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监督和执法打假工作要点
时间:2022-11-23 10:29:30
导语:产品监督和执法打假工作要点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14年产品质量监督和执法打假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全省质量监督和执法打假工作会议和全市质监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维护经济秩序、服务经济发展”质监工作第一要义,按照“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监”的工作方针,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加大执法打假力度,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监督和执法打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成效,为促进“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吉”作出新贡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产品质量监督工作
(一)探索产品质量监督新模式。根据我市实际情况,本着改革创新的原则,逐步建立以企业质量自我声明、风险监测、质量申投诉处理、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对为主要内容的产品质量监管模式,建立健全以监督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体系。
(二)突出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督。根据职能分工,适时启动消费品质量安全状况调查,并率先对儿童用品、家用电器、食品相关产品开展生产企业状况调查,摸清底数和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为加强消费品监督奠定基础。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加强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儿童用品、纺织服装、电子电器等重点消费品的监督抽查。综合应用监督检查、执法打假、风险监控和分类监管等监督手段,严查质量违法行为,维护消费品安全。
(三)扎实开展产品质量提升行动。组织全市系统认真开展儿童用品、家用电器、电线电缆、装饰装修材料、节水产品、复混肥料、建筑防水卷材、食品包装材料等8类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各县要结合区域实际,确定重点提升的产品类别,加大工作力度,凸显质量提升成效。
(四)强化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以关系民生、直接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为重点,开展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提出和实施风险处置措施,完善质量安全风险通报预警制度,从源头上防范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逐步实现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
(五)推进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制定《市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实施办法》,总结新干县开展工业企业分类监督工作经验,并在全市系统推广。探索建立分类监管信息化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分类监管信息管理,为动态调整分类评价、落实分类监管措施奠定基础。
(六)完善产品质量社会监督机制。推动社会力量参与质量监督,发挥大学生产品质量安全志愿者和产品质量安全特邀监督员的作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积极策划形象传播,普及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反映质量监督成效,不断完善产品质量社会共治机制。充分发挥特邀和义务监督员的作用,结合3·15、质量月等时间节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组织策划系列活动,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产品质量监督工作。
二、改进完善监督抽查工作
(一)突出监督抽查功能,提高监督检查针对性。以涉及安全健康、国计民生、节能环保、重要生产资料等产品为重点,科学制定重点监督产品目录,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合理确定监督检查范围和频次。针对产品质量问题,灵活运用不同检查方式,对抽查不合格企业开展跟踪抽查,对抽查合格率低的产品开展专项抽查,对重点产品连续开展抽查。将监督检查与分类监管、质量提升、执法打假等工作有机结合,努力提高监督检查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监督检查计划统筹管理。建立健全监督检查计划审批备案、监督检查结果和后处理信息统计报送制度,实现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计划、检查结果和后处理信息共享,不断提高监督检查业务管理水平。
(三)完善监督抽查方式,规范监督检查检验行为。加强对监督检查实施过程的管理,严格执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承检工作规范》,不断完善抽样和检验环节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严格工作质量的检查考核,保证监督检查结果的科学、客观、公正。
(四)强化监督检查后处理工作。认真执行《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后处理工作规范》,严格落实后处理工作措施,实行监督检查闭环管理,不断增强监督检查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定期通报监督检查和后处理结果,建立并落实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法定代表人约谈制度,督促企业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
三、深入开展执法打假工作
(一)积极组织开展“双打”工作。切实履行好“双打”办职责,强化综合协调。根据总局和省市“双打”领导小组的安排,认真部署全年“双打”工作,扎实推进各项具体任务落实。按照总局和省市“双打”领导小组的要求,重点抓好“双打”案件信息公开工作。
(二)深入开展“质监利剑”行动。在2013年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按五个方面要求推进“质检利剑”行动。一是突出重点产品。将近几年来投诉多、反映强烈、屡查屡犯的农资、建材、汽车及其配件、汽柴油、儿童用品为主的日用消费品等作为重点产品;二是深入摸排违法线索。通过暗访摸排、舆情监控、风险监测等方式,摸排质量违法线索,集中执法力量,开展集中行动,重拳打击;三是严查彻办违法案件。对每起立案查处的案件,凡发现涉嫌违法的线索都要一查到底,对定性的违法行为都要严格依法惩处,对查处过的违法企业都要“回头”检查;四是坚持边打边宣传。综合运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组织开展“质检利剑”行动宣传周、宣传月活动,并定期公布“质检利剑”行动查办典型案件及工作情况;五是开展检查考核。加强对开展“质检利剑”行动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全省重点打好五个专项行动:
1、深入开展农资产品专项行动。以化肥和农药为重点产品,重点查处化肥产品有效养分含量不足、虚假标识,无证生产化肥、农药以及在草甘膦制剂生产过程中以铵盐冒充异丙胺盐等违法行为。
2、深入开展建材产品专项行动。以建筑用钢材、水泥、防水材料、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木地板、采暖散热器为重点产品,重点查处无证生产、偷工减料、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以次充好、甲醛释放超标、假冒他人厂名厂址等违法行为。
3、深入开展汽车及其配件专项行动。汽车以专用校车为重点,重点查处专用校车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未经强制性认证等违法行为。汽配以制动器衬片、制动液、安全气囊为重点,重点查处制动器衬片无证生产、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等违法行为,安全气囊以假充真、废旧翻新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
4、深入开展汽柴油专项行动。重点查处汽柴油辛烷值、抗爆指数、铅、锰等指标超标和用溶剂油冒充汽柴油等违法行为,尤其要查处汽油含有硅化物等有害成分和违法添加乙醇、甲醇及其他溶剂油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加油站缺斤短两,利用加油机作弊等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土炼油”违法行为。
5、深入开展以儿童用品为重点的日用消费品专项行动。一是以食品用纸制品、食品用塑料制品、餐具洗涤剂和消毒剂、食品陶瓷容器、压力锅等为重点产品,重点打击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加工环节违规使用回收废旧材料、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以及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等违法行为;二是以电玩具、童车、汽车安全座椅、奶瓶奶嘴、纸尿裤为重点产品,重点打击生产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产品、有毒有害物质超标、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伪造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未取得CCC强制性认证或超认证范围生产、标识欺诈等违法行为;三是以手机及其配套充电器、手机电池、移动电源为重点产品,重点打击生产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产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伪造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未取得CCC强制性认证等违法行为。
(三)结合本市实际认真开展其他专项执法打假活动。一是围绕国家化解产能过剩政策的实施,开展打击制售淘汰产品违法活动,重点打击生产国家明令禁止淘汰产品和制售“地条钢”、“无证水泥”等违法行为;二是围绕节能环保,开展环保家具认证、能效标识管理产品等领域的执法打假工作;三是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清新居室”行动,加大对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查处力度。抓好家电产品、纺织服装、超薄塑料购物袋、残疾人代步车等产品的专项执法打假活动。
(四)深入推进产品质量区域整治工作。一是开展重点区域集中整治。根据执法检查、行业反映、群众投诉和媒体曝光等情况,深入进行摸排,对存在区域性质量问题的,要在地方政府领导下开展区域整治工作。对整治过的区域要开展“回头看”,严格防范区域性质量违法行为反弹;二是完善重点区域整治工作督查督办机制。通过明查暗访、打假行动、稽查建议书、集中约谈、媒体曝光等方式,不断加强对重点区域整治工作的督查督办;三是探索建立重点区域跟踪监测机制。通过暗访摸排、监督抽查等方式,对重点区域整体质量水平进行摸底,动态监测区域企业数变化情况和产品质量变化情况,动态分析和评估各重点区域整治效果。
四、建立完善执法打假工作体系
(一)加强执法管理。一是建立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加强执法指导和督查督办,克服因体制调整可能出现的市场分割、地方保护等问题;二是加强信息化手段在执法管理中的运用。“12365”系统开发的执法管理平台,将执法办案、日常执法管理全过程纳入到该平台运行,实现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上级局对下级局执法活动的有效监督和指导;三是推进执法打假绩效管理。结合本地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执法打假绩效评价体系,以绩效带动执法管理工作。市局部署的各项重点工作都要纳入考核范围,并侧重从案件数量、查获货值、向社会公布的案件数量等方面进行绩效评价。会同有关部门适时组织开展一次全市性执法行为集中检查,督促各地贯彻执行《关于加强质量技术监督稽查队伍管理的指导意见》。
(二)强化工作创新。一是落实地方政府工作责任。通过建立健全稽查建议书、约谈、承诺等制度,推动地方政府落实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专项打假和区域整治责任;二是构建社会积极参与执法打假工作的平台。加强电子商务产品执法打假研究,积极探索与电商平台建立执法打假协作机制,依托“12365”系统建立起适应电子商务产品执法打假的联动机制。鼓励奖励举报,扩大案源线索,落实奖励举报制度;三是大力推进技术执法。将标准规范、检测手段、技术装备应用到执法的各个环节,不断加强技术手段在执法工作中的运用。提高执法人员熟知产品标准、读懂检测报告、分析质量问题等技术执法能力;四是大力构建以执法打假重点产品目录为指导的工作模式。通过案件分析、专项总结、企业调查等方式,确定本地执法打假重点目录,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执法打假工作。重点产品目录要向上一级部门报送备案,所办理的重点产品案件数量要占到总案件数量的30%以上。
(三)加强重大突发质量违法案件应急处置工作。严格执行《质量技术监督重大突发产品质量违法案件应急处置工作规范》,完善风险排查措施,健全快速反应工作机制,坚持“第一时间”处置法则。完善突发案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应急预案演练和评估制度,结合本地实际,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活动。
(四)落实两法衔接工作要求。按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和《关于在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中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涉刑案件的移送工作,坚决杜绝以罚代刑、罚过放行和降格处理。推进总局、省市“双打”领导小组两法衔接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尽快实现行政执法信息与刑事司法信息的互联互通。“双打”案件全部录入“两法”衔接信息化平台,面向司法机关开放。
(五)推进“12365”系统建设应用。加快“12365”系统信息化平台配套建设,适时组织实施《“12365”热线服务规范》和《“12365”风险信息分级和处置工作规范》。健全工作制度,确保12365热线值守、接听、处置等工作运转规范。加强12365系统应用,做到执法打假案件全部上网,统计分析、信息采集等工作全部在网上自动运行,充分发挥12365系统在风险排查、质量监督、执法打假、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作用。
(六)严格执法打假信息报送。准确、按时报送执法打假统计数据、专项工作信息和案件查处情况,加强大案要案报备工作,切实提高执法打假统计数据和信息报送工作质量。信息报送情况,将作为今年考核地方政府生产环节“双打”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强化检验机构监督管理
(一)严格安检机构资格管理。继续完善安检机构规划设置、资格许可、监督管理、考核培训工作机制,加强监管人员、审查人员、检验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工作能力。积极与公安机关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信息互通制度和联合监督检查制度,依法查处机动车检验工作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形成监管合力。
(二)继续开展质检机构分类监管。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工作质量分类监管办法》要求,认真实施质检机构分类监管制度。加强对《省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检查承检工作规范(试行)修订版》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不断规范质检机构检验行为,提升工作质量。
(三)推动质检机构做强做大。配合有关部门,推进系统内质检机构整合,鼓励市检测中心检测范围扩项,提升检测能力,加强对新干箱包检测项目建设的指导,推进我市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六、加强监督执法队伍建设
(一)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政策法律和业务知识学习培训,深入分析和主动防范工作风险、队伍风险和管理风险。加强业务能力建设,优化业务流程,严格痕迹管理。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努力实现监督执法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促进工作质量和效能的提高。加强业务工作督促检查,切实做到每项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记录。
(二)加强执法队伍的管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把活动成果体现在监督执法为民的实践当中。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反腐倡廉工作各项要求,大力倡导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坚决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粗暴执法,滥用职权等问题,避免出现失职、渎职,自觉树立和维护质监部门的良好形象。
(三)加强宣传工作。坚持主动宣传,积极把握舆论宣传导向的主动权。积极争取地方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支持,认真策划形象传播,真实反映监督执法工作成效,大力普及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成为监督执法的参与者,扩大质监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群众认知度。
- 上一篇:质监标准化工作要点
- 下一篇:市质监系统计量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