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公司工作总结
时间:2022-05-20 04:21:00
导语:钢铁公司工作总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情况;体制创新情况;管理创新情况;人才队伍和激励机制情况;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积极推进品牌建设、扎实推进工艺装备升级改造、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大力推进企业内部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战略资源管理创新、推进财务管理创新、持续推进精细管理、总结推广管理创新成果、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人才分线开发、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留人工作机制、健全组织体系,加强文化策划、继承文化精髓,注重文化融合、注重管理文化,提升企业形象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集团创建于1957年,是一家有着52年发展历史的省属国有企业。五十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等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以钢铁为主业,房地产、贸易流通、环境保护、酒店餐饮、科研设计、高等职业教育、黄金开采冶炼等产业并举并强的大型企业集团。目前,集团拥有全资及控股子公司38家,其中**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
近年来,集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以人为本,按照集团公司“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总要求,着力解决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确保了企业的平稳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集团在**年全国最大500家企业集团中排名第72位,已连续六年进入全国最大500家企业集团百强行列。
一、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情况
(一)积极推进品牌建设。集团根据长三角区域市场特点,为打造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主导产品,提出了“扬长避短,合理定位,走双高产品之路”的方针,并成立了公司品牌建设推进小组,着力打造市场适应性好、竞争力强的产品体系。工作重心从生产普碳钢为主向生产优特钢为主转移,着重提高棒材、线材、带材、中型材四大系列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同时,积极进军汽车用钢、工程机械用钢领域,大力开发齿轮钢、弹簧钢、管坯钢、优碳合金带钢、非调质钢、易切削钢等高附加值产品,先后成功开发了HG20锯条用钢、12L14易切削钢和履带板型钢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十五”以来,钢铁主业累计开发新产品215个,2009年上半年优特钢比达**到81.28%。其中,轻轨占全国产量的25%左右,优碳合结中小型圆钢、HG5、焊管钢带等10余个产品品种获国家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高强度冷镦钢产品和焊接材料分别成功用于“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宇宙飞船上;免退火8.8级紧固件用冷镦钢,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多年来,集团“古剑”品牌产品远销海内外,并以其高质量、高品位深受广大客户青睐。在非钢产业品牌建设方面,集团也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紫元公司马鞍山春晖家园荣获安徽省绿色生态家园称号,武汉银湖翡翠项目荣获**中国领袖地产十大最佳人居环境典范楼盘称号,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厦门喜来登酒店依靠先进的管理和良好的经营业绩,荣登**中国百佳酒店榜。遂昌金矿在抓好黄金主业生产经营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矿藏资源,大力发展矿山旅游,国家矿山公园成为国家4A级景区。工业设计院努力拓展工业、民用建筑设计市场,《云南省玉溪红山球团工程设计》荣获**年度**省建设工程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两所高职院校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工贸学院体教结合模式荣获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工业学院通过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立项评审。
(二)扎实推进工艺装备升级改造。集团按照“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为主线,以建设精品作业线为目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技改方针,花巨资推进工艺技术改造,相继淘汰了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耐火材料、金属制品、小型圆钢、小型型钢、5吨小电炉、铸造、冷拔无缝钢管等10条落后生产线,新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小型连轧、80吨超高功率直流电弧炉、高速线材和合金钢棒材等生产线,有力地提升了工艺和环保装备水平。通过几年的消化和吸收,80吨超高功率直流电弧炉主体设备国产化率已达70%以上;小型轧钢公司高速连续轧制、无扭轧制、低温轧制**和高线公司高精度轧制都拥有了自己的专利,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轧制技术。冶炼系统、轧钢系统、焦化系统、动力系统等主体生产设备也进行了升级换代,对80余项重点污染源进行了治理和改造,极大地提高了工艺技术和环境保护装备水平。同时,环保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紫光环保着力抓好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的运营和市场开发,已投运和在建污水处理规模达65万吨/日。紫鼎(紫恒)公司努力扩大特色产品产销规模,矿微粉二期工程顺利建成投产,履带板加工业务稳步扩大。
(三)加强产学研合作。集团在注重自身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建设的同时,积极借助外脑和外部科研力量,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合作力度,努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近几年,集团先后与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省地质矿产研究所、上海材料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广泛、互动的科研协作关系,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及科研院所为依托,以企业科技创新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年、**年,集团分别与北京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联合办学,并针对新产品开发、工艺技术过程控制、稳定提高产品质量与附加值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内涵,提升“产学研”合作质量。目前,集团拥有钢液取样器、新型无铅焊料等62项专利技术,非钢产业研究院“**省钎焊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得到批准,并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体制创新情况
近年来,集团坚持以资源整合为着力点,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以产权多元化为重点,不断推进体制创新,积极探索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路子,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内生能力。
(一)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1994年10月,在省委省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钢铁集团公司正式组建,初步实现了由传统的工厂制向公司制的转变。1995年10月,以冶金集团组建为契机,不断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一方面,根据产业相关性法则,实施主辅分离改制,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另一方面,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入手,积极改善法人治理结构,对全资及控股子公司进行结构调整或改制重组,逐步建立起适应多元产业发展的母子权属管理关系。1998年集团通过对钢铁主业的优质资产进行包装,成立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使集团主体实现了产权多元化。
(二)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集团从理顺母子公司管理关系出发,积极推进从“管企业”向“管资产”、从“搞活企业”向“搞活资产”、从“直线职能制”向“母子公司管理制”的转变。按照规模化、专业化的要求,加快现有非钢产业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相继成立置业、商贸和旅业三大产业集团,对工贸公司和国贸公司进行了整合,有效发挥了内部资源优势。
(三)大力推进企业内部产权制度改革。一方面,对于新设立的非钢产业子公司,突破纯国有的产权形态,积极引入多元投资主体,探索“国有-国有”、“国有-民营”、“国有-外资”等多种合作模式。另一方面,加快现有非钢产业子公司的产权制度改革。采取管理层持股、技术入股、员工持股和企业交叉持股等手段,对部分非钢企业实行股权多元化和股份制改造,激发了其内在活力。
三、管理创新情况
管理是提升企业运营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多年来,集团坚持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基础工程切实抓紧抓好,走出了一条符合集团实际的管理创新路子。
(一)推进战略资源管理创新。面对钢铁企业高成本时代的来临,集团高度重视战略资源管理创新,着力加强供应链管理。在上游资源拓展上,集团确立了“确保供应、稳定质量、控制成本”的采购方针,积极开拓外部资源,资源战略合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在下游市场拓展上,集团确立了“立足长三角、拓展国内外”的市场营销政策,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客户群。
(二)推进财务管理创新。加强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财务集中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成立集团公司结算中心,对所有二级单位实行财务集中管理,统筹调配各二级子公司资金使用、资金担保额度;重视资金安全管理,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对子公司严格实行“三个不准”,即“不准擅自对外投资,不准对外担保,不准对外拆借资金”,同时积极推进物资设备采购和工程招投标集中管理,有效防范了市场风险和资金风险,促进了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三)持续推进精细管理。大力推进以ERP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搭建高度集成、信息共享和协调沟通的平台,为从严管理提供了重要手段。按照“向一切先进企业学习,学习一切企业的先进经验”的学习理念,全方位系统地开展学先进、对标挖潜活动,有效提高了先进管理经验的引进、融合与消化能力。围绕生产经营专业管理目标,着力打造高效执行力体系,形成了多方位、多层次、有机的、互动的科学管理体系,确保集团整体发展优势得以全方位实现。
(四)总结推广管理创新成果。在推进管理创新的同时,集团也注重管理创新成果的创造、总结和推广工作。《以清洁生产为核心的生态型钢铁企业建设》、《钢铁企业适度多元化发展战略体系的实施》分别获得第十一届和第十三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以科技型企业为目标的战略转型》荣获第十五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另有一大批管理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奖项。
四、人才队伍和激励机制情况
多年来,集团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收入分配的有效途径,形成了以资产经营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为核心,以“一体两翼”承包、劳动竞赛、争先创优等多种激励形式为补充的收入分配制度体系,充分激发各级经营管理者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适应钢铁主业和非钢产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和人才储备,集团不断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改变原来单一的通过到高校招聘的引进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人才市场、专场招聘会等多种方式对外招聘各类人才,同时与相关高等院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如与**财经学院签订毕业生录用协议;向**大学捐助200万元设立助学金,由**大学向集团公司输送人才;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公司定向培养人才等。目前,集团公司拥有博士11人、硕士315人、本科1834人、大专2507人。
(二)加强人才分线开发。积极推进员工素质工程建设,完善培训规章制度,强化管理人才和专技人才的培训。**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85期,培训人数达18446人次,平均每年全员培训率达159%。同时,多管齐下开发和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年与北京科技大学联合举办冶金工程硕士班,共有31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习。与**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专业强化班,并从中选拔优秀专技人才到国外进行系统培训,锻炼和培养人才。邀请武汉科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介绍新技术、新知识、新产品,拓宽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面,并选送技术人员参加国内外对口的专业深造。开展酒店和房地产高级经营管理培训班,为集团公司非钢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的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以重点产业、重大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为依托,有计划地培养科技领军人物、科技骨干和创新人才团队。目前,集团有5名专业技术人员进入**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有11名对企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两名管理创新人才获得重奖,最近,集团公司以公司科协成立50周年为契机,重奖了10位优秀科技工作者,员工创业热情、创新激情高涨。
人才培养的另一个重点是高技能人才。这些年,集团加大技能培训及技能鉴定力度,员工职业资格总持证率由2001年的16.8%上升到93%,高技能人才总量已达到1474余人,其中技师202人、高级技师15人。同时坚持高技能人才的选拔要突出“高技能”特点,有3名特殊技能人才被破格评定为技师。这些高技能人才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企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给员工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创新氛围,集团先后出台了《**钢铁集团公司人才奖励基金管理办法》、《调整和完善新产品开发项目考核激励办法》、《**钢铁集团公司技术专家、技术主管职务聘任管理办法》和《**钢铁集团公司杰出贡献人才评选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鼓励创新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员工自主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在人事安排上,对中层管理人员实行公开竞聘和组织推荐考察相结合;对科级管理人员实行公开竞聘上岗;对一般管理、专技岗位实行双向选择,在干部任用方面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使一大批人才走上领导和专业管理岗位。在绩效考核上,坚持业绩与收入分配挂钩的原则,建立贡献决定收入的分配机制,对年度业绩考核优秀的人员给予一次性奖励或晋升岗位工资。在人才奖励基金设立上,重点奖励在改进生产工艺、改良技术装备、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取得突出业绩的各类人才,**年奖励金额达到331.6万元,共有975人获奖。
(四)建立留人工作机制。近年来,集团把“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作为各级党委的重要工作内容,并列入党群工作考核,取得了较好成效,每年人才流出率基本稳定在1.5%左右的较低水平。在感情留人上,大学生“入厂教育”的第一课就是学习集团的企业精神,融入集团的企业文化,主动关心员工学习、工作和生活,使他们感觉到家的温暖。在事业留人上,让专技人员独立或联合承包科技攻关和产品开发项目,鼓励各类人才在市场拓展、节约成本、提合理化建议、技术比武、导师带徒、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对作出成绩的人员及时给予荣誉和奖励,使优秀专业人才脱颖而出。在待遇留人上,随着企业的持续较快发展,员工收入水平也不断增长。**年,钢铁主业人均年收入为53989元(含公积金6662元和交通补贴2141元),比2000年的19824元(含公积金960元)翻了一番多;离休和退休人员的各项生活补贴分别从2000年的6055元和722元提高到**年的11021元和2517元。当前,公司广大员工安居乐业,企业内部稳定有序,党群干群关系融洽协调,凝聚力、影响力不断增强。
五、企业文化建设情况
优秀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团根据企业实际,紧扣发展主题,立足创新,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从而以先进文化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健全组织体系,加强文化策划。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组织领导是关键。在集团层面上,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由公司党政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副主任,负责文化建设的决策、规划、部署和指导;下设文化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制定企业文化工作计划,全面落实本单位的文化建设工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两级组织管理体系。同时,制定《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和《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管理暂行条例》等管理规定,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提炼出“以钢铁意志做人、建业、报国”的企业精神,“是钢铁就要成脊梁”的企业价值观,“创造财富、贡献社会、造福员工”的企业宗旨,“诚信、双赢”的企业道德,“托起**就是托起我们自己的未来”的企业格言等,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企业理念识别系统。这些都为集团文化建设的整体推进、规范运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继承文化精髓,注重文化融合。“以钢铁意志做人、建业、报国”的企业精神,是**文化的核心。其精髓之一就是艰苦创业的精神。从1957年建厂至今,集团凭着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激情,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根本转变。无论是在初创阶段、成长阶段还是快速发展阶段,都始终保持了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其精髓之二就是锐意进取的精神。这些年,集团根据生存发展环境变化情况,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钢铁主导、适度多元、创新应变、做大做强”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毫不动摇地做精做强钢铁主业,毫不动摇地做实做强非钢产业,实现了钢与非钢两翼齐飞。其精髓之三就是无私奉献的精神。多年来,集团始终坚定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和决心,正确处理集体和个人、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坚持与企业同命运、共呼吸,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注重管理文化,提升企业形象。现代企业管理,不再是制度与管理的简单叠加,而是需要管理与文化的高度融合。多年来,集团坚持把管理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紧密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不断赋予企业管理新的文化内涵,有效推进了管理的制度化和标准化。大力推广“5S”管理模式、“三工”评价模式和“零距离”服务模式;积极开展“培育执行文化,提高执行能力”教育活动,使管理制度具有了人性化的特征;不断探索管理文化的实现途径,坚持把文化建设与班组建设、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争先创新”活动,自觉践行“尽心尽职,守法守信,勤学勤为,创效创新”的行为规范,按照“厂房内外一个样,大街小巷一个样,标本一个样”的要求,投入巨资进行环境综合治理,隆重向社会推出“绿色**工业游”,建成了厂史陈列馆和员工健身中心,不断改善员工的物质生活水平,真正做到“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成果由员工共享”。
- 上一篇:市防汛工作汇报
- 下一篇:乡政府加强校园安全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