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所总结
时间:2022-12-06 10:42:00
导语:工商所总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05年,我们在县局党组和***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创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推进斗尾港区建设带来的严峻挑战,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化工商行政管理现代化建设为重点,以“两甘”“两重”精神为动力,注重教育,强化责任,改革创新,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市场监管的科学化、综合执法的专业化、消保维权的网络化和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市场监管改革、消保维权建设、深化“食品放心工程”等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得到了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受到了辖区社会各届的一致好评,展示了***工商的良好形象。
截止到2005年11月底,辖区登记注册企业140户,个体工商户638户。其中私营企业开业12户,个体工商户开业85户;完成企业年检户,吊销户,年检率%,个体工商户验照户,吊销户,年检率%。处罚案件共办案30件,罚款128350元,入库105600元。
2005年,我们完成的主要工作集中体现在七个方面:
(一)积极推行分级分类管理和“网格化”监管模式,实行片长监管责任制,市场监管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是推行了市场分级分类管理和“网格化”监管模式。2005年,我们围绕市局“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施行办法”,结合辖区市场主体多、地域面积广、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的特点,在充分调研、积极实践、认真总结的基础上,稳步推行市场分级分类管理和“网格化”监管模式,将辖区划分二大片区,每一片区再划分为二个小片,即划分为4个监管“网格”,把每个“网格”落实到1名监管干部,使每个监管干部明确了监管地域类别和监管行业、分级分类企业数、个体户数和市场数;明确了监管内容、监管标准和监管周期。实践表明,分级分类管理和“网格化”监管模式的实施,较好地解决了责任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解决了长期制约巡查效能低下的“三个矛盾”,即监管任务过重与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的矛盾,工商所工作量过大与工作成效相对较低的矛盾,考核工作过多过细与责任追究难以落实的矛盾,使责任主体更加清晰,监管重点更加突出,巡查效能更加提高。
二是推行了“动态经济户口管理系统”。今年,我们继续围绕市场监管改革,取得县局支持,配备了8台电脑,建立并完善了“动态经济户口管理系统”;2名信息管理员积极参加县局信息股组织的各种工作模块的培训,为“网格化”监管模式的顺利推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和技术保障。,为巡查干部充分利用“经济户口管理”软件这个工作平台,及时修改、补录、删除电子数据,使“经济户口”数据更加完善和准确,实现了工商所、县局两级动态系统数据的稳定传输。目前,我们利用该系统打印颁发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85份,并完成了各类主体分级分类工作,及经营主体的数据采集录入和巡查记录单的录入等工作,至11底,辖区内经济主体被划分为A类企业147户,个体680户,B类企业4户,个体4户,C类企业1户,AT类企业16户,个体62户,CT类企业1户。
三是推行了信用监管机制。今年,我们继续完善企业信用档案,采集、录入信用数据户,其中市级信用企业户,县级信用企业户,重守企业户。同地加大对本地商标申报市级省级的推荐力度,目前被评为市级知名商标的个,省级个。继续引导非公经济健康发展,转变工商职能,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开展创建“无假货市场”活动,今年共有户企业,户个体因售假被处罚并由A类级别降为B类、C类。
(二)扎实推进执法专业化进程,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取得了较大进步
一是初步理顺执法机制,强化了执法责任。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职权及案件处罚权限划分实施办法》,建立了以各片区巡查,全所查案,小片长为主办的查办案件体系。根据执法专业化要求,选取3名办案水平比较好的同志办理大或疑难案件,增加办案力量;明确主办案件的职权和责任,及时与案管系统实现有机对接,控制办案时限,落实执法责任;加强“公物仓”建设,罚没财物管理和处置更加规范有序,真正做到案有底,物有存;组建了情报网络系统,扩大了案件来源,提高了案件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今年通过举报经查属实的案件达件;实施办案奖励制度,对数额较大、疑难案件进行一定奖励,激发了大家的办案热情。
二是规范执法行为,提高了办案质量。我们每周组织一次业务学习会议,认真学习《行政处罚案件管理办法》、《行政执法职权及案件处罚权限划分实施办法》、《泉州市工商局行政处罚听证简易程序》《省局行政处罚“三级九档”裁量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明确了执法依据、执法范围、执法权限、执法程序、执法责任和执法监督。严格使用“案管系统”软件,实现文号网上自动索取,,较好的解决了干部执法过程中的随意性、滥用权力和执法不到位等问题。2005年,我们利用该系统立案个,结案个。积极做好案件复议和听证工作,促进办案质量的提高。
三、强化整规,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围绕群众关注的市场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执法力度,积极深入地开展整规活动,以食品、盐业市场、商标侵权行为为查处重点,认真开展“红盾”执法大检查;同时结合辖区特点,加强对网吧、地下加油点等重点行业的监管,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商品,取缔无照经营,切实净化市场内外环境,促进公平竞争,确保广大群众安心放心消费。
(一)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上半年,严查含有“苏丹红”一号的食品,下半年,加强对禽类及其制品的监管,严禁市场活宰禽类,严防禽流感的发生。我们强化每日巡查、每店必查、每样必检的食品监管要求,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共出动执法人员80人次,执法车辆25辆次,检查经营户250户,各种食品、饮料、保健品、粮油、禽类制品共60个品牌的系列产品,无发现有问题的食品。我们的做法是:首先是做好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在农贸市场分发预防禽流感知识宣传单,执法人员还深入食品加工企业就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进行现场讲解宣传,要求企业认真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同时设计制作了“食品进销货台帐”、“食品安全自查情况记录”等文书,指导经营户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十条措施”要求,一个一个制度建立起来,一个一个措施落实下去;其次是加强食品检测,加大“餐桌污染”治理力度,配备专门检测人员,定期对蔬菜、水产品、冻品、猪肉、熟食等食品的检测,做到每周二日检测,节假日一日一检测,并及时公布检测结果;三是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充实巡查人员,做到每日一巡查,确保巡查到摊到店,严防有毒食品上市流通,及时纠正和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行为,当场查处销毁变质饮料瓶,色素超标儿童食品袋;四是在加强对集贸市场上市商品检测的基础上,建立商品预警机制,确保不合格商品限期退市。
(二)严厉查处商标侵权行为。加大查处力度,特别是对服装专卖店等商标侵权易发的经营单位进行重点检查。今年共查处2起销售侵犯“梦特娇”注册商标专用权服装的案件,罚没金额6500元,侵犯“红牛”商标饮料1起,罚没金额1000元。此外,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商标印制管理办法》,学会运用新的法规来规范商标印制市场,查处非法印制商标活动。
(三)强化安全生产检查。一是开展对辖区内五十人以上酒店的专项检查,分别对消防安全设施不齐全、卫生情况较差的酒店发出3份整改通知,限期抓好整改。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加油站的监管。对许可证件到期,须进行改制才能继续取得经营许可证的个体加油站发出催办,限期办理有关手续。三是继续强化对液化气市场的检查,对各经营主体在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责令限期整改。
(四)认真贯彻国务院《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继续开展无照经营整治。2005年共取缔无照经营户,查办无照经营案件件,罚款万元;变无照为有照户,无照经营整治取得了决定性成果。立案查处小乍镇南赛村海头二起无照经营柴油的地下加油站,对小乍镇前锋海头的两家无照零散经营的家庭小加油点予以坚决取缔,并捣毁***镇莲城一家地下加油库。。
(五)加大对网吧的查处力度。一是注意收集信息。分别从巡查发现,文化站、公安、边防等职能部门信息共享,走访各村委会调查了解以及群众、同业经营者举报等多渠道收集辖区“黑网吧”的基本信息;二是加强实地调查摸底。执法人员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实地探查,准确掌握了辖区“黑网吧”的地理位置、开业规律、经营规模和确切数量,逐一绘制了详实的分布示意图。三是主动汇报。在做到“敌情”明了的基础上,***工商所主动向***、小乍两镇镇政府汇报有关情况,多方争取有力支持;四是联合查处。经过周密部署,惠安***工商所会同文化站、公安、边防等职能部门集中优势兵力,实施精确打击,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网吧专项整治活动。***工商所立案查处“黑网吧”6家,查扣(封存)用于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的电脑主机53台,取缔“黑”网吧2家;五是严厉处罚。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取缔一起,加大“黑网吧”从业经营者的违法成本。
(六)开展盐业市场专项整治。根据各级盐业市场专项整治部署,***所在4月中旬组织主要力量认真做好当地盐业市场的调查摸底,并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分阶段分重点开展了盐业市场大检查。一是对原小乍盐场的盐田进行回访检查,确认已完全废停;二是对辖区内食盐批发企业、零售商店、超市等经营单位进行检查,经查实,***辖区内食用盐进货主渠道是福建省盐业公司惠安支公司,未发现无照经营及经销私盐现象。三是6月15日至18日,***所组织对明秀街、崇贤街、乍兴街、前锋街18户经营户经销加碘盐的检测中,未发现将不符合食盐标准的盐产品冒充合格碘盐销售的单位和个人。
五、全面落实“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本质要求,消保维权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
一是加强消保网络化建设,推进了消保维权工作。建立了以分局12315投诉举报中心为中枢,市场科、消保科为依托,执法队为保障,工商所为落脚点,与消协分会联动的消保维权工作运行机制,明确各自职责规定,强化12315对社会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利用,对重大、紧急问题的调度指挥权,初步实现了消保维权工作的程序化、网络化。为了使各级消协真正成为消保维权的主力,主动承担起消保调解、法律宣传任务,把一线执法人员从大量的调解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去巡查办案,我们按照“还权于消协,退位于监管”的工作思路,大力加强消协分会建设,招聘了8名调解员,培训后全部充实到12个消协分会,强化了调解力量。针对现阶段投诉举报多、调解难度大、解决时间长的特点,在11个工商所设立了投诉、申诉调解室,统一调解室配备,统一调解员着装,统一调解工作流程,改善了调解环境,增强了与投诉者的亲和力,提升了调解质量和速度。截止到2003年10月底,区消协共受理各类投诉4436件,已办结4400件,办结率99.19%,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67万元,支持消费者到法院诉讼130件。
按照“成立协会,促自律;规范合同,促维权;承诺社会,促诚信;树立品牌,促发展”的原则,我们以降低辖区房屋中介投诉率为突破口,倡导并成立了辖区房屋中介、建材、美容美发、酒吧、服装等行业自律协会,发挥了行业协会在规范经营行为中的自我约束、自我规范作用,探索出了一条消保维权的新路子。去年下半年,辖区房屋中介行业自律协会在全市率先向消费者做出了“不成交不收费”、“先行赔付”和“房源保真”的承诺,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欢迎。
二是加大消保维权宣传力度,提高了公民维权意识。区消协以《消法》颁布10周年为契机,以“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年”为中心,广泛开展了消保维权进“四区”、“青少年维权岗”等活动,扩大了社会影响,提升了消协地位。“3.15”期间,12个消协分会在12家商场超市、6个社区、8个市场举办了现场咨询宣传活动,接待咨询345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23600余份,现场为消费者解决投诉20余起。
三是深化“食品放心工程”,安全消费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去年,我们在全面推行鲜肉“场厂挂钩”、蔬菜“场地挂钩”制度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举办了全区130家重点食品经营单位参加的食品安全培训班,在东苇路等市场将牛羊肉、熟食、豆制品实行“场厂挂钩”制度,实现了市场监管关口“前移”。按照“全程监控、全程追溯”的原则,提出了商场、超市落实“食品放心工程”九项要求,对现场加工类食品建立全程备案制度,保证了现场加工食品安全,并在辖区37家商场、超市,20家农贸市场设立了食品安全信息员,初步建立起了不合格食品快速下架工作网络,确保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食品“4小时下架”。市场科、消保科等部门督导35个市场建立了食品质量检测机构,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倍;培训了435名市场管理员和鲜肉复检员。
以把食品检测车建成“工商110”为目标,充分发挥食品检测车在搜集案源、协助执法、威慑不法分子等方面的作用,为落实《食品放心工程》提供了快速反应手段。截止到2003年10月底,分局检测车共出动135车次,对188家商场超市、市场、餐饮企业抽检3969个样次,向相关科所转移案件线索36件,发出限改通知书21件。
(四)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3年,我们在全局开展了“实践‘三个代表’,优化发展环境”专题教育,提高了全体人员对优化环境重要性的认识,服务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分局领导亲自组织有关科室研究制定了《优化区域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十四条措施》和《应对“非典”影响,促进辖区经济发展十六条措施》,朝阳区政府进行了全文转发,北京市政府对《十六条措施》进行了摘要转发。狠抓两个《措施》的贯彻落实,集中解决影响企业投资、经营、发展的一些问题,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去年,朝阳区净增企业13000户,其中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上的企业210户。区私个协会围绕区中心工作,急会员所急,想会员所想,在服务会员、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改善区域发展环境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朝阳区陈刚区长的高度肯定。一年来,区个私协帮助5户急需资金的企业贷款3000万元,为会员提供法律咨询46次,协调解决纠纷21起,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组织辖区部分私营企业参与了一系列经贸洽谈,达成了13项合作协议;组织优秀私营个体企业开展了“工商一日”活动,并与《朝阳有线电视台》共同制作了“我与改革同行”四集系列专题片,展示了朝阳工商形象,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积极推行“整体型服务”,对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设立专人接待,提供制做相关文件、申报材料、专项审批指导、相关法律法规咨询等整体服务。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和“首办负责制”,树立了接待窗口的良好形象。扩大“绿色通道”,对辖区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做到快事快办,快办快结。稳步推进“虚拟办公”,设立留学人员专用接待窗口,入园企业已达84户。加强个体登记改革,将个体座店登记权限下放到工商所,个体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将居民住宅楼内设立企业条件再次放宽到27个行业,促进了私营企业数量上的增长,为区域经济涵养了税源。截止到2003年7月底,仅享受此项政策的企业就有2300户,创造税收3000万元。加快“非典”后期展销会的审批速度,对手续齐全、条件具备的展销会2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办理展销会登记证数比“非典”前增长了2倍。
(五)大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干部的履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一是落实“四往”精神,基层现代化建设水平有了提高。去年,我们继续深化“双达标”活动,引入考核、讲评、奖励和动态管理机制,推动了争创“达标示范工商所”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强两级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并落实了与服务平台相适应的责任制和考核制度,发挥了服务平台在受理投诉、年检、咨询、对外宣传等方面的作用。按照“分工细化”的原则,我们进一步调整了工商所内部机构设置,突出了巡查和办案重点,为落实“网格化”监管提供了组织保障。加大对工商所建设投入力度,一批设施齐全、统一规范、环境优美的工商所脱颖而出。
二是加强教育培训,干部的业务素质有了提高。按照市局提出的“分局机关专业型、工商所复合型专业人才”建设要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训什么的原则,我们采取了以业务科室为主,以科带所的培训方式,全面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了干部的岗位技能和履职能力。企监科主动到各工商所授课,对新开发的两个系统操作程序进行培训;登记科组织窗口人员坚持每周一进行业务学习,全年开展技能竞赛3次;广告科以“以案说法,以干代训”的方式,分6期对12个基层工商所干部进行了业务轮训,受到了基层的欢迎;法制科以评审案卷为切入点,对70多名法制员及部分科所长进行了集中培训;人教科组织了八期电子政务培训班,385名干部参加了培训,合格率达到了98%,干部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是加强各级班子建设,科所长的“两个能力”有了提高。去年,我们重点加强了对科所长的管理与培养,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科所长工作调度会,以书面汇报、集体打分、集中讲评的方式,促进了科所长领导单位全面建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多次召开科所长工作研讨会,摆问题、找重点、拿对策,提高了抓主要矛盾的能力。注重后备干部的培养,完成了49名副科级干部测评排队和处级、科所级后备干部的测评。落实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规范了领导行为。
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队伍管理水平有了提高。认真落实国家工商总局和市局制定的“六条禁令”,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延伸到了基层。认真开展“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全局干部围绕“假如我是一名投资者”展开了大讨论,从10个方面进行自查自纠,增强了对“双提高”活动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以“一月一案”为载体,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举办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知识测试”和“预防职务犯罪知识竞赛”,广大干部增强了廉洁意识,规范了从政行为。依据市局有关要求,积极开展行政执法效能监察,对12个工商所的行政执法情况进行了效能监察,发现并纠正了一批问题;随机抽查各业务科室档案73份,督导了行政审批行为的规范化。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制定了《干部队伍管理暂行办法》和《奖金发放办法》,严格考勤制度,引入了激励机制,实现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有机结合,干部队伍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日益提升。
(六)积极贯彻市局“三不倒”要求,防治“非典”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果
去年,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的严峻挑战,积极贯彻市局提出的“人员不倒、工作不断、秩序不乱”要求,迅速成立防治“非典”领导小组,制定了《分局处置突发事件三级预案》,落实领导带班值班、执法队24小时备勤、“两点一线”工作方式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争。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我们投入13万元,给全局人员购发了防护用品和预防“非典”药品;在登记窗口采取了“延期登记”和“发号入院、露天等候、分批办理”的服务方式,保护了工作人员和办事群众,实现了全局人员“零感染”。在做好防治工作的同时,分局领导与相关部门多次走访慰问私营企业和市场,送去了25万元预防“非典”物品。积极参加朝阳区开展的献爱心活动,向抗击“非典”一线的白衣天使捐款15800元,对9名奋战在抗击“非典”前线的本局干部的家属进行了慰问。
密切关注“非典”时期的市场动态,及时采集数据信息1400余条,为有关领导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针对“非典”时期辖区市场一度出现波动,哄抬物价、制售假冒伪劣防“非典”物品、虚假宣传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首都市场秩序行为,分局12315和各业务科、工商所、执法队等单位本着从重从快查处的原则,快速受理、查处“非典”案件49件,罚没款18万元,维护了非常时期的市场秩序,有力地配合了首都抗击“非典”斗争。
(七)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全面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是狠抓党团组织建设,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团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比较好。去年,机关党委通过讲党课等形式,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提高了党务工作能力;开展了“实践‘三个代表’,保持党员先进性”专题教育,增强了党员意识;组织132名群众开展评议党员活动,促进了党员队伍自律;举办了35名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发展预备党员11名。去年“七一”期间,通报表彰了6个先进党支部和40名优秀共产党员。重视团的工作,发挥了青年突击队作用。2003年分局团委荣获朝阳区“五四团委”称号。继续深化创建首都文明行业活动,推动了分局“三个文明”建设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有2个工商所荣获朝阳区“青年文明号”单位,3个科室和工商所荣获北京市“青年文明号”单位,一个单位和两名个人分别荣获“朝阳区劳动奖章”和“行业技术能手”称号。积极参加市局举办的第二届“红盾文化节”活动,在登山、羽毛球、演讲等比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
二是狠抓信息和宣传报道工作,在树立朝阳工商良好形象方面唱响了主旋律。据统计,截止2003年10月底,全局有201条信息被国家工商总局、市局和市、区两级政府采用,近600篇稿件被首都媒体采用,唱响了主旋律,打好了主动仗。
三是狠抓理论调研工作,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发挥了桥梁作用。去年,全局共撰写调研文章120余篇,被各级采用50多篇次,采用率达到了47%,解决了市场监管改革、消保维权、规范市场秩序、创建学习型工商等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发挥指导和前瞻性作用。
四是狠抓安全防事故工作,确保了重大节日、敏感时期的车辆、人员安全和稳定。
2003年,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以上成绩,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体会:
一是加强了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保证了工作顺利开展。分局各级领导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民主气氛浓,团结协作好,工作效率高,在落实上级决定、指示方面坚决、彻底。坚持抓大事、抓根本、抓方向,对重点工作进行专题调研,集中精力突破,成为完成各项工作、推动全面建设的坚强核心。
二是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确立了整体发展思路。去年,我们围绕市局提出的创建“三大格局,六大体系”方略,结合朝阳区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四化一促”发展思路。这个思路体现了首都工商行政管理现代化建设要求,适应了朝阳区“三化四区”发展趋势,成为统领全局干部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干劲、指导行动的总纲。
三是学习教育广泛深入,打牢了思想基础。去年,分局领导和部分科、所长参加了市局和朝阳区组织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训班、外出学习考察等活动,拓宽了视野,提高了政策理论水平;在全体人员中开展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优化发展环境”和“两甘”、“两重”、“两高”等一系列针对性较强的专题教育,提高了广大干部对工商事业的认识,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心和自豪感。
四是鼓励争优创先,营造了工作创新环境。创新是推动工商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途径。2003年,我们在市场监管改革方面,推行了市场分级分类管理和“网格化”监管模式;在消保维权方面,设立了一批投诉、申诉调解室;在年检工作方面,各工商所推出了“电话预约年检”、“上门年检”、“集中年检”等方式。这些创新,提升了服务水平和质量,带动并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五是突出工作重点,实现了工作协调发展。去年,我们针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大事多、任务重、标准高、时间紧、人员少的特点,围绕“四化一促”发展思路和优化发展环境这个中心,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加强部门协作,发挥整体优势,在抗击“非典”、市场监管、专项整治、取缔无照经营、优化区域发展环境、落实食品放心工程、加强消保维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与此同时,我们注重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实现了工作效率的最大化。
六是完善监督机制,保障了工作责任落实。去年初,我们成立了工作落实督导小组,采取“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限形式”的检查方式,督导各单位工作落实。去年年中,我们开展行政执法效能监察,规范了执法行为,提高了文明执法和市场监管水平。积极推广高碑店工商所的做法,在工商所建立了市场巡查绩效考核制度,每月公布一次,每季考核一次,实现了量化管理、奖勤罚懒,达到了落实职权、落实责任的目的,调动了一线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004年,是我们对一系列改革措施加以巩固、完善,对新赋予的职能进行把握、拓展的重要一年,也是扎实打基础、整体求进步、再创新辉煌的关键一年。在新的一年里,全局广大干部职工要在市局党组和朝阳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分局工作重点和奋斗目标,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务必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工作,为首都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现代化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