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区 温馨家园”创建工作意见

时间:2022-09-14 10:37:42

导语:“人文社区 温馨家园”创建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人文社区 温馨家园”创建工作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省、市一系列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工作要求,深入推进我县2015年“人文社区 温馨家园创建工作,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围绕创建“人文社区 温馨家园”工作目标,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推进“六化”(基础标准化、管理网格化、功能规范化、服务便民化、人才专业化、保障多元化)建设,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充满活力、作用明显、环境优美、群众满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主要任务

根据“人文社区 温馨家园”创建工作任务,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社区,按照三个“三分之一”,各有侧重开展工作,全面推进社区党建、社区居民自治、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社区信息化、社区服务和社区共建共享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举措,确保城区三分之一左右的社区实现成功创建。对目前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尚未创建成功的二机、湘赣、西门社区,重点抓好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功能布局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在其他7个社区中选择3个社区,按照创建标准,重点开展工作。

1.强化社区组织建设。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工作,推进“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五好社区党组织建设。健全社区群众性自治机制,支持和指导社区居委会依法履行社区管理、服务、教育和监督等自治职能,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社区配套组织建设,充实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等居委会下属委员会,健全和完善社区妇女组织、老年人协会组织和团组织,建立完善居民理事会和居务监督委员会,健全制度,规范管理,确保管理规范、运转有序,充分发挥作用。

2.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每个社区的管理和服务用房面积原则上不少于300平方米的要求,将社区管理和服务用房及其配套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对已建成的社区,要通过划拨、购买、置换、调配等方式,妥善解决好社区管理和服务用房问题。对新建、改建住宅小区必须配备社区管理和服务用房,并根据项目建设规模大小由开发建设单位相应配套预留,不能将社区管理和服务用房列入房屋的公摊面积。要按照《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要求,全面落实“新建城区和居住(小)区按每百户20-30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确保社区养老服务用房。

3.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每个社区建立功能完善的社区服务站,并设有“一站式”服务大厅、娱乐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警务室、卫生计生室、多功能活动室(即五室一厅),有一定面积的室外活动场所,配有党务和居务公开栏、宣传栏、健身器材。要按照“10+X”社区发展模式,整合社区资源,完善社区服务、社区文化活动、全民健身活动、社区卫生服务、就业创业服务、居家养老助残服务、托幼早教、平安联创“八大中心”的功能规范化建设,实施小街小巷综合改造、棚户区和无物业管理小区综合改造“两大工程”,逐步实现就医、托幼、养老、购物、休闲、健身、救助、矛盾调处“八个不出社区”。

(二)进一步提升功能,确保三分之一左右的社区创出特色。对已经创建成功的城市社区,要通过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和社区工作者综合素质提升,切实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创造优势,创出特色。

1.强化服务队伍建设。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能力培训,注重培养专业化的社工人才,鼓励和支持未持证的社工参加社会工作专业资格考试,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社工化水平,力争做到每个社区至少有一名持证社工。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以社区为依托,在全县推行党员到社区志愿服务制度,积极引导党团员、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学生以及(离)退休人员等加入志愿服务队伍,驻社区单位在职人员每年至少一次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形成“社工引领志愿者开展服务、志愿者协助社工改善服务”的运行机制。要大力培育服务型、公益型、互助型社区社会组织,支持和鼓励社区居民、单位成立形式多样的公益慈善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每个社区要培育3支以上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力争有一个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同时,鼓励社区社会组织承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社区失能老人照料及独居空巢老人社会志愿服务等工作,尝试建立新录用公务员到社区锻炼制度、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与社区居委会经常性联系制度和挂点社区工作人员兼职委员制度。

2.大力开展社区服务。要利用已经建成、功能比较齐全的服务设施,以“为老”和“为少”服务为重点,积极开展各类社区服务。利用社区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中心,摸清社区独居、空巢、失能、高龄、困难老人底数,落实老年人日间照料、上门服务、“1+1”助老帮扶等措施,缓解社区老年人养老困难。利用社区托幼早教中心,开办“四点半学校”,为放学后孩子们提供安全和健康学习活动场所,有效解决该时间段无法照顾孩子的家长实际困难。

3. 开展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禾川镇要选择一个基础好的社区开展智慧社区建设工作试点工作,社区用于办公的电脑原则上每人一台,为居民提供信息化知识、上网技能培训。升级现有社区服务系统,加大智能化建设,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平台,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系统,积极开发网上咨询办理、服务热线呼叫、现场自助查询等服务功能,为居民群众提供网络、电话和窗口服务关联组合的一体化社区公共服务。并总结工作经验以便全县推广。

(三)进一步超前谋划,确保全县三分之一左右的社区明年达标。对列入明年创建达标的社区,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社区底数,按照有关标准,对规模过大或过小的社区及时进行调整,提前谋划布局社区管理和服务用房、基础设施、人员配备等,为明年全面完成所有社区创建示范达标社区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禾川镇是社区建设的主体,要继续保持高位推动“人文社区 温馨家园”创建工作格局,主要领导要加强调研、全方位谋划、统筹推进,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下大气力解决工作的重大问题;分管领导要亲力亲为,抓好组织协调和督查指导。要进一步建立财政投入、社会投资、共建单位支持、慈善捐赠、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在年内按规定标准落实社区工作经费和社区工作人员待遇。

(二)强化工作职责。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县委组织部抓总引领,县民政局牵头指导,搞好协调服务。县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加大对社区设施建设、工作经费的支持和保障。县人社局要配合做好社区工作者招聘、新录用公务员挂职等工作。国土资源、规划建设、房管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加强合作,协调解决社区工作用房。县教体、公安、司法、综治、环保、文化、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建设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县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众组织要按照各自职责,积极支持和参与社区建设。继续开展社区共驻共建帮扶工作,并列入目标管理考核。

(三)创新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社会组织作用,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牵头、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参与的协调机制,切实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加大社区帮扶力度,探索建立党员教育联抓、思想工作联做、公益活动联办、贫困对象联帮、工作特色联创等推动机关党建和社区党建双赢共进的工作机制,帮助社区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推动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充分尊重社区的自主权,减轻社区检查、考核、评比等负担,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四)严格督促检查。建立目标管理工作制度,将社区建设列入民生工程考核内容,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宣传典型,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