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局实施双保行动工作总结
时间:2022-04-26 11:04:00
导语:国土局实施双保行动工作总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认真安排部署,层层落实责任;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主要工作成效;双保行动成效评估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多措并举,全力以赴保增长保红线、以人为本,优质服务保民生保稳定、改进作风,塑造国土新形象、积极主动服务,加快供地速度、推进集约用地,落实供地政策、强固基础业务,提高保障能力、双保行动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困难及问题、促进双保项目用地工作建议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市国土局: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保护的双重要求,我局在市国土资源局党组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国土资源部开展的“双保”行动,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充分发挥国土资源服务扩大内需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加强资源保护和监管,大力推进节约集约利用,积极破解资源瓶颈和发展制约,全力促进了县域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安排部署,层层落实责任
市局文件下发后,我局立即召开由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参加的会议,专题研究贯彻落实双保行动有关事项,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开展双保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的重大决策,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按照市局统一部署,认真抓好落实。会上,对全县开展双保行动进行了总体安排部署,下发了《保增长保红线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静宁县保增长保红线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协调各阶段工作,督促检查,负责资料收集和汇总上报。
二、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双保行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我局始终把这一行动作为全局工作的头等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做好双保行动作为检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效果的一次硬仗来打,进一步扩大宣传教育面,加大对县、乡镇、村组和基层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对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入宣传,基本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效果,广大干部群众能够积极参与、支持双保行动,有效保证了双保行动顺利开展。
三、主要工作成效
(一)多措并举,全力以赴保增长保红线
1.积极主动服务,加快供地速度。一是实时掌握重点项目用地报批进度,确保项目及时落地。近年来,我县重点建设项目较多,为保障这些项目顺利落户,我局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用地指标,最大限度满足项目用地需要。今年已为县城西展工程建设、污水处理厂、界石铺镇长征纪念馆、廉租住房、巨能燃气加气站等重点项目成功报批项目用地。二是盘活存量土地,促进项目及时动工。为有效破解新增建设用地不足难题,通过挖潜存量土地,然后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优先安排急需建设又可以使用存量建设用地项目先行建设。共为乡镇计生服务站、道路建设等项目提供存量用地38.93公顷。三是主动协调服务,提高用地报批速度。在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用材料上报过程中,经常遇到立项、规划选址等用地审核问题,影响用地报批效率。为此,我局主动加强与用地单位及相关部门的协调,及时解决用地问题。对一些重点项目取得了省、市局的大力支持,加快项目用地报批速度。
2.推进集约用地,落实供地政策。一是强化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按照“优先保证国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则,科学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未列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受理用地报批。二是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对拟报批项目认真甄别筛选,不因扩内需保增长而放松对“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或限制、禁止供地项目的用地监管。优先保障低价位商品房、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用地。三是严格执行招拍挂出让制度。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方案经县政府批准后再施行,出让公告、出让结果在中国土地市场网等媒体公布。四是实行工业项目入园区制度。坚持工业项目不单独选址的原则,按照产业规划要求入驻静宁工业园区,改变原来工业项目相对分散、产业重复、土地资源浪费、配套建设滞后的现象,使节地和招商都呈现了良好的局面。
3.强固基础业务,提高保障能力。一是加快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前,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在即,我县将全力以赴做好规划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依法合理完成规划修编任务。二是强化耕地保护。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提高保护能力,落实了耕地保护共同责任,完成了全县耕地保有量150万亩的任务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任务,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125.18万亩,保护率达到83%以上;落实了基本农田保护“五不准”制度并做到了“七有”。三是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确保了我县耕地占补平衡,按计划完成了古城、司桥(二期)土地整理项目、威戎葫芦河土地开发项目、省列葫芦河梁马土地开发项目。国家投资葫芦河咀头土地开发项目于2009年4月28日进行了招投标,5月5日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共计投入车辆13台,人工600多人次,已累计完成滩涂整理600多亩,该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古城司桥土地整理项目是国家投资的重点土地整理项目,投资2065万元,总规模11062亩,新增耕地2940亩,目前所有标段全面完成任务,交付所在乡政府交农民耕种;威戎葫芦河土地开发项目位于静宁县威戎镇张齐、李沟两村,项目总投资543万元,规模1590亩,新增耕地1464亩,目前已全面完成任务,土地交付威戎镇交农户耕种,灌渠、水利设施分别交威戎镇政府和县水务局管理使用;省列葫芦河梁马土地开发项目位于威戎镇梁马村、杨桥村。投资480万元,总规模1200亩,新增耕地1116亩,已全面完成任务,并新修浇灌渠、道路、机井等配套设施,目前土地已交付威戎镇并划分给农户耕种,灌渠、水利设施分别交威戎镇政府和县水务局管理使用。仅2008至2009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就新增耕地6000多亩,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四是加大土地出让力度。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土地收储、经营性用地出让、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等方面的变化,总结新规律,发现新问题,认真分析房地产市场形势,选择适当机会公开出让土地,尽量保证“出让一块,成交一块”。2009年共出让国有土地4宗,12.59亩,实现土地收益502.3万元。其中以招牌挂方式出让2宗,3.61亩,实现土地出让收益369.90万元(其中以拍卖方式出让1宗,1.62亩,实现土地收益262.44万元;以挂牌方式出让1宗,1.99亩,实现土地收益107.46万元);协议出让2宗,8.98亩,实现土地收益132.4万元。五是整顿和规范矿业市场。近年来,我县不断强化措施,深化管理,认真实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引导企业依法开采矿产资源,进一步加强对矿山企业的监管,有效防止非法采矿行为出现。今年全县矿山企业共42户,其中省级发证1户,市级发证1户,县上发证39户,勘查许可证1户。我们严格执行资源有偿出让的原则,凡符合条件的新设采矿权以招拍挂形式出让,到期实行有偿延续,市场配置率达标100%。不存在违法违规审批采矿权行为。强化了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体系,没有无证开采行为和矿山企业破坏浪费资源的现象发生,矿山企业能够比较严格的按批准范围实施。同时全面完成矿产资源开发整合任务,历史遗留矿权纠纷调处率达到100﹪,当年矿权纠纷调处率达到90﹪以上。加强了矿产资源勘察开发监督管理,支持地质勘察工作,维护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健全和落实了矿山年度检查制度,完成了全县矿山企业检查工作,先后组织各国土资源中心所对42户矿山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查,年检率达到100%。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面和入库率达到100%,防止矿产资源规费的流失。六是确保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准确。自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我县始终将此次调查作为今年工作重点来抓,全面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任务。其中,城镇地籍调查成果于10月15日顺利通过省级预检;农村土地调查在先后按期完成调查成果国家级和省级核查地方复核成果上报后,于7月中旬在甘肃首家接受国家级外业抽查,抽查合格率达到了国家标准。基本农田调查上图(认定)试点按期完成,摸索出的经验和做法分别在全省基本农田调查上图试点工作总结会和全市基本农田调查上图会议上作了介绍。
(二)以人为本,优质服务保民生保稳定
1.优化发展环境,实现和谐国土。一是维护被征地农民权益。依法合理确定征地补偿费标准,拓宽被征地农民的安置途径,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实现征地、补偿、保障“三同步”,努力实现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二是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按期完成了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编制。我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64处,年初,我们组织各中心所对各隐患点进行了现场排查,未发现异常现象。根据地质、地貌、气象等情况圈定了雷达梁以南余湾、仁大、贾河、司桥、四河、灵芝、界石铺、新店8乡(镇)为2009年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共涉及300户1052人。并提出了防治监测方案。开展了汛期地质灾害巡查、落实汛期值班制度和气象预警预报工作,遵照上级要求,分别制定了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制度、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制度。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得到了完善。制定了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24小时值班制度已全部落实,县局规定每天由一名局领导负责值班。各中心所也制定了相关的值班表。地质灾害排查报告和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按照市局的要求,结合汛期强降雨的实际情况,认真详细记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会商登记簿、汛期巡查记录簿和值班日志,并发放明白卡49,避险卡300份。今年来,全县未出现一起因防治措施不力导致的地质灾害事件,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三是强化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规范信访工作程序,健全了信访工作制度,切实抓好信访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我局专门抽调2名工作人员组成信访室,及时发现信访苗头,对排查出的问题,符合政策法律法规的,及时予以解决,不符合政策法律规定的,耐心帮助释疑解惑,防止问题恶化;对诉求意见合理的,尽最大可能满足群众诉求。2009年县局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案件16件。其中,办理来信转办件8件,涉及信访群众17人;接待来访群众8起,52人(次)。至目前已全部办理结案,结案率为100%。
通过这些强有力措施的施行,为全县社会秩序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2.坚持依法行政,实现法制国土。一是积极开展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结合“6·25”全国土地日,采取标语、横幅、电视、法律咨询、宣传展板、宣传车、“送法给领导”、“送法下乡”等形式,集中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法律法规,达到群众法制水平和自身法制水平双提高的目的。二是严肃查处违法用地行为。为有效查处违法用地行为,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监察网络,把城乡结合部、公路干线两侧、村镇周围、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地区作为一级巡查区实行重点巡查。全面落实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并明确划分上下各级的巡查范围和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乡镇耕地利用状况、基本农田保护“五不准”的执行情况等进行动态巡回检查,对当场发现的问题,就地依法制止,对已造成违法事实的,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办。2009年动态巡查106次,发现违法行为26起,制止16起,立案查处10起,涉及耕地面积8.45亩,其中结案9起,涉及耕地面积6.45亩,收缴罚款3.78万元,正在查处1起,涉及耕地面积2亩,目前,正在办理之中。
(三)改进作风,塑造国土新形象
1.抓队伍强素质。我局为了切实加强国土资源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宏观把握能力、业务能力、管理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突出业务骨干培养,突出干部的综合素质,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发展,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国土资源干部队伍。
2.抓作风促落实。为政之要,贵在务实。为适应建设法治型、责任型、阳光型政府的要求,我局积极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提高履职能力,坚决杜绝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现象,逐步使广大党员干部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工作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执行力得到提升。
3.抓制度促规范。我局以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为核心,进一步规范内部工作运转程序,力避人浮于事、责权不明、推诿扯皮的问题。同时,以政务公开和监督制约为核心,进一步完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实行联审、听证、告知等制度,实现相互监督,阳光操作。
4.抓廉政保队伍。国土资源部门是纪检监察和社会各界监督的重点战线,近年来我局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积极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对资金使用、行政审批、项目安排等方面的监督,强化对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的监督,并健全了领导班子工作制度;规范了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程序;健全和落实了反腐倡廉制度,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完善了《静宁县国土资源局党组议事规则》、《静宁县国土资源局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暂行规定》、《静宁县征用土地管理制度》等制度,并已整理汇编成册,印发各股(室)及各所贯彻执行。
四、双保行动成效评估
通过一年来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双保行动落到实处,主要是:
1.双保行动取得的成效。一是提升了用地服务能力。用地报批效率高,确保了扩大内需、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等项目的用地需求。二是对服务扩大内需保增长政策执行到位;三是对扩内需保增长项目用地中规划、计划执行及依法审批到位,无违法用地行为发生。四是严格落实了新增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先补后占及政策挂钩到位。对于今年新增的建设项目用地已在省厅耕保处全部落实了挂钩核减,做到了先补后占,占补平衡。五是对新发现违法违规用地问题依法处理到。今年立案查处违法违规用地10起,其中结案9起,收缴罚款3.78万元,正在查处1起。同时依法建立了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
2.存在的困难及问题。一是土地利用计划年年吃紧,供需矛盾突出。土地利用计划即年度用地规模,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将确定的新增建设用地分年度下达使用,是新增建设用地报批的前提条件。就静宁而言,2002年以前,由于企业改制未完成,很大程度上利用原有的存量土地,每年的年度计划指标还很宽裕,甚至有节余。但从03年起,随着企业改制工作结束,存量土地基本处置完,而工业发展势头很好,特别是开发区落户项目日益增多,用地指标满足不了用地需求,以2005年为例,市国土局分配静宁县18公顷年度利用指标,而当年静宁实际用地需求达到40.7公顷,最后申请追加了用地指标才基本满足各项建设项目的需求。由于土地利用计划年年从紧,建设用地压力必然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二是用地审批时间长,征地开发工作滞后。
2004年土地调控政策实施以后,国家对用地审批要求越来越严,门槛越来越高,时间也越来越长。以工业用地为例,首先由用地单位提出用地申请,再由当地国土部门准备用地资料,然后报市局审查后,再报省厅,由省政府批准征地手续,最后实施招拍挂出让,企业拿到土地,最快要半年左右。这种审批制度的设定,不仅延长了用地周期,而且会使有的项目赶不上当年的报批(县级单位每年最多只允许报批2次用地),而不得不挪到下一年度再报批,用地周期更长。虽然现在从国家到省、市都不断简化用地手续,但对一些招商引资项目急于落户投资建设,因为要求工期紧,但要从申请用地到拿到土地,至少还是需2个月时间。所以,容易出现未批先用,未批先建等违法用地现象发生。在国家用地审批时间较长的情况下,而静宁县存在着征地和土地开发工作滞后的问题,更加长了企业用地周期。按照我国现行的供地、征地相分离的审批制度,我们完全可以先由政府成片、成规模的征地,并进行前期开发,有了项目再分割供地,但由于财力有限,拿不出批地与征地的所需资金,只能等有了项目,由投资方垫付资金报批征地手续,造成征地等土地开发工作滞后,出现了项目等地的现象。三是规划束缚用地需要,项目选址违背规划要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建设用地管理的主要依据,各项建设用地必须服从、符合规划。就静宁县而言,规划与建设脱节的现象比较普遍。因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制定实施的,当时确定的发展目标、建设方向、产业布局和用地规模已远不能适应今天发展的需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和束缚了当前和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另外,全县依规划用地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往往不管是否符合规划,投资方看中什么地方要什么地方,殊不知一旦不符合规划,用地就无法报批。2005年来,为满足东城区建设、基础设施和部分招商引资项目用地需求,先后局部调整了静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地压力,但用地时间并没有缩短。
3.促进双保项目用地工作建议。一是扩大增量、盘活存量,增加建设用地有效供给。从静宁县近几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每年建设用地需求量平均在700亩左右,其中工业用地不少于200亩,因此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增加年度建设用地计划,特别是在招商引资时要引进大项目,争取进国家和省重点项目库,挤入上级用地笼子。二是全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合实际,认真筛选增减挂钩项目,开展建设用地整理,尽可能多争取周转指标,最大限度用足用活“挂钩”政策,缓解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矛盾。三是想方设法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静宁经过企业改制后,存量土地已基本用完,但还是有一定作为空间,原有的零星地块,批而未供,批而未拿和供而未用的地块都可以为项目供地。四是修编规划,改进征地,加快供地速度。规划制约和征地滞后是影响静宁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和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的两大重要因素,因此尽快解决这两大问题是当务之急。首先要尽快完成总体规划修编。目前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即将开始,这是解决静宁规划落后的良好机遇。本轮规划要确保实用、管用,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留足建设用地规模,科学确定城市发展方向、目标和规模;同时要积极努力推进征地工作,要全面实行“五统一”征地,即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将征地和土地开发工作尽可能前置,变“引凤筑巢”为“筑巢引凤”,加快供地速度,缩短企业用地周期。五是集聚发展,集约用地,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走节约集约的发展道路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要坚持依规用地,走产业集聚发展之路。这就要静宁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各类企业要牢固树立规划用地的理念,不得随意违背和突破规划,坚决纠正工业项目看中哪里要哪里的错误作法,努力促进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入园,实现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同时要坚持严格管理,走节约用地发展之路,改变过去那种重审批轻监管的作法,认真执行国家《工业项目用地控制指标》等建设用地定额管理规定,按法定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办公和生活用地所占比例等指标,核定项目用地面积,并纳入《土地出让合同》中约定,坚决纠正投资商想要多少给多少的错误做法。提倡工业园建设多层标准厂房等工业地产,既可为中小企业投资提供用地便利,又可切实节约用地。强化批后监管,对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办公和生活用地所占比例不符合《土地出让合同》要求的,严格按合同的约定进行整改,多占的土地该收回的坚决收回。
- 上一篇:广告中产趣味存在根源研讨论文
- 下一篇:挖掘广告符号象征性满足符号化消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