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厅工作总结

时间:2022-01-14 11:27:00

导语:教育厅工作总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育厅工作总结

*年,全省教育事业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和省人大的关心下又获丰收:以“两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为标志,义务教育迈进了全面普及的历史新阶段;以中职招生数首次超过普高招生数为标志,职业教育发展实现了重要跨越;以一年3所院校升格为大学并实现省部共建为标志,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以教育经费突破250亿元达到285亿元为标志,全省教育总体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以人民群众满意率达到85.3为标志,在推进教育公平、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加强班子队伍和教育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面推进各项教育事业

农村义务教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基础教育已经成为江西教育振兴的基石;中等职业教育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了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开始呈现出规模和质量的协调发展。江西教育开始走上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

一是“两基”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全省“两基”工作通过了国家验收,被教育部认定为第18个实现“两基”的省份。组织了20个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推动这些县级政府新增教育投入1.65亿元。年,全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3%,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7.04%,分别比上年提高0.19和1.54个百分点。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也得到了发展。

二是高中阶段教育实现重大突破。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29.84万人,首次超过了普通高中招生数,与普通高中的招生比提高到52:48,在校学生达到73.73万人,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比提高到46:54,高中阶段教育步入了协调发展轨道。整个高中阶段在校生达到159.11万人,毛入学率达到64%,比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是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初见成效。南昌大学“211”工程建设继续加强,南昌航空学院、东华理工学院和井冈山学院升格更名为大学并分别成为省部共建高校,使我省省部共建高校达到4所。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实现了我省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零的突破。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成为我省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景德镇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通过国家验收。普通高校招收本专科学生22.78万人,在校学生78.1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23%,首次与全国水平持平。

四是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贡献。我省进入国家“973”计划的项目全部为高校拥有,进入国家“863”计划的项目高校占80%。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组建了6个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一批服务于经济建设的重大项目取得突破。大量毕业生走向生产第一线,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9.73%,已连续7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教育经费投入加大,教育总体实力不断增强

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实行了免除学杂费,为江西教育发展史竖了一个重要里程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重点建设项目的有序推进,进一步夯实了江西教育长远发展的基础;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更是赢得了民心、促进了社会和谐。

一是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增长。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支出突破250亿元,这是继2002年突破100亿元、2004年突破150亿元、2006年突破200亿元后跃上的第四个新台阶。全省教育经费总支出达到285亿元,比上年增长29%,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一年。教育投入的快速增长,建立了各级政府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全面纳入了县级公共财政保障范围,80个县建立了教育核算中心,确保了教育经费的到位和使用。

二是教育总体实力显著提升。顺利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农村学校寄宿制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累计扶持建设了56个综合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8所示范性职业学校和63所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高校已建成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3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1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和6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有了新的提升。

三是教育民生工程全面完成。通过实施教育民生工程,建立健全了农村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生和公办高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全面完成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杂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教科书费和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的任务,建立了高中阶段和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整个教育民生工程经费近11亿元,占到全省民生工程资金的1/4,投入量大、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在全省教育系统的努力下,工程启动早、实施顺、完成好,得到了省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三)坚持教育改革创新,努力推进素质教育

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通过教学改革和招生制度改革,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加快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创新,职业教育路子不断拓宽;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培养学生的质量进一步提高;教育对外合作交流正在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一是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出现新面貌。高校全面实施了思想政治课新方案,建立了基本达到国家要求的专职辅导员队伍,成立了全省高校思想政治课网站建设领导和工作机构,建立了2个示范网站和13个优秀栏目,开展了网上心理咨询活动。在中小学建立健全了德育工作机制,丰富和拓宽了德育工作渠道,突出了形势政策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开展了生动活泼的道德实践活动,加强了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校园“阳光网”建设。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小学和初中的起始年级实施了新课程,使用了新教材,在初中推行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纳入中考改革范围,将重点高中统招计划的20%划出作为均衡招生分配到各初中学校,推动了学生学习能力、兴趣和特长素质的全面提升。建立了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体系,学校艺术教育取得了新的进步,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措施进一步落实。

二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取得新成效。通过办学模式改革,全省普通中专和72.3%的职业高中与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实行“订单式”培养。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1.85%。大量毕业生走向生产第一线,为促进就业做出了贡献。

三是教学改革使高等教育质量有了新提高。通过省级教改立项、教学成果评选,专业、课程、教学团队、重点学科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建成品牌专业和示范专业30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国家级优秀教材18种,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5所高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获得4优1良的佳绩,创造了我省高校发展的新纪录。

四是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得到新发展。全省有212批、655人次赴法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教育访问、学术交流及举办教育展览。新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7个,使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到45个,其中本科以上项目13个。国家公派留学生23人,单位公派和出国研修200余人,聘请外籍教师400多人,来华留学生达到1300多人。

(四)加强管理,维护稳定,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加强管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工作富有成效,妥善解决了部分高校违规招生,治理民办高校办学行为等举措收到显著效果,大力推进“阳光招生”、治理教育乱收费等项工作在社会得到广泛赞誉。

一是民办高校管理全面加强。在全国率先向民办高校委派党委书记、督导专员,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中组部和教育部党组、教育部加强民办高校管理三个重要文件,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工作若干意见》,狠抓配套制度建设,出台了四个方面18个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具体制度文件,强化了民办高校招生行为的管理,组成10个工作小组进驻民办高校实行招生的全程监督,促进民办高校规范管理开始进入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

二是高校稳定工作取得成效。与高校签订了稳定责任状,明确维护稳定的责任和任务。规范了学生学籍管理,建立了在校学生信息数据库,明确学生类别、学籍身份和毕业证书的规范发放。对高校安全隐患组织开展了全面排查和整改,开展了校园周边治安专项整治,建立了一支维护稳定的信息督导员队伍。规范了学生食堂管理,通过全面落实国家对学生食堂的优惠政策,加强专项检查,保证了食堂饭菜质量和价格的平稳。进一步消除了不稳定的隐患,保持了高等院校的稳定。

三是中小学安全工作得到强化。与各设区市教育局签订了责任状,强化安全工作责任。加强了中小学校校长的学校安全法规知识培训,促进了学校安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安全文明校园创建评估体系,组织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同时多次组织对中小学进行安全督查,并狠抓整改,确保了校园的安全。

四是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明显缓解。高招、中招大力推进“阳光工程”,严格执行以“六公开”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公开制度,开通了高考“直通车”,加强了高校招生环境的综合治理,维护了广大考生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继续保持对教育乱收费治理的高压态势,组成9个督查组,对全省18个县的学校收费情况进行了督查,全省教育收费投诉量大幅降低。

(五)加强教育系统队伍建设,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

教育队伍建设摆上了重要位置,特别是党的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政风行风建设等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努力做到常规工作有创新,重点工作有突破,整体工作有特色。

一是加强高校党建工作。通过抓示范、带整体,把高校党建工作落实到建立一批各具特色的典型上,全省共建立联系点、试验点、示范点共1758个,使高校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抓长效、重实效,把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结合到贯彻落实四个长效机制文件上,涉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使高校党建工作进一步规范。通过抓创新、增活力,把高校党建工作依托在构建丰富的活动载体上,如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争当和谐校园先锋活动、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办学治校能力好班子活动等,使高校党建工作更加富有凝聚力和吸引力。通过抓基层、强基础,把加强高校党建工作体现到管理教育的各个环节上,进一步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注重做好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使高校党建工作不断增强了生机和活力。同时,认真做好部分高校班子的调整配备工作,积极推动高校按党章和有关文件要求开好党代会,加大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力度,为我省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是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成功举办了庆祝教师节的各项活动,表彰了符爱起、邹有云、钱茶花等一批先进教师典型,评选和授予了151名同志特级教师称号。通过“定向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计划”,完成了国家免费师范生和本省师范定向生的录取任务;通过实施“省级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和校长培训计划”和利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对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进行了培训,全省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初中和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进一步提高,其中小学教师具有大专学历、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比例分别达到51.91%和38.42%,比上年分别提高了5.06和4.85个百分点。高校全面启动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工程建设,设定了10个井冈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并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

三是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机关和中小学政风行风建设。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全省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办中小学开展政风评议活动,围绕“创建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创建人民群众满意的中小学校”的主题,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着力查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落实整改工作,推进了政风大改善、行风大转变,取得了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度达85.3%的佳绩。重视和加强调查研究,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推动教育事业新发展”调研月活动,组成了八个课题组,由委、厅领导亲自领题和带队深入基层,了解当前教育状况,谋划今后改革发展,取得了一批调研成果,产生了良好反响。

年的各级教育学校每万人口在校生数,我省在全国和中部的位次稳步前移,普通高校由2006年全国第9位跃居第6位,列中部第2位;高中阶段教育学校位居全国第10位、中部第4位,其中中等职业学校由全国第6位进至第5位、列中部第2位;特殊教育学校位居全国第6位,中部第1位;幼儿园由全国第15位跃居第10位,中部第1位。教育的综合实力得到增强。

二、2008年教育工作要点

2008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全部工作的主题,优化结构,提高质量,规范管理,创新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作贡献。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1、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全省教育系统不断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紧紧围绕主题,领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组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开展十七大精神的理论研究和宣传。

2、推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以科教兴赣、人才强省为目标,把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作为中心环节,着力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职业教育就业率、高等教育贡献率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

3、把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加强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研究制定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政策举措,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当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努力提高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逐步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公共教育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地区倾斜。

4、认真实施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举措。①提前一年达到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生均300元、初中生均500元。②新增2亿元财政专款用于化解农村“普九”债务。③提高公办普通高校生均公用经费200元。④新增1亿元专项经费,补助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偏低高校。⑤提高全省公办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和技工学校生均公用经费200元。⑥新增4000万元职业教育经费。⑦新增3000万元对特殊教育学校进行补助。⑧用好3.23亿元继续对中小学进行校舍维修改造。⑨新增1亿元对山区、库区、湖区等边远地区教师发放特殊津贴。⑩新增3亿元补助中小学教师津补贴。

(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江西省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估方案》。继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促进学生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组织全省中小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出台《江西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积极开展勤工俭学。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全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巡回演讲。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学校活动。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2、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全面开展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开展“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推动教育事业新发展”、“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和“放歌奥运,共建和谐”3项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实施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新方案,继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2个省级辅导员培训基地,力争申报建立1-2个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基地。继续建设好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网站和示范网站或网页。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解决学生实际问题。

3、深入推进课程、考试和招生制度改革。总结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新经验、新做法;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加强对实验工作的领导和专业指导,确保实验工作稳步推进。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建立健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改后的学业水平考试,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继续扩大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各初中的比例,扩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考改革实验区范围。继续推进高校招生制度改革。

4、重视和加强学校体育、艺术、卫生工作。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足开齐体育、艺术课。深入开展“全省百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进一步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积极开展校园集体舞、高雅艺术进校园和“奥林匹克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保障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扎实推进基础教育各项工作

1、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落实好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代拟《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普及巩固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继续实施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做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后续工作;继续加强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启动第三期大中专院校结对帮扶工程;实施城市薄弱学校改造项目试点工程;实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和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启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验室建设工程。制定《江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加强薄弱学校改造,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建设。

2、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坚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3.2个百分点。进一步明确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为高等院校提供高质量生源。调查研究优质高中校建债务化解工作。

3、重视学前教育。出台《江西省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标准》,依托乡镇中心小学,大力发展独立设置的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启动省级优秀示范幼儿园的评估工作。出台《江西省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方案》。

4、关心特殊教育。出台《推进江西省特殊教育合格学校建设的意见》,制定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和建设规划,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加快改善办学条件。开展爱心助残捐赠活动。

5、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建立和完善督促政府依法确保教育投入的工作机制,继续开展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进行表彰奖励或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制定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督导工作方案,进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试点。抓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阳光体育运动等专项督导检查。

(四)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1、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确保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招生30万人的任务。进一步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年度招生和在校学生结构,使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在校生数与普通高中招生数、在校生数保持大体相当。

2、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四大工程”。①继续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②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③继续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④继续实施再就业工程。重点对初中后、高中后未升学的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抓好社区教育工作,重点对城镇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

3、继续实施职业教育五项行动计划。①继续实施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重点扶持14所县级中等职业学校。②继续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重点扶持24个专业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③继续实施示范性骨干学校建设计划,重点扶持建设20所示范性骨干职业学校。④继续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设好9个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1050名;做好中等职业学校特聘100名兼职教师工作,逐步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⑤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精品专业建设计划,重点扶持25个精品专业建设。

4、组建省级职业教育集团。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组织积极性,依托办学规模大、效益好的职业学校,组建由企业、职业学校和行业协会等单位组成的职业教育集团,充分发挥各方资源优势,提升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实力。

5、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对接。坚持“三个立足”(立足本省就业、立足工业园区、立足支柱产业),制定中等职业学校与工业园区企业对接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与市场对应,校长与厂长对话”,努力培养和培训大批技能型人才。

(五)推进高校自主创新,着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1、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与教育部对接,启动和实施“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遴选建设一批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点、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学团队,资助教学改革研究。组织各类大学生创新竞赛活动。

2、加强高校重点项目建设。抓好南昌大学“211”三期工程建设和井冈山大学重点建设,加强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一批高等学校建设,支持东华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省部共建,做好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在原有199个重点学科基础上,重点支持其中10-20个学科,使之发展成为在全国拥有优势地位和特色的品牌学科。

3、加强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创新工作。抓好全国第十一次学位授权审核工作,争取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学科专业有较大突破。加强示范性硕士点建设。进一步实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研究生暑期学校、研究生学术论坛等创新项目,全面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4、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支持高校科技项目、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创新团队、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的建设。推动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重点扶持2-3个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一步增强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力度。

5、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继续做好高校人文社科课题立项和成果评比工作。加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和学术科研骨干的培养力度,开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加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力度,力争新增基地进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行列。

(六)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的“四点希望”。建立和完善师德考核制度。结合教师节庆祝活动,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2、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开展“送教下乡”、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省级示范校评选和师范生实习支教等三项活动,实施农村教学点教师省级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定向培养、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农村初中正职校长省级培训和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设等“五个计划”,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稳步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实施“三个一年”计划:城镇新任教师必须到农村学校工作一年;晋升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到农村学校支教一年(城市教师可到薄弱学校支教一年);列入校长后备队伍的教师必须到农村学校挂职锻炼一年。

3、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与培养。开展七项省级教师培训。开展江西省首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积极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加强师范类特色专业建设。继续配合教育部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完善特级教师评选办法,加强特级教师管理。设立中小学师资培训奖励专项经费;制定《江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4、实施校企教师交流计划和高校人才强校战略。推动职业院校与大型企业建立人力资源合作机制,增加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数量。继续实施江西高校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建设计划,指导有关高校做好井冈学者招聘工作。做好全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

(七)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高教育管理和服务水平

1、认真抓好规范管理年活动。2008年作为全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制定“规范管理年”活动方案,出台加强管理的实施意见,完善强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覆盖所有工作环节的责任体系,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2、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教育行政审批,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力度。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完善规范教育收费的长效机制,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行政事业性收费;严格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完善高中阶段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稳定高校收费政策,规范高校代收费和服务性收费。继续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活动。

3、继续鼓励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制定和落实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健全民办教育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严格办理民办高校年检工作,年检结果与招生计划和专项资金安排挂钩。总结民办高校管理经验,树立典型,推动民办高校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向民办高校委派的督导专员和党委书记的作用,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4、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建立教学质量检测评估和教学指导意见。制止违规补课现象。加强对普通高中的办学管理,规范招生秩序。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免试入学,严肃查处义务教育阶段举办重点校、重点班的违法行为。

5、加强招生考试管理。进一步改进招考管理,全面整治教育考试环境。继续抓好高考自主命题工作,确保命题、阅卷质量和安全保密。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方向,发展自学考试,规范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渠道和招生宣传。争取成立江西省教育考试院。

6、促进社会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化。抓好全省第十一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开展中华语文经典诵读活动。推动二类城市和启动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做好第二批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评选和国家级示范校申报工作。抓好普通话计算机辅助测试和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试点工作。

7、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全省教育系统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和信息化管理体系。加强江西教育网建设,提高网站宣传信息内容质量,拓展网站的公共服务功能。加强全省中小学学生电子学籍管理。搭建省级教育信息化服务大平台,为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打好基础。

(八)深化教育改革,扩大教育开放

1、继续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以全员聘任、竞争上岗为主要内容的全省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开展高校教学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教学辅助人员评价课题研究。配合编制、财政部门重新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做好高校编制调研,推动实施高校编制新标准。

2、深化教育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当地人事部门指导下开展学校岗位设置工作,建立与岗位贡献紧密相联的收入分配机制。对事业单位主要领导收入分配实行激励约束机制。

3、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继续扩大国际交流领域,推动建立稳定的合作模式和交流机制,规范管理中外合作办学。继续引进国外智力,聘请国际知名专家来我省讲学。加强管理,完善制度,逐步扩大公费留学生和来华留学生规模,加强对紧缺师资、骨干师资的培训。做好对外教育宣传工作。

4、加强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继续支持南昌大学普瓦提埃孔子学院的建设;加快江西师范大学、东华理工大学、九江学院、江西中医学院等高校在海外筹建孔子学院。建设好南昌外国语学校、南大附中、九江外国语学校汉语国际推广中学基地。

5、加强和改进教育宣传工作。继续坚持教育新闻会制度。大力宣传教育发展的新举措、新经验和涌现的先进事迹、先进典型。整合教育宣传资源,加强记者(通讯员)站的管理,打造特色品牌栏目,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宣传作用,努力提升教育电视宣传水平,办好教育期刊,做好教育出版工作。

(九)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校园

1、认真实施教育民生工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两免一补”,为全省约560万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并对约20万民办中小学生,参照公办补助标准,对学生个人进行补助;为全省约34.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四助两奖”,为全省约7万名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政府助学金;为全省约30万名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一、二年级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为全省约15.6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为全省约1.56万名考入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政府资助金;为全省1364名特别优秀的大学生提供国家奖学金;为全省约2.3万名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国家励志奖学金。

2、做好以助学贷款为主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深入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进一步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贴、学费减免”并举、绿色通道和社会资助为补充的资助体系。

3、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好毕业生就业状况与招生计划编制、学科专业设置等挂钩工作。加强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改进就业指导教育,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荐服务工作。出台毕业生就业市场管理办法,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管理;筹备建立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常设市场。做好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和统计工作,力争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

4、启动“和谐校园行”系列教育活动。制定和谐校园建设规划和实施办法。开展“做文明学生、创和谐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在高校继续开展“五项示范”创建活动,在中小学开展文明养成系列活动。推进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组织安全文明校园评比。

5、建立健全高校安全稳定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学校维护稳定责任制,继续与各设区市教育局、各高校签定安全稳定工作责任状。建立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相衔接、相配套的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完善工作预案,加强学校应急管理。加强学校安全保卫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学校安全保卫人员。建立和完善高校风险转移机制。加强全省大中专院校学生学籍信息库和学历证书信息管理。

6、做好中小学安全工作。建立健全中小学治安报警点,配齐法制副校长。完善中小学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中小学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风险管理服务体系,鼓励全省中小学参加校(园)方责任保险。

(十)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办学治校能力

1、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教育系统领导班子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提高领导干部办学治校能力。优化高校领导班子结构,调配和充实高校领导干部,建立健全高校后备干部库。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高校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继续推进高校干部制度改革,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和用人失误责任追究制。培养和培训党员干部,建立党员干部培养锻炼机制。

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围绕“三项创建”活动考核评比、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年活动、高校党代会制度的落实等工作,抓好教育系统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民主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认真贯彻第16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召开第16次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抓好党员教育管理,重点做好在高学历、高职称群体和优秀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3、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深入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落实干部监督工作各项任务,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三重一大”制度(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保证科学民主决策。开展廉洁教育,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巩固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成果,建立和完善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4、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巩固行风评议成果,转变机关职能,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步伐,提高行政效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提案。健全信访工作制度,及时回复和解决群众来信来访、厅长信箱中的建议与问题。完善特邀教育督导员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