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示范新村建设总结
时间:2022-12-24 10:58:00
导语:小康示范新村建设总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基本情况
*乡*乡和平村地处城乡结合部,是广元湿地公园的延伸带和南山森林公园的有机组成部份,全村幅员面积13.8平方公里,辖7个组,260户,1108人,有耕地701.19亩,2006年人均纯收入2580元,全村有党员35名,党小组7个。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设新农村,规划是先导。我们结合和平村实际,科学编制了和平村生态小康示范新村建设规划,制定了用3-5年把和平村建成集农业观光、生态旅游、农耕文化体验和中小学生农业知识普及园区和广元湿地公园的拓展地、承接地于一体的建设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制定了“机制要新、产业要实、环境要亮、党建要强、农民要富”的新村建设思路,拟定了以“四新一建”(发展新产业,营造新家园,打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建设好班子)为主的建设重点。
(二)加强领导,高度重视。一是成立了和平生态小康新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新村建设工作的领导。二是建立了示范新村建设定期分析会议制度,坚持每10天召开一次有上级指导部门、乡党委成员、工作组成员、村组干部和农户代表参加的示范新村建设专题会议,及时解决建设中的各种问题。三是强化督查,严格目标考核。乡党委、政府将示范新村建设列入目标管理,示范新村建设工作一项占和平村全年工作目标分值的80%,并制定了具体的考核办法。四是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在利用会议、标语、广播等宣传方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的同时,积极组织村组干部、群众200余人次到苍溪、朝天等地参观学习,提高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完善机制,加强管理。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了和平示范新村建设工作推进组,由一名乡党委委员任组长、和平村支部书记任副组长,工作组在村上设立了办公室,工作组成员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指导建设,晚上发动群众。二是实行了乡主要领导蹲点的办法,从新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乡党政一把手坚持每天有一人蹲守在建设现场,确保了示范新村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制定了倒排工期、限时办结的工作推进机制,根据建设规划,严格规定每项工作的完成时限,进行倒排工期,完成一件销号一件,使新村建设工作实现稳步推进。
(四)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一是用好每一分新村建设项目资金,制定了和平新村建设资金管理办法,成立了新村建设资金理财小组,规定大项开支须通过理财小组讨论通过,对农户的各项补助项目及标准须通过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并即时张榜公布。把有限的项目资金用在刀刃上,起到了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充分调动了群众投入的积极性,全村新村建设投入达500余万元,其中项目资金以奖代补投入占18%,农户自主投入达82%。二是创新财政投入机制,加大对示范新村建设倾斜扶持力度,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把农田水利、公路交通、文化教育等涉农项目资金捆绑使用,支持新农村建设。同时尝试建立信贷担保机构,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新农村建设资金信贷力度。三是全面推行“一事一议”的筹资投劳办法,充分发挥农民投资主渠道作用,鼓励社会投资兴办公益事业。如在6.5公里梨花大道硬化中,全村群众筹资40万元,人均筹资达500余元,在水利设施建设中,部分组人均筹资达1200余元,使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突出三个特点,抓好三个结合
一是体现生态特点与原有生态相结合。和平村显著的优势就是生态。农户房前有果,屋后有树,绿树环抱,果树拥抱,果园之间有人家,田园中间有村庄,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置身其中,眼前是一副美丽的田园画的感觉,轻松、自然、休闲。基于这些自然环境,我们制定了用3-5年把和平村建设集农业观光、生态旅游、农耕文化体验和中小学生农业知识普及园区于一体的广元湿地公园的后花园的发展目标。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结合生态产业这一特色来做特色文章,保持原来的自然风貌不变,在细节上作调整,充分体现自然生态特色。不随意毁一棵树,不填一口塘,不挖一车土,村前屋后绿化,门前庭院补植果树,让创建工作还归于自然。
二是体现实用特点与群众日常生活相结合。我们坚持“不铺张浪费、不重复建设、不脱离实际”的原则,始终把解决群众最需要、最难问题作为新村建设工作的重点。无论是对农户房屋进行穿衣戴帽、拆除部分土坏房、硬化村道、打通组道,还是建圈舍、建沼气、打水井…,每一项都使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达到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进一步的改善的目标。
三是体现乡土特点与发展新产业相结合。在规划和建设中,我们把保持本地的乡土风情,突出山村风格,建设田园风光的新农村作为和平村后期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坚绝不搞大规模的新建,重点在于改造、完善和补充,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改水、改厕、建圈等活动开展,使和平村村外“公路成网、水渠衬砌、文化长廊、人畜分离、鱼跃池塘”,村内户户有“自来水、沼气池、电视、电话、卫生厨房、卫生厕所”,基本达到了“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目标。同时,结合农户间、果园菜地间的空隙地带,我们兴建了二十四节气与农事、农家谚语、感恩墙、传统农具展示小广场等文化景点,即指导了农户的农业生产,又增添了农耕文化氛围,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为乡村旅游发展打下了基础。
四、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1、完成新村建设规划编制,新村规划编制合理,即符合农村生产生活习惯,又不失社会主义新发展的新要求。
2、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村硬化村道6500米,新建组道2500米,接通断头路23条,硬化入户路4500米,整治山坪塘20口,新建1口,建蓄水池10口,维修抽水站5处。
3、新村容貌初步显现。全村完成改厨、改厕、改水248户,建沼气240口,新建圈舍2030平方米,粉檐座脊192户,粉刷外墙14100平方米,硬化院坝2423平方米,建围墙1540米,拆除低矮破旧房屋50间750平方米,完成了垃圾的清理以及村内外的乱堆乱放清除,规范了各种线路架设,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4、完成了村文化中心建设,建起了文化大院、计划生育文化大院、平安院落、村卫生室,使村公益公共设施逐步完善,同时建农耕文化景点5处。标志性南山梨园景观大门、梨花景观大道、梨树人家(绿冠春秋、黄金岁月、水晶年华、周家老屋)等景点相继建成。
5、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群众收入稳步增加。今年新栽梨树5000株,完成果树技改12000株,种植反季节蔬菜400亩,全村水果产量达到800余吨,蔬菜产量达到1000余吨,仅此两项年产值达270余万元。二是引导农户发展林下产业,全村今年已出栏“跑山鸡”5万余只。三是利用和平村距城近、紧邻湿地公园的区位优势,引导农户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已发展农家乐8户。在主导产业的支撑下,2007年和平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120元,其中主导产业收入达到2700元,占到人均总收入的86.5%。
6、村级组织和民主建设有新的突破。一是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结合示范新村建设,完善了村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等活动阵地和民主集中制、村两委议事规则、村民议事制度、党员日常行为规范、“”制度等制度建设。全村建立党员示范园7个,党员帮带示范户25户,全村35个党员有33个都成了蔬菜、水果种植的土专家。二是健全了村党支部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村委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一事议、财务公开等制度建设,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三是积极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深入开展“公民道德进农家”和“好儿媳”“好公婆”及“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通过平安和平创建,加强了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妥善化解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等方面的社会矛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大局的稳定。
通过生态小康示范新村建设,和平村全村260户,有240辆摩托车,260户用上了洁净的饮用水,全村实现了电话、电视通,有240户用上了洁净的沼气能源,家家户户都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显著变化。
- 上一篇:交通局生态县建设总结
- 下一篇:县建设局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