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工作意见

时间:2022-05-28 10:02:18

导语: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工作意见

一、以提升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师资队伍是学院的第一资源。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高水平专业带头人不足,是目前制约我院发展的瓶颈。要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大师资建设投入,实施七大工程,全力打造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师资队伍。

1.加强师德教育与考核。培养高尚师德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要强化师德教育,防范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对教师的腐蚀和影响。将师德作为教师管理与考核的主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投身职业教育,热爱本职工作,关注学校发展,关心学生成长,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学校的栋梁之材。创新“师德标兵”评选方式,选拔新一届“师德标兵”。

2.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青年教师充满朝气、富有活力,是学院发展的生力军。学院青年教师比例较大,要设立青年教师培养基金,拓宽培养渠道,创新“以老带新”形式,建立激励机制,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落实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选送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高层次学习进修。组织有潜质的青年教师参加教练团培训,使青年教师在开发内在能量的同时提高非权力领导力,成为学院播撒正能量的“种子”,成为支撑学院未来发展的主力军。

3.校企联合培养教师职业能力。职业能力不足是高职教师的普遍“短板”。要大力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教师职业能力的途径,完善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搭建企业“双师”培养工作站,有计划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生产和技术研发,每位专业教师至少参与一家企业相关活动,每个专业至少有1-2名专业教师赴企业一线锻炼。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资格评聘办法,突出教师的“双师”素质考核,力争2014年底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80%。

4.打造高水平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水平决定专业建设水平。要下大力气培养、选拔专业带头人,多压担子、促出成果,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引领作用。要加强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引进,完善人才引进配套政策,为引进人才创造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要加快名师培养,在选拔培养院级教学名师基础上,力争在省级教学名师上取得突破。

5.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兼职教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企业的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对丰富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兼职教师资源库建设,优化兼职教师结构,使专业课教师的专兼职比例达到1:1,每个教学团队中要有一半以上成员来自企业一线。要加强兼职教师培训、管理和激励,使其掌握职业教育目标、规律和方法,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以专业群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的龙头,专业建设水平决定高职办学水平。学院专业整体水平不高,特色鲜明、影响较大的专业还不多。要主动适应区域发展需要,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控机制。依托专业群优势资源,围绕关键环节进行综合改革,以重点专业建设带动相关专业协调发展。

6.加强对接区域主导产业的专业群建设。根据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和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加强机电一体化技术、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物流管理、生物医药服务外包、电子信息、艺术设计等六大专业(群)建设。建立专业设置与调整管理制度,加强专业建设论证,体现专业调整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肃性。在稳步推进省级以上重点专业(群)建设的基础上,引导各专业打造特色、竞争发展。本年度在电气工程、应用外语、艺术设计等三个院级重点专业群建设上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7.推进专业群资源共建共享。加强专业群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推进专业群整体设计和统筹规划建设。系统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优化基于专业群的教学团队设置,整合实验实训基地,推进专业群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集中有限资源聚焦核心专业建设,以核心专业带动专业群整体发展,以专业群带动相关专业协调发展,实现专业教学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办学效益。

三、以完善“定岗双元”模式为重点,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定岗双元”模式是学院的特色和优势。要继续深化“定岗双元”模式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进一步丰富“双元制”本土化的有效形式,扩大“双元制”教育的学生受益面和社会辐射面。

8.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优化课程体系和优选教学内容。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革,加大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的力度,要在省级以上精品共享课程、精品教材上产生更多显性成果。进一步完善网络课程平台,大力推进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充分发挥优质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

9.全面推进教学综合改革。在北师大赵志群团队指导下,全面推进教学综合改革。继续加强教学规范化建设,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科学分配教学课时数和安排教学进度。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搭建校企信息化交流平台,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输到学校,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在生产现场直接开展教学工作,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等资源与课堂教育内容有机结合。办好“健雄杯”教学大赛,以大赛引领教学改革。遴选院级教学成果奖,组织精干力量冲击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10.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硬件设施和考核评价体系建设,提高实训基地利用率。完善实习管理制度,强化定岗实习管理,彰显实习期间的教学功能。推进中德中心和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等特色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拓展服务领域,实现开放共享,努力成为带动学院改革的“样板”。推进教学产业园规划建设,增强教学产业园在教育教学、培训、生产和研发上的多重功能。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精心组织参加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争取更多更好的成绩。进一步提高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和等级,推进“双证”融通,确保学生双证获证率99%以上。

11.拓宽合作办学路径。在深化与德企合作的基础上,拓展与国企、民企的合作办学空间。推进与、昆山中专校的中高职衔接“3+2”合作办学,构建联动机制,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与海安职教园区等跨地区教育合作,开辟生源市场,扩大学院影响。实施接轨上海战略,寻求与上海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合作的有效途径,借助上海高校“借船出海”;依托区位优势,加强与职业教育先进国家合作办学,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四、以传承吴健雄精神为重点,打造高职素质教育特色

吴健雄精神是学院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独有的德育资源。要以吴健雄精神为引领,以培养现代职业人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课程、载体和队伍建设,强化学生日常管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具有健雄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塑造具有科学人文精神的高素质学生。

12.深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渗透“吴健雄精神”“娄东文化”“德企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开设职业素养课程、人文艺术课程、创新创业课程,推广体育“俱乐部制”,整合全院德育资源,梳理提炼职业素质教育成果并整理出版,建立CRP学生成长登记模块,构建校本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准备申报省级教育成果奖。

13.完善职业素质教育载体。依据学院“十二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推进“健康成长指导中心”“素质拓展训练中心”“校史馆”和校园文化景观等一批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推出吴健雄陈列馆网络展馆,争创省级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基地,进一步发挥载体教育功能,服务学生健康成长。以市创业公共实训基地等平台为依托,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培养,创建省创业教育示范校。

14.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品牌社团建设,组织开展校运会、文化艺术节和各类技能竞赛,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大力开展“思想引航行动”“成长服务行动”“榜样先锋行动”“多彩文化行动”“共建和谐行动”等五项青春行动,引领学生快速成才、快乐成长。开展“三风一训”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争创省级精神文明单位。

15.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开展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等辅导员相关职业能力培训,细化考核、规范管理、严格要求,着力构建一支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出台具体政策支持辅导员队伍持续健康发展。加强5S管理和诚信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重视学生干部培养,发挥优秀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教育教学、招生就业和社会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16.关心学生心理,关爱学生生活。实施大学生生命教育工程,开展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理健康教育等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发挥关工委老同志积极作用,丰富关心下一代工作内涵。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压力,扶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加强宿舍文化建设,重视宿舍管理,着力构建“整洁、高雅、舒适、和谐”的宿舍新环境,创建“省文明宿舍”。

17.稳定招生规模,提高就业质量。把招生就业工作作为生命线工程。要根据生源状况和麦可思调查报告,调整省内外招生计划,在高职统招、高职注册、对口单招、中职注册和中高职“3+2”衔接五个类型中科学制定招生计划。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创新招生宣传方式和激励机制,确保完成各项招生任务。健全就业工作网络,办好校园招聘月,与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用人关系,确保年终就业率95%以上。

五、以CRP本土化为重点,着力完善质量管理内控机制

CRP信息平台是提高学院管理水平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载体。要加快CRP平台本土化研究,根据学院实际需要开发应用程序和软件,尽快发挥CRP平台在学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8.推进CRP信息平台本土化。根据CRP平台内涵理念,结合实际管理流程,梳理目前信息化平台管理程序的开发情况,查漏补缺,按照“沿用、修改、开发”的思路,对于管理流程和管理要求一致的程序继续沿用,对于基本一致但有差别的程序与软件,开发单位进行程序的修改或修订学院的管理制度,针对学院新增的管理需求,开发新的应用程序。持续完善CRP信息平台功能,将CRP信息平台融入教育、教学及管理中。

19.推广应用CRP信息平台。以CRP平台使用考核为抓手,逐级分类进行CRP信息平台使用培训工作,推动CRP平台的全面应用。以部门和个人绩效考核体系的CRP软件实现为工作重点,将CRP信息平台应用于部门和个人考核中。

20.建立人才培养内部评估机制。依托CRP平台,完善“全方位、多元化”质量监评体系,构建自我评估、持续改善的内控机制。完善督导工作制度和规范,加强督导队伍建设以及督导员培训与考核,充分发挥督导队伍在督教、督学、督管中的作用。改进人才培养数据状态采集工作,提高数据准确率。建立状态数据内部分析制度和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形成自我评估机制和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准备组织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专项评估。

六、以提升地方贡献度为重点,大力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与区域经济社会相生相伴是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下移服务地方重心,各单位和部门都要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开发服务地方项目,多出服务地方显性成果。要依托联合研究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载体,主动服务区域创新型、学习型社会建设,不断提高学院科研成果层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自我造血功能。

21.构建政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深化区域产业研究与企业调研,根据区域发展的重点、热点、难点,找准服务的切入点。相关专业要依托联合研究院平台,对接地方产业,建立健雄精英团队,主动服务,全方位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构建政产学研“四方双向”运行机制。加强校内政产学研合作平台、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和两级网络建设,进一步增强学院办学活力,打造行业企业的人才储备基地、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载体与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名片。

22.大力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推进科研体制改革,理顺科技处、联合研究院、省中小企业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关系,形成科研合力。加强科技组织和科技团队建设,通过开展科技服务月等系列活动,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形成,提升科技成果层次,争取各类科技项目和科技到账经费在2012年基础上要有更大提升。推进高端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建立省级孵化器1个,争创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大力推进联合研究建设,完善高层次人才和技术需求信息库,特聘专家达到120人,在职专业硕士教育达到350人;建立企业联合研究生工作站,大四、研二、卓越工程师培养达到80人,把联合研究院打造成区域科技资源的聚宝盆、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创新企业的孵化场、高端人才的智汇库、产业发展的设计院和学院发展的火车头。

23.积极拓展继续教育市场。加强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开发,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扩大继续教育规模,确保职后培训与职前教育规模达1:1。加强继续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市企业联合大学建设,力争2014年培训规模达千人。新建校外函授站至少一个。力争各类成人学历教育招生1200人、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次以上,形成区域多层次、多形式继续教育体系,争创“全国职工教育示范基地”。

七、以实施绩效考核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学院管理效能

制度是约束权力的“笼子”,也是激发活力的“燃料”。要注重顶层设计,推进新一轮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实施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24.推进新一轮制度建设。系统梳理各项制度,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为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奠定基础。围绕学院示范高职建设目标,加强学院章程的制定、二级管理体制的确定、岗位职责的界定和教科研管理制度的修定,增强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使学院发展不仅有蓝图而且有路线图,不仅有鲜明导向而且有务实举措。要加强制度的组织实施,将制度执行标准化、刚性化和常态化。

25.实施绩效考核管理。坚持“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原则,兼顾公平与效率,推进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实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与正确的发展导向。进一步完善教学工作考核方案,不但关注“量”的考核,更要重视“质”的考核;进一步修订教科研工作考核方案,对教科研层次高、服务区域贡献大、实际应用效果好的成果要加大奖励力度。进一步完善政产学研合作激励机制,把政产学研绩效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和教职员工考核体系。加强以提高绩效为核心的财务核算、资产管理和审计工作,提高资金和资产使用效能。

八、以强化对外宣传为重点,加速提升学院品牌影响力

没有品牌就没有影响力。要加快制定学院品牌建设规划,加强学院对外宣传,大力提高学院的社会关注度和美誉度,使学院迅速“火”起来,在招生、就业等工作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

26.加强宣传队伍和阵地建设。完成新闻中心机构建制和人员配备,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通讯员业务培训和宣传工作量化考核。逐步完善宣传载体,力争恢复校报,整合网络系统资源,建设健雄新闻网,开通健雄微博,完成广播站机房和播音室搬迁,加强演播室建设和功能发挥,实现校园广播有效覆盖,提升宣传规范化和媒体运行专业化水平。

27.加强舆论宣传和品牌建设。围绕学院重点工作,突出宣传工作的“三贴近”,注重挖掘基层典型,把握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完成校歌MV拍摄和微电影摄制,办好师生喜闻乐见的校园媒体。加强学院重要活动的深度报道,特别在招生期间要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学校,着力强化宣传实效。深化与主流媒体沟通合作,加强学院专业特色、办学成果和品牌宣传,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

九、以转变作风为重点,形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根据上级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和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制定学院贯彻落实的实施办法,倡导实干兴校,杜绝形式主义;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风尚。

28.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校系两级干部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多进课堂、食堂、宿舍、图书馆等师生学习生活一线,切实做好蹲点调研、谈心谈话、走访慰问和信访接待等工作。学院作出重大决策前必须经过系统调研和科学论证,并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开通网上信箱、院长QQ和微博,充分发挥新型交流平台的重要作用。要围绕产业发展的重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难点和师生最急最盼的热点,下决心办几件政府满意、师生高兴的实事。

29.坚决厉行勤俭节约。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上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制度。规范公务用车管理,严格执行上级有关公务招待的规定和公务用餐标准。严禁用公款请客送礼和参加高消费活动,严禁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奖金。严控公务出差经费,严控各部门组织的大型外出活动。开展节能节水改造,建设节约型校园。削减一切不必要的开支,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教育教学和改善师生福利待遇上。

30.切实改进会风文风。严控会议规模、数量、时间和会议活动经费,不得以任何名义发放物品或纪念品。控制会议领导讲话人数,提倡领导作提纲挈领、言简意明的即席讲话。全院综合性大会交流发言要限人限时,讨论性会议要精心设置议题。严格把关文件简报,推广电子公文。决策部署一旦作出,就要明确责任人和时限要求,确保及时落实。精简会议活动报道,要通过现代媒体和丰富多彩的内容,重点报道教育教学改革一线和学院特色亮点。

十、以党风廉政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基层党组织是推进学院事业发展的基本组织保障。要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在学院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大局。

31.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着力在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政治觉悟和推动学院科学发展上下功夫、出实招、见真效。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网络化”要求,统一部署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目标和任务。采取“党课轮流讲”“体会大家谈”“问题大家议”和各种学习竞赛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强化党委中心组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发挥党校在党建中的重要作用。

32.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市委要求,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这个核心主题,当好“创新发展、优化服务、造福百姓、清正廉洁”四个表率,实现各方面工作更大突破。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升学院领导班子办学理校能力。落实干部目标责任制,细化考核指标,强化督查评估。创新干部培训形式,着力抓好核能领导力培训,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责任感、凝聚力和执行力。调整优化中层管理队伍,加强后备干部培养,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3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理想信念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营造勤廉文化氛围,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签订新一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构建反腐倡廉内控机制,严把基建项目、物资采购等“七个关口”,加强财务、项目建设和干部离任审计,防范高校职务犯罪。大力推行党务、校务公开,保障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4.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巩固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成果,推进经常性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创先进、立足本职岗位争优秀,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大力开展党员为民服务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争创党员示范岗。鼓励基层党组织创新活动方式,努力形成更多特色活动和显性成果。及时总结、表彰创先争优活动中产生的先进经验、先进典型。

35.维护校园平安和谐稳定。稳定是硬任务。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加强课堂教学、论坛讲座和网络的管理,确保导向正确、阵地巩固、覆盖广泛、引领到位。坚决抵御和防范境内外邪恶势力在校园影响渗透,使学院始终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坚强阵地。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对校园安全的整体研判能力,强化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信息安全与网络使用管理,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坚决防止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事件发生,巩固省级平安校园建设成果。

2014年,学院要完成图书馆、室外运动场地改造和校园环境整治,加快二期工程运作经营,完成盐铁塘景观带、二期后勤配套设施和一二期贯通人行便桥等一批基建项目,进一步完善学院布局和资源整合,提高后勤管理服务水平,改善师生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同时,要大力发动派、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支持学院建设,助推学院更好更快发展。

2014年,外部环境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生源规模持续锐减,学院面临的挑战和压力继续加大。全体教师员工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树立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发展能力,“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努力贡献社会、实现价值、追求卓越。全院上下要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工作不放松,坚持服务地方这个根本宗旨不动摇,以作风树形象,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谋发展,统一思想、统一目标、统一行动,确保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为学院发展作出应有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