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营体系建设实施意见

时间:2022-11-13 11:13:07

导语:农村经营体系建设实施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经营体系建设实施意见

一、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根本,努力夯实现代农业物质基础

1、稳定传统农业生产。千方百计稳定基本农田,不断提高复种指数,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充分调动农民务农种田积极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继续理顺农产品价格,通过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措施,保持农产品市场价格稳步提高并快于成本上升幅度,让农民种粮务农获得合理利润。深入推进政策支持、粮田建设、科技促进、高产创建、良种推广、配方施肥、专业防治、农机应用、防灾减灾、农资治理等十大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努力在提高粮食产能上有新突破。稳定水稻、棉花、油料、生猪“四大主导产业”,扩大超级稻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力争2013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超过12万亩,努力实现粮食生产连续十年增长。

2、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加快构建加工园区、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合作组织“四位一体”格局,抓好丰林蛋鸡、磨溪蚕桑等优势产业的持续发展,大力扶持蔬菜、蛋鸡、翘嘴鲌、葡萄等特色产业发展。加速生产方式转变,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优质、特色、高效、生态农产品,引导经济作物加快向特色型、生态型、效益型、精品型“四型”转变,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发挥好磨溪蔬菜、梓坊葡萄等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作用,今年扩建磨溪蔬菜基地,新建聂桥、塘山2个蔬菜基地,用3至5年的时间新增商品蔬菜基地5000亩,全县蔬菜面积达到5万亩,做强做优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森林和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四大类林下产业。重点培育花卉苗木、中药材、特色养殖等优势产业。

3、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控住源头保安全。持续抓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积极组织农资市场打假、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等专项行动,重点查处假农资、假兽药和“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净化农资市场。加大对种子市场监管力度,强化种子生产经营行政许可管理,严厉打击销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管住流通保安全。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抽查监测力度,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品种;逐步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强化蔬果鱼、肉蛋奶等重点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流通安全。

4、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势头,做好小农水重点县验收工作,力争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完成19座中央专项规划内小(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高标准完成中小河流治理河东防洪工程建设。完成车桥、宝塔两个种粮大户粮田建设工程,继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强化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造地增粮项目,确保完成造地增粮面积1500亩。加大农机具推广力度,逐步实现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不断提高农机应用水平。

二、以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为抓手,不断强化农业支持保护

1、倾力落实农业政策。强化政策宣传,规范操作运行,搞好实施配套,确保2013年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基层、兑现给农户。切实落实好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政策,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重点抓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综合补贴、棉花补贴、油菜补贴、能繁母猪保险及补贴等政策的落实,确保政策宣传100%到户,补贴发放100%到位。积极向上争资争项目,力争年度中央和省市农业投入超过3亿元。

2、着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目前,农业农村各项生产建设所需资金还有很大缺口,需要进一步加强财税政策与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资金投向“三农”,激发农村发展活力。鼓励县域金融机构延伸和发展对农村的金融服务,吸引更多资金流向“三农”。拓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加大对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县域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投入。扩大农业保险险种的覆盖面,鼓励开展优势农产品生产保险。鼓励组建农业企业信贷担保服务机构,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信贷模式。

3、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和支持农村发展,推动更多的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各行各业制定发展规划、安排项目、增加投资要主动向农村倾斜。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采取投资筹资、捐款捐助、人才和技术支持等方式在农村兴办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社会福利、社会服务、文化旅游体育等各类事业。鼓励企业以多种投资方式建设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三、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重点,着力构建新型农村经营体系

1、稳定农村基本经营模式。坚持在稳定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种养能手、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严格流转程序,确保不限制或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尊重和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如期完成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林地的准入和监管制度,逐步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网络。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节仲裁体系建设,稳定土地流转关系。依法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推动把农村果园、茶园和低丘缓坡地逐步认定为耕地的工作,用于占补平衡。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鼓励和规范森林资源有序流转。

2、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好“一村一名大学生”等培训工程,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好、宣传好、扶持好农村致富典型,鼓励和支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农业科技人员从事农业创业,扶持和吸引外出务工人员、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等返乡创业。引导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通过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培育专业种养大户。结合新农村建设,有条件的自然村要发展1-2户专业大户,带动当地产业发展。鼓励发展联户经营,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和合作农场,鼓励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大户成立家庭农场,符合登记条件的可以申领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

3、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持之以恒抓项目。依托“纺织服装、食品医药”加工区平台,努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逐步做大、做强园区。引进2个亿元以上、5个30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其中加工型项目3个以上),跟进2个亿元项目续建。新增规模以上农业加工企业2家,力争全县规模以上农业加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亿元。毫不松劲抓基地建设。围绕现代农业“十百千”示范工程,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完善产业基地设施配套,逐步发展建成有特色、有规模、有成效的产业基地。新建千亩特色基地3个,整合项目资金1000万元。积极主动抓品牌争创。加强对5家省级和18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监测和管理,加大奖励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争创品牌,逐步扩大企业影响力和竞争力。新增省级著名商标1个,绿色或有机食品1个,无公害农产品3个。对在投资的农业企业,创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每个奖励3000元,创省著名商标或省名牌的一次性奖励5万元,创全国驰名商标或国家名牌的一次性奖励50万元。坚持不懈抓利益联结。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新增利益联结模式15个,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4、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水平。落实好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政策,引导财政投资项目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逐步扩大农村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涉农项目由合作社承担规模。立足特色产业,继续领办、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帮扶方案,抽调专人组建辅导员队伍,指导合作社从产业发展、建立盈利返还机制、民主决策机制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章程和各项制度,引导合作社树立市场风险意识、品牌意识、诚信意识、安全意识,使合作社的运行质量不断提升,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带动力越来越强。坚决杜绝“注册型合作社”现象。全年新增农民合作社25家,其中大学生领办合作社2家。

5、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形成以县城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以商品配送为链条的新型农村商贸体系。推动乡镇农贸集市正常运行工作,完成县新农贸市场建设。加大产销衔接力度,推进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社对接,积极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连锁分销和农民网店,新建“农超对接”模式5个。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加快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

四、以推动农村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为目标,不断提升对“三农”的服务保障水平

1、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不断创新服务农业方式和手段,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平台。相关单位要经常性开展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和防控,畜禽、水产等重大流行性疫病防治等公益性服务,形成一套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涉及农、林、水和供销等农业公益性服务水平能力。抓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实施农技人员领办制度,重点抓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巩固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成果,加强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建设,2013年拟新建8个、改扩建5个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抓农村信息化服务。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新建乡镇信息中心站3个、村级信息服务站30个,不断提高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抓农业气象服务。推进农村气象广播系统建设,开展农业防汛抗旱、水库蓄水、降低森林火险等级等人工增雨作业,加速推进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做好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工作,提高灾害防御能力。

2、优化农业经营性服务。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作用,加快构建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性与综合性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采取政府招投标、奖励补助等方式,引导农民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涉农企业等经营性组织参与公益性服务,大力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动物疫病防控、农田排灌等生产性服务。培育会计审计、资产评估、政策法律咨询等涉农中介服务组织。

3、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大力扶持农民就业创业,实施阳光工程、雨露工程、金蓝领工程,开展农民创业技能培训和种养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实施好农村校舍改造等校建项目,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初步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对农村学校的管理,严格校车安全运行制度。加强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投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设施条件;强化对农村药品食品的监管,逐步提高乡镇、村组医疗服务水平。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县指导、乡负责、村为主”计生工作机制,努力控制政策外生育,确保出生政策符合率在省市规定的目标值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市规定的目标值之内。抓好乡镇敬老院的建设工作,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年内实现农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深入实施农村文化惠民和基层文化设施改造提升等工程,注重对古村落、古建筑及遗址、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发掘,开展好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科技下乡等活动,新建农家书屋,加快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五、以助推小城镇建设为关键,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

1、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城乡统筹、镇村联动、产业带动、设施连通、服务均等、均衡发展”的总体布局,加快建立一体化推进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配合、社会支持、各界参与的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格局。在政策制定、项目和资金申报调配上要做到城乡均衡配置,并尽量向农村倾斜。着力推进“六个一体化”,即城乡规划一体化,构建城乡一体、相互配套、相互衔接的城乡规划体系,实现城乡“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加快构筑城乡结合共融、产业联系紧密、空间布局合理、资源深度整合、区域特色明显的城乡产业发展新格局;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快形成硬件完善、功能齐全、资源共享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体系;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保护绿水青山,共建秀美家园;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城市优质资源向农村辐射覆盖,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管理一体化,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建立适应发展需求、城乡接轨统一的就业、社保、户籍等社会管理体系。

2、深入推进和谐秀美乡村建设。按照“五美四和谐”(即: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和谐、家庭邻里和谐、党群干群和谐)总体目标,加快推进和谐秀美乡村建设步伐,努力建设一批全省一流、全市知名、各具特色的和谐秀美乡镇和“精品”村点。以村镇联动、村落连片整治为主攻方向,按照“精致、精细”要求,高标准完成23个新农村建设点“三清八改五普及”和“三绿二处理”工作。指导各新村点建设和完善好村民议事室、文化活动室、便民服务点、警务室、休闲广场等设施,使之发展成为产业规模化、设施配套化、生活社区化、环境整洁化的农村新社区。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增减挂”试点,逐步拆除农村的旧房、危房、空心房。继续开展农村“两违”建房综合整治,坚决杜绝违章建筑。推进农村住房改造,推广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新房型。以昌九高速公路沿线为龙头,深入推进县内各主要交通干道沿线村庄的美化提升、通道绿化和洁化提升,努力形成“沿线格局新、村村皆是景”的亮丽风貌。

3、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公路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农村电网改造提升工程、农村自来水工程,改善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加大县乡村三级公路的养护维修、改造升级,完成农村公路建设60公里。落实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加快县城自来水厂升级改造和新建林泉自来水厂,力争水厂所覆盖区域内群众尽快喝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推进农村电网新一轮升级改造工程,逐步实现智能化输配电网络,提高农村用电质量。

4、大力推进实施扶贫开发。继续以改善库区和重点扶贫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为首要任务,以整村推进和项目建设为平台,抓好产业化扶贫、科教扶贫、基础扶贫和移民安置等重点工作,加快全县贫困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实施以彭山村为主的深山移民搬迁工作。把移民和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力争向上争取项目30个。

5、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抓好乡镇特别是中心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加快建立促进农民有序转移、融入城镇的相关制度,促进空间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变。进一步放宽小城镇户籍限制。加快推进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和均等化,解决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快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000人。

6、持续推进绿色生态乡村建设。实施“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六大工程,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休闲观光农业,重点培育1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着力打造全省重要的生态农业产业基地。加强水源、土地、森林、湿地和野生动物等资源保护。加强农村水环境整治和水土保持,继续完善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加大污水处理力度。积极推广“猪-沼-果”、“发酵床养猪”等循环农业模式,全面落实畜禽清洁化生产行动计划,大力推广精准施肥技术和绿色植保农药减量技术,推进农村沼气产业化,控制面源污染,积极策应鄱阳湖综合治理,打击博阳河非法捕捞,做好农业血防工作,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持续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突出整治“三点一线”(即集镇、村、组及路网沿线),强化乡镇环卫所运行管理,新建并用好乡镇中型垃圾焚烧炉,逐步构建全覆盖的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和供销回收网络。

六、坚持“重中之重”的战略指导,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

1、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各级党委、政府要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根本途径解决“三农”问题,切实加强和改善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确保劲头不松懈、势头不减弱、力度有加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把熟悉党的“三农”政策和国情农情作为必修课,把善于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当作基本功,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县各农口单位和涉农部门要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和优势,积极做好“三农”工作。要深入研究重大问题,集中解决突出矛盾,在谋划思路、制定政策、工作推进上做到城乡统筹。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时总结成功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开。

2、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提供坚强组织保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深入开展“三培两带两服务”活动,强化村党支部书记“一定三有”政策。全面推行村级“四议两公开”和“两重两轮”投票制,提高村级事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加大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力度,严格执行中央、省、市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和实施细则。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强化农村基层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坚决查处侵害农民利益的腐败问题。加强对基层干部和农业系统干部的教育、管理、培训,努力锻造一支“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帮农民之所需、解农民之所困”的干部队伍,使他们成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和农民欢迎的服务员。

3、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深入开展农村法制教育宣传,搞好法律服务,增强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法治观念,推进农村依法治理。创新和完善农村矛盾调处机制,畅通农民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妥善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大力开展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解决农村突出治安问题。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实际问题,积极探索社会流动人口、重点青少年等特殊人群管理与帮教,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加快构建新型农村经营体系,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意义重大,任务繁重。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努力促进农业农村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赶超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