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团组织与社会管理工作意见

时间:2022-08-21 08:35:26

导语:各级团组织与社会管理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各级团组织与社会管理工作意见

一、目的意义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发挥优势,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过程中积极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创新参与社会管理的工作载体,提升参与社会管理的工作能力,在我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作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

到“十二五”规划期末,以全市共青团工作为统揽,发挥优势,创新载体,不断拓宽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的实践路径,完善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着力打造青少年分类引导教育体系、青少年社会事务管理体系、共青团志愿服务工作体系、青少年维权工作体系和共青团基层组织体系五大体系,形成全市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的工作模式。

三、重点任务

(一)打造与信息网络时代相适应,运行科学、互动参与的青少年分类引导教育体系

强化团组织及团属组织的教育引导功能,以青少年网络服务为重点,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突出教育引导的时代主题。创新运用网络技术、时尚文化等方式方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旗帜鲜明地坚定主心骨、唱响主旋律。运用网络新媒体探索教育引导新途径。尊重青年选择规律,顺应青年选择习惯,积极借助微博、QQ群、手机报等网络新媒体的力量,加强青少年网络舆情分析,巩固壮大青少年网络主流舆论,提高教育引导青少年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托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站、社区校外辅导站,构建覆盖全市的未成年人成长指导网络,以服务基层、服务青少年为原则,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志愿者开展“心理健康大讲堂”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宣传普及未成年心理健康知识,重点关注农民工子女、重点青少年群体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营造健康时尚的青年文化氛围。加快青年文化人才培养和文化阵地建设,依托媒体的传播乘数效应,打造富有鲜明时代气息的文化活动品牌,努力引导青年积极学习和弘扬先进文化,从内心认同共青团组织的文化价值观。

(二)打造与青少年民生改善要求相呼应,资源统筹、项目优化的青少年社会事务管理体系

围绕青少年生存健康、教育发展、婚姻家庭、文化休闲等民生重点领域,积极承担政府青少年社会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着力排忧解难,最大限度惠及最广范围的青少年群体。推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发挥青年创业政策引导、孵化培育、资金贷款等帮扶作用,努力改善青年实现就业创业的途径和条件。推进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开展分类教育、分层管理和分类服务,切实服务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推进社会化方式帮扶困难青少年群体工作,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关爱农民工子女等共青团工作品牌。

(三)打造与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相衔接,服务专业化、组织协同化的共青团志愿服务工作体系

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志愿服务条例》,构建党政统筹、共青团主导、全民参与、社会支持、管理规范、制度完善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全面强化社会志愿服务机制建设。贯彻落实我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思路,广泛开展青年志愿服务城乡全覆盖工程,进一步拓展志愿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志愿服务向农村延伸,向基层延伸,构建全市青年志愿服务城乡全覆盖网络,不断提升我市志愿服务事业科学化水平。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多元志愿服务协同化的组织网络,深入推进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实现志愿服务资源的科学开发和优化配置。积极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围绕社会管理的各个领域,推动志愿服务的项目化和专业化发展,重点做好文明新风、扶危济困、素养提升等专业化志愿服务项目。积极顺应政府职能转变要求,探索长效化的政策保障机制,深化专业培训和激励机制,实现志愿服务科学发展。

(四)打造与社会管理运行机制相匹配,渠道畅通、多方参与的青少年维权工作体系

深化“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构建组织渠道和社会渠道相互配合的青少年利益诉求表达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完善青少年来信、来访、来电等诉求表达方式,创新完善青少年维权工作体系,实现青少年权益保障长效化。充分发挥共青团作为全市未保委、预防办的统筹、协调、督查职能作用,完善包括政府部门、群团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等在内的多方参与模式,大力加强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积极整合团内外资源为青少年提供法律服务、困难救助等服务,全面形成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综合效应。丰富青少年维权工作内容,拓展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和服务领域,积极向与青少年权益领域密切相关的部门、行业延伸,向农村、社区、企业、学校拓展。

(五)打造与党的基层组织格局相配套,覆盖全体、活力焕发的共青团基层组织体系

坚持党建带团建,创新团建方式,推进共建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和深化各领域基层团的组织建设,努力构建覆盖全体青年的共青团基层组织体系。着力推进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调整、增配乡镇团(工)委副书记和委员,以区域联建、片区共建的方式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农村各类共建组织建设,积极打造以原有组织体系为纵向支撑、以各类共建组织为横向延伸的“网格化”覆盖体系,在此基础上创新团干部队伍管理机制、团工作分工协作机制、团工作项目运行机制,面向青年提供“组团式”服务,推动乡镇共青团组织的整体活跃。着力做好“两新”组织团建工作,以线面结合的方式,广泛运用行业建团、产业建团等方式,不断扩大对“两新”组织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促进“两新”组织团工作全面活跃。与此同时,要着力做好青年社团、青年自组织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创新运作模式,强化团组织和青少年自组织的交流合作机制、青少年自组织的公益创投孵化机制、青少年自组织领袖和骨干的教育引导机制,充分发挥青少年自组织的正面引导作用。

四、工作要求

全市各级团组织要准确把握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和增长点,不断提高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强化组织保障、队伍保障、资源保障,确保总体目标和各项重点任务圆满完成。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是市委赋予共青团的光荣使命,也是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的职责所在。全市各级团组织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进一步深入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纳入团的核心工作范畴,逐步构建起决策科学、分工合理、执行顺畅、权责一致、监督有力的参与社会管理工作机制,整合各方力量,明确目标任务,周密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

(二)强化队伍,提升素质。要打造包括专兼职团干部、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在内的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工作者队伍。要加大团干部选拔培养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团干部的创新思维力度、群众工作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要构建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人才为辅的有数量有质量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者队伍。要结合基层团组织建设,以社会工作者专业化和职业化为契机,充分调动社会工作者队伍参与团的各项工作。加强志愿者专业队伍建设,提升志愿服务对于社会建设的贡献率。

(三)整体资源,形成合力。要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进一步整合党政资源、团内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参与社会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资金和资源保障。要进一步深化参与社会管理的阵地建设,提高团务活动室的建成率和活动率,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延伸,推进青少年宫和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建设,做到青年志愿服务城乡全覆盖,夯实参与社会管理的阵地依托。

(四)大力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发挥电台、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及团属宣传阵地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大力宣传党委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心,大力宣传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各单位在推进青少年社会事务管理创新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广泛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努力营造举全市共青团之力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团员青年要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动态,紧紧围绕全市新“六城同创”战略部署,立足共青团工作实际,积极参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为决战决胜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全面加快基本现代化建设进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