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人才培训总结

时间:2022-09-25 09:54:00

导语:乡土人才培训总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乡土人才培训总结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能否解决“三农”问题就成为瓶颈问题。而要解决好“三农”问题,首先就要解决好人的问题。实践证明,农民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措施在农村的有效落实和农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如果农民素质低下,思想不先进,生产不积极,那么不管如何安排、如何督促,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如果农民素质提高了,思想解放了,发展意识增强了,工作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市在**年农村的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素质教育,立足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采取“四统一”办法(统一安排部署,统一教育资源,统一培训经费,统一颁发证书),狠抓乡土人才的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基本情况

根据赤组发〔**〕10号《关于在全市“五个好”创建村和“四在农家”示范点开展党员干部群众集中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市委组织部、市农办、市人劳社保局、市农业局、市农广校等几个单位按照“四统一”的要求,于7至10月深入到全市17个乡镇办事处,采取农技培训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两种形式,对农村乡土人才进行全面的培训。全年共培训农技乡土人才800人,其中获得绿色证书的450人,农村劳动力非农技能培训4000余人。其中获得旅游酒店与管理技术证书的1200余人,获得竹业加工及营销技术证书的2800余人。

二、主要做法

(一)统一安排调度,切实加强领导

市委领导高度重视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培训工作,市委副书记黄泽润书记亲自过问,多次召集会议安排部署,多次听取培训工作进度和效果,多次督导培训工作。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统一安排调度,明确“五好”村和“四在农家”创建点上的培训由市农办负责,会同相关责任单位抓好落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由市农业局和市人劳社保局负责。还抽派相关教师组成三个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组,分别由市委组织部、农业局、人事劳动局带队,分赴东、中、西三个片区进行培训,确保了我市乡土人才培训工作的真正取得实效。

(二)统一教育资源,多途开展培训

在整合教育资源上,为增强教师的师资力量,提高培训效果,市农办、市农业局和市人劳局结合办班实际拟定所需专业教师情况和所缺教师情况,由市委组织部组建了专门的授课队伍。对所缺的教师,从农业局、农办、人劳局、林业局、建设局、乡企局、司法局、市农广校等相关单位抽派相关人才或民间选拔乡土技术人才进行补充。全市共组建授课教师共24人。教师专业涉及竹业加工、畜牧业养殖、种植业栽培与管理、旅游业管理、农业适用技术、法律法规、经济管理等多个方面。在开展培训工作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采取集中授课、自学、实习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不仅如此,还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资源卫星数字专用频道节目和农业适用技术音像资料库资源进行培训。通过以上举措,使培训工作做到了时间保证、内容保证、质量保证、人员保证、师资保证。

(三)统一培训经费,确保培训到位

为确保各项培训工作的高质量,市委决定将市农办、农业局、畜牧局等部门对农村教育培训的相关项目资金统一安排,整合使用,用于解决学员培训所需经费和办证所需的经费,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确保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严格考核制度,统一颁发证书

在农村乡土人才培训中,我市按照“培养一个、考试一个,合格一个,颁证一个”的要求,严格考核制度,由市农办、市农业局、市人劳社保局、市农广校根据培训情况对培训对象进行严格考试,对考试合格的统一颁发证书。对培训考试不合格的,不予发给证书。如今年我市绿证培训的人数650人,而通过考试获得绿色证书仅有450人。

三、取得成效

(一)提高了乡土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培训注重“因需施教”,根据各乡镇间的实际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以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如元厚镇适宜种植龙眼和反季节蔬菜,且有一定的群众种植基础,培训就开设了相应课程,对如何种植、管理、预防病虫害、营销等知识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又如大同镇等旅游乡镇,培训就围绕如何服务旅游发展经济等方面进行培训。再如旺隆镇石斛产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为增加乡土人才对石斛更深层次的了解,就开设石斛知识的培训。总之,培训涉及内容广(有农民进城务工必读等政策法律法规,畜牧业、种植业、竹业加工、药业栽培旅游业等农业适用技术,有市场营销等市场经济知识),针对性强,并有意识地安排乡土人才去实习,使之理论学习与实践并举,促使其愿意学、主动学,通过培训,广大乡土人才都掌握了1—2门农业适用技术,为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二)转变了乡土人才的经济发展意识。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是农民等、靠、要思想严重,自立自为的发展意识不强。在今年的党员干部群众培训中,着眼于改变存旧观念,树立发展意识,培养创业思维,将市场经济的知识灌输于乡土人才的思想中。通过培训,改变了乡土人才“小富即安”的落后思想,打消了过去怕发展、等发展的思想顾虑,从“要我发展”变为“我要发展”,为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打下了较强的思想基础。

(三)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培训后,农村乡土人才对产业化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发展的劲头更足,特别是一批大户应运而生,使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使得我市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在竹业、畜牧业、药业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如白云乡通过培训后,发展观念得到了改变,调整了养殖重心,确定了“稳定生猪规模,大力发展养羊、养兔等产业”的发展思路,使养殖向食草性牲畜转变,今年该乡山羊的养殖存栏数1095头,出栏数1157头,与上年同比增长367%和433%。养兔存栏数1758头,出栏数1321头,与去年同比增长226%和395%,养牛存栏数305头,出栏数36头,与去年同比增长30%和260%。旺隆镇在培训后,在前几年种植的基础上,新增大户5户,增加面积162亩,使石斛面积超过1000亩。元厚镇属种植洋芋的传统乡镇,但由于常种一个品种,造成品种退化、土传病、病毒病的大量发生,严重影响了洋芋产量和质量。培训中,授课教师将去年该镇试种稻田免耕稻草脱毒洋芋的经验和技术进行了宣传,今年该镇共种植脱毒洋芋17吨,面积110亩。按去年试验比较结果计算,传统种法投入种苗款、肥料、劳务等成本420元,亩产3000斤,按市场价每斤0.5元,可得毛利1500元,扣除成本后获纯利1080元。改种后需要成本520元,但产量可达4000斤(最高的达6800斤),可获毛利2000元,除去成本后可获1480元,今年农民每亩增加收入400元。

(四)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了有效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农村创收致富的一条有效渠道,虽然我市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但实际上农村还有部分富余劳动力没有发挥其作用,在培训中,对进城务工必读和有关政策法规进行了讲解,对农民进城务工进行了动员。培训后,农村党员群众一改过去“农忙上班,农闲打牌”的习惯,利用空余时间进城务工。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我市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2000人次以上。

(五)小康建设进程的步伐得到进一步加快。通过培训,农村乡土人才的思想通了,心气顺了,创造文明、享受文明的兴奋点被激发了,求富、求学、求乐、求美的氛围日渐浓郁。在“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中,全市28个市级创建示范点群众积极性高涨,“五通三改三建”进展较快,共完成连户路硬化37829米,改造居住环境931户,改厕765户,改水579户,通优质电551户,通电话548户,建科普文化活动室29间,建宣传栏40块,建文体活动场所28处,有力地推进了“三个文明”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