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加强依法行政工作总结

时间:2022-07-10 10:47:00

导语:办公室加强依法行政工作总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办公室加强依法行政工作总结

根据国法〔2008〕91号通知和国法〔2008〕105号的补充通知的要求,现将我省五年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称《纲要》)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统一部署,为全面推进《纲要》的落实创造良好的氛围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一部署安排。2004年,国务院《纲要》后,省政府随即制发《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青政〔2004〕51号),并成立以省长为组长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政府法制办。根据青政〔2004〕51号通知要求,全省县级以上政府和省政府各部门都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建立和完善了依法行政的组织领导体系,为贯彻落实《纲要》提供了组织保障。

在推进依法行政过程中,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贯彻实施《纲要》工作,省政府主要领导明确要求全省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纲要》的自觉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要求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建立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健全和完善行政监督机制。为整体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贯彻落实《纲要》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意见》(青政办〔2007〕14号),紧紧围绕我省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将实施《纲要》的各项工作分解为35项主要工作任务,确定了具体实施的行政机关,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要求。省政府在年度重点工作安排中,都安排有依法行政相关工作。2007年,省政府将依法行政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范畴,保证了依法行政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各州(地、市)政府也相继结合实际,分别制定了本地区的实施规划或计划。政府各部门也都按照同级政府和上级行政机关的要求确定了年度要开展的工作任务。海南州政府还建立了依法行政评议考核制度。

(二)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大力营造推进依法行政的良好氛围。《纲要》以后,为全面贯彻实施《纲要》,提高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我省积极开展《纲要》的学习、宣传和培训活动。省政府明确要求各级行政机关认真组织好《纲要》的学习培训,要把《纲要》的学习纳入各级领导班子中心学习组的学习内容。省人事厅把《纲要》和《行政许可法》列为公务员法律知识学习培训的必修课。各级行政机关也把《纲要》作为业务学习的基本内容。2004——2008年,省政府法制办、各州地市政府先后举办了18期《纲要》学习培训班,培训各级领导干部和《纲要》学习辅导人员2700余人次。省政府各部门和各州(地、市)、县(市、区)政府及其部门分别组织《纲要》学习培训共计3489次,培训人数达11万余人次。大范围、高强度的学习宣传和培训,提高了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增强了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奠定了基础。在组织好行政机关认真学习和宣传《纲要》的同时,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还高度重视《纲要》的社会宣传。5年来,各行政机关结合政府自身建设各种活动,如效能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等,采取多种形式,如专项执法活动、行业执法宣传活动、集中普法活动等,通过电视、广播、新闻专题报道、现场解答等各种渠道向社会广泛宣传。省普法办将《纲要》的宣传纳入了普法计划,列为宣传重点。经过广泛的宣传,依法行政已成为各级行政机关的基本准则,也成了人民群众评价行政机关工作的基本标准,依法行政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稳步推进依法行政各项工作

(一)不断完善行政决策体制机制,提高决策水平。根据《纲要》的要求,省政府从合理确定行政决策权限范围、完善决策程序、健全内部决策规则入手,从自身做起,不断推进行政决策体制机制的完善。2005年至今,省政府先后3次修订了《××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对“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科学民主决策”、“推进依法行政”等内容进行补充修改,不断健全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政府决定的决策机制。2008年省政府专门以政府令的形式了《××省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全面落实《纲要》关于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的要求。按照《政府工作规则》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的规定,省政府各部门、各州地市政府及其部门也相继制定完善了各自的《工作规则》,同时也将进一步建立和规范各自的行政决策程序制度。随着机制的不断完善,各级政府的决策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在民生保障、土地征用、服务定价、招商引资、重大规划建设项目的实施等方面,政府决策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社会反映良好,决策执行较为顺畅,效益明显。

(二)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行政许可法颁布以后,省政府根据《纲要》要求,结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04年对现行的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进行清理,取消审批项目147项,改变管理方式14项。2005年对保留的许可审批项目进行了确认,明确了我省实施的行政许可审批项目489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73项。2007——2008年,省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又一次对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取消行政审批项目22项,调整83项,下放56项,调整非许可项目22项。每一次行政许可审批清理工作的开展,都不是单纯的增减审批项目。开展行政审批清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要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规范行政行为,减化审批程序,强化服务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此,省政府在明确取消项目和保留项目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并向社会公布了省一级审批许可项目的实施主体48个,同时相应开展了收费项目的清理,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103项,暂停征收17项。为方便群众办事,切实转变政府职能,2008年,将56项原由省级行政机关实施的审批项目一次性下放到市州一级实施,并要求各级行政机关明确审批工作机构和人员,公开办理程序和时限,规范行政行为,提供便民服务。为巩固清理工作的成果,2008年,在总结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省实施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办法》(省政府第62号令)。西宁市、各州地政府及各县政府也相应开展了审批清理工作。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加强,工作效能不断提升。

2008年12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15号)要求,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继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工作方案》(青政办〔2008〕184号),对进一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做出了安排,要求结合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理顺部门间的审批职能定位,提出取消、调整和保留行政审批事项,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三)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加强制度建设是作好政府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省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制度建设,注重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注重提高制度质量。《纲要》实施以来,省政府为加快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和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保证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实施,先后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审议了《××省宗教事务条例》、《××省劳动监察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草案16件,制定修改了《××省节能监察办法》、《××省农村牧区五保供养工作办法》、《××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等省政府规章26件。西宁市政府制定规章29件。各州地市及县级政府也积极完善相关制度,制定规范性文件569件。

为提高制度建设质量,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落实《纲要》的有关规定。一是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地制定政府立法工作计划。在全面征集政府立法项目的基础上,协调各方,分轻重缓急,确定当年立法项目。二是积极引导公众有序参与制度建设。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不仅将制度草案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地方媒体或以信函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和建议;还向社会各界征求制度建设建议项目。征求意见的范围从相关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扩大到所有的组织和个人,特别注重征求相对人的意见,强化了制度人性化的一面。三是加大了调研力度,强调了制度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四是及时开展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清理工作。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进程,省政府每年都在立法计划中安排有对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项目的修改工作,2004——2008年提案修改地方性法规6件,修改政府规章8件,废止和宣布失效规章27件。修订率达33%。西宁市政府两次开展规章的全面清理工作,废止和宣布失效规章34件。通过科学确立立法项目,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清理旧的不适应的制度措施,制度建设质量明显提高,为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全力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自2000年起,我省按照中央确定的目标和要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2005年,省政府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领导小组办公室监督协调”的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了内部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多主体、多渠道、多层次的监督体系。省委和省政府两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实施意见》(青办发〔2005〕29号),对全省政府政务公开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要求各级行政机关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廉政建设和效能建设,从与老百姓有密切关系的每一项行政许可事项、具体的行政管理和服务内容入手,编制和公开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公开管理事项、依据、办事程序和结果,积极推进公用事业单位的办事公开,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开促公正,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老百姓办事方便不方便、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行政部门政务公开的标准,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省政府带头推进政务公开,率先出台《省政府及各部门政务公开暂行办法》,编制、省政府政务工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举办政府信息公开专题培训班,对分管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重视政府网站建设,构建政府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立省级政府部门政务信息查询点,通过省政府政报、××日报等报刊及广播、电视、政府网站等公开政务,为各级政府及部门推进政务公开发挥了示范作用。在省政府的精心组织和带动下,省以下各级政府及部门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创新公开形式,拓展公开渠道,并通过政务公开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依法行政。据统计,到2008年底,省级部门已建立政务大厅8个,各州(地、市)、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各种形式的服务大厅259个,乡(镇)人民政府建立政务接待室或设立便民办事窗口184个。有条件的部门,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化办事程序,在网上公开了所办理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条件、审批程序,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人的网上申请,减轻了申请人的办事成本。2004年,西宁市政府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建立行政服务中心,依法办理行政审批许可事项,为市民提供政府信息查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7年被全国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全国政务公开先进单位”和“全国政务公开示范点单位”。

(五)不断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促进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加强监督是落实依法行政各项工作措施的保障。我省各级政府非常重视监督工作,从多方面强化监督措施,完善监督机制。积极主动地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是《纲要》确定的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各级政府都能自觉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汇报工作,听取意见和建议,接受人大代表的询问,及时主动向政协委员征求对政府工作的意见。人大和政协的监督也有力地推动了政府工作,2006年省人大常委会确定对政府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专项监督检查,省政府及时主动向省人大常委会汇报了政务公开工作情况,并提交了全省政务公开工作情况的报告。省人大常委会在走访有关部门和单位,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后,充分肯定了政府推进政务公开所取得的成绩,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方向,极大地推动了政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五年来,省政府及各部门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156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2030件,办复率达100%,代表和委员的满意率90%以上,这些建议和提案的办理使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更加具体,也使政府工作更贴近民意、顺乎民心。

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审查,维护法制和政令统一是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2004年省政府制定了《××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省政府令第41号),目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已建立了

“四级政府、三级审查”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体系,对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备案审查、公开,到定期清理等全过程都作了明确规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施行,提高了规范性文件制定质量,通过备案审查清理、纠正了一批违法和不适当的规范性文件,从源头上遏止了违法行政行为,基本杜绝了以往红头文件满天飞状况,各级政府和行政机关制发的规范性文件数量大大减少。通过建立规范性文件向社会公开后生效的制度,提高了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推动了政务公开。2006年,我省海北州政府法制办由于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成绩突出,被国务院法制办确定为“市县级政府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示范单位”。

社会监督是政府依法行政的直接推动力,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通过社会监督能有效改变有些行政机关“对上不对下”、“对上应付、对下糊弄”不良状况。有利于把依法行政工作落实到基层,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为此,省政府一直要求各级行政机关注意建立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畅通与群众联系、沟通的渠道,通过投诉电话、新闻舆论、来信来访、以及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各种渠道,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行政机关的投诉和反映,对行政不作为、办事推诿、效能低下、以权谋私、吃拿卡要、违规收费的有效投诉,及时予以处理。2008年,省政府专门召开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省行政效能投诉办法》(省政府第67号令),建立了省政府行政效能投诉中心。省政府各部门及省以下各级行政机关一直以来都积极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强化社会监督,如:省建设、公安、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通过设立局长信箱、开通政风行风热线、聘请义务监督员、加强媒体专题报道等多种手段,健全社会监督机制。自2005年以来,仅省建设厅就受理各类投诉411件,接待来访2629人,及时解决了诸如农民工工资、拖欠工程款、拆迁、房屋采光、城市规划等问题,信访结案率达到92%。省公安厅等部门及县级政府积极开展“大接访”活动,密切了人民群众与政府的联系,拓宽了监督的渠道。公安系统积极受理群众投诉,办理群众信访和行政复议案件,针对公安部门及其执法人员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等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对违法办案的民警,不护短、不迁就,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这些机制的建立,及时处理了大量的社会热点问题,提高了行政机关的社会公信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落实国务院推进依法行政重大举措,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各项工作

自《纲要》颁布以来,国务院每年都要出台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措施,对这些重要举措,省政府都认真贯彻实施,各级政府及部门也都认真加以落实。

(一)积极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2008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2008〕17号)后,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的通知》(青政办〔2008〕161号),就贯彻落实这一重要决定进行了部署。省政府专门召开了全省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各市县政府主管领导及法制办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在大会上对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相关工作做了安排部署,并提出了具体要求,省长专门向大会发来致辞。会后,省政府确定西宁市大通县、海东地区民和县为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示范县。要求西宁市政府、海东行署要认真抓好两个示范县建设工作,以点带面,推动全省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要求示范县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当好

“试验田”、“样板田”,各地可以结合实际,确定依法行政工作示范点、试点单位,建立符合我省实际、可操作性强的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体制。目前,两个试点县的工作方案已经西宁市政府和海东行署批准实施,相关工作正顺利推进。为推动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一些地方采取了更加有力措施,如海南州政府在全省率先开展依法行政评议考核工作,2008年对州政府工作部门和所属各县政府及其部门进行了考核评议,对7个优秀和8个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对不合格单位进行了书面批评。

(二)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37号)下发后,省政府随即下发了《关于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青政办〔2005〕184号),要求各级政府“统一规划、同步运作、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执法责任制。2006年6月,又召集各州(地、市)、县人民政府领导,以及省直部门和法制机构负责人,召开全省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会议,对推进、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进行了部署安排,分步推进各项工作。省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进展情况,确定了每一步的主要工作任务并督促落实。2007年省级政府部门行政执法依据梳理工作全部完成,明确法定的行政执法机关45个,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31个,依法受委托的组织6个,梳理法律、法规、规章1787部,行政执法职权6053项,《××政报》将梳理结果汇编成册,每册180余万字,公开发行。××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和省政府法制信息网(内网)也将梳理结果全文刊登。2008年省级政府部门行政执法职责分解工作也基本完成,省公安、税务、食品和药品监督还完成了执法评议考核相关工作。省以下各级行政机关也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了

“三清理、两规范”的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到2008年底基本完成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执法部门执法依据梳理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明确了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权力和责任,形成了行政执法部门的权力、义务和责任清单,明确了

“谁在执法、执什么法、怎样执法”,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增强了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及其人员依法行政意识,行政管理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得到加强,依法行政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三)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行政复议是加强政府层级监督、促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工作。2006年12月,国务院专门就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在××市召开了全国行政复议工作座谈会。2007年1月,省政府即在西宁市召开了全省行政复议工作座谈会,贯彻落实全国行政复议工作座谈会精神,安排部署加强我省行政复议工作的措施和手段。会议提出了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的五个方面的工作任务和措施,要求各级政府通过提升行政复议能力建设,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解决行政争议、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力争把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初发阶段、化解在行政程序中,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自2004年以来,我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059件,受理982件,审结908件,审结率为92%,维持率61.2%,撤销率17.5%,维护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行为,纠正了违法行为,发挥了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

四、总结经验,进一步开拓工作思路,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各项工作

《纲要》实施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贯彻落实,省以下各级政府及部门根据省政府的统一安排,结合地区和部门的实际,狠抓落实,使依法行政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意识显著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推进依法行政,改进了行政机关的工作作风,提升了工作水平,加强了廉政建设,提高了管理效能,促进了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在推进依法行政,贯彻落实《纲要》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领导班子重视,尤其是

“一把手”重视,是落实《纲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前提。做好规划和计划是稳步推进依法行政的基本条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关键。推进依法行政,尤其是在民族地区开展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加大对基层农牧民群众的宣传力度,通过政务公开让群众了解政府工作意图、决策过程和办事程序,增加群众对行政行为的认同感,这是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动力。加强监督,特别是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是推进政府依法行政的保障。

我省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依法行政的观念不强,行政执法人员的依法办事的规则意识需进一步提高。遵法、守法、知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还需进一步强化。一些基层政府落实《纲要》的组织领导乏力,保障机制不到位,推进依法行政进程措施力度不大,成效不明显。一些法律、法规、规章得不到全面正确实施,选择性执法、监管不力、执法失范等现象依然存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依然存在地区间、行业间进展不平衡现象。政务公开工作的力度还不够,推进依法行政的社会监督机制缺乏保障。这些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依法行政的深入开展,需要我们下大决心,化大力气,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推进依法行政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我省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将继续按照国务院《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结合××实际,继续扎实有效地推进依法行政各项工作。今年的主要工作是,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围绕省政府中心工作做好资源保护、民生保障、科技促进等方面的政府立法工作,健全立法调研、沟通协调、意见征集等科学民主立法机制。抓好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相关工作,指导协调示范县工作的开展,总结和推广示范县取得的经验、方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继续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执法考核评议制,将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考核纳入公务员考核范畴。完善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扩大政务公开程度,并以此促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推进依法行政的过程中,我们感到,依法行政的宣传培训工作十分重要,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急需加强依法行政的社会宣传和干部培训,希望国务院法制办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等藏区工作的意见,加强对××等藏区的法制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政府法制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强对这些地方的政府法制工作指导力度。另外,将依法行政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内容是推动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但考核的内容、指标、考核体系等各地不统一,影响考核结果的使用和考核效果,

希望国务院法制办在设定科学考核体系和考核方法方面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尽快制定出全国统一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依法行政考核体系和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