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粮食生产工作意见

时间:2022-04-25 11:14:10

导语:农业局粮食生产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局粮食生产工作意见

我县粮食生产始终坚持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深化改革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粮食生产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持续强劲支撑的同时,当前粮食价格走低、双改单现象严重,农业劳动力投入严重不足。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确保产粮大县地位,特制定以下意见:

一、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发展双季稻生产。

1、明确2016年粮食生产任务。全县粮食总播面积102万亩以上,总产45万吨以上,其中双季水稻播种面积92万亩,双季早稻面积80%以上;全县20个国家粮食监测点和主要公路沿线稻田全部种植双季水稻。

2、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按照我县农业种植传统,依据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一步明确湘江流域、京珠高速、衡炎高速以及省道S314、S315及县乡公路沿线为粮食生产主产区。各乡镇必须竭尽全力,想方设法确保主产区双季稻全覆盖,严禁出现闲置田、季节性抛荒田,坚决制止耕地抛荒和耕地流转后非农业化、非粮化。加快洣水流域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红色生态旅游、油菜花观光带、新塘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等特色农业。对重金属污染严重区域要开展调查登记,划分区域范围,合理规划,逐步改种经济作物,为将来轮耕、休耕提供科学依据。

3、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乱建滥挖耕地行为,加大违法占用耕地查处力度,稳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建立基本农田台账,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积极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

4、坚决遏制耕地抛荒。实行耕地抛荒零容忍,乡镇主要领导包干负责,乡镇驻点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做到早宣传、早发动,早调查,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跟踪服务。对原有的抛荒田,要查清原因,明确责任,限期整改。督查中发现出现耕地抛荒现象,将严格按照衡办[2014]10号《关于遏制耕地抛荒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5、切实抓好国家粮食监测点工作。监测点的双季稻种植,直接关系到产粮大县地位的巩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乡镇长是国家粮食监测点第一责任人,分管副职和农技站长为具体责任人。对粮食监测点要加大专项资金支持,根据农事季节,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进行专项督促检查,确保粮食监测点双季稻面积的落实。

二、狠抓增产技术措施,提高粮食单产。

6、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服务,做好超级稻研究和推广应用,抓好农业技术配套组装,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强化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由县粮食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局班子成员带队,组成17个专业技术服务小组,分赴每个乡镇指导农业生产。

7、继续推广应用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安全齐穗三项高产关键技术,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化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为育秧主体,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以社会化育秧为突破口,全县集中育秧抛插大田面积10万亩以上。每亩用种量早稻在原来基础上一般增加一斤,晚稻半斤,增加基本苗,适时早插,安全齐穗夺丰收。

8、创建高产示范片。集合农业生产新技术,引进高产、优质、高抗新品种,打造以镇、镇为中心的10万亩双季稻水稻基地,选择水利条件好的乡镇开展农业部水稻万亩高产创建。每个乡镇要创建一至两个双季稻千亩示范片,发挥示范片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县粮食种植水平的提高。

9、稳妥发展再生稻。在不宜种植双季稻地区,实行一季中稻加再生稻”两季吨粮生产目标。选择再生能力强的中稻品种,在四月上中旬播种,于八月上旬收割,通过加强肥水管理长出再生稻,每亩可产稻谷五百斤左右。对种植再生稻的农户,可以按双季稻标准发放“三项合一”粮食补贴奖励资金。

三、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现代化。

10、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构建以农业广播学校、县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多元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从业人员为重点,培育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

11、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构建粮食生产全过程的农机、植保、农技、农资等专业化服务,鼓励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育、代插、代管、代防、代收代销和统测统配统施等农业生产环节服务,切实解决好“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等突出问题,每个乡镇要新增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3个。

12、鼓励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发展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专业化服务合作组织。引导发展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00-200亩家庭农场,按每个新合并村1户、重点村增加1-2户的要求,全县重点扶持300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3、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规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更新农业机械设备,有计划组织农机跨区作业。大力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开展水稻机械化育秧的示范应用。

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治理突出问题。

14、改造低产田和培肥地力。整合涉农资金,开展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建设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持续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2万亩。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开展补充耕地土壤改良和培肥,提升耕地产出能力,确保稻田稻草还田率在7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100万亩,绿肥种植6.5万亩。

15、开展重金属污染区耕地的修复治整。认真实施好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项目,选用低镉水稻品种种植15万亩,施用生石灰13.4万亩,深翻耕6.5万亩。建立长效监测体系和预警机制,对重金属污染耕地的面积、程度、类型和危害进行全面调查、取样、检测和分析,摸清污染状况,及时掌握土地重金属污染变化动态,开展农产品产地安全质量等级划分,分类进行管理与指导。

16、实施农业污染源零增长行动。农业生态环境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小康社会的实现,通过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增施有机肥,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计划,提高农作物吸收率,选用高效肥料、高效低毒农药,实现农业污染源零增长,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好转。

五、强化政策支农,建立粮食生产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17、把粮食生产作为财政支出优先保障领域,继续增加财政投入,确保只增不减。从产粮大县资金中拿出不少于50%的奖励资金发展粮食生产,拨入县农业局用于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提高粮食产品产量和质量。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高产优质标准粮田。

18、完善农业资金发放办法,及时足额发放地力补助,结余资金全部用于粮食生产。新增粮补资金重点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各乡镇要按要求强农惠农补助资金生物相关政策及时做好相关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

19、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化解农业风险作用。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购买农业保险,完善农业保险的灾情核查,评估及理赔程序,财政、农业、保险公司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公开依法、据实理赔。防止虚报冒领农业保险资金。

六、落实粮食生产责任,严格监督检查。

20、实行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县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粮食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督查督办和考核工作。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办、县政府办及县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县农业局),由县农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联系乡镇的领导对所联系乡镇负总责,乡镇党政一把手为本乡镇粮食生产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政府要制定好粮食生产工作计划和方案,成立相应的领导班子,落实好本乡镇双季稻种植面积。

21、实行粮食生产奖励机制。对乡镇的奖励:设立粮食生产一、二、三等奖,一等奖一名,奖励3万元,二等奖两名,奖励2万元,三等奖三名,奖励1万元。对主管部门的奖励:对全年粮食生产抓得主动,各项工作及时到位,受到省、市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表彰的单位进行奖励,主管部门奖励30000元,相关单位奖励5000-10000元。如获得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或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的荣誉,对主管部门的奖励另行制定。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奖励:对种植30亩水稻以上的农户和100亩以上的农业合作组织,按照不同的双季稻种植比例和产量要求,设立相应的奖励标准,奖励办法根据相关政策另行制定。

22、加强对粮食生产的督查。县粮食生产领导小组组织相关单位对各乡镇粮食生产工作进行督查,每年进行10次以上的集中督查,即早稻备种备耕、双季稻面积落实、粮食生产监测点种植面积落实情况、乡镇高产示范片建设情况、抛荒情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工作情况、各项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秋冬种等项目进行督查。每次督查情况进行评比站类,采用督查通报、手机短信、电视滚动播出等方式向社会通报督查结果。对完不成任务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当面作出整改承诺,并及时整改到位。对没有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的乡镇要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对考核评比排在最后一名的乡镇要追究党政主要负责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