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局年度机关作风建设工作总结
时间:2022-07-08 11:05:00
导语:保障局年度机关作风建设工作总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07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劳动保障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劳动保障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劳动保障问题为重点,突出抓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劳动者权益维护和劳动保障能力建设等重点工作,我市劳动保障工作基本形成了“城乡居民比较充分就业、社会保障逐步健全完善、劳动关系日趋和谐稳定、基础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发展局面。
一、今年以来珠海市劳动保障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加强管理服务,着力构建人人享有就业机会的服务体系
2007年,我市围绕“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精神,通过完善和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强化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建立促进就业联动机制等措施,帮助城乡居民实现就业再就业,较好地保持了全市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着力构建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体系。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新的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精神,我市出台了就业再就业补贴标准和申领办法、再就业优惠证发放管理办法、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培训、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培训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使我市就业再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健全,更加符合珠海实际。制定了旨在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四大”配套政策,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激励的政策体系正逐步健全完善。建立起失业预警机制,对全市劳动力的就业和失业状况进行动态跟踪管理。通过建立目标责任制,进行季度通报,实行年度考核,形成层层落实责任的格局。1—11月份,全市新增就业岗位28244个,完成年度目标的108.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6%,控制在年度目标3%以下较低水平。
——着力构建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一是全市23个街道(镇)和290个村(居)分别全部设立劳动保障事务所和劳动保障服务站,并配备了劳动保障协理员,组织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基本形成了覆盖市、区、镇街和村居四级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并与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培训机构以及经过认定的社会职业介绍、培训机构组成促进城乡统筹就业的一体化服务体系。二是市、区、镇(街)和村(居)四级联动,“就业直通车”服务进西部农村、进基层社区、进园区企业。今年以来,共开出“就业直通车”19趟,参与企业243家次,提供岗位4800多个,推荐录用874人。三是大开展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及时和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共收集和适合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1.78万个,达成就业意向3236人。四是全面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就业环境,全市纳入劳动用工管理的用人单位31126家,用工总人数54.2万人,其中外来工31.1万人。到11月底,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0444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04.4%。
——着力构建多层次的职业培训体系。一是继续推进“广东省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全市农村青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4268人,对3492名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指导培训。二是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培训工程”,为有创业意愿的城乡失业人员提供免费创业指导培训,共有591名城镇失业人员和335名农村劳动力参加了创业指导培训,培训合格率达98%,创业成功率达34%。三是开展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全额完成省下达的95名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四是开展企业劳资管理人员培训,共培训企业劳资人员2500多名,对规范企业劳动保障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五是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卓有成效,全市共有35469人参加各类职业资格鉴定考试,30966人获取各类资格证书,培养高技能人才4406人。
——着力构建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培训体系。一是建立健全“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工在岗培训为主要形式、以企业、公共培训机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三方联动”的多层次、立体化培训组织保障机制。二是组织专家编写适合农民工特点的通用教材,投资50多万元编写发放《珠海市农民工培训通用读本》,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三是制定适合农民工岗位培训的能力考核标准,编制了《农民工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技术规范》,有效解决农民工培训原有职业工种严重不足的难题,实现农民工技能提升愿望、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国家专项职业能力标准的“三结合”。四是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督指导和农民工的职业技能鉴定,确保农民工技能培训质量。全市共落实农民工培训资金1350万元,完成26530名农民工的培训任务,有23877名农民工获取各类专项能力证书。
——着力构建面向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体系。一是健全“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公益性劳务派遣等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机制,举办2007年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共为6493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帮助2231名就业困难的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完成年度目标的111.6%。二是实施“珠海市百企扶百村就业工程”,重点做好斗门、金湾等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专业就业。全市208家企业与169个村(居)委会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新招收农村劳动力5161人。三是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14个社区纳入试点范围,共帮扶1600人成功就业。四是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完成平沙、红旗两农场6.09万家庭人口、3.9万劳动力资源状况的入户调查;制订帮扶实施方案,举办农场职工子女专场招聘会,解决了3675名华侨农场失业职工子女的培训就业难问题。五是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全市落实就业资金2411.2万元,兑现各项补贴资金794.4万元,惠及1.9万名城乡劳动者。到11月底,全市23581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完成年度目标的104.5%。
(二)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完善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制度框架
——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有新突破,基金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截止到11月底,全市五项险种参保人数达284.4万人次,同比增长13.48%,其中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达65.6万、57.8万、71.6万、59.3万、30.1万人,同比分别增长14.84%、12.88%、14.21%、13.12%、12.12%。五项基金当期征收29.4亿元,支付15.1亿元,历年积累73.8亿元。社会保险基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个人帐户实现全额积累,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突破,政策保障待遇水平逐年提高。全面贯彻落实国发〔2005〕38号和粤府〔2006〕96号文精神,出台了《转发省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决定的通知》(珠府〔2007〕1号),对我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完善。组织开发业务信息系统和开展新政策宣传培训,启动做实个人账户和视同缴费账户的建立工作。调整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办法,全市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将增加130元左右,为近年来调整幅度最大的一次。建立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审批新机制,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参保人的利益。今年以来,我市已共为124名参保人办理了提前退休审批手续。
——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有新突破,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006年,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我市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力度,初步建立起低水平广覆盖,在缴费水平上体现城乡差别,在制度模式上实行个人帐户全额积累的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到今年11月底,全市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3万人,参保率达65.84%,领取老年津贴人数2.9万人,同比增长16.3%。政府财政对农保的政策投入进一步加大。9月份,市人民政府决定将财政补贴比例由原来的15%提高到20%,储备基金投入规模由原来每年400万元提高到600万元。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有新突破,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在2006年出台实施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我市出台了《珠海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外来工大病医疗保险和未成年人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以外的本市户籍城乡居民,全部纳入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具体包括18周岁以上本市城镇无业居民和农村居民,成功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向医疗保险并轨。该《办法》初期基金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250元、市区财政补贴150元;采取住院+门诊病种的保障方式,起付标准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相关规定执行;并对享受低保待遇居民、重度残疾居民、经济困难的农民和被征地农民等特殊人群实行政策倾斜。对于较好地解决部分城乡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致困”问题,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步伐、构建广覆盖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医疗工伤生育保险有新突破,各项保险的保障能力逐年增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工作,未成年人医疗保险扩面工作有新进展,到11月底,参保人数达13.9万人。开展农民工医疗保险专项扩面行动,实施农民工工伤保险“平安计划”,我市农民工参加医疗、工伤保险人数分别达27.8万和29.2万人次。加强定点医疗服务单位的管理与考核,完成了174家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全面考核。进一步完善了准入机制,完成28家医疗机构和53家药店申请医疗保险定点服务资格。通过举办电视竞赛、现场咨询活动和劳资人员培训等方式,积极开展工伤预防工作。积极开展伤病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工作,为62名困难伤病职工办理一次性临时生活困难救助4万多元。贯彻执行新的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全市共受理劳动能力鉴定申请86例,工伤认定申请1996宗。
——企业年金工作有新突破,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建立。1-11月份,全市共为23家企业提供了企业年金的指导、审核和备案工作,企业年金参加人数2591人。目前,我市共有38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年金基金积累达1.2亿元,惠及职工1万多人。基本建立起以基本养老金为主体、企业年金为补充的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按劳动保障部和省的要求,出台了《珠海市企业年金整体移交方案》,并在年底前将原在社保基金管理中心管理的所有企业和职工的年金资产、个人帐户信息和业务档案等资料,整体移交给具备资格的金融机构管理运营。
——基金监管和反欺诈工作有新突破,确保了社保基金平稳运行。以非现场监督为主,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督相结合,劳动保障部门为主体与各监督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协同监管的工作机制已经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检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没有违规征缴、违规经办、超范围支付和挪用社保基金情况发生。加大社保基金征缴环节的稽核力度,共稽核用人单位1114家,涉及用工人数30.5万人。认真开展社保基金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配合做好市人大对社保基金管理使用情况的执法检查。协调财政、地税、社保三部门业务,妥善解决社保基金管理和财务核算的“时间差”老大难问题。严厉打击社会保险欺诈行为,查处社保基金欺诈案件16宗,挽回基金损失12.1万元,对举报有贡献的25人进行了奖励。1998年度以前被挤占挪用的社保基金全部回收。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有新突破,退管示范点建设的带动效应进一步增强。围绕“夯实基础、强化管理、突出服务”的发展思路,通过加强基础建设和健全管理手段等措施,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企业退休人员满意度不断提高。到11月底,全市共有企业退休人员35262人,实现社会化管理服务的34204人,实现社会化管理率97%。基本建立起1个省级示范点和5个市级示范点,对全市退管服务工作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完善执法机制,努力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劳动关系调整机制更加健全。一是加强各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和街道(镇)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建设,3个行政区和18个街道(镇)分别成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会议制度和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二是按照“一单位、一户口”的原则,率先研发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全面建立用人单位劳动保障监察信息数据库,实现对用人单位诚信守法情况和主办监察员工作情况进行量化管理和有效监控。目前已为2570家企业建立信息档案。三是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违法行为社会公布机制和行政司法联动打击欠薪机制,化解突发群体性事件59起,涉及6700人;省内首份“劳动保障协查通告”,在《南方日报》等媒体上曝光了3家存在重大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的用人单位,有效遏制了欠薪逃匿事件的高发势头。四是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引导用人单位合理确定农民工工资水平,并通过日常监察和专项执法检查,使农民工工资拖欠和工资偏低问题得到改善。五是积极开展百货商场、物业管理、出租车、洋快餐等行业领域劳动保障管理调研活动,为专项治理工作提供了决策参考。五是加强对基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督促指导,在高新区设立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中队,有力推动我市劳动关系的协调稳定发展。
——加大监察执法力度,专项执法检查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加强日常劳动保障监察力度,截止11月底,全市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主动对3615家次用人单位进行了巡查监察,涉及劳动者57.72万人次。二是通过在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建筑施工用工管理台帐、建筑企业员工管理手册、建筑企业员工劳动保障手册,做到建筑施工企业员工“上岗有手册、信息有档案、管理有秩序、流动有记录、工资有保障、大病有治疗、伤残有救助”,有效解决建筑工地劳资纠纷频发的问题。今年以来,建筑施工企业因欠薪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减少了70%。三是依法打击取缔“黑中介”,维护我市劳动力市场秩序健康稳定发展。共检查经营性职业介绍机构30家次,查处非法职业介绍机构4家。四是加大对恶意欠薪和欠薪逃匿行为的查处力度,行政司法联动打击欠薪逃匿机制不断深化。及时妥善处理了翠微志威玩具厂、金村田制衣厂、展扬饰品厂等多起群体性突发事件。
——加强企业工资的宏观调控,全面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通过网上申报的数据采集方式,在6月底向社会了2007年珠海市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同比增加52个工作(岗位),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指导性。认真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工作,通过开展调研和召开座谈会,综合考虑GDP增长幅度、物价水平、人均消费水平等因素,制定了我市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方案上报省厅。与市总工会联动全面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与外商投资协会和民营企业商会积极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
——建立高效快捷的调解机制,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工作稳步推进。启用劳动仲裁软件系统,实现立案、受理、排庭、结案等信息化管理。改革办案方式,规范仲裁程序,建立快速处理特案制度,实现“快立、快调、快审、快结”的高效服务。实施弱势救济维权工程,为涉及欠薪和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开辟“绿色通道”,保障弱势劳动者合法权益,共为300余名经济困难的职工减免缓交仲裁费用达10.13万元。建立劳动关系协调会议制度,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共同做好劳动争议仲裁工作。打造星级仲裁庭,搭建优质服务平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基本实现“劳动仲裁信息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案件处理人性化”。到11月底,全市共受理仲裁案件1060宗,涉及劳动者3912人次,涉案金额达6694万元,结案1046宗,案期内结案率达99%。
——建立劳动保障信访维稳机制,有力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畅通信访渠道,健全信访制度,规范信访程序,落实信访责任,健全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联动机制,完善全市劳动保障不稳定(隐患)因素包案台帐制度,建立起处理信访问题和处理群体性事件的长效机制,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截止11月底,全市各级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共接待来访群众1539批次,涉及劳动者3771人次;立案案件3940宗,案期内结案率100%;处理30人以上集体上访36宗,涉及劳动者人数4562人次。深入开展劳动保障系统领导开门接访、带案下访活动。全市共接待来访群众909批次,涉及劳动者2037人;带案下访处理信访突出问题286件,结案率达100%。
(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有新面貌
——技工教育发展有新局面。进一步理顺了市技工学校的管理体制,确保了教学秩序的平稳过渡。开展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在校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和鉴定工作,与浙江大学、格力集团等著名大学和企业进行合作办学,取得较好的成效。今年,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招收新生1180人。
——信息化建设有新成果。珠海市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等核心业务运行稳定,功能和性能都有显著提升。完成失业保险业务协同系统开发并投入运行使用,及时妥善处理好POS机暂停交易的突发事件。劳动保障信息化公众服务取得重大进步,网上数据查询更加完善和方便,“12333”咨询热线稳步运行,每月话务量超过8万人次。
——行政服务效能有提高。围绕各时期劳动保障中心工作,以“三服务一促进”为主题,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深入开展,工作作风和服务效率得到提升。全面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行政行为,加强内部执法监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劳动保障各项工作依法行政水平有显著进步。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和综合水平不断提高。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缩短公文流转时间,办公效率有明显提高。
——社保经办能力明显提升。不断加强社保经办队伍的工作作风和业务素质,经办机构的服务意识和经办能力有明显提升。加强内部控制和日常监管,内部管理不断规范,服务环境和手段不断优化。创新服务手段,完善业务操作系统,推进网上电子申报业务,经办业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网上申报单位已达到1200多家,占参保总人数的65%。
——宣传信息工作有声势。普法宣传工作形式多样,重点突出,密切配合和推进各项劳动保障重点工作,使劳动保障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通过举办电视竞赛的形式,对《工伤保险条例》、《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劳动保障政策法规进行普法宣传,取得了明显的宣传效果。政务信息报送数量和质量在省、市名列前茅,“领导重视、群众关心、部门支持”劳动保障工作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市劳动保障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就业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尽管我市在就业再就业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公共管理服务也不断得到加强,但部分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不稳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难和结构性失业问题依然突出。职业培训存在规模小、层次低等问题,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与促进就业三者没有形成良性互动。二是社保扩面征缴仍有死角。特别是百货商场、餐饮零售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参保率普遍不高,非公有制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比较脆弱。同时,受村集体财力及村民本身经济条件所限,部分地区的农保扩面工作进度不理想。三是劳动关系协调任重道远。当前,我市劳动关系总体稳定,但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劳动关系更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劳动争议预防和处理工作将面临较大的压力。基层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力量相对薄弱,专业素质和执法水平有待提高。
三、2008年发展思路和主要工作措施
2008年我市劳动保障工作思路:按照十七大报告对劳动保障工作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善民生和促进和谐为主线,以解决劳动保障领域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坚持抓创新、促发展,抓落实、促提高,进一步完善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创业政策,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就业再就业制度体系,促进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的服务体系和帮扶体系,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新型的劳动关系调整体系和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支撑体系,推动劳动保障事业跨越式发展,实现“壮有所用、劳有所得、病有所医、难有所助、老有所养”,为促进和谐珠海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按照上述发展思路,做好我市今后的劳动保障工作,实现劳动保障发展目标,归纳起来,就是要“围绕一条主线,依托两大平台,解决三大难题,完善四项长效机制,做好五项重点工作”:
(一)围绕一条主线。就是要围绕“安民生、促发展、保稳定”这一主线,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权益维护问题,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报告对劳动保障工作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上来,充分发挥好劳动保障工作“关注民生、促进公平、维护稳定、服务大局”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解决好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劳动保障事业新的发展。
(二)依托两大平台。一是依托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平台。劳动保障的深入开展离不开信息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高效便捷的需求离不开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市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的大框架已经建立,各项核心业务正逐步深入开展。为此,要充分发挥好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大平台的功能作用:要利用好劳动保障信息网站这一信息查询“窗口”;要利用12333服务热线这一密切企业群众沟通联系的“桥梁”;要利用好网上电子申报系统这一便利企业群众办理业务的“渠道”;要利用好办公自动化系统这一政务办公流转“平台”。二是依托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随着劳动保障工作重心的逐步下移,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是我们拓展工作的载体和依托。基层劳动保障站所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抓手。要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充分发挥好镇街劳动保障服务所和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的职能作用。
(三)解决三大难题。一是解决好部分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难问题。主要是解决好“4050”大龄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难问题、部分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难问题、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问题、华侨农场职工子女的就业难问题。二是解决好部分政策边缘群体的社会保障难问题。主要是部分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低的问题、早期离开国有企业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部分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经济组织和低保户等困难群体参加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难的问题、高危行业从业人员优先参加工伤保险的问题、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接转问题。三是解决弱势困难群体的维权难问题。主要是解决工伤病患者的维权难问题、欠薪逃匿事件的劳动者维权难问题、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建立等问题。
(四)完善四项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促进和扩大就业再就业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城乡居民享有比较充分就业。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扶持政策体系,发挥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对领取失业保险金范围的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的,列入失业保险基金的扩大范围。继续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确保按时完成国家试点的各项工作任务。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打造就业服务品牌,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改善就业再就业环境,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工作。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完善就业援助制度,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等困难人员就业。完善职业培训体系,强化技能和创业培训,深入推进退役士兵、再就业的国内培训工程,实施青年随岗师训就业计划,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大力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工程,完善创业服务手段,扶持创业式就业,提高城乡居民的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尽快出台鼓励高技能人才出台的“四大配套政策”,指导企业建立职工培训制度机制,组织开展全市技能大赛活动,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
二是完善促进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完善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发展目标。继续落实扩面征缴工作责任制,以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重点,继续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在继续确保政府补贴资金、老年津贴资金和战略储备基金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对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经济组织和低保户等困难群体出台专门的帮扶政策,从而最大程度地化解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农保扩面工作的影响。继续加大力度推进企业年金工作,加快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做实和视同缴费帐户建帐工作,确保2008年底之前基本完成建立视同缴费账户的工作任务。积极推进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工作进程,力争到年底未成年人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80%。加强基础管理,严格工作规程,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的大检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确保基金的安全完整和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
三是完善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人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健全基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网络,以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为平台,提高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程度。以提高劳动争议处理能力为目标,以机构、队伍建设和制度创新为重点,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体系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建设。加强企业工资宏观调控和监管,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实施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完善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继续实施重大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制度和行政司法联动打击恶意欠薪制度,最大程度上避免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在推进建筑施工领域劳动保障管理的基础上,着力规范商业零售业、物业管理等行业的劳动保障管理工作。加大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执法力度,做好农民工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
四是完善促进劳动保障事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夯实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基础。要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优势,继续创新和完善我市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体系,推进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经办机构规范服务行为依法处理劳动保障事务。健全和规范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经办、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等工作机构,加强街道(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就业和培训信息系统,实现就业服务、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各关键环节的协同联动;大力推行网上办公自动化,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为企业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树立劳动保障部门良好社会形象。加大调查研究力度,创新劳动保障管理体制,有针对性地解决关系事关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
(五)做好五项重点工作
一是加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出台实施,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珠海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政策的覆盖人群约有25万人。要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参保办理等具体工作做起,全力以奔赴,推动政策的顺利实施,争取“人人享有医疗保险”目标早日实现。同时,要积极申报2008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国家级试点城市,以争取国家及省对珠海城乡居民医保工作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二是继续推进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素质和技能。加强农民工培训的组织体系建设,扩大参与农民工培训的民办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的范围,积极吸纳日常管理规范、技术水平领先、行业优势明显的用人单位参加培训。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培训工种(专业)的研发规程,推动更多企业、更多行业参与到农民工培训中来。发挥多方面的力量,努力扩大农民工培训规模,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三是重点抓好几项基础工程建设,努力夯实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基础。一是筹集资金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窗口大楼建设,促进劳动保障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二是加快珠海市技工学校南屏新校区的建设,努力构建集技工教育、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实训基地“四位一体”的综合性就业训练基地,营造职业培训与技工教育“职能清晰、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三是加快斗门区公益性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尽快将其建设成为一个功能齐全、有一定规模的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直接服务于珠海西部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区域性劳动力市场。
四是加强劳动保障干部队伍建设,努力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组织保障,离不开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氛围。要继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全体干部职工要求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创新意识、人本意识、服务意识等四种意识,切实增强开拓创新能力、依法行政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廉洁自律能力等四种能力,努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良好氛围,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五是做好重大政策法规的宣传,努力营造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把十七大对劳动保障工作的新要求、新目标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扩大重大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的宣传和实施效果。充分利用“两报两台”、劳动保障网、“12333”咨询电话等信息资源做好政策宣传和普法教育,突出抓好重点工作、重大题材和先进典型的宣传,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普法教育,切实增强劳动者维护自身劳动保障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我们将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劳动保障利益问题,充分发挥好劳动保障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为建设和谐珠海做出新的贡献!
- 上一篇:关于机关作风建设工作总结
- 下一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年机关作风建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