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监管工作意见
时间:2022-07-31 09:30:30
导语:食品生产监管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13年全市食品生产监管工作,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保障食品安全为底线,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主线,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努力提升监管能力,探索社会化参与监管机制,确保全市不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力争食品生产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严格生产许可,提升许可工作质量。
一是严格许可。严格食品生产许可,对不能持续满足生产许可条件,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撤销生产许可。二是严格考核。制定完善生产许可工作制度,对实施食品生产许可情况进行考核。三是严格把关。审查员和观察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审查细则要求,严把生产许可核查关。四是权力公开。对生产许可工作全部实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
(二)落实主体责任,提升主动履责能力。
一是大力推进食品生产企业主动报告制度。按照上级部署,积极采取大培训、大宣讲的方式,要求企业主动向监管部门报告生产经营状况和质量安全管控情况,推动企业主体责任的全面落实。二是全面实施食品生产企业法人约谈制度。通过常规约谈和特别约谈、个别约谈和集体约谈,预防性约谈和警示性约谈等多种方式,对新获证、存在问题、重点产品、过期换证、变更法定代表人等企业进行约谈,宣传质量安全规定,警示企业可能存在的或已经存在的问题。市局将对约谈情况进行督查,并检查各单位的约谈记录。三是坚持监管与帮扶有机结合。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处理建议,督促企业建立长效机制,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降低履职风险,实现质监部门履行食品监管职责与食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有效衔接。四是加强对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宣传培训。按照《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要求,加大对企业法人、质量管理、检验等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考核,并试点开展将考试成绩作为企业获证的必备条件。五是开展对食品企业典型示范和反面警示教育工作。树立行业标杆企业,带动同类行业共同发展。
(三)深化“三分监管”,提升监管工作效能。
一是有效整治食品安全隐患。切实发挥“三分监管”的作用,增强发现问题的能力,对确定的重点企业、重点地区、重点产品(行业)实施重点监管或整治,并将日常监管情况及时录入省食品安全动态监管系统,录入率达到100%。二是建立闭环监管机制。在监管方法上,建立以日常检查为主,特别检查、错时检查、交叉检查、明查暗访等检查有机结合的检查机制,严防企业逃避监管,使监督检查有的放矢,确保不留死角。在监管措施上,对发现企业管理不规范、安全责任不落实等问题,一律督促认真整改;对发现企业存在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从严整治;对涉嫌犯罪的案件,一律移送公安司法机关;对监督抽查不合格及食品风险分析不合格产品的后处理率达到100%,形成监管闭环。三是进一步完善企业诚信档案制度。将企业质量保障能力分级情况纳入食品生产企业诚信档案,对失信企业实施重点监管,试点将企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分级情况公示。
(四)推进“三位一体”,提升综合监管合力。
一是有效形成内部监管合力。充分利用“三位一体”各项配套制度,有效调动食品监管、稽查、食品监控中心等人员积极性,不断提升稽查、食品监控中心人员在食品监管工作中的参与度,全年达到60%以上,切实落实“三位一体”中的三方职责。二是保障“三位一体”有效运行。一季度,在兴化局进行试点,将食品监管、食品稽查中队、食品监控中心人员联合办公,理顺工作机制,发挥部门联动作用,确保“三位一体”有效运转。三是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中心管理。加大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中心指导、培训和考核力度,使其辅助食品监管部门更好地开展各项监管工作。四是充分发挥快检设备在食品检测中作用,提升快检设备在企业监管中的有效性作用。全年在适用快速检测的食品企业中,开展快检工作达到40%以上家次。
(五)落实三方责任,提升小作坊监管水平。
一是积极推动当地政府出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实施意见,明确小作坊监督管理具体程序和要求,并积极配合市、区政府加强无证无照黑作坊的取缔。二是全年通过摸底建档、日常巡查、快速检验、提档发证等手段妥善处置当前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三是通过抓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备案登记,以及与食品小作坊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发放限定销售区域通知书等措施,让小作坊业主明确承诺在生产加工中不偷工减料、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不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加工食品,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不伪造食品标识、冒用QS标志、虚假标注生产日期,明确承诺对所生产食品的质量安全负责,承担起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
(六)坚持防控结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一是快速有效处置突发事件。按照《质监系统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根据各类突发事件的特点,实施简易处置程序,使突发事件处置程序更加简捷、更加实用、更加有效。二是及时掌握食品安全舆情动态。组织人员及时搜集食品安全动态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有效预防或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三是发挥协会、专家的作用。建立与协会、专家的沟通机制,在突发事件中发挥其作用。四是研究突发事件新特点。针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新形式、新特点,及早提出应对措施。五是建立健全重大质量安全问题双向报告制度。
(七)强化培训考核,提升监管队伍能力。
一是加强食品“三员”培训。对于监管人员,着重提高党风廉政责任意识,提高有效应对媒体、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等能力;对于审查人员,突出对各大类产品生产工艺、行业基本情况、行业可能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了解;对于检验人员,要针对新购检测设备使用能力等培训。二是提高“三位一体”人员素质。根据目前开展的“三位一体”综合监管模式的需要,对相关人员采取笔试、面试、实践考核等多种方式,考核相关人员应变能力,实际处理问题能力,并突出对监管人员、检验人员等协作配合能力的考核。三是加强对监控中心考核管理。完善监管制度及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中心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
(八)探索社会化参与监管机制,提升社会化监管水平。
积极探索引入社会各界力量,扩大社会化监管参与度。转变以往监管部门对食品企业这种单一线性监管与被监管,以及两者被动接受社会舆论媒体监督的状况,扩大社会参与对企业、监管部门的监督,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关心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一是发挥社会各界作用。以“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大家行”和“政风热线”等为载体,依托各类新闻媒介,主动宣传质监部门食品监管工作,通过“质监邀请看企业”“开门查质量”,与媒体、人大、政协代表、消费者共同实施对企业的检查,提高全社会的参与度,让社会各界成为监管的力量之一,为监管工作献计献策,促进食品监管社会化。二是主动接受监督。对新闻媒体、社会各界反映、关心的问题,要积极研究、解决、回应,并从中查找监管不足,争取各方理解,变坏事为好事。三是关注消费大众呼声。要关注消费者饮食安全和诉求,及时解决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引导消费者正确消费、科学消费。四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与食品行业协会的沟通交流,告知质监部门工作动态,了解食品行业对质监部门的意见和建议。鼓励行业协会挖掘食品行业潜规则,做好行业自律管理工作。
- 上一篇:质监局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 下一篇:药品零售市场环境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