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工作总结

时间:2022-01-23 10:52:00

导语:文化局工作总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文化局工作总结

一、20*年工作概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下,在各区文化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我们紧紧围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任务、新要求,围绕“文化强省”和“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又好又快地推动跨越式发展的大格局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为进一步繁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持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对厦门文化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1、认真学习宣传和深刻领会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和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全面回顾了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新进展,科学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精辟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明确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新任务。关于文化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出发,从我国新时期新阶段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根本要求出发,从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新任务,首次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在党的代表大会上作为重要任务提出;首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新号召,把文化建设摆上空前重要的位置。十七大报告关于新时期、新阶段文化建设重要性的新论断、新要求,表明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新认识,显示了我们党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的决心和信心,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大好机遇,也赋予了文化工作者更加崇高的使命。

在党的十七大召开的关键时刻,我们第一时间就组织了全市文化系统干部职工抓好相关会议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并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逐步在文化系统上下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新高潮。我们要求全市文化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十七大的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切实增强搞好文化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紧密结合我市文化工作实际,找准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从六个方面着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我市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一是文化建设自觉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不断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二是努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培育文明健康的社会新风尚。三是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和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四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五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着力弘扬和发展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展国际性、全国性和群众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六是大力推进文化活动进社区、进农村,不断丰富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总之,要自觉把握机遇,乘势而上,以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和认真扎实、勤奋务实的作风,切实将十七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转化为促进文化发展与艺术繁荣的制度、体制和机制,转化为支持文化建设的有效政策和措施,转化为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任务和项目,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波助澜。

2、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和对厦门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福建、厦门和贾庆林主席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25周年庆祝大会上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中央党校提出的“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市第十次党代会及文化部、省文化厅和市委宣传部有关文化工作的重要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文化强省”战略决策与厦门市“文化强市”战略部署,扎实推进《厦门市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工作,切实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以构建和谐社会、弘扬先进文化为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重的原则,坚持项目带动、品牌建设战略,着力于文化改革与创新,着力于繁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着力于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着力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着力于继承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着力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为“文化强市”建设注入了崭新活力,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涌现了诸多亮点。

(二)持续推进文化建设繁荣发展,文化工作发展势头良好。一年来,文化工作持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基本实现了繁荣发展的工作目标。

1、狠抓艺术精品创作与生产。20*年,是我市戏剧创作参评、参演层次最高、密度最大的一年,也是我市戏剧创作与表演在全省、全国产生的影响最大、成效最突出的一年。

一是精品创作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歌仔戏《邵江海》一举获得“中国戏曲学会奖”、“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和中国戏曲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并入选国家舞台精品工程,取得第十二名的好成绩,打破了我市舞台艺术精品获得国家级最高奖项的“零的突破”,创造了我市戏曲艺术创作与表演的历史最好成绩。同时,该剧还代表福建省赴北京参加“十七大”献礼汇演,获得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音乐话剧《雁叫长空》以一流的剧场、优秀的剧目、公益性低票价为品牌定位,走进社区,走进校园,引起极大反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该剧参加今年年底在苏州举行的第十届中国戏剧节,得到评委、观众的高度评价,取得了圆满成功,荣获优秀剧目奖、优秀导演奖等奖项;高甲戏《阿搭嫂》、音乐话剧《雁叫长空》在第二十三届全省戏剧会演中,成绩显著,获得优秀剧目奖和15个单项奖。此外,大型音乐史诗《海峡》也在抓紧创作修改,将成为我市舞台艺术创作的又一精品力作。

二是专业剧团发展持续推进。厦门艺术学校和小白鹭民间舞团代表福建省参加首届“全国艺术教育成果展演”荣获“优秀教育成果奖”。该团排演的哈尼族群舞《釯之灵》在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杯”比赛中获“十佳表演奖”和“十佳创作奖”,群舞《把根留住》、双人舞《老茶仙》入选第七届全国舞蹈比赛决赛,其中群舞《把根留住》获得优秀创作奖。歌仔戏剧团在连创佳绩的基础上,继续抓好新剧目的创作生产,排演了《双合镜》、《玉壶关》、《彩莲闹婚》等剧目,为拓展业务演出市场做好准备。歌舞剧院在抓好中心工作的同时,创排了小话剧《爆玉米花》,近期将公演。南乐团将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积极排演了一组闽台服饰展示节目,将推向旅游市场。

三是艺术创作整体实力稳步提升。今年来,组织了一批专业优秀文艺作品参加“福建省第五届百花文艺奖”评比,选拔一批专业演员参加“福建省第六届‘武夷奖’中青年演员比赛”,其中戏剧组获得了1金,4银,6铜的成绩,音舞组将于2008年4月赴福州参加决赛。另外,我局对全市各专业剧(节)目及艺术单项作品进行评选,共评出金鹭大奖2项,优秀剧(节)目奖2项,优秀组织奖2项,优秀单项奖26项,优秀新人新作奖2项,剧(节)目奖1项,单项奖39项。这些充分证明我市舞台艺术精品创作表演水平有所提高,艺术人才的培养力度有所增强,艺术创作与生产的整体实力正在逐步提升。

2、培育壮大文化产业。一年来,着力扶持发展文化产业,培育了一批骨干产业群体,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产品。

一是重点培育骨干产业群体。我市的文艺演出、娱乐网络、钢琴制造及艺术培训、商品油画、文物艺术品拍卖、电影放映、游戏动漫等骨干产业群体发展迅速,并带动和促进了全市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其中,商品油画、钢琴制造及艺术培训、游戏动漫、对台文化交流等重点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在第三届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我市乌石浦商品油画协会、海沧区商品油画协会、惟艺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等18家企事业单位积极推荐展示,寻求合作伙伴,进行产业对接,与数十家海内外销售单位进行洽谈,现场签约7个项目,展出的500多件蔡氏漆线雕作品全部被预订。钢琴制造及艺术培训业蓬勃发展,钢琴制造培训基地——厦门仙诺克艺术产业园建设已启动,其用地规划正在进一步调整之中。动漫产业在政府政策及资金扶持下发展迅猛,全市已有动漫游戏企业21家,年产值达上亿元,逐步成为我市文化产业的“生力军”。对台文化交流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厦门翔安民间戏曲学校着手建设的闽南民间戏曲大观园项目已正式启动,并计划发展成为我市重要的闽台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基地。

二是推荐申报品牌文化企业及基地。全年,组织推荐了一批全国、省级品牌文化企业及基地项目。其中,组织厦门三乐钢琴有限公司、惟艺漆线雕有限公司及乌石浦油画等6家企业申报评选全国“20*-2008年度重点企业及重点项目”;推荐厦门蔡氏产漆戏雕、厦门三乐钢琴有限公司、厦门闽台戏曲大观园等3家单位入选中国文化产业项目资源库,并编入《20*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手册》;做好厦门三乐钢琴有限公司、惟艺漆线雕有限公司、厦门易购网络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参加福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推荐评选工作,为企业创造了宣传推介的良好平台。

3、积极推动闽南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丰富文化交流载体,创立文化交流品牌,构建文化交流体系,全方位开展对外、对台文化交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不断扩大。今年交流项目合计36批次,742人。其中,出访项目26批次,525人;来访项目10批次,217人。出访项目中对台交流12批次,296人;来访项目中对台交流2批次,1*人。

一是全面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组派各类表演、展览团体及人员赴埃及、希腊、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进行学习交流,涉及音乐、美术、戏曲、舞蹈等各层面。其中,由厦门歌舞剧院青年民族乐团和厦门艺术学校组成的厦门青年文化代表团赴瑞典、荷兰演出,受到当地市民的热烈欢迎,其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情倾倒在场所有观众。厦门爱乐乐团到德国等欧洲国家进行为期23天的访问及巡回演出,引起极大轰动。此外,陆续接待斯洛伐克驻上海总领事、美国巴尔的摩厦门友好协会主席、日本堺市历史文化协会负责人、德国驻广州总领事等来厦交流访问,协助土耳其民间舞蹈队和奥拓曼乐队在厦举办一系列文艺交流演出,丰富了厦门的文艺舞台。

二是着力加强对台文化交流。充分利用对台区位优势,整合地域文化资源,开展灵活多样的对台文化交流,受到国务院台办和文化部的充分肯定和表扬。其中,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将我市对台文化交流活动推向新的高潮,为两岸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平台,极大地促进了两岸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为推动中华文化的融合,促进祖国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相继举办的“台中美术展”、“海峡两岸三地美术作品展”、“海峡两岸少儿美术书法雕塑展”、“海峡两岸职工美术书法作品展”和“海峡两岸抗战戏剧研讨会”、“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学术论坛报告会”等系列展览与学术研讨活动,极大丰富了两岸文化交流的内容,扩大了交流的范围,使两岸文化人和学者进一步增进了友谊与了解。此外,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一行赴台湾省各县市进行“白鹭展翅、台湾高飞”巡回演出,举办中国优秀民族民间舞蹈晚会11场,并与当地艺术院校、团体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在台湾引起极大轰动。厦门市金莲升高甲剧团、厦门翔安民间戏曲学校多次组织大规模的演出团体赴金门商演,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有力推动厦门文化贸易的繁荣发展,进一步扩大了闽南文化在台的影响。郑成功文物首次赴台展览,获得良好反响,为两岸文物交流活动打下良好基础。翔安区组织的文化交流团到金门举办“墨香两岸”郑晨钟个人画展,在金门掀起一片热潮。同安吕厝华兴芗剧团赴金门进行交流演出,为联络两岸乡亲情谊,推动两岸民间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4、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新台阶。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大力度,增加投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使我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新突破。今年3月,全国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研讨会在厦门举行,国务院、文化部、省、市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有力推动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6月,文化部正式批准厦门成为全国首个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使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单一项目保护迈入整体性保护范畴。目前,实验区建设的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之中。积极开展全国、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申报推荐工作,其中,我市12个项目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抓紧资料收集整理,积极推动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此外,配合全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举办大型系列活动,通过扩大宣传声势和影响,为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我市歌仔戏剧团荣获文化部首批“文化遗产日”奖。

二是文物保护基础性工作持续推进。首先,加强规划编制。积极向国家文物局争取专项经费,完成《鼓浪屿近代建筑保护规划》、《厦门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控制规划》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胡里山炮台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其次,加强文物规范化管理。完成第六批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的建档工作,为开展文物保护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第三,加强文物的抢救和保护。妥善解决城市建设中的文物保护问题,先后组织开展厦漳公路大桥考古调查、五缘湾开发区古民居调查、湖边水库周边地区古墓葬等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第四,加强文物安全建设。先后共投入116万元完成青礁慈济宫消防和安防系统工程建设。目前,工程施工基本完成,已进入验收结算阶段。第五,加强文物执法。配合市人大行政执法检查,对我市近年来的《文物保护法》执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配合省文物局查处青礁慈济宫文物保护范围内违章建设问题。

三是涉台文物古迹保护力度逐渐增强。我市的涉台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今年,在文物普查的基础上,认真筛选、论证了45处涉台文物古迹报市政府核定公布。市政府于20*年11月正式公布了《厦门市第二批涉台文物古迹名单》共31处。至此,我市已公布的涉台文物古迹达63处。

四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面启动。成立厦门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专家组及市、区两级普查队伍,制定《厦门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方案》,召开全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全体成员扩大会部署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完成了普查人员的培训工作。

(三)积极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一年来,我们着力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1、努力营造浓厚城市文化氛围。为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满足群众文化生活,实现群众文化利益,举办了一系列有影响、有特色,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文化活动,城市的文化品位与文化魅力得到显著提升。

一是着力打造品牌文化活动。成功举办“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和“第四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在海内外产生较大影响,进一步提升了厦门文化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其中,“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不仅是我市今年两岸文化交流的重大项目,还被列入文化部、国务院台办20*年的对台文化交流重点项目。其成功举办,得到各级领导、嘉宾及广大群众的高度评价。本届艺术节,两岸民间文化交流成果颇丰,不仅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新突破,而且实现了两岸文化交流的成功对接,极大地推动了两岸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为我市对台文化交流工作和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国际钢琴比赛”是我国钢琴演奏艺术的最高赛事,每三年一届,第四届正式落户厦门并取得圆满成功。本届钢琴比赛选手水平普遍高于前三届,经过层层选拔,共有48名选手获得参赛资格,其中,中国选手张昊辰、以色列选手维克多.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中国选手周韵清分获冠、亚、季军。

二是精心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市文化馆充分发挥龙头作用,组织青年民乐团、少儿艺术团、群星艺术团、民间艺术团等群众性艺术团队开展了“鹭岛关爱日”文艺晚会、“献给劳动者之歌”温馨厦门广场文艺演出、“夕阳红20*厦门市中老年服饰风采大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受到市民群众的欢迎与好评。此外,基层文化活动健康发展与全面普及,使厦门市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有了新变化,为构建和谐厦门做出积极贡献。其中,思明区“温馨厦门·魅力思明”广场文化活动举办多年,已成区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反响较好。该区还在全省率先举办首届文化娱乐业舞蹈秀大赛,为正确引导文化娱乐市场健康发展做出有益尝试。湖里区立足“元宵民俗文化节”、“温馨湖里”周末广场活动等公益性文化活动,为群众创造了参与文化活动的良好平台。翔安、同安、海沧等区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以举办“元宵年货一条街”、“民俗文化艺术节、“保生慈济文化节”等富有闽南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为契机,将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热火朝天。

三是圆满完成各类演出任务。全年举办元旦、春节、元宵、五一、六一、七一、建军节、中秋、国庆等各类节庆演出86场;配合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六届中国(厦门)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特区建设25周年、国际龙奖IDA年会、庆祝党的十七大等全市性重大活动完成指令性或接待性演出21场。一年来,各专业剧团共演出763场,其中金莲升高甲戏剧团187场、厦门歌舞剧院167场、小白鹭民间舞团135场、歌仔戏剧团165场、南乐团109场。

四是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内涵。陆续举办“20*中国画展”、“特区建设25周年图片展”、“厦门20*(中国)漆画展”及各类名家书画作品展,并与泰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合作办展取得圆满成功,使厦门文化更趋多元化与包容性。全年,共举办各类艺术展览50余场,参观人数达20多万,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内涵与品位。

五是全面检阅群文创作成果。精心组织23个舞台类节目、35件静态类作品、3个事业奖项参加第十四届全国“群星奖”评选,其中,湖里区选送的音乐节目《咱的故乡》作为全省唯一的音乐类节目闯入决赛,并荣获第十四届“群星奖”的“创作奖”。此外,市文化馆中老年民间艺术团在香港举办的“金紫荆花”中老年艺术大赛中荣获两项“金紫荆花大奖”和组织金奖;海沧区选送的古诗联袂《悯农·春晓》获“金紫荆花”青少年音乐、舞蹈艺术大赛的“金紫荆花大奖”;市文化馆少儿艺术团在参加第四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中获“小荷之星”金奖。

2、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转变服务观念,加强公益文化建设、基层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能力建设,构建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我市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与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一是稳步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我市公益性文博馆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坚持开展各种类型的公益性文化活动,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系列丰富而高品质的文化享受。其中,厦门文化艺术中心充分发挥综合文化功能,开展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逐步成为惠及全市人民的重要文化艺术活动场所。全年共接待参观人员达70多万人次,各类参观团体300多个。其中,接待副部级以上领导80多人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市图书馆逐步完善建设,提升业务水平,全年共接待读者597476人次,办理借阅证24812个,举办读者活动76场。同时,以该馆为中心的全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得到进一步发展,方案正在修订当中。市少儿图书馆着重加强三级公共文化网络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解决和改善了我市儿童“看书难、看好书、看新书更难”的问题与现状。该馆全年新增汽车图书馆3个、集体用户8个、联网分馆10个、分馆流通点7个;流通图书970851册次,接待读者923318人次,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6%和22.9%。市博物馆圆满完成史无前例的跨海搬家,重点抓好古石雕大观、厦门历史、中国民族民间乐器、闽台民俗陈列等重大陈列展,并成功引进《表铜佛像展》临时陈列,取得良好反响。郑成功纪念馆改版陈列荣获福建省首届文博成果二等奖(陈列系列第一名)。

二是指导推动基层文化工作。指导推动思明、湖里、集美、同安等区完成全市第二次文化馆评估验收工作,受到省文化厅表扬。精心组织思明、湖里、集美区开展省级先进文化区申报、复查工作,使三区均顺利通过评审并获省级先进文化区称号。市文化馆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的指导,新建基层辅导点、示范点18个,辅导各类团队30多个,辅导人员达数千人;相继举办各类公益性培训班、研讨会63期,参加人数达1950人;深入嘉莲街道、商业学校、国贸码头、海沧区吴冠村洪金锭“曲艺之家”等开展调研和艺术辅导,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三是努力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面。着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流动文化大蓬车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文化扶贫工程”,积极推动“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全年,各专业剧团下农村、重点建设工地、社区、学校、军队开展慰问演出39场;爱乐乐团、青年民族乐团积极开展“民乐进校园”活动,为青少年普及民族音乐、交响音乐作出积极尝试,受到广大师生欢迎;市图书馆与市少儿馆组建宣讲团和服务宣传队下校、下乡、进社区,组派专业技术人员到部分镇村开展业务指导,协助筹建文化站,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电影公司配合“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施,下农村放映电影4571场,并结合全市“廉政教育进农村”、“温馨家园电影进社区”活动,组织为全市农村党员干部和社区群众放映电影920场,为推动我市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平安厦门”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是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全面竣工并陆续对外开放,在不断完善后续建设与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功能建设,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逐步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文化设施建设的代表性项目。厦门南音阁创新改造,于5月建成开馆,并努力完善建设,争取打造成集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新景观。此外,小白鹭民间舞团团部建设、厦门市郑成功纪念馆改造与改版、陈胜元故居迁建工程均已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小白鹭艺术中心项目进展顺利,进入基础施工阶段。“闽南戏曲艺术剧院”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有新进展,立项工作基本完成。厦门剧院建设开始启动,目前正与规划局一同做好项目选址论证等工作。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批区级文化艺术中心项目被列入全市为民办实事工程得到较好落实。其中,海沧区文体中心已全面竣工,于11月正式启用;集美文体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成,进入最后收尾阶段;杏滨街道文化广场项目资金到位,征地拆迁工作基本完成,年底将动工建设;湖里高殿社区文化中心及活动广场也在抓紧建设当中。

3、净化和繁荣文化市场。一年来,始终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不断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加强文化市场的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使我市的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一是开展音像市场专项整治。认真开展“打击侵权盗版违法犯罪活动区域性整治”、“反盗版百日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检查,严厉打击了违规违法行为。同时,配合“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开展全市违法音像制品统一销毁行动,销毁盗版音像制品86812片。

二是加强网吧市场管理。以禁止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为重点,加强网吧监管,对湖里、思明区2家未落实有效证件实名上网登记的网吧依法责令停业整顿。认真执行文化部等14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区文化行政部门立即停止审批工作,避免违规审批行为的发生。组织指导思明、湖里、海沧、集美区成立“网吧行业协会”,加强网吧行业自律,不断提高网吧经营者守法经营的自觉性。加强网吧监管平台管理,完成网吧监控软件技术升级工作,并对监管工作实行每月总结通报制度,得到省文化厅领导的高度肯定。为全市新审批“网吧”安装经营管理软件,实现科学有效监管。指导协调网吧经营者与微软公司解决网吧使用侵权软件等问题。

三是加强对歌舞娱乐场所的日常监管。加大对新修订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和《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的宣传贯彻力度,并完成我市贯彻落实《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的相关调研工作。采取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歌舞娱乐场所的监管,同时配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对歌舞娱乐场所开展专项整治。

四是全面推进行依法行政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管理办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各种制度,逐步规范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程序。注重案件督办工作,全年受理文化市场专线、12318举报、市长专线等各类文化市场案件92件,做到件件有反馈、有落实。

(四)扎实稳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系统自身建设逐步完善。一年来,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文化创新为动力,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着力点,持续推进文化系统思想政治、组织队伍、党风廉政和管理体制等建设。

1、继续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重点抓好本系统各专业岗位设置的初期摸底工作,以市图书馆列为市里岗位设置试点单位为抓手,做好市图书馆岗位设置方案。认真完成文化馆、博物馆机构内部整合及湖滨影剧院撤消后的人员安置扫尾工作。进一步细化新华影剧院的撤编改革方案。各专业艺术团体的改革也按“一团一策”的要求,积极开展调研。

2、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重点,持续抓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结合“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和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切实抓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不断创新纪律教育学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继续深入开展以“学习‘八荣八耻’,落实‘四比’,当好‘三个表率’推动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重视改革中党员、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不定期走访、慰问干部群众,在文化系统营造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氛围。

3、加强组织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党建责任制,扎实做好局直属党委成立、基层单位党组织整合撤消、支部书记增补、党员培训及发展党员等工作。结合纪念建党86周年活动,做好推先评优工作,评选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申报推荐一批领导干部参加省、市各类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市歌仔戏剧团苏燕蓉获“福建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做好干部的选拔培养,完成部分直属单位和机关干部的推荐考核工作;推荐选拔市级拔尖人才和市委宣传部“五个一批”人才;选送干部、文化艺术骨干到省、市党校和国家艺术院校培训;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人才。

4、加强廉政建设。一是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结合文化工作实际,组织全系统党员干部学习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和省、市纪委二次全会等会议精神,深入开展专题教育并抓好自查自纠工作,举办全系统新任领导干部和重点岗位人员廉政教育座谈会,进一步把“加强教育和监督,重在预防和保护”的工作方针落到实处。二是建立完善监督长效机制。深入基层调研摸底,制定出台《关于在文化系统建立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的决定》,建立领导干部廉政档案,把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贯彻到干部任用及评先、评优等各项工作之中,并使之制度化、常态化。加大源头防范力度,不断规范“用权”、“理财”、“管人”制度,积极构建保廉防腐工作机制。认真做好政务公开工作,抓好效能建设,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三是深入开展廉政文化活动。积极配合市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廉政电影进农村”、征集反腐倡廉书画作品等活动,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使廉政文化进一步深入机关、企事业、社区、农村,在全市营造了廉荣贪耻的良好氛围。

5、强化内部管理。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继续做好财务管理、审计、安全综治、保密、信访、公文信息、后勤保障等日常工作。通过努力,荣获厦门市20*-20*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单位。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充分发挥文化系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外干部在参政议政和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影响力。做好工青妇和老干部工作,进一步密切与市民盟、民进等派的联系。

二、主要成效、经验

(一)主要成效

一年来,我市文化工作者坚持用文化营造和谐氛围,以文化推动社会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在“精品与普及共求、共建与共享合拍、传承与挖掘并举、规范与投入同步、管理与保护互动”等方面表现突出,为厦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条件和文化支撑。

1、突出品牌,扩大影响。我市在创作文化精品、打响文化品牌的过程中下了不少工夫、做了不少工作,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

一是打造艺术品牌。“一个剧目”,歌仔戏《邵江海》连创佳绩,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推动我市戏曲创作与表演迈上新台阶,使我市舞台艺术精品创作生产步入全国优秀行列;“一个音乐话剧”,音乐话剧《雁叫长空》创新思维,精工细作,成功推向市场,取得良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一个音乐史诗”,大型音乐史诗《海峡》创作即将完成,成为我市舞台艺术精品创作的又一精品力作。

二是创建活动品牌。“一节”,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经过多年打造,已逐步发展成为两岸同胞开展艺术交流、畅叙友情的重要平台,在我市对台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赛事”,中国国际钢琴比赛是由文化部主办的三大国际性音乐赛事之一,是我国钢琴演奏艺术的最高赛事,第四届正式落户厦门,极大促进了厦门钢琴艺术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一展览”,“中国漆画展”每两年举办一次,今年升格为国际性展览,为提升厦门城市文化内涵与品位,扩大城市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三是发展院团品牌。“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注重品牌队伍建设,逐步发展成为厦门城市文化的“烫金名片”;“歌仔戏剧团”,充分发挥“邵江海”精神,在全国戏曲艺术届打响名声;“南乐团”,通过创新改建,使厦门南音重新焕发生机,逐步发展成为富有闽南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新景观。“爱乐乐团”,通过政府扶持、企业赞助、自主办团的方式,成为我市文化体制创新的成功典型。

四是培育产业品牌。“商品油画业”,全市从事油画产业人员达一万多人,油画经销商约280家,全年油画产品成交量达5亿多元,乌石浦油画村被“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钢琴制造及艺术培训业”,我市以钢琴生产为龙头、以琴行建设为重点,积极扶持青少年学习钢琴艺术,树立了厦门钢琴艺术的品牌。全市共有琴行近60家,年营业额达几千万元。其中,著名的钢琴生产基地---厦门仙诺克艺术产业园正在抓紧建设之中。“电影放映业”,我市共有电影放映厅22个,拥有全省第一个五星级影院,并陆续建设一批高品位的电影院及放映厅,行业竞争力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动漫游戏产业”,我市现有动漫游戏企业21家,拥有游戏开发、动画制作、手机游戏、在线小游戏等一批代表性动漫企业,年产值可达1.5亿元,成为文化产业的“生力军”。“文物艺术品拍卖业”我市有民间文物监管市场经营户52家,艺术品拍卖公司3家,年营业额上千万元,并以“一流品质、良好信誉”逐步从厦门走出福建,走向全国。“娱乐网络业”,全市共计461家,从业人员13908人,年营业额达7亿多元,极大地促进了我市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

2、突出共享,追求和谐。我们始终坚持把文化作为构筑和谐、实现和谐的手段和渠道来推动,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

一是追求多样性。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为此,我们在推动文化建设上始终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进一步拓展社区文化、农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队文化等文化空间,使广大群众时时处处都能沐浴在浓厚和谐的文化氛围中。同时,坚持开展高品位、多层次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运用较为齐全的设施和雅俗共赏的文化表现形式,用文艺活动占领群众文化活动空间。全年,各专业与业余文艺团体举办不同风格的文艺演出200多场,取得良好效果。特别是调动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先后创作了大量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戏曲、舞蹈、歌曲、书画、摄影等文艺作品,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群众的审美情趣和文化需求。

二是突出群众性。我们以市文化馆为龙头,以区文化中心、镇(居)、村文化馆(站)为依托,以群众文化队伍为主体,统筹整合全市文化资源,形成面向社会、贴近生活、覆盖面广、服务群众的文化网络,并联合社会各方力量,进行联动、联资、联办、联谊,组织开展各种文化培训、文艺演出、展览交流,形成了政府主导、文化协调、多方参与、文化共建、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这种魅力独具的社会文化现象,就是在全民参与文化活动中普及,在交流中提高,在互动中发展,在纵横交汇中共享。

三是构建和谐性。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与市民价值取向、审美水平的契合,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传统习俗与现代人文景观相结合的角度,充分展示闽南文化的特色,融合中外文化内涵,增强文化建设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以文化凝聚人心,让全市人民在各类文化活动中接受教育、感受快乐、享受文明,在求知、求乐、求美的过程中逐步养成文雅的言谈举止和健康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城市居民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同时,我们还陆续建设了一批集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文化基础设施项目,让市民更好地享受文化的浸润、熏陶和感染,以此实现文化提升素质、文化引领发展的目标。

3、突出管理,追求繁荣。在推进文化建设的同时,我们始终以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从规范管理与保护的各项措施入手,实现了管理与开发、保护与利用的良性互动,使文化工作呈现出一派健康繁荣的景象。

一是在管理中规范。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我们始终坚持繁荣发展与规范管理并举,坚持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结合,加强对各区的指导监督,通过调动和整合社会各方力量与资源,实现对文化市场的齐抓共管和长效管理。同时,重视文化系统的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加强领导干部自身能力建设,做到管好宏观,激活微观,把好导向、抓好大事,以管理促进效益,以管理提升水平。

二是在保护中利用。为了加强我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引导大家树立“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厦门历史,造福后代的子孙”的意识。同时,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门成立了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初步形成了市、镇、村居(社区)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对全市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普查、发掘,截止目前,我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6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39处,涉台文物古迹63处。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对文化遗产进行合理利用,截止目前,已开放参观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达70%,较好地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良性结合。

三是在发展中繁荣。管理只是手段,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健康繁荣才是目的。我们通过政策引导、合理规范、优化服务等措施,努力引导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推动了我市文艺演出、娱乐网络、钢琴制造及艺术培训、商品油画、文物艺术品拍卖、电影放映、游戏动漫等一批骨干产业群体发展壮大,形成规模,扩大影响。截止20*年12月底,厦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总增加值为102.948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7.48%,比20*年增长63.34%;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13.62万人,初具支柱产业规模,文化产业已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4、突出优势,展示实力。厦门的文化工作者始终树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意识,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文化工作的许多方面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列。

一是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我市的专业艺术、群众文化、产业、市场管理、涉台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台文化交流等工作成绩显著、特色鲜明,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充分发挥着文化的示范带头作用,有力推动了厦门“文化强市”战略目标的建设。

二是突出示范性建设。

(1)对台文化交流基地建设。厦门是全国对台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受海内外瞩目,更是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长期以来,我市的对台文化交流工作进展顺利,两岸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互动良好,已初步形成了“两多一高”的趋势,即出访的文艺团体批次多、人数多,艺术交流水平高,在对台文化交流中的主力作用日益突显,文化部已明确把厦门作为对台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加强建设。

(2)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我市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并成立全国首个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极高评价。

(3)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厦门文化艺术中心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使我市的文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并一跃进入全国同类城市的先进行列。通过近一年的运营,该中心已逐步发展成为真正惠及全市人民的重要文化艺术活动场所,使厦门城市功能不断提升,群众文化生活品质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为我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文化强市”奠定了坚固基石。

5、突出特色,展示风采。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文化自身优势,注意整合各类文化资源,以闽南文化为核心,重点突出文化的时代特色、地域特色和创新特色,逐步增强厦门文化的张力与活力,形成了厦门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是突出时代特色。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我们敏锐把握时展的脉搏,善于吸收国内外的优秀文化成果与成功经验,深入了解基层群众的实践创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着力发展和谐文化,努力创造了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如,歌仔戏《邵江海》、大型音乐史诗《海峡》等。

二是突出地域特色。我们大力保护和发展闽南传统优秀文化,充分发挥厦门“五缘”优势,加强对台文化交流,创作了一批富有闽南特色的优秀文化精品和文化品牌,如举办中国国际钢琴比赛、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节、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等大量富有闽南特色的大型文化活动,进一步扩大了闽南文化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三是突出创新特色。我们着眼于文化的创新发展,从最关键、最需要的地方入手,推动文化在观念、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及传播手段等方面的创新,逐步建立健全文化运行机制,推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不断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更好地激发了文化创造的活力与动力,“改革创新是发展繁荣文艺事业的根本出路”已成为文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识。

(二)经验与启示

一年的文化发展实践为我市文化建设提供了多方面的宝贵经验和启示:一是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始终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确立正确的创作导向和工作导向。三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化建设全过程,巩固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四是必须坚持弘扬中华文化,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五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始终把繁荣和发展作为文化工作的中心任务。六是必须坚持重在建设的原则,加大投入,完善和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健全文化法律法规,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七是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繁荣发展。

三、存在问题

一年来,文化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市文化建设与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与厦门在建设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中作示范当榜样以及又好又快地推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不完全相适应。我市文化艺术质量高、市场竞争力强且具有全国影响的优秀剧(节)目还不够多;优秀的专业艺术人才匮乏,尤其是艺术尖子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数量、水平与厦门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基层文化建设仍然薄弱,农民的文化生活相对贫乏;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性制约和障碍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文化市场的监管手段和能力有待提高,文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知名品牌不多;文化遗产保护面临许多新问题,区级文化遗产管理机构不健全,文物执法队伍不健全,发生破坏文物案件时,执法工作难以及时到位。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有清醒认识,认真客观地分析问题和困难存在的背景和主客观原因,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