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时间:2022-06-21 02:58:00
导语: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关系到高校改革、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面对全国以及我院大学生毕业人数连年再攀新高的现状,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根据教育部和云南省教育厅有关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文件的精神,结合学院实际,我院20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院党政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强化就业指导、管理和服务功能,积极探索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下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路子,在全院上下共同努力下,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概况
1、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2007届毕业生共有303人,其中本科287人,研究生16人,党员15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0.2%。本届毕业专业有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五个本科专业;一个硕士点(农业水土工程)。其中水利水电工程专业69人,男52人,女17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58人,男45人,女14人;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53人,男41人,女12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58人,男34人,女25人;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专业49人,男31人,女18人;研究生16人,男8人,女8人。
2、生源分布情况:外省生源共5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8.6%;省内生源共24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1.2%。
3、毕业生初次就业基本情况如下:***
从上表可知,截止2007年8月29日统计,实际就业人数224人,初次就业率为73.9%。我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比去年上升了近9个百分点,并且选择到西部就业、自主创业和考研的学生人数均有大幅度上升。
截止7月初,我院303名毕业生已分批离开母校,愉快地奔赴工作岗位。在毕业生离校期间,没有出现打架斗殴、损坏公物等违纪事件,学院2007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按学校规定顺利完成。
二、主要做法
(一)齐心协力,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
学院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体,充分认识到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学院的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各项工作的基础。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院上下齐心协力,统一思想,面向市场,强化服务,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书记为副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和解决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加强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保证了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达到1:500以上,在办公条件、人员配备、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充分保证和落实,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有力条件和保障。
(二)加强宣传,使毕业生充分认识国家毕业生就业方针、政策和规定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从计划分配向自主择业转轨时期,国家的就业政策也正处于不断调整的阶段,因此,贯彻执行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并进行广泛宣传是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中心,对毕业生着重介绍当年毕业生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方针,宣传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做到让每一位毕业生知晓当年的就业政策。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宣传,使我院毕业生人人能够全面理解国家和云南省的就业政策,从而避免了择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认真完成上级就业主管部门布置的各项任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上传下达工作,按要求及时上报各种工作材料,做好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活动,认真组织填写2007届毕业生推荐表,毕业生基本情况登记表,按要求认真组织毕业生核对生源信息并按时反馈,毕业生就业、待就业基本信息登记表,2007届毕业生离校信息登记表,填写毕业生的离校跟踪调查表,做好本院毕业生就业协议的审核、登记等工作。按时保质地完成了我院2007届毕业生就业计划和初次就业率的统计上报工作。
(三)主动出击,开拓就业市场,加强服务意识。
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我院主动适应新的形势、转变职能,大力加强服务意识。主动出击,千方百计拓展就业渠道,为我院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1、主动出击,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通过电话、信件、网络等多种渠道向省内各水利相关部门、建筑行业征询需求信息。同时我们也积极为用人单位提供我院毕业生的详细资料,编制了《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专业简介及2007届毕业生情况介绍》(包括生源、专业等情况),建立长期的密切合作关系,并且将反馈的信息通过不同渠道及时,传递到学生手中。
2、根据学院自身特点,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适时举办一些小型的人才招聘会。受专业限制,我院学生的就业市场主要针对水利、建筑、施工行业。我院在全面分析自身情况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地“请进来”方式,逐个邀请一些用人单位或人事部门来院,召集有意向的毕业生召开小型的人才招聘会。由于双方目的相对明确,又有充分时间相互了解情况,因此,通过这种小型招聘会签约的毕业生比率则相对较高。我院2007年举办这样的招聘会达二十余次,用人单位提供岗位数280余个,充分起到了提供就业渠道和协调推荐的服务功能。在招聘会上,根据学生的综合成绩、综合能力和表现,采取“公平竞争,择优录用”原则予以推荐,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
(四)加强跟踪调查,努力培育就业有形市场及无形市场。
走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已就业学生情况、当地政策、用人单位情况,与用人单位进行加强交流与合作,及时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和对我院毕业生的使用情况,掌握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度。毕业生就像工厂打入市场的产品,了解产品在市场的评价,知己知彼,才能加工出更好的产品。通过调查,许多用人单位对我院培养的毕业生总体评价是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团队精神,同时已暴露出我们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手段应改进的地方,对我院人才培养起到较好促进作用。利用这样的机会,加强与各用人单位的信息沟通,努力形成伙伴型关系,稳固已有就业渠道的畅通;同时努力开拓新的就业信息渠道,形成有形和无形市场。
(五)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大力加强就业指导力度
在工作实践中,我院充分认识到,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提高就业率,首先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有针对性地进行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关系到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者,在从事就业工作中,本着开拓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尽心尽职,团结协作,牢固树立为毕业生服务的思想,使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效果。每学期专门制定学院就业工作计划,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较好地完成了职能范围内的工作。不断开辟阵地、拓宽形式,采取个别咨询、电话联络、录像、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丰富就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教育鼓励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竞争和参与意识,实现个人合理定位。
1、加大就业宣传力度,建设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实现了网上就业信息、就业案例、就业调查、就业政策、就业通讯录、就业相关文件等,提供了更为简洁方便的服务,初步实现就业信息网络化。
2、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和协议书的管理工作。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的审核,严格把关,确保推荐表内容客观真实。对协议书的管理采取登记造册的办法,有效的杜绝了推荐表弄虚作假、多头协议、单方违约现象的发生,保证了用人单位的利益,也维护了学校的信誉。
3、配合有关部门圆满完成2007届毕业生毕业生派遣组织工作和毕业离校教育工作。做好和办理毕业生离校前的各项手续工作,整理和移交毕业生的挡案材料,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等工作。在学生离校前,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系列毕业离校教育活动,如毕业生党员座谈会、欢送毕业生晚会、学生干部座谈会等,加强其社会公德、艰苦创业和知识更新等方面教育,指导学生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适应新的环境,从而帮助毕业生顺利完成角色转换,成功地迈入社会。
4、毕业生班主任确实负起责任,配合校、院作好毕业生未就业工作,树立服务意识,为每一位毕业生制造就业机会,只要有一名毕业生未就业,就有一份责任。
三、当前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想法
1、全面发展和完善就业服务网络体系,重视就业工作中基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交流共享工作,加强网络交流,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为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2、今年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位数虽多,但职位数和签约人数无法一一对应,原因是部分毕业生被多家用人单位同时看中,一人有多个职位的选择,其次毕业生与多家用人单位签定协议及毁约现象仍还存在,大大影响毕业生就业率。
3、我院个别专业的就业仍然较困难,特别是新增专业由于社会认知度较低,初次就业率无法提高;其次由于专业特点和工作性质,我院部分女生就业较困难。针对这些情况应鼓励毕业生继续深造,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锻炼,多考取各种专业证书和技能证书,提高就业技能。
4、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毕业生就业中出现许多新问题,下一步应加强与各有关部门及用人单位多方协作,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规范市场行为,为毕业生提供一个公开、公平、宽松的择业环境,使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5、毕业生人数连年上升,就业压力不断加重,一些新开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等新问题,我们一定要狠抓落实,扎实工作,把就业工作继续向前推进,上一个新台阶。
最后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院上下一心,一定能帮助更多的毕业生实现就业,一定能开创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 上一篇:建筑系毕业总结
- 下一篇:土木工程与建筑系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