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局新农村建设工作小结

时间:2022-10-23 04:45:00

导语:经济局新农村建设工作小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经济局新农村建设工作小结

根据区委的统一安排部署,2008年新农村建设工作,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进一步加强对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不断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深入实际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将一年来开展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经济局派出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3名,分别进驻杨柳乡马鞍村、潞江镇芒颜村、瓦窑镇中和村的3个乡镇的3个村委会开展工作,投入经费4万余元,一是为杨柳乡马鞍村开挖沟渠2公里灌溉农田,修理学校球场一个,种植香料烟250亩,茧桑105亩,甘蔗200亩,甘蔗种植面积发展到1000余亩,捐款6000元,为困难家庭学生圆了大学梦;二是为潞江镇芒颜村建立和设置文化室一个,40户“一池三改”工作;三是为瓦窑镇中和村建立乡村卫生室1个(医务人员2人),种植核桃5000亩,以发展种植面积2200亩,种植茶叶75亩,茧桑80亩,修路1100米,沟渠280米,30户“一池三改”工作,林权改革、确认产权8800亩,劳服输入350人。

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深入派驻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员行政村调查了解工作,一年来经济局领导班子成员先后分别深入到杨柳乡马鞍村、潞江镇芒颜村、瓦窑镇中和村15余人次,积极协助村委会抓好所新农村建设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改善了道路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同时召开了座谈会,认真贯彻落实省乡镇企业局《关于开展企村结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全省企村结对工作座谈会”等会议精神,积极配合区新农办开展“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的行动,引导和帮助指导企业反哺“三农”工作,在2007年4户试点企业与农村结对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增了6户企业与农村结对,累计为10户试点企业,结对村11个,共有村民6422户,20893人,企业为结对村吸纳村民1574人就业,上岗前培训1813人,近两年来企业为11个结对村捐资助学30多万元,共投入新农村建设196.5万元,不断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三、明确发展思路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农村实际,确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调整种植结构,扩大林业产业,提高种植生立效益,加快劳动力转移,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通过推进产业发展,全面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广大村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2008年总体规划,一是集体林权改革;二是修订和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发展规划;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党员,加强村级后备力量的培养的要求,经济局采取积极措施,积极协助行政村抓好各项工作。

四、做好宣传,推进各项工作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深入农村和村干部共商新农村建设工作,要通过有效的组织方式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及村民代表会议,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通过走村入户,广泛了解村情民情,宣传目的和意义,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充分利用宣传栏的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动员,使广大村民群众对其重大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宣传发动方式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新农村建设舆论先行的目的,推进了各项工作,一是行政村制度建设,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积极协助村干部加强两委班子建设,建立干部岗位责任制,对村支两委干部各自的职责进行细化分解,再量化管理,增强村支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完善村民代表议事、党员议事、村民议事和公示制度,让村民享有村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共同投入到民主管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工作中;二是在集体林改,山定主、林定权、树定根,责任到户,盘活经济,让群众在林地上有最大的效益,有林权证可以贷款,还林以民,还山以民。并结合实际一村一策,细化工作目标;三是充分发挥纠纷调解员的作用,促进该村社会稳定工作稳步推进。矛盾纠纷的调解是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是促进农村稳定的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所要面对和学习的一项工作内容,积极协助村委会和工作队员调解矛盾纠纷,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四是充分发挥村情民意调查员的作用。广大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主要受益者,也是主要参与者。要围绕农民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主要依靠农民力量搞好新农村建设。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把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激发农民的活力,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从本质上来讲,是农民群众的创造实践,各地各部门要顺应农民群众的这种愿望和要求,尊重他们的创造精神,激发他们的创业潜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调动农民参与,鼓励农民建设,做到加强领导,但不强迫命令,加强指导,但不包办代替;五是深入宣传,充分发挥政策法规宣传员作用。把十七大精神及时、全面、准确地传达到农村基层每一个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当中,帮助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存在问题

(一)发展思路不清,发展意识不强,基层工作不到位,村民增收渠道窄,集体经济发展较为滞后,无钱办事的问题仍然突出。

(二)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缺乏产业化经营。在农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忽视品牌效应,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

(三)农村投入严重不足,农民和村集体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财力十分有限。农民收入低,余钱少,村集体经济薄弱,无来源。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目前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财力十分有限,农民的主体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乡村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偏低。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员流动性大,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减弱。

六、建议

(一)加强农村的投入,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二)加强宣传,深化认识,采取了多种形式,在加大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和深度上下功夫,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关注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进一步增强建设新农村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组织部分村民到相对较近的适合借鉴的经济发展较快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考察学习,让他们深刻感受到本村经济发展的差距。

(四)认真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执行好免收义务教育学杂费,增加教育投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建立健全新农村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全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积极创造条件,培育新型农民,注重发展新党员,加强村级后备力量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