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工作总结
时间:2022-07-08 06:52:00
导语:司法行政工作总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07年,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抓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条主线,努力凝聚全体干警和广大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集体智慧,动员发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的资源合力,明确发展新思路,搭建发展新平台,落实发展新举措,全面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为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珠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基层基础工作成效显著
一年来,全市司法行政机关以创新人民调解工作为突破口,狠抓基层,夯实基础,致力推进基层基础工作新发展。人民调解工作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尤其是在专职调解员队伍建设方面,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机制的理论探索和工作实践方面,取得了崭新成果。
1、人民调解工作
专职调解队伍在基层维稳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骨干作用。市、区司法局共招录专职调解员129名,均达到大专以上学历,部分具有律师任职资格和法律本科学历。2007年5月,专职调解员全部进驻各镇(街)调解中心和派驻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调解工作室。通过办理复杂、疑难案件和参与处理突发性、紧急性事件,化解新型社会矛盾纠纷,专职调解员的知识性、专业性优势凸现,切实发挥了防止社会矛盾纠纷激化的积极作用。2007年5月至12月,全市专职调解员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642件,成功2531件,成功率95.8%,同比上升11.8%。仅占全市调解队伍总数6%的专职调解员,在8个月的时间内,承担了全市一年调解案件总量的约2/3,案件质量也明显提高。
三大调解衔接工作取得新突破。2007年,一系列衔接制度相继出台,为衔接工作的有序发展提供了制度依据。6月21日,市委、市政府“两办”印发了《珠海市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机制工作方案》、《关于建立和完善以三大调解为重点的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的意见》,确立了三大调解衔接机制的总体框架。为推动衔接机制的实施与完善,市司法局与市公安局总结前期试点工作经验,联合制定了《关于公安派出所与驻所人民调解工作室建立案件(纠纷)委托调解制度的若干意见》。市司法局与市中级法院会签印发了《关于加强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工作的实施意见》,同时,推进衔接网络向其他矛盾纠纷比较集中的工作领域拓展,与市检察院会签印发了《关于建立民事控告与人民调解衔接机制的意见》,与市建设局会签印发了《关于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化解物业管理纠纷的通知》,与市妇联会签印发了《关于通过人民调解组织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意见》。为保证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在程序上的对接,及时有效地疏导、分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市司法局与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协作,制定衔接实施细则,细化衔接工作流程,确保了各个衔接各环节有章可循,有力的促进了三大调解的有机衔接。如,在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衔接方面,公安派出所与驻所调解室规范了案件(纠纷)委托调解的受理、移送、审查、履行等程序。同时进一步强化效力衔接,提高衔接工作实效。通过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经过人民法院审查直接交付执行,明确了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平台前置,使司法行政机关与各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调解实现了优势互补,协调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资源合力。随着三大调解衔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开辟了司法行政参与维稳综治工作的新途径,搭建了化解、预防社会矛盾纠纷新平台。
强化基础保障。一是重新整合全市四级调解网络,区域性、专业性、层级化统筹兼顾,整体布局日益合理。截至日前,全市设立各级调委会332个;其中,镇(街)调解中心23个,村(居)调委会289个,企事业单位调委会17个,派驻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调解室共24个。二是整章建制为调解工作的长效发展确立了操作规范。市司法局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制定了三大调解衔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案件分流制度、统计制度;出台了专职调解员管理办法;制作规范了《人民调解卷宗》等文书。三是全市专职调解队伍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得到强化。市、区司法局全年组织专职调解员岗前培训861人次。四是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和办公室设备得到必要保障。从2007年1月起,全市人民调解业务、培训、宣传、表彰等各项经费,全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专职调解员工资、办案补贴和交通、通讯津贴兑现落实;办公用房和电脑、电话等配套设备逐步到位。
以专职调解员为骨干、专兼职相结合的调解队伍发展壮大,促使基层群众的认知度和信任度普遍增强,乐于接受调解、主动寻求调解的社会氛围趋于形成。我市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绩引起各界群众和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等省外、市外媒体和我市“两报、两台”作了大量刊登、播报。2007年11月下旬,全省人民调解工作会议在我市隆重召开,市司法局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并被省司法厅在全省予以推广。
全年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受理各类社会矛盾纠纷4677件,成功4141件,与上年同比,分别上升121%和135%。其中,调解公民与法人及社会组织之间纠纷942件;合同纠纷334件,劳动纠纷360件,村务管理纠纷24件,土地承包纠纷62件;征地拆迁纠纷22件。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121件763人,防止民间纠纷引起自杀9件15人。
2、基层司法所工作
提高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在做好日常业务工作的前提下,司法所创造性地发挥职能作用,主动为基层党委、政府提供法律服务,坚持标本兼治、源头根治,全面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基层稳定。金湾区探索形成了司法所长列席镇(街)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斗门区推广了具有律师资格的司法助理员承办基层政府法律事务的工作经验。在当地经济社会建设和政府法律事务中,司法所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制度化建设力度加大。市司法局出台了《珠海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量化考核标准》,通过健全台帐管理制度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规范工作开展,并以制度规定下来,进一步充实了司法所工作的综合评价机制。我市安置帮教工作任务艰巨,力量薄弱,压力很大。为了进一步推动工作发展,市司法局从基层着眼,从基础着手,组织部署了全市刑释解教人员专项调查摸底活动和建档工作;集中开展了以“建立安置帮教专职社工队伍”为主题的可行性调研;公布了《刑释解教人员就业服务指南》,并同步启动刑释解教失业人员“蓝天服务站”。市司法局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共同印发《关于做好我市刑释解教失业人员就业工作的意见》,对我市刑释解教失业人员的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作出一系列规定,将刑释解教失业人员纳入了社会保障扶持体系。
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明显好转。市、区司法局全力支持司法所基础建设,分别投入资金,为司法所购置了交通工具,配备了电脑、空调、复印机等办公设施。市司法局积极争取市公安局支持,调剂4个公安派出所办公用房给在香洲城区司法所使用,现正进行修缮工作,预计2008年年初迁入。三灶、红旗、唐家等司法所迁入新的办公场所,进一步扩大了办公面积。司法所紧张的办公用房问题有所缓解,困扰工作开展的办公设备问题根本好转。
全年全市司法所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342次,参与调解复杂、疑难纠纷505件,参与专项治理183次,防止群体性上访159件,制止群体性械斗36件;为基层政府提供司法建议247件。全年全市新接收刑释解教人员606人;其中,刑释153人,解教453人。开展帮教6885人次,帮教率95.3%;安置就业587人,安置率96.8%。重新违法犯罪1人,重新犯罪率0.16%。
二、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
2007年,“五五”普法规划实施进入攻坚阶段。在深化开展“法律六进”和“送法进海岛”、“送法进军营”的基础上,突出强化普法工作的维稳功能和预防功能,切实提高实效性和针对性,取得了积极的法律效益和社会效益,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
针对重点部位、重点问题,及时组织专项普法。一是深入我市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区域第一线开展普法,从源头上积极预防群体性事件、越级上访事件。如,在处理高栏港西滩“违法用海”事件中,南水司法所及时组织了专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二是深入劳动密集型厂区、“厂边区”和“城中村”改造施工现场,就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房屋拆迁等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组织律师进行现场解答,及时跟进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三是针对村(居)股份制公司管理问题,面向基层干部、“村官”、经济实体负责人开展普法。如,香洲区司法局深入南屏广生社区、前山兰埔社区,组织当地基层干部、村干部听取普法专题讲座,制作了以“依法维权、构建和谐社区”为主题的普法专栏。四是针对村改居后多次发生的股权纠纷问题,外嫁女、代耕农土地等权益纠纷开展普法。通过专项普法活动,教育引导群众合法、合理地表达利益诉求,增强了普法工作的预见性,有力地维护了基层稳定,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
区别不同对象,确定重点内容开展普法。针对农民工,举办了“农民工维权周”,重点宣传《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针对青少年学生,深入中小学校园,重点宣讲《交通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针对基层农民群众,深入农场蕉林和田间地头,重点宣传《信访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经过分层组织、逐级落实,重点宣传《物权法》、《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通过强化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切实维护了农民工、青少年学生、基层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满足了他们的法律需求;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水平逐步提高,广大公务员依法办事能力逐步增强。
积极拓展普法工作新领域,搭建普法工作新平台。在有效发挥街头宣传、专题讲座、文艺汇演、知识竞赛等传统宣传教育模式的基础上,为延伸普法工作触角,积极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如,香洲、金湾区司法局聘请法律院校的大学生担任中小学校法制辅导员和副班主任,使普法工作从大操场走进小课堂,开辟了校园普法新途径。市劳教所邀请暨南大学学生进所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强化了劳教学员的学法、守法意识。市普法办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征集制作、奖评法制动漫作品和普法公益广告,进一步拓展了宣传教育的社会覆盖面。2007年10月,与珠海电视台合作开设电视专题栏目,把具体案例制作成50集专题节目,以栏目剧形式定期播放。利用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更加实际可行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使普法走进千家万户,渗透到茶余饭后。
此外,为了客观反映全市各地、各部门普法工作情况,展示年度普法成果,编印了《2006年珠海市普法纪实年报》。在全省首届法制动漫作品征集活动中,共评选产生一等奖作品5件,我市选送的4件作品获一等奖,3件作品获二等奖,1件作品获得三等奖。
三、法律援助工作明显加强
一年来,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进一步加大援助力度,进一步降低援助门槛,确保“应援尽援”,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法律尊严,切实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把党和政府的“民心工程”落到了实处。
重点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市司法局制定《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专项法律援助活动方案》,统一组织开展了“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专项法律援助活动”。同时,抓住春节后农民工集中返城的有利时机,组织律师举行了大型咨询活动,进一步强化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工作实践中,对追讨工资、要求工伤待遇而申请援助的农民工,免予经济状况审查;对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做到5天内审批并告知受援人。
积极参与处理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在深入落实市司法局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加强法律援助与劳动仲裁协调配合的意见》的基础上,市司法局与市信访局建立了法援与信访工作的衔接机制,加强了司法行政机关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交流沟通与协作配合。通过及时组织律师积极参与群体性欠薪事件、劳动争议纠纷、劳动债权清偿等问题,切实维护了公民合法权益。
着力健全案件质量保障机制。市法援处加强对基层法援机构的业务指导,分工合作,简化流程,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有所提高。建立《法援律师办案跟踪监督和事后回访制度》和《律师办理法援案件量化考评办法》,对发生投诉律师的情形或当事人不满意的情形,及时更换律师。
完善工作网络。针对我市各功能区长期没有专设法援机构的问题,2007年3月,市司法局召开了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会议,并形成《会议纪要》,明确要求各功能区要成立独立法援机构,以及各功能区法援机构与其他法援机构的案件管辖、律师资源整合等事项。高新区、临港工业区法援机构现已挂牌成立并开展工作。
市、区司法局积极引进大学园区法律院校资源,进一步充实各级法援机构的窗口值班力量。市法援处已成为暨南大学法律系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每天有2至3名学生参与窗口值班工作。截至日前,暨南大学和北师大、北京理工大、广东科干院等4所高校的法律院系大学生参与了我市各级法援机构窗口值班。
全年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接待来访来电7345人次,办理各类援助案件979件。其中,刑事348件,民事631件;参与办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15件,涉及群众991人。接待农民工来访咨询4994人次;办理农民工援助案件379件,同比上升64%。
四、法律服务工作优质高效
2007年,全市司法行政机关根据省司法厅统一部署,大力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强化律师社会责任,发挥律师专业优势,平息诉争、化解矛盾、预防纠纷,力争把社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化解和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11月上旬,省司法厅检查组作了实地检查,对我市第一阶段主题实践活动所取得的工作成果给予充分肯定。
1、公证工作
一年来,全市各公证机构积极介入招商引资、融资、租赁、承包、转让等经济活动,为我市经济发展发挥了预防性法律制度的积极作用。房地产、金融公证业务再次实现较大突破,房屋买卖委托书、二手楼交易、涉港澳商品房买卖等房地产公证大量增加;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为城中村村民提供现场办证服务。如,市公证处深入山场等10多条村,办理继承、赠与、亲属关系、委托书公证700多件。各公证机构统一开展“热情服务月”活动,组织业务技能培训,严格规范办证程序,坚持重大疑难案件讨论制度,严把公证质量关,切实促进了公证法律服务水平的提高,树立了窗口服务新形象。2007年5月,市司法局对全市2006年办理的部分公证档案进行了抽查,抽查结果表明,全部案卷均符合法定标准。全年全市各公证机构共办理各类公证及其它法律服务事项31457件,同比上升48%;其中,国内民事18281件,涉外经济366件,涉外民事9768件。通过办理公证为公民、法人避免经济损失5.9亿元。
2、律师管理工作
根据省司法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律师事务所管理的意见》和《广东律师工作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律师工作实际,市司法局制定了并实施了《珠海市创建规范管理律师事务所实施办法》和《珠海市规范管理律师事务所评分标准》。市司法局和市律协不断探索“两结合下的两分开”律师管理新模式,出台了《珠海市司法局和市律师协会信息交流制度》和《珠海市司法局和市律师协会工作例会制度》,进一步畅通了信息沟通渠道,提高了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的实效。2007年11月,市司法局与市公安局联合出台《珠海市律师劳动教养案件暂行规定》,规范了律师劳教案件的执业行为。强化律师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建设,深入落实律师义务参与涉法信访制度,切实加强对律师工作的行政管理和监督。市司法局对全市律师所组织抽查,检查律师档案管理工作及内部规范化建设情况;对2007年新设的4家律师所和13名合伙人进行谈话;组织考核实习律师品行;进而强化了对各律师所和执业律师的日常管理。严格查处律师违规违纪问题,全年受理对律师的各类投诉16件,已查结13件,切实净化了我市律师法律服务市场。通过组织检查《珠海市律师执业保障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依法保障律师合法权益。我市律师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1名律师被推荐为全国人大代表候选人,1名律师候选省人大代表,1名律师被推荐参选省政协委员,9名律师受聘担任市政府法律顾问,10名律师受聘担任市人大常委会法律顾问。
公职律师工作。全市公职律师机构和公职律师积极办理政府或政府部门的法律事务。全年各级公职律师机构诉讼案件和办理非诉讼法律事务136件,解答法律咨询647件;全市公职律师诉讼案件和办理非诉讼法律事务329件。市公职所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公职律师岗位的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办理珠光重组案件,出具法律意见书13件,得到市政府充分肯定。
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管理工作。市司法局组织业务培训20人次;完成了申请登记鉴定机构的初审工作;我市广东正光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被司法部评为全省唯一的“满意机构”。
国家司法考试工作。2007年度全市国家司法考试考场秩序井然,617人参考,122人通过,通过率20%,创历史最好水平。
五、劳教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2007年,市司法局把劳教管理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上,抓紧、抓实、抓好。通过开展“关于建立以人为本的劳教管理工作新体系”的专题调研活动,进一步指导市劳教所深入、持久地开展安全防范教育,要求全体干警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严格管理与文明执法的工作关系,全面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和教育挽救质量。
市劳教所连续四年实现场所安全防范“四无”目标。市劳教所狠抓思想教育和业务演练,全体干警牢固树立安全管理的首位意识,一以贯之地把场所安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积极开展“行为规范月”、“安全生产月”和“百日安全”活动,认真落实防范机制、排查机制、应急处置机制、责任追究机制,为创建省级文明劳教所和现代化、一流劳教所,积累了实践经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以人为本,进一步提高教育挽救质量。市劳教所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局合作办学,为劳教学员免费开设计算机、缝纫、水产养殖等职业技能培训班。全年共有300名劳教学员参加了培训,占在所劳教学员总数的37%,90人获得农业部颁发的绿色农业证书。培养劳教学员掌握一技之长,使他们能够在解教后自食其力,顺利回归社会,从根本上提高了教育挽救实效,从基础上降低了劳教学员重新违法犯罪率。
一年来,市劳教所积极推进课堂化教育,深化个别谈心、亲情帮教、社会帮教,全面开展心理矫治,严格杜绝了体罚、辱骂劳教学员等错误现象;适时调整生产项目,规范现场管理;建立“劳教学员超市”;消除超时劳动,落实劳动报酬;劳教学员的生产改造积极性有所增强。新入所劳教学员的体检率和HIV初筛率均达到100%,切实保障了劳教学员的合法权益。
强化市劳教所的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市司法局以市劳教所班子建设为抓手,以市劳教所创建省级文明劳教所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劳教干警队伍建设。通过调研指导工作,所领导班子和队伍整体的思想作风、组织作风、纪律作风呈现出新的风貌和新的气象,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此外,市劳教所禁毒03工程进度加快,基建工程全部完工,预计2008年投入使用。
六、干警队伍建设稳步发展
市司法局党组始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日常化、制度化,非常重视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近期以来,把传达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紧部署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认真学习研读总书记所作的工作报告。通过党组民主生活会、中心组学习会和各级、各部门工作例会,采取集体组织收看电视电教片等多种形式,还分层组织学习了《文选》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十次党代会、市六次党代会精神,继续深化开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和排头兵实践活动,起到了武装思想、指导实践、学以致用的实际功效。
抓班子,带队伍,努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市司法局党组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制定了《市司法局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专题民主生活会工作方案》,强调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对重大事项严格实行领导班子集体讨论,依法决策。2007年9月,市、区司法局领导班子分别召开民主生活会,广泛征求全体干警的意见和建议,班子成员扎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剖析、改进自身工作,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决策水平。
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实施2007年度远程网络培训;积极参与上级机关部署的公务员知识更新培训;组织开展各类司法行政业务培训。努力创建学习型机关,推进全体干警的职业道德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工作执行能力稳步提高。分类健全工作量化考核标准,努力建立科学、全面、富有操作性的工作评价机制,一大批先进集体、模范个人受到、司法部和省、市表彰;坚持选贤任能,更加关注领导班子梯队建设和干部的政治成长与使用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坚持从严治警,反腐倡廉,持之不懈地开展廉政勤政建设。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巩固行评工作成果,开展“回头看”、“回头查”活动,市司法局被市行评团评为满意单位。
坚持从优待警,丰富干警文化生活,创建和谐机关。2007年,市司法局全员落实年度体检,认真执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组织开展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运动会,积极参与全市统一组织的迎新年越野赛和书画比赛、棋牌比赛;开办职工食堂,建立开放型图书阅览室、职工健身房;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减少不必要开支,节约资金投入局域网建设和电脑更新,配置各类体育器材、摄录器材;印制出版多种业务图书、光碟。干警身心健康得到保障,机关更加和谐,队伍更加团结,整体精神状态更加昂扬向上。
此外,全市基层法律服务所依法执业,运作规范;社区矫正的筹备工作进度加快;市法学会秘书处承办第一届第一次全体理事大会,《珠海法学》试刊发行;市律师协会秘书处和市公证协会秘书处工作稳步开展,担负了行业协会的大量日常事务。市司法局节约型机关建设措施得力,后勤服务保障有力;信息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珠海法律在线”网站改版,局内网投入试运行;综合文秘、档案统计、宣传接待、机要保密、信访、法制、督办等项工作有条不紊,切实保证了政令畅通和机关运转。
经过一年来的紧张工作,年度计划实施平稳,各项工作不断创新,全年任务顺利完成。司法部副部长郝赤勇,省司法厅厅长陈伟雄,市委副书记魏宏广,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金华等上级机关领导同志,多次实地调研、察看了我市司法行政工作,并作出高度评价,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和全体同志倍受鼓舞。工作成绩的取得,是上级领导机关重视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相关部门、兄弟单位配合协作的结果;是全体干警和广大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的结果。主要有五点工作体会:
一是必须坚持上级机关的正确领导和重视支持。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政府部门,只有坚定不移地把各项工作置于同级党委、政府和党委政法委正确领导之下,置于上级司法行政机关有力指导之下,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争取重视,以出色的工作实绩赢得支持,才能依靠上级的重视支持,汲取更大的动力和更广泛的资源。实践证明,既要埋头苦干,更要抬头看路,党的领导才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坚强后盾。
二是必须坚持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大道理管小道理”,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全市“大政法”格局的高度,站在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全局的角度,视野才能更开阔,认识才能更客观,判断才能更准确,行动才能更协调。正确处理宏观与具体、整体与局部、组织和部门的工作关系,以团队精神突破本位主义束缚,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科学发展。
三是必须坚定发展信念和发展信心。当前,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司法行政工作具有法定职能,也有工作局限,只有紧跟社会形势变化,适应时展要求,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克服畏难情绪和懈怠思想,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思考问题,认识问题,辩证地处理问题,敢于发展创新,善于发展创新,才能取得发展创新。
四是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司法行政工作点多、线长、面广。要排除并战胜各种困难与问题的阻挠,只有突破认识误区和条条框框,改变思维方式,改进工作方法,统筹兼顾、通力协作,整合资源、分解压力,优势互补、固强补弱,才能最大限度地用足、用准、用好职能和政策,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五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固本强基。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离不开和谐的氛围和团结的队伍。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既要领导抓、抓领导,更要信赖和依靠全体同志,真正把思想统一起来,智慧凝聚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执行力发挥出来。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克服形式主义积弊,前提是作风要脚踏实地,措施要符合实际,工作要落到实处,实绩是考验干部和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司法行政工作重心在基层,发展空间在基层,难点问题也集中在基层,只要坚持重心下移、固本强基、源头根治,司法行政工作领域广阔,大有作为。
2007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各种问题和困难仍然长期存在,与上级机关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突出表现有四点:一是各个区域之间、单位与部门之间,各项工作之间,发展不平衡,工作参差不齐,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二是思想不够统一,本位主义观念依旧存在,认识、思维、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三是上下左右协调不够灵活,交流配合不尽顺畅,工作落实不能完全到位,执行力有待提高;四是机构设置不健全,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基于编制、人员、资金、配套设施的局限,形成了工作发展的阻碍。在2008年的工作中,全市司法行政机关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发展的基本要求,更新观念,密切协作,固强补弱,努力加以改进。
- 上一篇:烟草专卖局(公司)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工作总结
- 下一篇:港澳事务局机关作风建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