖小区开始推广,来自畜牧业的收入明显增加。到去年底,已建成奶牛、肉牛养殖小区13个,全县牛饲养量达到4万头,羊子存栏50万只。尔林兔镇依肯托拉村人均养羊6只,2008年人均养羊收入600元以上。而栏杆堡镇杏洼村人均养羊1只,人均养羊收入仅几十元,由此看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种养结构上的差异。

二是农民非农就业增加,劳动报酬收入的比重日益扩大。近几年,随着县内外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建设规模的扩大,农民外出务工的机会也增加,为农民工季节性转移和稳定转移创造了条件。调查结果显示,外出务工者中,一般的年现金收入在5000元以上,掌握一定技术的,大多数收入在6000元以上,人均纯收入明显高于单纯从事家庭经营的农民。尔林兔镇依肯托拉村10户农民,外出务工者达17人,这些农民2008年外出务工人均收入6034元。

三是1999年以来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在补偿期内给农民带来比较稳定的收入。栏杆堡镇杏洼村有51户村民,人均耕地1亩多,近几年即使遇到灾年也有稳定的收入。正如当地农民朋友所讲的“退耕还林(草)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使农民得到了比种地更多的收入。”当前,享受上政策的农民除在退耕地上领到固定的粮食和现金以外,还有卖草籽、卖饲草等一笔可观的收入,改变了过去那种越垦越穷的落后状况。

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新进展,农畜产品转化率和附加值不断提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近几年,我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逐步发展壮大。比如在扶持规模养殖方面,凡养殖奶牛200头以上的,每头无偿补助3000元,安排贴息贷款3000元;养殖肉牛200头以上的,每头无偿补助700元,贷款1000元;分户养殖5头以上的,每头贷款1000元。由于政策的鼓励,一批养殖、红枣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兴起,农业内部增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挖掘。

五是政府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充分把中央和地方出台的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施惠于农民,要从财政上保证各项政策的落实,继续增加财政对“三农”资金投入,特别是从今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向上争取5000万元,通过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为农民贷款5000万元,加上农民自筹,每年可保证投入农业资金2亿元,支持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投入的逐步增大,不仅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而且增加了农民非农就业机会,显示了增收效应。

六是农业特产税的全面取消,今年起农业税的全部免收,实现了农民零负担。加之,正在推行的农村低保等政策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必要补充。比如救灾工作方面,对部分特困群众实行救助,对“五保”户实行供养制,安排200万元专款用于实施特困群众大病救助,安排200万元助学基金对贫困中小学生和大学生进行救助,安排50万元救灾事业专款用于救助突发性灾害。

2.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以及出路问题的探讨

分析调查情况,要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充分的认识到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从实际出发。这次调查中各界人士就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寻找出路给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3.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尽管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形势较好,产业化、城镇化步伐较快,但受农业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影响,农民增收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科技含量低。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品种老化,缺乏高、新、特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是农民外出务工和向城镇转移的政策环境仍不理想,农民工工资不能及时兑现、农民子女入学难、收费高,农民办事难成本高的问题仍然很突出,妨碍了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稳定转移,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三是退耕还林政策的调整,减少了农民政策性收入,也造成了农户之间补助收入的不平衡。

四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农村孤寡残病等弱势群体收入很低,因病、因灾返贫的问题突出。

五是思想难转变。相当一部分农民仍停留在粮食作物的种植上面,不能摆脱传统农业的束缚,沿袭原有的种植方法和种植模式,对于如何搞好农业产业化缺乏清醒的认识和清晰的思路。

二、对策与建议

分析调查情况,要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抓紧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农产品加工转化,保护农畜产品价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由于许多农民从事农产品开发只随季节转,不跟市场走,缺乏信息引导和市场观念,出现清一色的单一产品,生产存在盲目性。因此,一方面政府要积极引导,大力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积极发挥其在连接小生产与大市场、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服务。如成立奶牛协会、肉牛协会、红枣协会等组织,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求发展,联合起来闯市场,搞有序竞争,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减少农民面临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出台更好的优惠政策,扶持新上农畜产品加工项目。与农户建立稳定合理的产销关系,推广合同农业、订单农业。

二是走城乡一体化路子,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是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实现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的一体化,实现城乡共享文明。有关研究成果和各地实践都表明,新时期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打破就农业抓农业的格局,在继续挖掘农业内部潜力的同时,扩大从事非农产业人口的比重。政府一方面应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土地使用权合法流转,使继续经营土地的农民对土地进行规模经营,获得较好的收益。另一方面在加强对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的同时,鼓励放弃土地的农民搞二、三产业,发挥自身所长,拓宽创收渠道。

三是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增加农民务工收入。从调查情况看,目前的劳务输出,绝大多数是自寻门路,政府缺乏必要的组织引导。建议政府成立专门的机构,财政拿出一定的资金,着力做好劳务输出工作。通过岗前培训,实现由土工向技工的转化,使农民工能够提高自我推销能力,掌握必要的技术技能,以适应用工市场的需求。通过有效的引导和有益的服务,促进劳动力向小城镇、县城及其它城市合理有序流动。严格执行已有的《劳动用工合同管理制度》,公平对待民工,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全面清理对农民工的各种收费项目,切实解决一些企业拖欠克扣民工工资、劳动力条件差、职业病防治没有保障等突出问题,同时落实好免收农民工子女上学借读费的政策,切实维护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是全面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为农民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促使农民增收。几年来,县里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农产品,传统与特色并重,规模与品牌共进,提高科技推广率和覆盖率,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方面推广普及优良农作物品种和农业新技术,着力解决长期困扰我县生态特色型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利益机制。要逐步推进农业科技服务社会化,把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与实际利益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使农业科学技术送到农户,送到田间地头,促使农民增收。

五是进一步加大农村扶贫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力度。一是要将扶贫开发与主导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开发式扶贫和扶贫到户等形式;三是要大力推广小额信贷、农村低保、干部包扶等有效措施;四是要继续通过移民搬迁,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生存困难。以加快扶贫开发进度,巩固发展扶贫开发的实际效果。

六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学习,听取镇党委基层的报告,引导农民与市场化接轨;

总之,让农民增收,需要投入的精力很大,却又无法马上彰显,我们只有用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业绩观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对本地的结构以及能调整的,该调整的,调整调什么、怎么调做到心中有数,拿出“点子”,为农民服务。党和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熟民情、解民意、排民忧、办实事,确保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过上幸福的生活。

三、小结

在这次调查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在校园里意想不到的麻烦,比如如何与村民们沟通,如何让他们对我们消除顾虑,讲些真心话;自己如何主动与当地政府联系,寻求帮助等等,这些都极大地锻炼了我们的社会经验和能力。此外我们还通过这次调查,深入农村向农民们宣传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给他们提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为当地经济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最后我们希望能有更多地大学生朋友能够在大学期间深入农村亲身去体验一下农村的实际情况,为地方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