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
时间:2022-04-09 05:05:00
导语: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年是贯彻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举办奥运之年。全区劳动保障系统围绕实现“平安奥运”的目标,以更严密的组织、更有力的措施、更高的标准、更迅速的反应,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采取多项举措,重点工作指标全部超额完成
截至20*年12月底,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累计21401人,通过帮扶14544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完成全年任务指标的138.5%。开发社区就业岗位19058个,完成全年任务指标的146.6%。累计帮助217户283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保持了全年动态“脱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94%,全区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20*年底,全区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66.3万人、78.2万人、59.18万人、59.19万人、35.39万人,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收缴91.82亿元,基金累计征缴率达到99%。9492名无社会保障老年人纳入了养老保障范围,93058名无医疗保障城镇老年人和学生儿童参加了大病医疗保险,4170名城镇劳动年龄内无业居民纳入大病医疗保险,从制度上实现了人人享有养老和医疗保障的目标。
组织对3*2家单位进行了日常执法检查和用工规范指导。在建筑施工单位推行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41户建筑施工单位签订了工资预留账户协议,预留工资保障金1300多万元。加强对劳动工资争议的协调解决和快速处置,实现了“无工资拖欠”的目标。全年受理劳动监察案件874件,劳动争议仲裁案件4032件,按期结案率达到100%。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
二、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
20*年,全区劳动保障工作呈现任务重、压力大、标准高的特点。全区劳动保障系统在完成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提升劳动保障工作品质。
(一)就业工作取得了五项突破
20*年,针对就业压力加大,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人员增加,就业稳定性降低,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的特点,不断整合区域就业资源,加大就业帮扶力度,探索和创新就业服务模式,促进扩大就业和稳定就业。
一是在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方面取得了突破。为了帮助困难群体特别是零就业家庭和残疾人就业,在全区各街道开设专门接待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服务窗口,为他们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岗位信息等“一条龙”就业服务。同时,把就业帮扶工作关口前移,对边缘零就业家庭实施就业帮扶,从源头上减少零就业家庭的产生。探索残疾人政策与就业政策的有效衔接,出台了本区残疾人就业、培训、康复、服务及社会保障等十二项具体扶持政策,并对企业按比例安置残疾人予以奖励。20*年,共帮助6785名“4050”人员、残疾人员、低保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了就业。
二是在创业服务方面取得了突破。区发改委、劳动保障局、财政局、各街道办事处和经办银行加强协作,及时为创业者办理小额担保贷款。同时,在优化贷后服务的基础上,我区制定了《小额担保贷款代偿程序》,这是全市第一个小额担保贷款代偿办法,解决了银行放贷工作的压力,为小额贷款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区还出台了《加强公共创业服务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大了创业服务力度。目前,全区征集创业项目累计达到181个,受理贷款申请80笔,累计发放51笔228.5万元。帮助3989人实现自主创业,带动8120人实现就业。
三是在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方面取得了突破。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就业工作的一个重点。20*年,区劳动保障局、人事局、教委和街道办事处加强协作,探索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方式。举办了“青年创业大讲堂”培训和专场招聘会,与*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联合到高校开展职业指导,组织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实习,为本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了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帮助,受到大学毕业生的欢迎。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双证书制度,847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促进了大学毕业生就业。
四是在统筹城乡就业方面取得了突破。为了满足本区用工单位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在巩固外埠劳务基地的基础上,我区与大兴、房山、密云、延庆、门头沟等区县开展了“手拉手”就业协作,并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输出地和输入地在岗位信息、技能培训、就业政策等方面的对接。为了更好的方便单位招用农民工,我们除了组织农民工专场招聘洽谈会,还建立了远程面试系统,促进农民工有序进京就业。为了帮助四川地震灾区农民工转移就业,我区用工单位还为灾区提供了300余个就业岗位。
五是在整合区域就业资源方面取得了突破。就业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必须依靠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全区各企事业单位根据生产需要,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吸纳劳动者就业,同时对员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发挥了扩大就业和稳定就业的主渠道作用。社会职业介绍服务机构进一步规范,促进就业的作用进一步发挥。20*年,全区社会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开展职业指导26379人次,推荐5278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
(二)社会保障改革实现了四个深化
20*年,我区不断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同时,着力优化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流程,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效能。
一是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全面落实*市城乡无社会保障老年人福利养老金政策,将60周岁以上无社会保障老年人全部纳入养老保障范围。为了把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我区加强领导,周密组织,广泛宣传,开展了城乡无社会保障老年人福利性养老保障制度宣传月活动,把政策送到社区、送到居民家中。同时,优化服务,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上门办理相关手续,受到群众欢迎。我区有9492名60周岁以上无社会保障老年人纳入了养老保障范围。同时,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制度,20*年初和今年元月两次调整提高了他们的养老金待遇,目前我区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月基本养老金达到1936元。
二是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落实*市城镇劳动年龄内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政策,医疗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为了解决部分居民参保缴费的实际困难,在*市对低保和重残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全额补助的基础上,我区出台了惠民政策,对无社会保障老年人、学生儿童和城镇劳动年龄内无业居民三类人员之中的“三种特殊病”(恶性肿瘤放化疗、肾透析、肾移植后抗排异治疗)人员、精神病防治部门管理但未办理残疾证的精神病人、已领取残疾证的非重度残疾人员,参加大病医疗保险给予个人缴费全额补贴,确保困难群体能够享有相应的医疗保障待遇,这走在了全国前列。截至20*年底,我区97228人参加了“一老一小”和城镇劳动年龄内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其中,6883人享受了个人缴费全额补助。
三是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改革不断深化。为了缓解慢性病人员就医难和看病贵问题,20*年,我区进一步扩大了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服务范围,在全区4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开展慢性病综合管理。同时,将慢性病综合管理由四种慢性病扩大到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脑卒中、老年支气管炎、骨关节病等七种。将36种限二级以上医院使用的慢性病用药下放到社区,进一步方便群众在社区就医。5812名退休人员通过参加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不仅降低了医疗费负担,延缓和减少了并发症,而且提高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四是社会保险监督管理不断深化。随着社会保险覆盖面的扩大,社会保险基金的增加,社会保险监督管理的任务也越来越重。20*年,我区继续完善“五局联审”及住院费用预警机制,加大对辖区定点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管,促进科学检查、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减轻群众负担。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建立了“集中、归口”的“一体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模式,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行政监督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内部控制监督,通过集中方式实施扁平化管理,减少监督层级,缩小监督幅度,提高了监督效能。我区的管理模式和做法,得到市劳动保障局的认可,在全市介绍了经验。
(三)劳动关系调整工作实现了四个提升
为了实现“平安奥运”的目标,针对劳动合同、工资、社会保险等劳动争议突出的问题,我区加大了对用工单位的指导和劳动纠纷调处力度,各企事业单位给予了极大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在发生汶川大地震后,各企事业单位表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向地震灾区踊跃捐款的同时,及时解决灾区籍员工的困难,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不仅体现了真情和大爱,而且促进了企业和社会的和谐。
一是劳动关系信息化管理实现了提升。健全区域用工单位数据库,对区域劳动关系实施动态监测。根据单位劳动用工、缴纳社会保险等情况,实行“红”、“黄”、“绿”分类管理。“红”类单位代表发生违法用工行为次数多,情形比较严重,不够规范的用人单位,将这类单位作为开展日常检查的重点单位。“黄”类单位代表发生违法用工行为情形比较轻微,或者发生过严重违法行为但目前已经改正并且正在逐步规范的用人单位,将这类单位作为日常关注和抽检的对象。“绿”类单位代表较长时间内未发生过违法用工行为,管理比较规范的用人单位。劳动关系信息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服务的效能,使劳动关系调整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二是指导单位规范用工的效能实现了提升。20*年,根据企业用工实际和需求,我们组织编印了《劳动合同法讲义》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讲义》,对3300多家单位、5500多名企业劳资人员进行了培训,把政策送到企业。同时,积极引导用工单位争创和谐劳动关系单位,从源头上营造规范用工的氛围。在20*年底的企业抽样调查中,*区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6%。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中,短期合同减少,中长期合同大量增加,三年期以上合同提高了10%以上。
三是建筑施工工地的监督管理水平实现了提升。为落实“无工资拖欠”目标,我区以建筑施工企业为重点,全面了解辖区建筑施工工地及其建设方、总包方和分包方情况;全面掌握发生过拖欠工资问题的单位情况。对全区的建筑施工企业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实施分类管理。对于拖欠工程款的问题,重点督促建设方解决;对于拖欠劳务费的问题,重点督促总包方和劳务公司解决;对于拖欠工资的问题,重点督促分包方和劳务公司解决。推进建筑施工企业设立农民工工资预留账户、工资保障金制度,规范餐饮、物业和出租柜台企业的工资支付管理,从源头上遏制和防止拖欠工资问题的发生。
四是立体化快速处理劳动争议的手段实现了提升。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四位一体”综合接访作用,加大行政调解力度,通过调解方式快速调处劳动纠纷,引导“息诉停访”。加强部门横向联动,本着“哪个部门处理有力、哪个部门牵头”的原则,对于劳动工资争议案件做到快立、快查、快结。区劳动保障局还与区法院建立了“劳务纠纷调处联动机制”,联手调处劳动关系和工资界定不清的劳务纠纷案件,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化解劳资纠纷,省却当事人包括立案、开庭、鉴定等诸多诉讼环节。去年4月30日,区劳动保障局与区法院联动,解决了*某劳务公司1*人的劳务纠纷,这在全市是第一例,在综合运用行政执法手段和司法手段解决矛盾纠纷上做出了有益探索。
回顾20*年,我区劳动保障事业取得了新进展,这是区委、区政府和市劳动保障局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相关部门、街道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共同参与、通力合作的结果,是全区劳动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敬业奉献、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向关心支持我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企事业单位和全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 上一篇:咨询认识理解论文
- 下一篇: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