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

时间:2022-03-09 11:09:00

导语:**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

**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

2005年,**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帮助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为契机,以辣椒、食用菌、速生丰产林“三色”农业为重点,以规模拉动、科技推动、产业化带动、市场促动、服务驱动为手段,强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的,促进了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健康发展。200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预计达到2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农民人均存收入达到2595.6元,比上年增5%,实现了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增长的新突破。

一、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

1、以“三色”农业为重点的特色农业得到迅速发展。坚持把“红”、“白”、“绿”三色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突出产业化,引入新理念,提高品位,推动了“三色”农业的快速发展。依托青岛先锋实业公司,在全县种植辣椒30万亩,其中,“益都红”辣椒5万亩,产品经保鲜加工直接出口韩国,在辣椒产业化经营方面迈出了坚定步伐。据调查,种植“益都红”亩产1500公斤左右,市场收购价1.5元/公斤,亩收入在2500元左右,较传统尖椒种植亩均可增收500元以上,较传统秋作物种植亩均增收1200元。大力发展以白灵菇为主的食用菌,抢占了全国生产技术的制高点,全县食用菌种植发展到15500棚,成为全国较大的白灵菇生产基地。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自2004年以来,对我县的“三色”农业相继进行了专题报道,节目播出后,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提高了我县的知名度。为推进珍稀食用菌产业化发展,今年新建了投资2028万元的中瑞恒立公司,投资300万元的兴建菌业食用菌生产基地,龙乡菌业反季节食用菌基地正在建设。目前全县食用菌龙头企业达10余家。为改变沙区面貌,今年,我们及早动手,沿阳子线潴泷河两侧,新植速生丰产林10万亩,总面积达到20万亩。3月份,全市植树造林现场会在**召开,**被省政府命名为平原绿化高级标准先进县、速生丰产林示范县。11月29日全市农业产业化现场会在**召开。**农业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

2、无公害农业、生态农业发展迅速。今年仙庄乡4万亩辣椒基地被确定为省级定点第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马庄桥、纸房、六塔等8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进一步巩固扩大,总面积达到9.53万亩。大流乡前大流、刘圈,高堡乡吴家、马庄桥店上、固城乡张屯等生态农业示范村新建沼气池2000座,全县累计达到11000座,发展“三位一体”生态农业近4万亩,陶河、后大流、霍子寨的秸秆气化工程先后投入使用,西侯的秸秆成型技术试点获得成功。一批农村能源项目顺利通过部、省级验收。

3、优质麦种植面积继续扩大。2005年,全县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实现了新的突破,收获面积45万亩,较去年增加10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63%,总产19.5万吨,较去年增4.6万吨。其中我县承担的20万亩国家级优质小麦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普遍实现了统一供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订单回收,为大面积发展优质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基础,并得到了国家农业部的认可。今年以承担国家优质小麦良种补贴项目为契机,完成优质小麦播种面积55万亩,占全县小麦播种面积的77.6%,主要有豫麦54,新麦18、周麦16、周麦18、濮麦9号等6个品种。通过以会代训等方式举办培训班35期,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操作规程,为明年的优质小麦高产丰收打下了良好基础。

4、以弓棚西瓜为主的西瓜生产稳步发展。**西瓜主要分布在县东部的瓦屋头、高堡、双庙和县西部的大屯、韩村、古城、固城、阳邵等乡(镇)。种植面积4万亩,较去年持平略增。种植模式有花生套种西瓜,主要分布在县西部沙区;大弓棚西瓜,主要分布在瓦屋头,面积在4000亩以上;小弓棚西瓜重点分布在瓦屋头和高堡,面积在8000亩;麦套西瓜重点分布在双庙,面积在1000亩以上。其中瓦屋头镇的大小弓棚西瓜种植相对集中联片,种植面积在10000亩。

5、畜牧产业健康发展。预计全县猪饲养量达到80万只,禽饲养量达到1500万只,分别较去年增3.4%、1.3%,六塔后杨楼、固城南街等10个养殖小区先后通过市畜牧局验收。

6、劳务经济异军突起。2005年,全县职业技术培训基地和中介机构达86家,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余万人,其中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900人,转移1129人,占任务的125%,转移就业率达100%;引导性培训2000人,完成3000人,占任务的150%。农民工资性平均收入达57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595元的22%,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主要措施

1、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以规模化经营拉动农业结构调整

县委、县政府把特色经济作为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按照东椒、西林、中菌的产业格局,大力发展“三色”农业。通过算帐对比,现身说法,外出参观,典型带动等一系列措施,适时引导群众,顺应市场需求,大力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经营,有力拉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全县辣椒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基本形成了千亩成方、万亩联片的规模种植优势,成为豫北地区最大的尖椒生产基地;食用菌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县已形成纸房铁炉庄、柳格高赵店等一批食用菌生产专业村,种植户发展到15500户;今年沿扬子线新植速生丰产林10万亩,总面积达到20万亩,成为结构调整的新亮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2、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坚持把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一是兴建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以中国农大和河南农大为依托,建成了县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韩村高科技示范园和双庙民旗示范园等一批高科技示范园。引进国内外名优蔬菜、食用菌等新品种17个。辐射带动了一大批特色明显、初具规模、效益可观的示范基地。二是健全信息网络。县农业局、科技局、蔬菜中心成立了信息服务中心,实现了与农业部、全国部分大中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联网,及时向农民购销信息,依据市场需求指导农业生产,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三是聘请专家组成技术顾问团,广泛开展技术培训。一年来,全县共聘请专家100余人次,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400余期,印发技术资料10余万份,重点推广了反季节瓜菜种植技术、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和猪沼菜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同时各乡镇还结合实际,多方聘请技术员直接指导生产,如瓦屋头镇聘请的山东昌乐西瓜专家,长期驻村指导弓棚西瓜种植,使瓦屋头镇西瓜种植得到了稳步健康发展,种植面积超过10000亩,形成了区域产业优势。

3、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以产业化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为全面推进生产规模化、经营一体化,我们坚持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在财政政策、费用负担、风险补助、金融贷款、生产用地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同时积极探索“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运作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全县新增投资2.4亿元,新建、扩建、在建各类龙头企业27家,全县龙头企业总数达到69家,其中申氏菇业公司、清阳针纺制品公司、宏海面粉公司、**县种子公司、百司特葡萄酒有限公司、源丰实业有限公司、清南养殖有限公司、濮阳市天口酿造有限公司8家企业被命名为市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置劳动力近万人,带动生产基地30万亩,农户8万户。申氏菇业公司通过联办基地、培训技术、回收产品的形式与全县5000多农户签定了回收合同,建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县粮食购销服务公司,与农户签订优质麦收购合同,带动20万亩的优质麦种植,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4、抓流通,创品牌,以市场促动农业结构调整

农产品流通是影响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销字当头,营销开路,先后在大宗农产品生产区和销售区建成了仙庄辣椒批发市场、马庄桥蔬菜批发市场、阳邵乡苹果批发市场等26家农产品专业市场,固定资产总额达到1327.5万元,占地面积519亩,年交易额1.9亿元。积极发展以协会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县共创办各类民间合作经济服务组织38个,资产总额515.3万元,入会会员2万人,充分发挥了带动农户、连接市场的作用。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倡导标准化、无公害生产,积极培育申报优质品牌,取得了明显成效。涌现出了澶都尖椒、宏海面粉、天福酱菜、清晨茶巾等国家、省级农产品品牌,百斯特葡萄酒、冉峰乳制品、源丰蒜粉等市级农产品品牌,抢占了市场的制高点,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空间,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快速发展。

5、强化组织领导,以政府服务驱动农业结构调整

为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是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调整了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特别是对“三色”农业实行了“四个一”管理,即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二是责任制推进,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村的中心工作,建立领导干部责任制,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层层分解目标到乡(镇)和有关部门,落实到人,保证了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健康运行。三是通力合作,搞好服务。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科技、信息、资金、物资、运销等服务体系,政府各有关部门都拿出了支持农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分工负责,通力合作,搞好服务,共同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今年以来,我们尽管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农产品档次低,缺乏优质、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

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带动能力弱,产品多是粗加工,半成品,形不成自己的品牌,效益低。

三是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一方面对外面的市场信息捕捉不及时,不能科学指导农户按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另一方面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不大,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发展的规模效益。

四是部分乡(镇)村、农户思想观念滞后,没有从以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中解放出来,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农民的自身素质较低,对结构调整认识不到位,导致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各乡镇发展不平衡。

针对存在问题,今后,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紧紧抓住促进产业升级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根本,大力推进农业结构的深层次战略性调整。坚持立足现有产业和资源优势,着力开发前景好的产品和产业,坚持不懈,在精、细、强、大上做文章,让好的多起来,让多的优起来。坚持走培育特色农业的路子,逐年压缩劣质低效的粮食种植面积,建立富有本地特色,区域优势的农业经济新格局。同时,搞好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继续培育壮大优质小麦、辣椒、食用菌、速生丰产林、养鸡、养猪等种、养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生产和出口创汇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形成新的农民认可的增收新亮点。

2、牢牢把握产业化发展和增强竞争力这个关键,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积极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按照加入WTO后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致力于龙头企业培育、利益机制建立和营销网络营造三个主体环节。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途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促使一大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公司+基地+农户”和“市场+经纪人+农户”的发展模式,创新营销方式,早日使我县农产品进入超市等现代流通网络,最大限度地扩大农产品市场商品率。

3、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实施无公害生产战略。要进一步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健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网络体系,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推行农产品品牌管理,要象抓工业产品一样,狠抓农产品的产品优势,稳步实施农业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战略。

4、切实加强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在完成**农业信息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农业信息网络,实施“三上网”工程,推动乡乡上网,村村上网,户(指种、养、加大户)户上网进程,争取明年17个乡(镇)要全部实现微机联网,并使网络向规模场、重点养殖、种植大户延伸。同时,还要大力抓好县乡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有效地服务指导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全面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县农业局

二OO五年十二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