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工作总结-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和研究
时间:2022-02-05 05:24:00
导语:小学教学工作总结-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和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人的智力结构中,思维处于核心地位,是整个智力活动的最高调节者。如果没有思维的积极参与,智力活动将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和水平上,语文教学活动就难以进行。为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又对学生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和研究:
一、结合学生实际,教给质疑途径
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疑问是思维的契机,创新质疑则是创新的先导。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训练,已基本上具有了一定的质疑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的深刻度有了一定的提高,就应该给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于是,我针对高年级以篇的认知为重点,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质疑方法:1.对课题质疑,强调并不是停留在向我们介绍的课文内容上的质疑。2.对篇中段落之间的关系质疑。3.对文中的关键词、句、段的表达作用质疑。4.在理解全文主要内容时质疑。5.在学习课文写作方法上质疑。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二、巧妙点拨,明确质疑方法
要让学生掌握质疑问难的方法,教师必须要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发现和思考问题中深入进行阅读,从中培养学生创新质疑的意识和能力。如教《太阳》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对课题质疑,学生就提了“太阳有多大?有多热?太阳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等这些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学生在预习中已有所知道,根本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现象,我就对学生说,刚才同学们看了课题后提的问题你们现在能回答吗?学生们响亮地回答:“能!”“既然能回答,那为什么还要把它当作问题呢?”这时,学生们面面相觑,我就马上接着说,那你们能不能提一些自己真的非常想知道的问题呢?经我一点拨,学生们的思维就活跃起来了,有的问:“书中说太阳很大,要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这么大,它到底有多重呀?”有的问:“太阳的温度这么高,我们人类是怎么测出来的?”有的问:“课文为什么要用一个神话故事来开头?”等,显然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预习之后,进行一番思考过的问题,这才是学生真正的智慧之花。学生经老师一点拨,也明白了看课题提问的方法。
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提供质疑的机会,营造释疑的空间。
教学中,必须教学生有疑,有疑才能产生读书的兴趣,才能明白读书的目的。我在讲读课文时要求师生互动,允许学生随时提问,以便及时捕捉他们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并引导学生自己去解疑,使学生的参与向深层次推进。如我在教《晏
子使楚》这一课的第四自然段时,一位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晏子有充足的理由可以反驳楚王,为什么要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完还要故意笑了笑呢?”这是一个相当有价值的问题,我及时地加以肯定和鼓励,但没有急于做出回答,而是顺着他的问题发问:“是呀,晏子为什么会这样做呢?你们能自己来读懂吗?”于是学生兴趣大增,参与热情高。通过自读、四人小组讨论,终于满意地找到了答案。学生们通过长期的训练,在质疑水平上已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深刻性、独创性。
四、结合教材,创造条件,开启学生思维。
(一)、抓住中心词,精心设计练习,开启学生思维。
中心词是一篇文章的文眼,贯穿于全文。抓住中心词,精心设计练习,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又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如我教《草船借箭》这一课时,先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中心词,熟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下面练习,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讨论。1.假如鲁肃不肯“帮忙”,——。2.假如第三天没有雾或者不是“大雾漫天”,——。3.假如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曹军“出动”,诸葛亮不但——,还可能——。4.假如这二十只船驶回南岸时,不是“顺风顺水”,——。5.诸葛亮预见到这些“假如”都不会出现,所以说他——。这五个练习中,前四题要求学生设想一旦这些“假如”出现后会发生的不同的情况,第五题则要求学生分析诸葛亮怎样预见到这些“假如”不会出现。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了解了诸葛亮,又开启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模拟情境,渲染情感气氛,开启学生思维。
生活阅历,时代背景的不同,以及地域差异等都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障碍,跨越这一障碍的好办法,就是借助视听媒体,创设“场效应”,使学生“直接”见其人,闻其声,观其事,临其境,让学生在情境的渲染下,开启创造性的思维。如我在教《桂林山水》一课时,在悠扬的音乐中,播放录像,出示画外音:漓江的水平静而清澈,两岸奇峰罗列,姿态万千,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江上竹筏小舟,山间绿树红花,犹如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这样以图示境,以声传情后,我指着江面小舟说:“现在你就在其中一条船上,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关闭画面,此时的学生还沉浸在美丽的画面中,描绘美丽的画面正是心中所求,学生们富有创意的描绘就从口中诞生了。
(三)、理解内容,延伸情节,开启学生思维。
延伸情节,就是对叙事类课文,依据其原有情节的发展逻辑,进行合情合理的推断,想象出以后的“故事”。有些文章在高潮处嘎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顺势引导学生延伸情节,不仅可以深化中心,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在教《月光曲》一课时,文中讲到等盲姑娘兄妹俩苏醒过来时,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飞奔回客店记录《月光曲》,而没有提到盲姑娘兄妹俩苏醒过来后,会发生些什么事?这就给学生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于是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说说盲姑娘兄妹俩苏醒过来后发生的事。学生们一经提醒,他们就根据对人物已有的认识,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一个个感人的情节。
(四)、加深理解,换向思考,开启学生思维。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换向思考,就是改变一下思考的方向,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我教《落花生》一课时,学生们通过学习明白课文拿落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比较是为了赞扬落花生默默无闻,把果实埋入地里,不讲外表好看,只求对人有用的品质。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换个角度思考,让他们来赞扬一下石榴、桃子、苹果,学生们兴致就来了,有的说,石榴外表粗糙,果肉却晶莹透明,说明它有不讲外表只求内里充实的好品质。有的说,桃子、苹果外表好看,果肉又鲜美,是表里如一的典型。这样一说,学生们思维得到了发展,也明白了作者写文章的目的在于宣传一种精神,而不是评判落花生、石榴、桃子等。
通过以上这几种途径的探索和实践,学生的提问能力有了很大进步,思维也明显地活跃。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其切入口,形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灵活多变的,我们只要能够自觉地注意这个问题,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必将产生好的效果。
- 上一篇:2006小学教学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 下一篇:小学教学工作总结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