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蚕桑类工作总结
时间:2022-12-14 05:48:00
导语: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蚕桑类工作总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09年是我市蚕桑类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实施的第一年。今年以来,我们以实施省科技入户工程项目为契机,围绕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和主题培训为抓手,以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科技创新与农业科技推广能力为目的,通过政策引导、工程带动、典型示范,构建了以优质茧饲养技术为主的示范推广服务新平台。在省、市农业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制定实施方案,狠抓落实,不断探索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有效开展入户指导和技术培训,使我市蚕桑科技入户工作卓有成效并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受到了广大蚕农、农技干部的热烈欢迎。
栽桑养蚕是*市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市蚕桑业具有辉煌的过去,同时有着内在的发展潜能。近年来,受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和蚕茧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市蚕桑业徘徊萎退,使产业比重、发展势头以及区域影响力等优势地位发生动摇。为了稳定我市蚕桑业的发展,我们通过科技入户工程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经济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经营,形成特色块状经济发展格局.并将此作为事关全市蚕桑发展的重点调研课题,做强“一村一品”产业。现将科技入户工作进展、实施成效、存在问题等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自2008年10月份“科技入户”工作开展以来,我们首先确定了专家组,并确立了访仙、珥陵等11个基层农业服务中心为属地技术指导单位,负责制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方案,确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审核技术指导员分户技术指导方案、落实各项具体工作,指导、检查、督促技术指导员开展工作。为了促使全市养蚕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把每个示范村上懂养蚕技术、有经济头脑、桑园基础好的农户确定为示范大户,重点进行培植和服务。把访仙的瓦西村和珥陵的祥里村确定为特色专业村。在2008年的12月份对聘请的二十四名技术指导员和专业大户开展技术培训。在今年春蚕和秋蚕期间,又通过电视《田野风》栏目及报纸、广播等多种方式向广大蚕农进行科学技术指导,并通过多种途径提供新蚕药、新农药,推广应用省力化养蚕技术,推荐主导蚕品种,推广主推技术,解决养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养蚕期间二十四名技术指导员也经常深入农户家中,对蚕农进行面对面指导。在2009年6月份对所有的示范户进行了物资发放。到目前为止,所有物资发放都结束,并在11月份对项目进行了检查和总结。
二、实施成效
1、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目标
由于实施了蚕桑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应用到位,农民掌握并运用优良品种和优质茧饲养技术,提高了蚕茧的质量和产量,实现了节本增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全市突出抓好了十一个镇的蚕桑科技入户建设工作,按照“栽植规模化,品种优良化,小蚕共育化,大蚕省力化,簇具方格化,效益最大化”的要求,完成改造成片桑园750亩,饲养优质茧蚕种2200张,生产优质茧1958担,单产89市斤,张产值达1005.7元。经过对全市500户示范户与其它蚕农相比,增产效果明显,平均张产增5公斤,按平均茧价24元/公斤计算张产值增收100元。在“一村一品”特色示范村珥陵镇前庄村中,示范户潘通关饲养的新品种“双抗*永康”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张产值达1040元。
2、带动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蚕桑科技入户工作是蚕桑技术推广的新机制。按照“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技术推广思路,以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为关键,实施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挂钩结对机制,以示范户带动广大农户的农业科技入户是现阶段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提高科技成果到户率、推进科技与生产结合的有效形式,是农林部门大力推进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一是整合了农技推广和培训的资源。过去没有相应经费,一年只能请上级专家来指导一两次,现在,科技入户工程安排了专项经费,使我们能请上级专家常年参与我市蚕桑科技入户工作,利用他们的技术和经验,培养我市技术推广人员,提升我市技术推广能力。二是强化了镇级技术推广职能。过去技术推广队伍经费不足,使他们忙于挣钱吃饭,长期以来弱化了推广职能。通过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实施,重点对市、镇技术指导员进行了技术培训,提高了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在实践中进一步锻炼了蚕桑技术指导队伍。实实在在地帮助蚕农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成为蚕农信赖的科技引路人。技术指导员有推广补贴,示范户有物化补贴,乡镇技术人员说话底气足了,在与示范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种种难题时有了信心,彻底扭转了以前乡镇技术人员进村少、上门少、到田少的“三少”状况,增强了乡镇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工作作风得到了根本性转变,锻炼了工作能力,提高了业务水平。三是健全了村级技术推广网络。以前我市因人员调整,村级没有配备村级技术人员。我们聘用的技术指导员,担当了村级技术员的职责,在蚕桑技术推广中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缺乏村级技术人员带来的技术推广不到底、不到位的问题。四是增强了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能力。在技术指导员的精心帮助下,到目前为止,多数示范户能结合自己的养蚕实际,学用结合,成功解决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中碰到的新问题,形成了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科技成果良性转化通道,示范户的辐射带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目前我市、镇、村、户的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可以说是科技入户造就了现在的技术推广新机制。
三、经验做法
1、做好宣传发动
把茧丝绸市场行情、发展前景和蚕桑“一村一品”建设的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建设措施等宣传到千家万户,充分调动广大蚕农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形成上下一心,整体联动,人人肯干,个个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为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2、重点突破,实现小蚕共育化
小蚕共育是提高蚕茧单产,增加养蚕效益的关键,以今年春季饲养蚕种数量为基础,每30张蚕种建立一个共育点,确保示范村全面实现小蚕共育化。强化消毒防病措施,做到一个村民居住院建一个消毒池,并在各季养蚕前组织专业队集中统一消毒,确保养蚕无病高产。
3、扎实推进,实现大蚕省力化
为了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紧缺问题,蚕桑“一村一品”建设示范村,要按照每养一张蚕种配置30—40平方米的饲养面积的标准,大力推行地面育和室外棚架育,降低劳动强度和养蚕成本。
4、加强培训,认真指导
围绕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我们组织专家分类分批对技术指导员、示范户、辐射户进行了培训,尤其在对蚕桑生产的关键环节集中进行专题培训:一是针对今年5月春蚕期间对全体技术指导员进行春蚕饲养管理技术培训;二是8月份对全市的养蚕大户进行了一次集中培训。全年多次邀请中国蚕研所和和苏州大学的老师对技术指导员进行蚕饲养技术和桑田管理技术的培训。2009年以镇区集中举办技术培训班20余次,发放技术明白纸15套共12000余份,技术资料2000余册,专家组组织现场指导15次,受训示范户达3000人次,培训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培育科技示范户的过程中,我们坚持把创新作为着力点,在实践中积极摸索,不断总结。一是技术人员始终把为示范户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作为科技入户工作的中心,通过多种形式对养蚕大户进行技术指导,以科技示范户为抓手,加强技术创新,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提高养蚕水平和技术,以提高质量和产量,增加收入,以点带面,突出重点,抓好示范村,促进优质茧基地建设和发展。今年春蚕和秋蚕期间,24名技术指导员累计入户指导次数达800次左右。二是实行一村一名指导员、两村一名专家制度,通过专家培训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员培训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的方式,建立了全市多级式立体指导网络。指导员在生产的关键环节对每个示范户进行一对一、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每月入户不低于10次,除了登门服务,指导员还通过电话、信函、互联网等形式进行及时指导,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建立了经常性联系,即时帮助示范户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全体人员的努力,今年春茧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珥陵沈顺龙饲养春蚕7张,张产达89市斤;访仙的钱如松饲养春蚕15张,张产达85市斤。秋茧效益也比去年有所增加,珥陵镇潘通关饲养秋蚕2张,张产达85市斤。
5、重点建设,“一村一品”
为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更好地向蚕农提供适合我市饲养的新品种和适宜新技术,专家组经过认真筛选,确定了2个“一村一品”特色示范村和143户示范户。2个特色村中均实行统一选种、统一管理。“一村一品”特色示范村的建立,形成“精、专、新、特”一村一品产业格局,为技术指导员、示范户提供了观摩学习的基地,也为全面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6、强化考核规范管理
在组织实施科技入户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位指导员和示范户工作积极性。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核心在农林局、关键在指导员、重点在示范户。制订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技术指导单位、技术指导员、示范户三方面积极性是做好蚕桑科技入户工作的关键所在。首先我们制定了对蚕桑科技入户工程中技术指导员工作考核意见,指导员的实绩考核分三方面:服务示范户的数量,上门指导服务的数量,示范户的平均实绩,由农林局和专家组在蚕桑科技入户工作各阶段进行指导、督促、不定期抽查,对各镇开展蚕桑科技入户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价并与技术指导单位及指导员的经费补贴、年度考核、评选先进挂钩;对不合格的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户可以根据情况适时取消资格,实行淘汰制。在合格的示范户中年终评选先进示范户,给予奖励。
7、投入资金,保障运作
根据省农林厅发放的科技入户文件精神要求、科技入户的整体方案,有序推进。让有限的物化补助发挥出最佳效应,今年项目资金16万元。其中特色村5万元,包括示范户补贴2.3万元、技术指导员补贴2.3万元、项目监管补贴0.4万元;一般村11万元,包括示范户补贴5万元、技术指导员补贴5万元、项目监管补贴1万元。我们对物化补贴和技术指导员补贴实行透明化管理,一方面根据省里文件规定项目的量使用,另一方面逐个征求科技示范户需求意见,按示范户需求分类免费提供优良蚕种和农药肥料等,实行“物化技术”补贴。现所有物资均已发放至农户手中,从而有效调动了示范户的积极性,保证了科技入户工程的顺利进行。
8、严格奖惩,优胜劣汰
为了更好的实施蚕桑科技入户项目,切切实实的将品种、技术、信息、设施带给蚕农,我们按照我局制定的《*市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等管理制度实行专家指导组工作责任制和技术指导员包户责任制,每位指导员与所联系的农户签订了入户指导协议,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奖罚严明。各技术指导员根据农时、示范户自身情况,制订了各自详细的、针对性很强的分户指导方案。指导员每次在养蚕期间对示范户开展面对面的入户技术指导,推广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帮助示范户建立档案,同时还要建立科技指导员,科技示范户档案,制定科技指导员入户工作日程和工作日记制度,在工作日记中,重点反映示范户对技术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蚕桑科技的需求等。我们还采取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半年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的办法,按目标责任制要求,对技术指导员进行严格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技术指导员年度专业技术考核和职称评审的依据,通过严格考核奖罚兑现,以此增强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提高工作质量。
四、存在问题
一是茧价低而不稳。主要因利润分配不合理所致,茧商、丝厂、外贸占据了较大利润份额,而蚕茧收购价长期低而不稳,与其它农产品价格水平比较增幅很小,远远低于劳务收入增长幅度,严重挫伤了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
二是产业意识不强。农民对栽桑养蚕的认识只停留在捉现成、算小帐、赚活钱上,小农意识严重,产业意识不强,赚钱就栽、赔钱就刨的短期行为普遍存在,不少农民抛荒弃管,不愿养蚕,严重影响了蚕桑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是整体效益不高。从目前情况看,我市平均张产茧在40公斤以上,属全省较高水平,但重栽植、轻管理的粗放式、掠夺式经营现象较为普遍,全市有桑不养蚕、桑未尽其用和浪费桑叶资源的现象严重存在,致使养蚕数量长期得不到有效增长。
四是饲养方式不新。全市养蚕大多是以户为主体的传统经营方式,落后的饲养方式普遍存在,蚕发育慢、发病率高。
五是青壮蚕农不多。全市农村青壮劳力大量外出务工,不少村栽桑缺劳力,养蚕靠老幼,既不利推广适用新技术、发展特色产业,又造成大部分蚕桑资源的闲置浪费,给蚕桑业的发展带来直接影响。
上述存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入户”工作的开展。
五、下一步工作作打算
基于上述分析,*蚕桑要发展,必须立足“特色”、“精品”,走内涵挖潜与外延拓展相结合、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兴桑养蚕意识,注重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因地制宜,实施强村大户和“一村一品”示范带动战略,加强原有桑园管理,稳步发展生态型蚕桑基地和粮桑间作耕地保护型桑园,充分挖掘养蚕潜力,不断扩大养蚕数量,增加养蚕设施投入,大力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千方百计培植和扶持龙头企业,确保*市蚕桑业建基地、创品牌、上台阶。
二是提高蚕桑产业技术水平。大力推广小蚕共育和大蚕省力化平台育、大棚养蚕、纸板方格簇使用等新技术,不断提高产业技术及设施装备水平,以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优质高产。
三是搞好蚕桑综合开发利用。用现代高新技术进一步研究开发蚕桑资源在保健、药用、食品、饲料等领域的应用,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走复合经营之路,提高蚕桑综合效益。
四是完善服务体系,建立信息平台。利用信息网络及时了解蚕桑产业动态和市场信息,宣传*蚕桑产业开发情况。建立健全蚕桑技术服务体系,充实蚕桑专业技术人员,大力培养一批乡镇蚕桑专业能手,促进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入户工程是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工程的重要抓手和重要载体,今年,我们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以“科技入户”工作为重点,转变思想,狠抓优质茧生产和基地建设,抓养蚕大户,服务优质茧生产,增加蚕农收入。
- 上一篇:农业科技入户园艺类工作总结
- 下一篇: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研究论文
精品范文
10农业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