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

时间:2022-08-10 12:38:00

导语: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为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推出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医疗负担,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2008年*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业户6353户(总户数为6527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业人口为26047人(总人数为26474人),户参合率为97.33%,人口参合率98.39%。

1—7月新农合运行中,村级医疗机构门诊补偿基金228762.49元,补偿人次27724人;镇级医疗机构门诊补偿基金67564.17元,补偿人次7013人。镇村两级医疗机构门诊共补偿基金296326.66元,补偿人次34737人。

1—7月镇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基金245941.50元,补偿人次396人。

1—7月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住院补偿基金394037.49元,补偿人次341人。

全镇参合农民1—7月共得到新农合基金补偿936305.65元,补偿人次为35474人,受益率为136.2%(受益人次占参合人口的比例)。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审核参合对象,参合的人员必须是我镇的具有农业户口的农民,对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一律不予参合,严把参合人员的质量关。

2、在工作中,我们坚持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不搞摊派、强制参合等做法,使每户参合农民自觉自愿的参加新农合。

3、认真及时入户调查,查处方与台帐是否吻合,查医疗证记录与看病是否符合,查台帐与签字是否真实,对出现违规的村卫生室,及时纠正,并给予相应处理。

4、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督查,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严格执行国家的物价政策和县卫生局的药品招标价格,对定点医疗机构加强监管。

(1)、对所有的住院病人实行“三个核实”,即身份核实,病情核实,治疗核实,病人入院即勘验身份,认真审核每份病历和每张处方,条件符合补偿者给予减免补偿,对不符合条件的则坚决不予补偿。

(2)、对镇、村定点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和医疗收费标准进行全面监督,凡属超范围用药、超标准收费,治疗和用药不合理者不予补偿,所发生的费用由医疗机构自己承担。

(3)、规范医疗行为,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对住院患者自付药品和诊疗项目、特殊材料、收费项目、抗生素使用、激素使用、静脉输液、入出院指征、住院身份等进行规范。

(4)、严格执行乡级月平均处方35.00元,村级月平均处方25.00元,门诊封顶线150.00元,住院封顶线15000.00的新农合政策。在审核与核查中,一旦发现定点医疗机构有违规违纪苗头,坚决、及时予以扼制,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持续、有序、健康运行。

5、规范管理模式,创新服务方式,使参合农民的受益面达到最大化,围绕“减少环节、简化程序、方便群众、减轻负担”的原则,在工作中,紧扣与群众直接接触的环节,不断加以改善,最大化的方便群众。一是对镇村两级门诊和住院治疗补偿实行现场减免。二是对我镇到市级以上的住院病人和外出务工人员,积极与县合管办协调沟通,使参合农民的医药费用得到补偿。

6、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严把医药费用审核关、及时支付合作医疗基金。将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有关情况列入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工作内容,每2-3个月向村民公开一次,接受村民的监督。

7、坚持便民利民的原则,努力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服务。经办机构工作效率好坏、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水平高低的直接影响到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我们始终把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我们坚持努力提高经办机构服务管理水平。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行过程中,广大农民最关心的是医疗费用补偿兑现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把“中心”“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服务宗旨作为行为准则,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统一政策,严格把关,当场兑现医疗补偿费用。另一方面,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使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确实提高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对各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收费、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相关情况展开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要求其限期整改。同时,加大全镇医务人员培训力度,为参合农民就医营造一个良好的医疗氛围,让广大参合群众真正得到优质、高效、便捷、价廉的医疗服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镇在新农合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着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参合率发展不平衡,巩固率不够稳定。各村组参合率发展不平衡,有的村参合率达到99%以上,有的村为95%左右。2008年全镇的参合率为98.39%。低于全镇平均水平的有*村、大地村、松林村、沙坝村和扁瓦村,这些村退出的户数和人数相对较多,最低的一个村民小组参合率仅为85%。;巩固率最好的为腊邑村、仙岳村,参合率都高于全镇平均水平;联合村、立斯达村、玉地里村和芒赖村四个村的参合率达99.35%以上,工作完成最好,参合户数和参合人数明显增加。从2008年筹资情况看,虽然我镇参合率比去年高,参合人数比去年多93人,有不少农民新参合,但独生子女、贫困、特困和五保户由上级帮助缴款(2716人),相当于我镇除*村外的一个大村人数,如果上级不帮助缴纳这些人的基金,我镇参合率比去年一定要下降很多,估计能到90%左右就不错了,所以参合的形势不容盲目乐观。究其原因:一是部分村组干部工作没有到位,想参合的农民由于错过了筹资时间而不能参合;二是农村低收入家庭医疗消费的理念尚未建立,社会医疗保障意识不强,农民的健康投入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差,甚至有些农民因为去年交了钱而没有得病,钱被别人使用,心理上不平衡,不愿参合。三是没有按新农合的要求到定点医疗机构诊治,最后得不到补偿,还有的是对门诊和住院补偿不满意,这些人他们不仅自己不参加,而且还进行负面宣传,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2、宣传工作仍不到位,宣传工作存在突击性、不持久性的特点。虽然宣传规模很大,宣传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每年都是在筹资时才匆匆上阵,筹资开始则宣传开始,筹资结束则宣传结束,没有形成经常性的宣传机制。部分参合农民对新农合政策,参合者的权利和义务知之甚少,风险意识较弱,回报意识较强的思想在许多农民中存在。

3、稳定完善的农民筹资机制尚未建立。群众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参加合作医疗仍然主要靠政府行为,群众参合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村组干部工作难度较大,工作仅靠政府行政干预,没有必须的工作经费支撑和保障,筹资基本靠村组干部的无偿劳动完成,村组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无法调动,给筹资工作带来许多问题和困难。

4、立法滞后,政策不过硬。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强调要积极发展和完善新农合,也专门转发过卫生部(厅)等部门的文件,要求进一步深化对新农合重要性的认识。但是,由于国家还没有把新农合纳入强制实施的法律范畴,新农合的法律地位不能得到确认,因而在认识上有时难以取得共识。为了统一思想,加大工作力度,当地党委、政府只有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采取签订责任书的形式,与有关人员的工作实绩考核挂钩,以此促进基层干部参与合作医疗的组织发动和实施。但是这种行政措施容易受到宏观政策变化、领导人变更、地方中心工作调整的影响,随意性较大。

5、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尚未完全理顺,个别乡村医生思想认识存在严重问题,完全不按照新农合的规章制度办事,分解处方,串换开药,乱收费;有的习惯滥用药物,开大处方,直接收取现金,不给参合农民减免补偿;严重的还有借机敛财,变相套取合作医疗基金。这些行为的存在没有给参合农民得到实惠,严重挫伤了参合农民的积极性。

6、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与新农合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部分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较差,专业技术素质低,无法保证对病人及时做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不能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价廉的医疗服务,满足不了当地农民群众合作医疗的基本需求,与“大病不出县,常见多发病不出镇,小病不出村”的目标相距很远。

7、*镇部分村组地处隆阳交界,在本辖区内就诊行程较远;另外目前的转诊转院手续麻烦,不办理转诊转院手续就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诊治;有的擅自到非定点医疗机够就诊,凡此种种。造成参合农民发生的医疗费用得不到补偿,在很大程度影响了农民参合积极性。

综上所述,我镇新农合工作任重道远,我们恳请卫生局、*镇党委、政府,对新农合工作给予重视,加强领导,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使我镇新农合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使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