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要点3篇
时间:2022-08-10 11:31:16
导语: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要点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2014年是机构改革、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关键一年,全县人口计生系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先导作用,大力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以及新修订的《壮族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与《壮族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大力宣传全区及市实行计划生育4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紧紧围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诚信计生为总抓手,加强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培训;大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进一步加强人口文化建设,为全县人口计生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工作,进一步促进全县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
一、服务大局,紧贴中心任务,加大正面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人口计生舆论氛围
(一)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导向作用,加大正面宣传力度。
进一步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全区及市实行计划生育4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市等各级党委、政府对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部署要求,宣传人口问题的重大意义和面临的严峻形势,引导各级各界在人口问题上继续保持清醒认识。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人口计生工作各类先进典型的发现、塑造宣传,加大在国家、自治区、市主流新闻媒体和专业报刊上的新闻报送力度,不断扩大新闻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为人口计生工作营造更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乡(镇)力争年内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刊发稿比上年有所增加。
(二)更好地服务于人口计生工作大局。宣传教育要紧紧围绕中心任务进一步发挥好自身的作用,为做好全局性工作营造舆论氛围,动员方方面面力量支持参与落实中心任务,要善于运用重大节日、重要活动,营造强大声势,推动中心任务的落实。要进一步把宣传教育渗透到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诚信计生、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等重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到在促进全局性工作中强化宣传工作。要根据全局性重点任务的进展,加强社会舆论、群众需求的调研分析,设计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把营造舆论声势与做细致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推动全面工作。
(三)加强户外宣传栏的建设与管理。年内,县、乡两级都要对户外人口计生宣传栏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对年久失修、损坏或不规范以及内容过时的要及时维修更新;对不便于群众观看的宣传栏要移至便于观看的位置;对新修订的计划生育政策及相关内容要及时更新。
(四)组织好重大节假日和纪念日的集中宣传活动。
充分利用元旦、春节、“三下乡”活动、“5.29”协会活动日、“7.11”世界人口日、“9.25”《公开信》发表纪念日,“12.4”法制宣传日等有利时机,通过组织文艺演出、图板展览、上街集中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人口计生政策法规和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优教、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等知识,大力宣传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顺其自然的新型生育观念,促进广大群众进一步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年内县人口计生局组织人口计生大型社会宣传活动不得少于4次,各乡镇不少于3次。
(五)认真做好人口计生报(刊)订用工作。
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人口计生报刊在宣传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继续抓紧抓好宣传推广工作,进一步扩大人口计生系统报刊、文图宣传品进村入户力度,抓好群众性的读报用刊工作。一是各乡(镇)要加强领导,抓好国家级《中国人口报》、《人口与计划生育》等人口宣传刊物的订阅工作;二是要有专人负责,确保自治区《人口》、《人口与计划生育墙报》的进村入户,充分发挥这些平台和阵地的宣传作用,扩大覆盖面;三是要加强与新闻媒体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写稿投稿,及时把当地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好做法和工作亮点、先进经验,报道出去,向全市、全区展示。
(六)要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加强舆情监测能力建设,提升对突发舆情事件处置能力,加强日常舆情监测与管理,对重大突发事件及其苗头,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敏感问题积极应对;跟踪重要的人口计生新闻的社会反应及时应对;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快速应对联动机制;完善各级各单位舆情应对的监测系统,逐步实现监测、研制、督办、落实、反馈、建档等功能的信息化管理。
二、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一)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要与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文明社区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相结合,与“文化扶贫、文化下乡”相结合。要把形式多样的人口文化,融入到群众生活之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进一步加强新型婚育文化建设。继续加大力度,完善拓展宣传教育手段,加强村级人口学校、人口文化活动中心、户外宣传、村级服务平台等阵地建设。在主要街道及人员聚集的公园、广场建立永久、固定的人口计生宣传栏或人口文化长廊,有条件的建立人口文化广场。户外宣传内容要准确、与时俱进,并及时更新,做到规范温馨、新颖美观、生动具体、形式多样。要继续加大进村入户宣传力度。要因地制宜,制作精美的文图、音像品以及实用物品等宣传品,发放到老百姓手中,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起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要加强入户访谈和心理、政策咨询,耐心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要围绕人口计生工作的总要求,广泛开展文艺、文化宣传活动,提高活动的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努力开发创作人口文化精品。要把新形势下全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结合起来,与文化部门协作,加大人口文化作品的开发创作力度,努力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体现地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图音像宣传品、出版物、文艺作品以及适合互联网、手机、现代远程传播等新媒体的人口文化精品佳作。年内推出1-2个在区内外有重大影响的计生宣传精品。
三、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
要深入开展整治“两非”专项行动,加大依法查处案件力度和责任追究力度,落实出生实名登记制度,全面推进信息共享,加强对孕产期全程服务和出生统计监测。促进全县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与稳定。
(一)广泛宣传,营造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对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进行深入报道;组织各种形式的社会宣传,做好重点人群的宣传倡导,年内举办两次以上的关爱女孩为主题的集中宣传活动;切实做好警示宣传,要利用手机短信、宣传资料等有效形式,对涉及“两非”有关的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发送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警示信息;人口计生、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增强行业自律,提高职业操守,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加强协调,强化重要环节管理。认真落实人口计生服务机构、医疗保健机构及有关单位的监督管理制度及措施。重点加强B超和羊膜腔穿刺检查等产前诊断项目的监管,全面推进出生实名登记制度和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信息报送、交换、核验的质量,抓好出生人口信息的适时监测和信息共享。强化孕情跟踪管理,加强对孕期、生育、节育全过程的监测管理,重点加强对符合政策生育二孩的育龄妇女领取《二孩生育证》后未生育、怀孕后外出人员的管理与服务。
(三)加强督查,强化“两非”案件查处力度。
建立和完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两非”案件的信息收集、证据获取、案件查处,建立和完善“两非”行为经常性检查与监督工作机制。人口计生、公安、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妇联等部门每年要定期联合组织开展对医疗保健机构、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和药品批发及零售企业的检查,加强对民营医院和个体诊所的检查整治。年内拟定4月—11月,县级开展集中整治和打击“两非”专项督查4次以上,把查处“两非”案件作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两非”案件查处。力争年内查处1-2例“两非”案件。
(四)开展打击“两非”专题报道。组织协调主要新闻媒体,通过开设宣传专栏,制作专题宣传片、进行专家访谈、涉案人员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及时报道专项行动进展情况。
四、扎实抓好教育培训,提升人口计生队伍宣传服务水平
为打造高素质的人口计生队伍,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能开拓思维、创新工作、积极应对,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满足群众需求,乡村两级要加强人口计生教育培训。
(一)继续搞好高层倡导。在县党校建设好人口理论培训基地,坚持人口计生部门的领导干部在党校进行专题讲座或请专家讲授人口理论课制度,使人口理论在高层深入人心。
(二)抓好人口计生业务培训。县级要对所辖乡(镇、街道办)分管领导和人口计生干部职工,参照市级培训内容,结合本地工作实有计划、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培训。乡(镇、街道办)对村(居)计生专干诚信计生小组长要普遍培训一次。
第二篇
2014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精神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继续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组织机构、人员队伍建设,加大区域和部门协作力度,进一步完善“一盘棋”工作机制,扎实抓好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不断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
一、抓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
按照上级有关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要求,组织开展好基线调查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优先落实好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和信息管理建设,总结推广均等化试点及示范点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示范引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推进。
一是注重宣传引导,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地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服务,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科普知识和奖励扶助政策,重点宣传流动人口卫生和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知识。组织抓好元旦春节期间“美丽的我的家——流动的是人口不变的是服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服务活动,倡导流动人口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
二是通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县站、乡所等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基本服务项目,按规定为流动人口免费提供孕情环情检查和计生药具;创新计生药具发放服务模式,畅通多种免费发放渠道,提高流动人口药具发放易得性和免费发放率;以流动人口计生药具服务年活动为抓手,实现避孕药具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是利用计生技术服务网点、社区(村)综合服务中心、流动服务车等,为流动育龄人口免费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咨询指导和服务。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围产期保健、地中海贫血防治等优生优育项目覆盖流动人口。进一步完善住院分娩、B超检查、计划生育手术等实名登记制度,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并实行网络化服务管理。
四是按照国家、自治区和市关于方便群众办证等通知要求,依托PADIS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核查平台,方便流动人口办理《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证件,为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流动育龄夫妻,按规定在现居住地办理《计划生育服务手册》。畅通12356阳光计生服务热线和信访渠道,认真处理侵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法权益的事件,扎实做好便民维权服务。
五是加强相关政策协调,落实奖励优待有关规定,促进流动人口、特别是参加诚信计生的流入人口在子女教育、生育保险、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就医、困难救助和房屋中介等方面,提供与现居住地居民同等的待遇。
全年,流动人口免费技术服务率、免费孕环检率、流入已婚育龄群众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率、流动人口计生政策知晓率均达95%以上。年底前,在全县探索建立和制定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的工作模式和有效措施,提高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和水平,实现均等化服务基本覆盖。
二、继续推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
一是注重发挥流动人口计生协作用,进一步扩展并推行“产业式”、“物业式”、“楼宇式”、“联谊式”等服务模式,按照“协会为基础、房主(单位)为纽带,多方共承诺、服务享均等、诚信促和谐”的思路,提高流动人口诚信计生的参与率。
二是按照“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原则,明确主管责任和协管责任,强化现居住地的管理。1.推行属地化管理模式。明确社区(村)对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等单位的流动人口计生工作责任,以单位管理为主,社区(村)配合。2.推行住宅小区管理模式。实行社区居委会与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共同管理,以社区居委会管理为主,物业、业主配合;3.推行企业用工单位管理模式。实行企业用工单位法人代表责任制,确定专(兼)职人员负责信息的采集、登记工作,及时向辖区社区(村)通报相关信息,共同做好服务管理;4.推行旅店式管理模式。出租房主(单位)配合社区(村),对流入人口实行“人来登记、人走注销”旅店式管理,完善“以房管人,以静制动”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是依托村(居)民自治,强化户籍地的管理。推行协议式管理、亲情化服务模式。户籍地通过依托村(居)民自治,与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签订计划生育协议书或诚信计生承诺书,并充分发挥诚信计生小组长的作用,落实奖励优待政策,走访探视、关怀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贫困计生家庭等活动,掌握流出人口计生信息,加强流出人口的服务管理。
全年,流出成年育龄妇女办证登记率及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婚育证明》查验率、流入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建档率均达95%以上。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流出(流入)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达92%以上。
三、提高流动人口信息化服务管理水平
一是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信息平台设备,保障电子化办证等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配齐信息操作人员,开展经常性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熟练掌握和应用人口计生系统PADIS流动人口信息平台。
二是做好流动人口个案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工作,按要求定期上报流动人口变动情况,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的提交、反馈和通报、接收;通过区域协作的比对信息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及时充实和完善全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
三是加强流入已婚育龄妇女一孩生育服务登记、孕情、生育、生殖健康普查信息、避孕节育手术信息的及时提交、反馈,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网上通报。
四是落实定期通报制度,强化乡级用户应用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的监督和指导,加强对全员流动人口数据质量、个案真实情况的统计分析和核查。
五是做好2014年度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工作。按照国家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要求,积极开展国家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工作,全面完成对目标人群问卷调查,及时准确将调查结果上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为政府制定流动人口相关政策做好参谋。
全年,人口计生管理服务综合信息系统PADIS流动人口数据平台,应用各项指标均达95%以上,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工作在全区保持先进。
四、推进流动人口综合治理
一是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人口计生、综治、财政、公安、民政、人社、卫生、教育等部门的合作,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充分利用相关部门的资源,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切实与部门相关业务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落实。
二是按照“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信息共享”的原则,建立跨部门、跨系统和跨区域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共享机制,全面掌握流动人口动态信息和生存发展状况,解决信息采集、信息核对、信息交换等难点问题,促进基本信息、婚姻信息、孕产信息、出生统计信息的共享,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信息支撑。
三是通过相关管理部门,在流动人口较集中的非工企业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责任追究制度,签订责任书,落实用工单位、经营业主的协管责任。积极督促用人单位和相关部门依法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五、巩固流动人口“一盘棋”成果
一是通过与跨省流出人口集中的市、县(市、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签订合作协议、相互派驻联络员或建立联络站(点)、信息平台网络协作等多种方式,努力完善流动人口区域协作工作机制。
二是继续按照《市市内县(区)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作工作制度》,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协作工作。
三是根据流动人口的流向、流量,主动与区内外流动人口聚集地联合开展集中服务管理专项活动,积极做好“两地”流动人口信息比对、办理(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征收社会抚养费等方面工作。
六、夯实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基层基础
一是配齐配强乡(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流动人口聚居的社区和城中村设立流动人口管理站并配好人员。严格落实乡社区(村)专兼职流动人口专管员、协管员,按照流动已婚育龄妇女200:1比例配备流动人口协管员,保持队伍的稳定。
二是继续搞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建设,依托区域协作,“两地”联建流出人口计生协会;依托用工单位的纽带作用,组建非公企业流动人口计生协会;依托物业管理的纽带作用,组建城镇社区流动人口计生协会;依托出租房主的纽带作用,组建城中村流动人口计生协会。
三是按照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创新社区管理服务的实施意见》(市办发〔2014〕4号)精神,将人口计生特别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纳入《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内容;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验)证、出生登记、房屋租赁、就业指导、便民维权、子女入托入学等纳入一站式服务的范围。
四是采取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交流学习,按照《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市人口计生〔2011〕14号)的要求,提高工作能力。
五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经费纳入各级地方财政预算。按照户籍人口的经费投入标准,将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设立均等化试点工作专项经费。
第三篇
2014年县计划生育协会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按照王刚“三个服务”的工作定位,围绕全县人口计生中心工作,服务大局,通过抓好组织建设+活动开展+项目实施,强化宣传倡导,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不断实现计生协工作创新发展。
一、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与计生协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贯彻到协会工作全过程,体现到协会建设的各个方面。结合改革实际,科学地分析新形势新任务,坚持计生协“群众所需、协会所能”的原则,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特色和优势,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做大做强生育关怀、创建幸福家庭等优质服务品牌,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更好地推动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1.坚持计生协组织建设责任制考核机制。继续将乡计生协的组织建设纳入人口计生目标责任制。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指导乡级计生协入序工作。
2.加强指导基层计生协会开展工作。重点抓好村级计生协组织建设,按每人每月50元落实协会小组长报酬,按“五有”(即有活动场所、有服务项目、有活动制度、有宣传队伍、有文体器材)标准,加强村级文艺宣传队和“会员之家”建设,确保做到组织网络健全、会员结构合理,群众自治有效开展。发展志愿者队伍,动员更多的相关专业人才和社会贤达加入到计生协组织中来,提高计生协服务能力和工作社会化水平。
3.深入推进流动人口计生协工作。按照“因势建组织、协会为平台、诚信促均等”的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建设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广“支部+协会”、联合型、园区型、行业型、物业型等建会模式,完善流动人口活动阵地、会员之家建设。力争年内做到流动人口计生协规模企业全覆盖,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集贸市场、商业中心、园区全覆盖,年内实现流动人口计生协覆盖率达80%以上。
三、丰富生育关怀行动内涵,提升品牌效益。
1.为民办实事项目。将生育关怀行动与创建幸福家庭活动有机结合,建立计生协会为民办实事项目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工作模式,推进计生贴息小额贷款、爱心保险等项目深入开展,使保险和贴息贷款这两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横到边、纵到底。开展点对点、户对户的帮扶活动,切实为计生家庭谋幸福,尤其是为计生特殊困难家庭解难题,促进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各乡镇建设1个示范点。
计划生育家庭爱心保险项目:除完成自治区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要求以外,采取以财政拨款、鼓励单位和个人自费的方式,多渠道筹集保费,拓展计生家庭爱心保险覆盖面,为计生家庭尤其是诚信计生家庭谋取更多的保障和利益(拓展任务数见附件)。
计划生育贴息小额贷款项目:各乡镇要按规定协调金融机构落实贷款政策,积极探索部门配合优先安排计生家庭、提高小额贴息贷款额度的新办法,不断扩大项目面,确保完成自治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任务,同时完成市级计划生育贴息小额贷款任务(详见附件)。
2.诚信计生-生育关怀公益金工作。继续发挥诚信计生—生育关怀公益金的平台作用,加大对诚信计生特殊家庭帮扶,完善诚信计生家庭利益导向机制。及时为符合条件的乡级计生干部申报国家基层计生干部特困救助。
3.青春健康教育项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青春健康教育服务阵地建设。适时组织全县青春健康教育师资交流培训活动,提高师资水平和能力。青春健康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加强与教育部门协作,力争将青春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各乡镇至少有一所以上的学校每学年安排不少于3课时,同时在社区、企业每年组织活动不少于4期。
4.协会项目工作。一是继续抓好“千万珍贵树种送农家”活动,确保诚信计生家庭从活动中受益。二是继续组织农村计生家庭唇腭裂患者参加自治区计生协会“生育关怀·微笑行动”项目(免费为唇腭裂儿童实施手术修复治疗),基层协会做好摸底、组织及术后回访服务。
四、深化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
1.强力推进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按照“两委领导负总责、协会承做当骨干、依法建章订制度、群众参与做主人”的工作机制要求,发挥协会优势,以诚信计生为载体,按照调整完善后的生育政策,指导修订自治章程、村规民约、诚信计生承诺书,提高群众自治能力,促进基层群众自治与行政管理的有效衔接,推动人口计生工作的转型发展。
2.深入开展基层群众自治“万村(居)示范”活动。将自治工作与诚信计生、阳光计生结合起来,加强分类指导、示范带动,各乡镇要培育1个诚信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争取到“十二五”期末,全县有80%的村(居)达到计生基层群众自治标准。继续做好全国第五批人口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和自治区第四批诚信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评选活动。
五、切实加强宣传工作,扩大协会的社会影响力。
1.开展主题宣传。配合做好生育政策调整完善后群众的宣传倡导工作,发挥基层村级计生协文艺宣传队和志愿者作用,县计生协将与相关部门联合组织开展“5.29”、“9.25”等重大活动日及春节慰问活动的主题宣传。组织乡镇筹备文艺节目参加全区计生协“生育关怀·情暖计生家庭”山歌比赛。做好村级计生协文艺宣传队乐器配备工作。
2.加强媒体宣传。把宣传工作与计生协项目、群众工作融合起来,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与沟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乡镇在县级以上刊物、网站刊登计生协信息6篇以上。办好《县计划生育协会工作信息》。积极征订《人生》杂志。
六、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切实增强履职责任。
1.加强机关组织建设。各级要充分利用卫生计生委机构改革之际,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协调有关部门,用好用足政策,力争人员配齐配强配到位,解决好协会机关的经费和办公场所等制约协会发展的瓶颈问题。
2.加强协会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各级计生协会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认真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培养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努力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
3.加强干部能力建设。认真组织全县计生协会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并指导乡镇做好基层协会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开展活动和实施项目,提高干部的组织处置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和工作执行力;通过推进规范化建设,提高机关干部的办文、办会和办事能力和效率。
七、加强亮点创新工作。
1.县级计生协拟在乡镇抓2个村的“六位一体”示范村工程。
2.县级计生协积极争取县委政府的支持,推行计生干部意外伤害保险,并拟再开发一个新险种,切实解决计生家庭的后顾之忧。
3.乡镇计生协要创新工作模式,形成一个有自己特色的新亮点工程。
- 上一篇: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工作要点
- 下一篇:教育局普法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