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区农业工作总结

时间:2022-07-15 03:49:00

导语:管理区农业工作总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管理区农业工作总结

*年,管理区农业部门在工委、管委会正确领导下,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农工增收为核心,全面贯彻落实“一号文件”,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实现了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年主要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一号文件”,充分调动农工积极性

一是贯彻落实“一号文件”。通过专题会议、电视专栏、技术资料等形势,广泛宣传“一号文件”,下派“五到户”、两夏作物病虫防治和“两田制”核查工作组,使“一号文件”宣传到户,党的惠农政策宣传落实到户,生产规划分解到户,农业技术培训到户,增收项目和措施指导到户。

二是明确新农村建设试点单位,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和市委、市政府提出基本实现“六新一好”的具体要求,管理区按照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土地产出率高、农业人均收入高、居民道德素质高、生活水平高,即“一显四高”的条件,明确新农村建设试点单位。荆门市和管理区试点单位为屈家岭办事处清阳队和何集办事处潘台队。各办事处试点单位为罗汉寺办事处石板桥队和喻灵寺队、长滩办事处潘畈队和居委会、何集办事处张台队、易家岭办事处梭墩队和三合队、屈家岭办事处青山坡队。成立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专班,已编制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和行业规划。

三是落实了国家惠农政策,加大农业项目申报力度。发放粮食直补款120万元,水稻良种补贴款70万元,统一补贴优质专用小麦良种137万斤,补贴资金70万元;争取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资金80万元,标准粮田建设项目资金600万元,“一池三改”项目资金100万元,生猪板块基地建设项目资金20万元。正在实施现代农机装备推进、标准粮田建设、“一池三改”、人口安全饮水、生猪板块基地等项目。通过争取和落实国家惠农政策,调动了广大农工积极性。

2、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工收入持续增加

*年,全区农业纯收入10863.5万元,比上年增加1063.6万元,增长10.9%。农业人均纯收入3223.6元,比上年增加315.6元,增长10.9%。主要增收方面:一是夏粮增产931万斤和粮价上涨,粮食作物增收416.1万元;二是棉花种植面积增加0.97万亩,单产提高,增收1139.6万元;三是近几年新开发的水果基地已开始挂果,增收28.6万元;四是外出打工人员比上年增加500人。

3、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

一是着力发展养殖业。制定了生猪养殖小区发展规划,全区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建立23个生猪养殖小区,吸纳养殖户180-200户,使全区生猪出栏达到30万头以上。管理区优先安排土地、资金发展生猪养殖小区,优先提供防疫免疫和饲养技术,帮助小区通水、通电,使养猪业发展成为管理区的特色产业。

二是壮大农业产业。以现有省、市级龙头企业为依托,着手建设八大农业产业基地,即年出栏30万头的“陈湾”牌生猪养殖基地(其中龙头企业年出栏10万头);3万亩“绿爽”绿色大米生产基地;10000亩黄桃罐头出口基地;3000头梅花鹿及新产品开发基地;4万亩优质油料生产基地;8万亩优质棉花生产基地;5万亩饲料生产基地;5000亩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围绕八大农业产业基地的建设,帮助企业申报农业项目,为企业争取资金投入。通过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基地的建设,将不断提高龙头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农户增产增收的能力。

三是示范、引导农工种植蔬菜。引导农工扩大设施蔬菜的规模,增加大棚数量,发展早春和延秋蔬菜;充分利用冬季的光热资源发展冬季蔬菜;积极与蔬菜加工企业联合,实行订单种植;推广田间套种蔬菜等高效优化模式,利用作物生长的时间差,发展大宗蔬菜;在环易家岭城区和居民生活集中的地带,建立稳固的蔬菜基地。

四是优化粮棉油种植模式。全区大力推广蕃茄-棉花、西(甜)瓜-棉花、黄豆-棉花、大蒜-棉花、土豆-棉花、西瓜-水稻、蕃茄-水稻等优化模式,规范种植模式和技术措施,通过宣传引导,优化套种套养面积已扩大到10000亩以上。

4、科技推广辐射面广,进一步彰显科技增收优势

农技推广部门结合农业生产特点,大力开展先进农业技术的引进和培训,强化农工科学种田意识。通过请专家进行集中授课、现场指导培训、印发科技资料、电视传媒引导、提供示范物质等形式,不断拓展科技推广辐射面。今年,组织专家、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科技讲座30余场(次),培训农工10000余人(次),发放科技资料30000份。通过现场示范操作、演示和电视播放,极大提高农工应用农业新技术的热情。共推广示范棉花“两无两化”栽培、水稻“旱育保姆”抛秧等新技术5项,示范面积5000亩(次),取得较好的省工节本增收效益,受到农工好评。同时,引进水稻、棉花农作物新品种5个,推广应用超级稻栽培新技术20000亩,促进了全区农业科技含量的更大提升,进一步彰显农业科技增收的优势。

5、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防控

一是防疫效果显著。在今年防疫工作中,层层召开动员大会,签订防疫目标管理责任状,及时组织防疫物资,确保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区禽流感、猪口蹄疫、牛口蹄疫、羊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羊痘免疫密度分别达到91%、98.4%、99.3%、99%、89.56%、99.2%、99%。

二是操作程序规范,免疫效果好。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规范操作,避免了防疫责任事故和防疫交叉感染事故的发生,实验室抗体水平监测检测结果,禽流感、猪口蹄疫、牛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免疫合格率为96%、90.5%、70%、90%、80%,均超过国家免疫抗体合格率。

三是疫情监控有序、报告规范。建立了管理区、办事处、生产队三级报告网络,做到生产队有信息员、办事处有联络员、管理区有疫情报告员,坚持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广泛收集疫情信息,及时报告,确保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

6、植树造林和绿化工作走向规范,森林防火取得实效

*年,全区完成宜林荒山造林7000亩,其中生态林4000亩,经济林3000亩,四旁植树21万株,道路绿化30.5公里,圆满完成植树造林任务。在种植品种上已由白杨向樟树等品种调整,品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操作技术进一步规范。在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制定森林防火制度,落实责任制,成立了领导专班,建立火险上报信息网络,对防火设施进行全面检修整改,有效防止森林火险。在万亩桃花观光旅游的基础上,白龙山鹿苑渡假村生态旅游园区已基本形成规模,初步形成“屈家岭文化”遗址、万亩果园、白龙山渡假村的生态旅游主线。

7、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加大

去冬今春完成西湖水库输水涵闸涵道建设工程、屈岭泵站建设、天门河罗汉寺朱家台段堤防加固、易家岭办事处苏台蔬菜地灌溉工程、平整废旧鱼池130亩、新增水源机井6口,安装灌溉管道4000余米,完成土石方4.5万立方米,总投资89万元。各办事处广泛利用“一事一议”、“三民兴水利”的新机制开展水利建设,投入资金10余万元,劳力10余万个,新扩塘堰4座,完成土石方70万立方米,清挖沟渠68条、总长50余公里,新增灌溉面积4000亩。

今年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已全面启动。一是市级水利重点工程全部完工。市级重点水利工程有屈家岭办事处青山坡水库治理、罗汉寺办事处天门河堤加固、易家岭办事处蔬菜灌溉工程共3处。其中青山坡水库治理总投资90万元,主要工程为堤坝硬化、加固维修、保护水源;天门河堤加固总投资22万元,主要工程是600米堤坝加高、加宽;蔬菜灌溉工程总投资

14万元,主要工程为打机井和安装输水管道。二是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已掀起高潮。管理区制定了今冬明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计划清挖骨干沟渠43条8.3万米,条田沟渠131条65千米,土石方25万立方米。各办事处正在按照规划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三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已启动。计划整治病险水库2座,新建排灌泵站2座,硬化沟渠34.34公里,总投资566.59万元。

8、强化服务职加,加强农资市场管理

农业执法部门加强自身建设,开展了法律法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今年共出动机车15台次、人员60人次,多次对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市场进行联合检查,调解处理种子纠纷2起,维护了农工的合法权益,打击了违法经营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1、“一事一议”运用不规范

在“一事一议”运用中操作程序不规范,超标准、超范围使用“一事一议”,未按“一事一议”的管理制度上报审批,有违规操作、超范围使用、超标准筹资筹劳等现象发生。

2、农业的领导力量仍然薄弱

部分办事处、生产队主要领导精力没放在农业上,多数办事处没有农业技术人员或者农业技术人员身兼多职。

3、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特色不明显

结构调整仅限于小范围,没有充分发挥管理区的资源、技术等优势来发展优势产业,没有真正形成产销一体化的现代产业链条。

4、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

农业产业化基地规模不大,基地品种不优不良,龙头企业资金短缺,制约了龙头企业的发展,产业带动力不强。

三、*年主要工作思路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工收入为核心,以调整农业结构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支撑,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动力,以提升农产品质量为保证,逐步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基本原则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基础的原则。以发展农业经济基础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不断发展农业经济。

坚持以农工增收为核心的原则。以增加农业人均收入为主线,充分调动农工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农工收入。

坚持调整农业结构是农业发展永恒主题的原则。按照“五个基地,三个产业”的调整规划,重点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坚持发展农业产业的原则。以农产品加工为龙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带动农户增收,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坚持推广农业新技术的原则。通过农业新技术推广,提高农工科技素质,不断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坚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原则。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中心,发展保护性耕种,实施“沃土工程”,不断培植农业发展后劲。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合理调配农业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不断发展生态农业。

3、奋斗目标

力争实现“一二三四五六七”的奋斗目标,即粮食总产增加100万斤,农业总产值增加2000万元,农业人均增收超过300元,生猪出栏增加4万头,新开发果园5000亩,农产品加工业增值600万元,农业增加值增加700万元。

4、主要工作措施

(1)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惠农政策,进一步调动农工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工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不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不断优化和完善土地政策,逐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懂技术、有能力的农户大面积承包经营土地;实行农工合理负担,保护农工合法权益;盘活土地存量资源,增加有效播种面积,扩大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

(2)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展黄桃基地、生猪养殖小区、蔬菜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重点实施四大水利工程,即病险水库和天门河堤除险加固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农田小型水利设施配套为重点的排灌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水保生态工程。

依靠科技进步,逐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大力示范、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改革传统耕作方式,推行农业标准化,发展高效节能型农业。加快农业机械化建设,推广机械耕整、育秧、播栽、收获、干燥、精米加工等关键技术。

(3)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多种经营

一是重点建设五个基地,发展三个产业。要建设好“林草畜”基地、避灾水果基地、优质粮棉油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亩产值过3000元示范基地,发展好畜牧养殖产业、花卉苗木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大力调整大农业内部结构,稳定发展粮棉生产,有效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发展高效经济作物。

二是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增加投入,调整品质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推广使用优质专用小麦良种、优质抗虫杂交棉、优质水稻、优质避灾水果、优质三元杂交猪等优良品种,棉花、水稻、小麦、油菜、玉米、花生等作物优质品种种植率达到100%,主体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三是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在现有高效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加强宣传引导、扩大规模,规范基地建设和技术措施,经试验示范后,进行大面积推广,高产优质套种、套养面积达到50%以上。

(4)发展中介组织,促进产品流通,拓展农工外部增收空间

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和要求,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搞好动物疫病防治,推广畜禽清洁养殖生产工艺,提高畜禽生产质量。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基地,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布局区域化水平。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加快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推广机械化秸杆还田等农业技术。

按照自愿、互利、协作、发展的原则,有组织、有计划的引导民间合作组织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营销大户、农产品经纪人、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使其真正成为农业与市场、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逐步形成果业、种子、农产品加工、产品销售等专业协会,建立内强基地、外赢市场的产业化联合体,使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通过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营销。

把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农工进城务工放在突出位置,健全城乡就业服务公共网络,加强输入地和输出地联系与协调,培训外出务工农工,提高整体素质,创立劳动力品牌,促进农业劳动力向中小城市转移。鼓励农工向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和流通领域转移。

(5)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壮大农业产业

构建优质水稻、果蔬、生猪、油脂、棉花、鹿系列产品、农作物种子、渔药兽药等八大农业产业。整合现有大米加工企业,培植优质稻米加工产业,发挥规模效益;以荆门市金五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发展优质水果加工产业;以荆门市五三陈湾畜牧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延长加粗生猪产业链条;以湖北白鹿春实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鹿产品加工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以荆门市高超油脂厂为龙头,发展油脂精深加工产业;以荆门市江峰药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渔药兽药加工产业;以荆门禾太种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农作物种子育、繁、加、销和优良品种推广的种子产业;规范棉花加工企业,发展优质棉花加工产业。创立“陈湾”生猪、“绿爽”香米、“奥鹿”鹿系列产品、“江峰”渔药兽药、“太子山”棉花等农产品品牌,积极申请注册罐头、油脂、面粉、种子等农产品商标。以品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力争再增加1-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6)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动物防疫和植物保护、农产品认证认可等服务体系。加快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全面实施“沃土工程”。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创优,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鉴定、动植物病虫防控体系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农业安全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