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发展工作要点

时间:2022-08-28 03:11:06

导语:农业农村发展工作要点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农村发展工作要点

2014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部署要求,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要求,围绕加快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以“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为抓手,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业农村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实现金市农业总产值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6%。

一、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一)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选择1个乡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下半年在全市铺开。开展农民房屋产权、农户宅基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试点。按照市统一部署,在我市先行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根据市改革试点工作安排,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试点、土地股份制改革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权建设用地流转试点。

(二)深化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建立健全林权制度改革长效机制,巩固林权制度欧革成果,依法维护承包者的承包权益和林权权利人合法权益。继续完善山林确权,加大纠纷调处力度,强化林权流转管理,规范林权流转行为,推进林权抵押担保贷款。进一步完善果园经营权确权和流转变更登记工作,推进果园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

(三)开展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在全面核实现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基础上,开展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补助。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逐步建立适应市情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机制和良性运行机制。先行选择1个乡镇开展试点。

(四)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管理。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防止和纠正擅自处置集体资产资源、侵占集体收益的行为。健全农村集体财务预决算、收入管理、开支审批、资产台帐和资源登记等制度,严格农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处置和资源开发利用的民主程序。推动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赋予农民对落实到户的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先行选择1个村开展试点。

二、抓好观代农业产业建设,促进农业“接二连三”

(一)培植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着力培植蔬菜、烟叶、脐橙、西甜瓜、茶叶、白莲、仙草、畜禽、特种水产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扩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力争2014年蔬菜面积达到14万亩,其中大棚蔬菜0.5万亩;烟叶种植面积2.8万亩,收购烟叶8.45万担;脐橙种植面积13.5万亩,新增0.5万亩;大棚西甜瓜面积1万亩,新增0.19万亩;茶叶面积0.9万亩,新增0.45万亩;白莲面积1.6万亩,新增0.2万亩;仙草面积0.65万亩,新增0.3万亩;生猪出栏41.66万头,蛋鸡养殖50万羽;特种水产产量超过4155吨。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力争全市新增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2个以上。着力打造一批集生产销售、园林施工、生态观光为一体的苗木花卉基地,力争新增苗木花卉基地3000亩,新增速生丰产林1.5万亩,新增高产油茶林5000亩。

(二)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产品深加工业。引导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与合作社、生产基地对接,形成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力争全市农产品加工率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三)加怏现代农业承接平台建设。抓好本市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结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精品示范点。加快推进农产品市场和物流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农产品电子商务、仓储物流、冷链物流、连锁直销、农超对接、展示展销等新型流通业态和现代营销方式,拓宽农产品进入国内外大型市场渠道。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依托我市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打造一批“农家乐”、休闲农庄、观光采摘园等具有特色的休闲农业景点。

三、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业转型发展

(一)大力培育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对与主导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农户多、效益高、潜力大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着力推行“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集群发展。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龙头加工企业,推进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力争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新增3000户,农户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户均同比增收15Y0以上。

(二)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专业大户,突出地方产业特色,重点发展一批粮食、蔬菜、烟叶、脐橙、西甜瓜j茶叶、白莲、仙草、畜禽、特种水产等种养专业大户。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种养专业大户登记注册成立家庭农场,力争新增家庭农场38家,支持种养大户以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入股发展合作农场。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推进示范社建设,进一步提高合作社发展水平和带动能力,年内新增农民合作社52家,新增入社农户2000户。

(三)加大新型农民培育力庋。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培养造就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依托“阳光工程”、“金蓝领工程”、“雨露计划”等农民培训项目,继续组织实施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力争年内培训农民达3万人次。

(四)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培育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组织,逐步建立市、乡、村三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促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年内力争全市农村承包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万亩以上。加强基层农业公益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村级服务站点建设。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强化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技术协会等服务功能,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有效服务。

四、强化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

(一)加大“三农”投入力度。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持续增加“三农”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贴息、奖励、风险补偿、税费减免等措施,带动金融机构贷款和社会资金更多投入农业农村。

(二)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鼓励开发适合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不断提高涉农贷款比例,将涉农信贷投放情况纳入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和综合考评体系。积极发展水稻、脐橙、生猪、林木等大宋农产品保险,扩大柑橘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设立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引导融资性担保机构扩大涉农担保业务。整合资源资产,推动龙头企业上市,借助金融资本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对优势特色产业生产、加工、贮藏等环节中的难点、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或委托攻关,加快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集成,力争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加强乡镇农技推广后备人才培养,充实乡镇农技推广队伍。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搞好新品种展示,确保农业用种安全。积极推广适合农村特点的农业新机具,加快经济作物、畜牧业、水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机械化进程,重点推进水稻、果业全程机械化。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完善农村联网基础设施,抓好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完善市、乡二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研究“政府+新型经营主体+农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实施市、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开展农业综合执法标准化建设工作,力争列入全省标准化建设点。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研究“政府+农业投入品经销商+新型经营主体+农民”的农业投入品监管体系。大力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等创建活动。组织丹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活动,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曰常抽检,增加监测频次,完成上级抽样任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抓好重大动物疫病春秋“两防”,实现“两个努力确保”目标。坚决制止脐橙早采,杜绝染色行为。

(五)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全面完成23座一般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小(二)型黄金与礤头坑水库建设前期工作。加快主要支流治理项目建设,推进3个2013年-2015年规划内的九堡圩、清溪圩、沿坝圩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推进沙洲坝镇、叶坪乡山塘整治项目建设。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力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百座“五小”水利工程,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0.8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2万亩。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六)强化用地需求保障。全力保障苏区振兴发展用地需求。继续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工矿废弃地复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三项试点。严格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坚持集约节约用地,探索实行工业用地与单位产出、效益评估相结合的工业用地供应制度,提高工业用地准入门槛。

(七)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快构建监测预警、应变防灾、灾后恢复等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地质灾害、动檀物疫病防控和减灾应急处置能力。加快推进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与能力建设,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提高气象为农服务水平。

五、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城乡互惠共荣

(一)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力争完成8640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任务。充分用好扶贫资金,加大对特困群体危旧土坯房改造的扶持力度。加强建房质量监管,提升改造质量与安全水平。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重点完善集中改造点水、路、排污(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二)推进和谐秀美新农村建设。按照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和谐、家庭邻里和谐、党群干群和谐“五美四和谐”的总体要求,坚持镇村联动发展,抓好128个和谐秀美新农村村点(其中省批村点83个,市县自建村点45个)建设,力争打造5个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功能集成配套的新农村综合体和10个组团式、生态化的和谐秀美社区。加快推进25户以上自然村通组公路和农村电网改造,解决出行难、低电压的问题。抓好黄柏示范镇建设。

(三)大力开展扶贫攻坚。以精准扶贫为核心找准贫困户,探索建立扶贫救助专项基金,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深入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进一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移民扶贫搬迁,有序引导扶贫人口由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向市区、工业园区、中心集镇转移集聚。强化对口支援、定点扶持,抓住部委对口支援和省级领导“四个一”组合式扶贫机遇,抓好规划、对接,服务等工作,用足用好对口帮扶政策,争取部委和省直单位的更大支持。

(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城乡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提高圩镇的人口承载和集聚能力,引导农民进城入镇就业创业。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重点解决好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将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缴纳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保障进城农民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合法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加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单独二孩”生育政策,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六、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和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一)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为重点,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积极实施山、水、田、林、路等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村庄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完善“户分类、村(居)收集乡(镇)转运、市处理”的农村垃圾运行体系,落实完善农赤保洁员制度,适当提高农村保洁员待遇,逐步提高农村生活走圾集中处理率。加快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0.8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二)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继续实施国家水保重点建设工程,争取绵江项目区水保生态修复工程等试点项目扩面增量,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平方公里。开展5条“民生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万亩。

(三)加强森林城乡建设。以“发展生态产业、建设森林城乡”为抓手,着力推进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创建。统筹赣江源地区及其干支流的生态建设和水资源、天然林资源保护。以“三纵三横”为核心,提升通道绿化水平。力争全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57万亩,建成森林乡镇2个,结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及和谐秀美新农村建设,抓好8个以上村庄绿化示范点。通过封、改、补、造,及时更新造林,着力改善林相,提高森林质量。

(四)积极开展低碳农业示范。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建立重点区域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档案。大力推进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和农村沼气建设,2014年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0.05万个、小型沼气池50处、大中型沼气工程1处。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绿色植保农药减量技术,积极推广“猪一沼一果(渔、菜)”、生猪高床养殖节水减污、生物发酵床等生态种养模式,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七、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确保农村改革发展稳步推进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有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选优配强带头人,抓好新一轮村“两委”换届,力争更多农村优秀人才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积极推行“按薷设置党组织”的工作模式,扩大农村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强化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健全村级组织运转和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加强大学生村官和农村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的培养使用。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维修改造。积极开展“三培两带两服务”活动,发挥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抓好农村基层反腐倡廉教育,进一步规范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履职行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腐败行为。进一步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规范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大力加强村民理事会建设,有序发展民事调解、文化娱乐等社区性社会组织,发挥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作用。

(二)创新农村基层治理服务。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完善服务功能,规范便民服务行为。加快制订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引进城市社区管理理念,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加强对农村“三留守”的关爱和服务。充分发挥“三送”干部作用,做好农村信访、人民调解等工作,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矛盾纠纷。学习和推广“枫桥经验”,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农村创建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