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贸易局二00六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意见

时间:2022-06-24 10:39:00

导语:经济贸易局二00六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经济贸易局二00六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意见

市政府办公室:

现将我局上半年工作总结下半年工作意见报告如下:

一、务实创新争先干事

回顾上半年工作,主要着力点及其成效是:

1、明确目标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2006年重点工作和各项责任制要求,系统提出了涉及本局的16类56项分工抓落实意见,并跟踪督查和严格考核。

2、稳定工业大局。改进和落实全市工业部门、乡镇经济目标责任制,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在水泥产业景气度低、化工产业增势趋缓的情况下,实现了整个工业经济“时间过半、完成指标过半”的预定目标。原创:

从工业总量上看,整体运行“高”开稳走。相对于去年初“低开”局面,市今年工业产值首月增幅升至19%,之后几个月则稳定在25%至30%区间。前5个月,全市工业总产值69亿元,增长27%,完成年计划的41%,其中“六六”产业产值36亿元,增长36%,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2%,支撑作用日益突出。规模企业产值增幅从年初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逐月回升,至5月底已经持平,预计未来几个月将延续小幅提升势头。

从“2+6”产业看,特色拉动作用显著。新增长点多于缓冲性因素,特别是六大特色产业继续发力,1至5月累计增长率从高到低分别是:绿色食品59%;皮革塑料54%;新型电光源52%;机电43%;羽毛球38%;纺织服装33%;竹木加工27%;消防器材23%。三友电子、江变公司、消防设备、江纺公司、华顿服饰、恒亮蜂产品、航宇文体等重点骨干企业增势不减,欧派装饰、三棱塑胶、健康食品、西本木业等新兴骨干企业强劲增长。

从镇域工业上看,你追我赶有序竞争。到5月底止,全市14个工业乡镇(街道)产值已突破10亿元的有贺村镇和虎山街道,已达到5亿元以上的有上余镇和清湖镇,已完成亿元以上的有淤头镇和峡口镇等7个乡镇,凸现各地加快发展工业的动力足、成效大。

从规模企业用电看,电力供求矛盾平缓。今年以来,相对于前几年电力对产能发挥的瓶颈制约明显减弱,1至5月累计用电3577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1%。

3、有序推进项目。

掌握全盘情况。年初即置备全市工业项目、项目用地、项目融资、用工需求等“4个本子”,并追踪其实施进度或动态变化。经向上争取,我市列入省“双千工程”项目1个(三友公司固定资产投资8100万元、原创:年产7000万支的10条t5型节能灯管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同时列入衢州市重点技术改造计划的新建项目20个。继去年虎山集团项目申报国债资金之后,红火集团项目有望获得今年国债资金支持。

推进势头良好。1—5月,全市工业在建项目227个,投资额10.53.亿元,增长80.6%,完成年计划的52.6%,其中50个千万元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已有40个开工建设,开工率80%,完成投资3.48亿元,其中金龙公司年产300万套缝纫机梭床、顺泰化工公司年产3500吨压力容器、科力汽配公司年产8万套汽车制动阀、自动化仪表厂出口精制木制品、华艺服饰公司年产100万件服装电脑锈花等6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六六”产业成为工业投入的主力军,完成投资额7.47亿元,占全市工业项目投资额的71%。“310”重点技改项目中,江化高纯度环氧树脂生产线项目当年计划投资6470万元,1至5月已完成投资1930万元,已进入厂房建设阶段;虎山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动工时间未定,主要是基于当前市场形势和企业资金状况。另外,红火集团投资5000万元的铁路专用线预计6月底开通。

规范项目管理。去年底我市出台的工业投资项目审议协调制度顺利实施,今年以来已组织预审项目73个,原则同意落地项目66个,总投资10.88亿元,有7个项目因选址、环保等原因未获通过,发挥了“引导投资行为、规范空间布局、促进产业集聚,改善项目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的积极作用。

创新服务机制。经积极筹备,正式设立“江山市工业项目促进中心”,其主要任务是搭建项目服务平台,深化项目系统服务,集聚项目服务人才,着重从微观层面上为企业策划更多、更好特色产业项目提供可研、对接、包装等实务支持,充当项目推进和招商引资的“铺路石”。

排解发展难题。精心组织“项目服务月”活动,由局领导亲自带队,兵分10路上门走访“2+6+x”产业、百余家规模工业企业,问卷征集、汇总梳理、协调解决或向上反映企业各类发展难题个。对水泥企业近期重现的运输难题以《紧急情况反映》形式双向报送市政府和衢州经委。

4、提升拓展平台。前5个月,“两区”基础设施投入3989万元,新入园企业41家,引进市外到位资金8706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9%。组织开展我市工业园区、基地、乡镇功能区基本情况和“十一·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调查,确切掌握2006年现规划范围可开发土地面积和乡镇工业区块可利用土地面积,并围绕“强化平台支撑力度,逐步形成“2+5”的总体空间布局,即两个省级开发区、五个市级工业基地,规划总面积10.7万亩,满足我市今后20年工业发展平台需要”加强对接与协调。

5、不遗余力招商。强化考核,全员参与,1—5月我局已上报(数)新招商引资项目20个,到位市外资金4000万元。局领导带头创意谋划,年初至今已提出重大前期项目建议30个。经积极推动,我市加强利用外资工作,首次实行单项责任考核,并已推出江山市2006年利用外资项目(中英文对照文本)37个,分类指导,全力推介。上半年,新审批外商投资项目个,注册资本万美元,全市实际到位外资万美元。

6、充分重视商贸。前5个月,全市外贸自营出口1950万美元,增长31%,完成年计划的39%,骨干企业出口规模扩大,特色产业出口亮点频现。我市被商务部列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县。精品商厦完成整体设计和招商包装,前不久赴宁波、义乌推介。省级龙头企业——左邻右舍便利有限公司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工程选址已定,需要协调事宜经我局转报市政府后已有抄告意见。“千镇连锁超市”工程走在衢州市前列,全市已建有乡镇连锁超市或村便利店百家以上。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成品油调价后的市场稳定。农村散泥市场开发经验在全省会议上交流发言。强有力打击私屠滥宰和“瘦肉精”行为,稳定部分乡镇定点屠宰管理秩序,市区肉品4月1日起实施“市场准入制”。民爆物资配送市场整治取得积极进展。

7、综合协调服务。

积极建言献策。衢州“两会”期间我局代表提出的“发挥‘科工会’作用、推动产学研联合”建议,得到厉书记的重要批示。相继提出的工业纳税大户财政融资政策建议;创建风林、大桥制造业基地和虎山、双塔特色产业区块建议;淤头小企业创业基地若干建议意见等,均受到市领导的充分重视。

充实规划内容。从形势发展需要出发,进一步完善了我局去年拟定的除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以外的江山市“十一五”工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商贸业、开放型经济、互通口(江郎、四都)、生态工业、散装水泥发展等7个发展规划。

推动产业进步。组织召开我市机电产业工作会议暨中国机电信息网站开通仪式,以及变压器、开关生产企业发展研讨会。牵头完成《江山市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调查报告》,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作“立足科学发展,推动技改创新”的书面发言。深入皮革注塑企业调研,着手制定发展规划和组建行业协会。研究制定石灰窑整治实施方案。推动和指导企业开展节能和清洁生产。

聚焦企业关注。及时组织申报并兑现2005年度“市长特别奖”(18家企业获奖)和出口补贴、退税等政策。向全市社会各界赠发千册《江山市涉企政策汇编》。指导我市4家企业编制《商业计划书》,参加衢州市(上海)融资洽谈会,同时组织36个工业项目企业参加我市融资推介会。组织申报(年审)企业“创业绿卡”。

坚持开放兼容。以协办全省农产品加工工作会议为契机,推动我市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经积极争取,我市被列为省有机产品生态试点县,并承办衢州片认证培训班。积极申报商务部“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信福工程)”试点县。

强化服务本领。开通网上“对话平台”,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进一步提升机关服务效能。开启干部“互动学习年”(共设11课),着眼全市发展大局,各抒己见出新招。输送局领导赴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办公室挂职锻炼。

二、只争朝夕狠抓落实

1、经常“回头看”。

对照市委、市政府2006年重点工作和部门责任要求,逐项检查,侧重对经济运行、项目推进、平台构建、招商引资等进行跟踪、督查、协调和服务,确保达到或超过全年各项经济指标和发展目标。原创:

2、坚持规划指导。

按计划、高质量完成由经贸局牵头的江山市工业发展规划、中北部工业经济区、乡镇工业功能区布局、皮革注塑、城市商业网点、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等6个新规划的制定。

3、确保走稳走强。

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把握我市经贸运行态势,确保走稳走强,并加快产业发展预测应对机制建设。重在整合兑现,发挥我市“工业30条”等政策的激励效应和引导作用。指导成立江山市皮革注塑行业协会,并推动其实质性运作。及早谋划和明晰下一年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4、推进项目建设。

新老项目“两手抓”。多方面保障以“310”为核心的50个千万元重点工业投资项目按计划实施,力争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增强工业项目投资审议协调制度的可操作性,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尽早摸排和深度开发2007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技术创新、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企业信息化、资源综合利用等新的亮点项目。发挥“江山市工业项目促进中心”平台作用,着力从微观层面上为企业策划更多、更好特色产业项目提供可研、对接、包装等前期实务支持,充实工业投资项目储备库。

紧抓招商引资不放松。捕捉最新招商信息,强力推进产业招商,紧盯在谈意向项目,跟踪服务协调支持,注重“扶上马、送一程”。组团参加浙洽会(已参会)、厦洽会等省(境)内外投资洽谈会,沟通联系我市海内外同乡联谊会,力求我市利用内、外资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5、优化发展空间。

勾划“大”平台框架。结合我市工业布局规划编制,深化工业园区、基地、乡镇功能区调研,进一步掌握全市工业熟地和待开发土地情况,包括各区块的用地潜力、产业布局、政策配套、准入制度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模式(如民企或部门单位建设标准厂房)等政策建议。

利用“小”平台空间。着力完善和培育小企业创业基地(平岗山——已入选省第二批、十里牌——已申报省第三批),使其成为加速企业成长的摇篮和集聚平台。

6、提升商贸服务。

强化“政策引导、规划布局、招商推进”。及早出台我市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含特色街扶持政策),以及“千镇连锁工程”补充意见。突出抓好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探索编制《城市社区服务型经济产业目录》,促进城市经济与工业经济互动发展。突出抓好精品商厦推介招商和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开工建设。

壮大出口主体队伍,扩大出口大户业绩。力争全年外贸自营出口首次突破5000万美元大关。

继续推进“放心工程”,顺应新形势要求。年内实现“千镇连锁超市”乡镇全覆盖,连锁超市或便利店要增至200家,其中进学校6家。开展“放心肉”进店堂、进学校活动。继续推进省有机产品生态县试点工作,加快我市认证步伐。力争成为我省“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信福工程)”试点县。

7、优化要素配置。

(1)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引导和推动“创新型企业”建设。拟组织我市400多家企业参加衢州“科工会”产学研项目对接,全程跟踪,务求取得更大成效。深化“创业素质工程”,选送参加衢州工商管理研修班,组织培训企业中层骨干60名。

(2)千方百计缓解企业资金瓶颈制约。组织实施我市工业纳税大户财政融资政策和50家重点微小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积极引导企业参加各级工业项目融资推介会。主动争取2006年度省先进制造业基地等财政专项资金和省级外贸发展基金向欠发达地区(我市)的倾斜。原创:

(3)运用部门职能资源为企业排忧解难。密切关注事关经济运行的成品油、运力、用工等阶段性、结构性因素,制定并落实我市2006年有序用电预案,加强综合协调。积极探索机电产业联合做强和校企合作办学等有效途径。

8、发展生态工业

淘汰落后生产,加快产业提升。推进实施2006年我市水泥机立窑拆除和石煤烧石灰窑关停,以及清洁生产审核等环境整治计划。加快农村水泥散装化步伐。

9、参与“四城联创”。

全面完成经贸局职责范围文明建设、城市园林、旅游城市、爱国卫生等工作,并支持和配合所在社区创建工作。

10、整合内部资源。

争取在8月底前,完成局本级及所属部门办公地点整体搬迁,同时对机构的人力、职能、国资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发挥最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