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工作要点6篇

时间:2022-07-08 10:03:14

导语:食品安全工作要点6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食品安全工作要点6篇

第一篇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基本民生问题,抓好食品安全工作意义重大。2014年,是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和职能调整之年。全年食品安全工作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理顺职责关系,强化基层基础,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加强制度建设,落实主体责任,构建社会共治格局,排查治理风险隐患,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为实施“五大行动”,建设美丽幸福新营造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

一、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

按照《省政府关于改革完善市县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意见》要求,加快改革完善食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确保尽快、全面履行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推进食品安全工作重心下移,力量配置下移,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管理责任。贯彻实施省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络建设指导意见,建立和发挥市场监督管理所及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的作用,完善覆盖行政村(社区)的协管员队伍,协助职能部门开展监管执法、排查隐患、报告信息和宣传引导等工作。密切协管员队伍与监管执法队伍的衔接配合,全面推行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

二、完善食品安全制度建设

继续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省实施<食品安全法>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质量标识制度。制订出台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自查报告制度。健全食品退市、召回和销毁管理制度,防止过期食品等物料回流食品生产经营环节。贯彻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年度报告和停产复产报告制度,进一步规范生产企业停产和复产行为。建立监督抽检信息公开制度和食品安全责任人约谈制度。完善部门间、区域间食品安全监管联动机制和信息通报制度。

三、严格食品安全全程监管

(一)强化食用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强对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活动的规范指导,严格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管理。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加大对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治理。巩固和完善出口杭白菊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成果,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建设,提升农业标准化实施率。加强对食用农产品的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检,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和生产加工环节。加强对农产品经销商的管理,强化农产品运输、仓储等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严把市场准入关,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原产地可追溯体系。规范畜禽屠宰管理,严防病死病害畜禽进入屠宰和肉制品加工环节。大力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建成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对公众免费开放,按要求在城镇农贸市场中打造“放心市场”,三分之一城镇超市设立“放心柜”。

(二)强化食品生产经营监管。加强日常巡查、执法检查和监督抽检,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力度。组织开展新一轮地产食品533安全保障行动。严格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准入管理,严把进口葡萄酒、乳制品、植物油等大宗商品的检验关。完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食品摊贩等综合治理机制,加强区域性特色食品监管,继续深化餐饮食品“321”示范创建工作。全面推行餐饮企业、单位“阳光厨房”工程,覆盖20%的特大型、大型餐馆和学校食堂,加强农村厨师管理,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聚餐的申报、备案与指导工作。开展保健食品经营单位实施备案和批发企业规范化管理试点,继续开展保健食品经营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加强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继续实施十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

四、着力优化食品安全环境

(一)深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继续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定2014年度市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计划,重点排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和农产品中使用禁限用农药、兽药等,以及肉类掺假、使用病死、毒死、来源不明和未经检疫的畜禽肉加工肉制品等行为,深挖带有行业共性的隐患和潜规则。建立风险隐患清单,实施整治督办制度,坚决清理整顿不符合食品安全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有效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

(二)深入推进食品安全治理整顿。以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经营有毒有害食品、废弃油脂回流餐桌等为重点,开展食品安全“百日严打”行动。组织开展农贸市场自制食品清源专项行动,加强源头治理。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摸底清查,开展许可证专项整治。巩固治理整顿成果,完善监管措施,健全长效机制。

(三)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改进执法手段,提高效率。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严禁罚过放行、以罚代刑,确保对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追究到位。建立涉案食品鉴定“绿色通道”,明确鉴定机构和专项经费,加大对涉案食品技术鉴定的支持力度。

五、夯实食品安全监管基础

(一)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组织实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统筹安排抽检范围、频次和品种,实现计划统一、经费保障、信息共享。规范监测数据报送、分析和通报,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利用。积极推进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工作,加快推进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建设,逐步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食品安全检测资源优化整合新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第三方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构建公平公正的服务竞争环境,完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支撑体系。

(二)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做好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修订及企业标准等的备案工作。强化食品安全标准的宣贯和跟踪评价。及时整理、规范食品领域各行业的行政许可标准。

(三)强化风险监测和评估预警。加快风险监测体系建设进度,全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本量达1件/千人口(辖区常住人口数),进一步完善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哨点医院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监测工作。及时整合分析风险监测与监督抽检结果,定期进行会商和通报,对区域性、局部性食品安全问题开展风险评估和预警。对2014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细化,作责任分解,督促整改落实。

(四)继续实施“绿色餐桌工程”。认真调研、修订完善“绿色餐桌工程”实施办法和奖励措施,健全生产、销售、监测等体系建设,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考核,组织开展绩效评价。

(五)加快信息化建设进度。搭建食品安全监管数据平台及食品检测信息统一平台、保健食品生产经营监管信息系统,加快食品安全重点品种的电子追溯系统建设。强化舆论监督,建立信息互通平台,向广大经营者、消费者提供及时的相关信息。

(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适时组建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积极发挥专家在食品安全政策制定、舆情应对、事故处置、重大项目论证等方面的作用。倡导科学监管,吸纳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人员自身学习与培训,提升业务能力。

六、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

(一)推进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实施食品安全红黑榜制度,促进企业自律。加快食品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诚信信息共享机制和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加强对食品相关行业协会的监督指导,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经验,重点在学校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

(二)深化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介,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认知水平和应对风险能力。组织开展2014年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公益海报进社区、大学生暑期食品安全社会实践活动。发放食品安全科普读本、教材,开展食品安全相关培训等。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先进人物和诚信经营典型的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三)鼓励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完善投诉举报工作机制,适时对投诉举报电话进行暗访。汇总分析投诉举报热点,为日常监管和确定专项整治重点提供依据。通过开展“你点题,我检测”、“你举报、我查处”、“我宣传、你传播”、“我执法、你参与”等系列活动,激发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热情,营造人人关心关注食品安全的浓厚社会氛围。

七、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置体系

(一)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部门应急处置职责,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快速响应能力。制定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规程,规范事故调查处理流程,提高事故处置效率。

(二)加大舆情监测。建立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制度,完善食品安全信息机制,确保信息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重大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归口。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及时、客观、准确地作出回应,做好舆论引导。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适时组建食品安全网评员队伍。

八、健全督查考核评价体系

(一)强化考核评价。市政府与各镇(街道)、相关部门签订2014年度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继续把食品安全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完善食品安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健全督查考核制度。根据《市食品安全“一票否决”制度》规定,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实行一票否决。

(二)严格责任追究。强化监督检查,及时查处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工作奖惩机制,对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符合《市食品安全行政约谈制度》规定情形的,对其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进行行政约谈。健全和落实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制定实施《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办法》,加大行政监察力度,严肃查处监管执法中的失职渎职行为。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事件)负有责任的责任主体,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第二篇

一、抓改革促调整,全面完成“改革之年”新任务

以转变职能为核心,以整合监管职能和机构为重点,深化改革创新,加强体制机制设计,顺利完成新一轮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确保开好局、起好步。

1.完成职能调整。按照省、市有关新一轮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积极配合市编办完成食品药品监管职能调整和市场监督管理局组建,将分散在各部门的食品药品监管职能和机构进行整合,全面履行生产、流通、消费环节食品安全和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管工作职责。积极做好相关职能移交、人员交接和工作交接等工作,促进新机构的有机融合。加强体制改革时期的思想教育,抓好改革过渡时期食品药品安全各项工作,真正做到工作不断、思想不乱、队伍不散。

2.健全基层网络。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基层责任网络建设,构建起属地管理、分区划片、条块结合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推进重心下移,组建镇(街道)市场监管所,加强人员、装备等配备。制订加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办法和实施细则,建立健全镇(街道)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加强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村(社区)食品药品工作站,配好协管员队伍,并建立报酬保障等机制,确保协管员承担起协助执法、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引导等职责。

3.强化责任落实。推动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科学制订食品药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完善以日常督查为主、问题导向为主、隐患整改为主的食品药品安全考核评价办法。会同有关部门制订食品药品安全行政责任追究办法,加大行政监察力度,严格执行食品安全“行政约谈”、“一票否决”等制度。推动“部门履职尽责”,理清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农业等相关部门的职责边界,消除监管盲区。真正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严格、规范组织生产经营,健全企业首负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4.完善协调机制。加强市、镇两级食安办自身建设,强化统筹规划、指导推进、制度建设等职责定位,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和综合协调的作用。以督查考核为抓手,加大协调力度,树立协调权威,督促镇(街道)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健全部门之间、部门与镇(街道)之间、本地与其他区域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通报、联合执法、行刑衔接、隐患排查、事故处置、宣传教育、打击犯罪等方面的协调联动,提高监管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一致性。

二、抓基础重提升,全面完成“履职之年”新任务

顺应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形势,做好充分准备,认真履行新职能,强化基础性工作,努力做到履行职责到位、监管基础扎实、服务水平提升。

1.加强日常监管。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生产环节重点加强食品标识标签、生产场所卫生、食品添加剂使用现场检查,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流通环节重点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无缝衔接机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原产地可追溯体系,实施批发、仓储和商场超市高密度监管;餐饮环节重点提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动态管理质量,强化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农村集体聚餐、农家乐、景区餐饮单位等监管,抓好重大活动餐饮食品安全监督指导。在药械保化监管方面,加强基本药物、高风险品种和特殊药品监管,推进新版GMP、GSP实施,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监管,强化医疗机构用药监管。加强监督抽验和检查力度,提高检查覆盖面,增强抽验针对性。抓好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全面落实索证索票等监管制度。

2.深化专项整治。针对消费量大、安全隐患多的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严惩重处违法犯罪,保持高压震慑态势。在食品领域,以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油、白酒、食品添加剂、儿童食品等产品为重点,以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学校周边、小作坊集聚地区等区域为重点,以网上销售服务等新业态为重点,同时在上半年开展食品安全“百日严打”行动,下半年开展农贸市场自制食品清源专项行动。药品领域,重点开展对制售假劣药品、网上非法售药、化妆品非法使用禁限物质、违法广告等专项整治,开展医疗器械“五整治”等专项行动。同时,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以及案件会商、信息互通等行刑衔接机制,确保执法打击到位。

3.增强技术支撑。加强对我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资源整合模式的调研和探索,加快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建设步伐。通过政策引导、购买服务、合同外包等形式,支持社会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发展,完善检验检测技术支撑体系。科学制订食品药品全年检验检测计划,完善检测信息统一、信息共享等机制,加强经费保障和检测设备配置,提升快速检测能力。制订食品药品安全专家聘任办法,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专家库,实行专家咨询制度。以信息化监管手段为支撑,提升食品药品智慧监管水平,统筹建立食品药品监管对象数据平台,加快电子追溯系统建设。健全药品零售企业信息化监管系统,建立医疗机构药品信息化监管系统。推广餐饮企业、学校食堂“阳光厨房”工程,健全完善农村家庭集体聚餐网上申报备案系统。

4.提升服务水准。坚持“一手抓监管、一手抓服务”,努力服务企业、服务民生。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承接好上级部门下放或委托的行政审批事项,增强承接审批事权所需要的专业力量、设备配置和经费保障,确保“接住、管好”。同时,坚持权力下移,尽可能向基层下放本局行政审批权限,并做到权责统一。提速增效,公布审批事项,理清审批流程,健全完善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AB岗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反馈制等便民服务举措,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监管对象。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结合新形势下食品药品产业发展特点,为党委政府做好决策辅助作用。深入企业,鼓励企业加强创新驱动,提供信息、政策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

三、抓防控保安全,全面完成“保障之年”新任务

坚持预防与控制并举,强化风险排查防控,消除风险点和隐患,加强社会共治,强化队伍建设,防范履职风险、廉政风险,保障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和监管队伍安全。

1.强化风险防控。着力实施和完善食品药品风险防控制度,

建立食品药品风险会商情况定期上报和情况通报制度,做到上下联动、信息共享。建立健全风险信息管理、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处置等机制,建成统一规范、动态高效的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健全“找问题、堵漏洞、定措施、抓落实、促整改”的风险防控工作流程。深入排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开展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风险等级划分。定期开展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制定具体的风险处置办法并抓好实施,提升风险管理和防控能力。

2.抓好应急处置。启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增援队,确保统一、快速、高效地处置紧急情况,有效缓解基层工作任务重、人手紧的情况,确保体制改革顺利过渡。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应急预案。以农村家庭集体聚餐、学校、景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等为重点,加强应急模拟演练,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及处置能力。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舆情监测机制和报告机制,及时分析舆情,提高处置效率。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建立网络评论员队伍,强化正面引导。加强食品药品安全舆情研判,有效开展舆情应急处置。

3.推动社会共治。深化示范创建。深入实施十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绿色餐桌工程,推进药品安全示范县、餐饮服务食品“321示范工程”创建,开展“平安药企、平安药店”和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示范创建,发挥示范引领效应。强化企业自律。建立健全企业主体责任报告及“红黑榜”等制度,深化诚信等级评定及分类监管。推进食品安全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支持相关行业组织制订行规行约,加强行业自律。加强社会参与。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完善有奖举报机制。深化“你点题我检测”、“我执法你参与”等系列活动。加强宣传教育,建立面向各种群体的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平台,开展“安全用药月”、“食品安全宣传周”等主题宣教活动,普及饮食用药安全知识。

4.注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

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市委“28条办法”,从严执行我市“三大纪律”和八项要求,落实厉行节约等规定,坚决纠正“四风”。加强廉政教育,强化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健全完善具有食品药品监管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强化作风建设,形成风清气正、狠抓落实的良好氛围。推进透明行政、阳光执法。严格推行行政处罚案件集中审理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完善执法监督制度体系,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和“阳光工程”,依法公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篇

2014年全市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加强基础调研,强化日常监管,规范制度建设,开展专项整治,着力构建我市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监管新体制、新机制,努力提高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科学化水平。

一、夯实监管基础工作

(一)加强监管队伍建设。落实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监管职能科室和监管人员。加强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人员的培训,监管人员要努力学习保健食品化妆品基础知识、法律法规等理论知识,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并加强交流学习。

(二)摸清企业基本情况。以“属地管理、守土有责”为原则,对辖区内企业加强监管,摸清辖区内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持证情况、品种数量、经营形式等,建立起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动态的电子化监管档案。

(三)掌握整体质量状况。逐步了解掌握全市保健食品化妆品流通使用环节情况,结合历年来监督抽检情况,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抽检,全面了解掌握我市保健食品化妆品的整体质量状况。

二、强化日常监管工作

(一)重点监管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深入企业生产现场,检查企业的持证情况、原料管理、生产过程、人员管理、产品检验、仓储管理以及产品备案等情况,督促指导企业严格执行《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和《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自觉把好质量安全生产关。配合市局做好生产企业的换证、变更的现场核查工作,配合市局做好美罗天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换发工作。

(二)逐步监管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单位。针对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使用单位量大面广,且目前尚无行政许可要求、本底资料掌握较难的现状,以产品抽检为主要手段,以处理举报投诉为主要内容开展监管。以药店经营保健食品化妆品为主要检查对象,尝试对保健食品化妆品批发市场、大型商超、专卖店、规模型美容美发店实施监管。对以讲座式促销的产品、广告产品等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产品,探索开展日常性监管。

(三)常态监管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监测。要总结几年来保健食品违法广告监测工作情况,探索建立保健食品违法广告监管制度,包括证据保存、违法行为处理等制度,促进保健食品违法广告监管常态化、程序化。

三、突出重点特色工作

(一)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专项检查。根据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企业行业的实际情况,本着先易后难的特点,首先对药品零售企业经营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经营情况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药店经营保健食品化妆品是否分区分类管理,索证索票、台账记录、进货查验等管理制度是否按规定执行,产品的进货渠道是否可追溯,假冒伪劣、过期失效等产品是否销售,产品标签标识和宣传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二)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示范单位创建。根据省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从2014年起用3年时间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示范单位(示范柜台)创建活动,到2015年实现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示范店镇街道覆盖面达100%。根据上级要求、选择符合创建申报条件的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企业开展创建活动。

(三)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原辅料专项检查。根据我市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品种,重点检查灵芝孢子粉类、软胶囊类保健食品及洗涤护肤类原料的管理情况,重点加强保健食品化妆品原料进货的监督管理。检查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有无与原料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质量责任;采购合同中有无包括原料质量控制要求和质量指标、检验方法等质量责任方面的内容;有无对原料供应商进行审查,并建立审查档案,做好审查记录;有无建立健全检验制度,强化原料进厂检验,并将检验报告留档备查;有无建立健全原料采购档案,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确保使用原料来源可追溯。对委托生产的要做到“四个明确”:明确委托双方的责任、明确委托双方的生产经营场所、明确委托双方不得将生产的品种再次委托、明确产品标签说明书需全面真实地反映委托双方的信息。

(四)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宣传周活动,让安全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通过编印宣传册、发放科普读物、张贴宣传画、开展科普讲座等形式,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平台,大力宣传保化监管法律法规以及科普常识,不断增强公众法律法规和正确消费意识,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第四篇

一、指导思想

2014年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平安”建设工作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公众食品药品安全满意度为目标,以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为中心,振奋精神、改革创新,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切实完善监管机制,着力加大监管力度,全力提升监管能力,努力强化监管文化引领,强力推进我市食品药品安全水平加快提升,为促进“平安”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工作目标和要求

以科学监管理念为核心,全面履行食品药品监管职能,完善“平安”建设工作机制,努力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努力实现“一个确保、二个安全、三个强化”的目标和要求。一个确保,即确保全市不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二个安全,即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和干部队伍安全。三个强化,即强化综合协调和食品监管新职能,推动食品安全工作新进展;强化日常监督,全面提升药械监管工作水平;强化专项整治,全力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平安建设工作责任制

1.强化领导责任。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切实担负起保平安、促和谐的领导责任;全面执行“平安”建设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责任人,签订“平安”建设工作责任书;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支持保障力度,真抓实管,努力形成工作合力。按照全面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的要求,继续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党委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和“平安建设”考核内容,建立健全安全监管责任公示制和过错追究制,实行“一票否决制”。制定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考核办法,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推动落实“政府负总责”,严格履行“部门负其责”,切实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着力形成食品药品安全综合施治新格局。

2.强化机构建设。在推进机构改革过程中,注重加强“平安”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建设,配好专(兼)职工作人员;确保“平安建设”建设工作年初有部署、平时有督查、工作有信息、年终有总结。

3.强化责任落实。完善“平安建设”责任人政绩档案和述职报告制度;落实“平安建设”建设工作议事制度,坚持把“平安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专题研究“平安建设”建设工作会议,定期分析工作情况,及时研究部署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落实具体工作。健全经费保障制度,“平安建设”建设工作经费列入单位财务预算并落实到位。

(二)更加注重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监管体制机制

1.抓改革、促调整,着力理顺权责关系。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依法依规有序地完成职能调整和移交,确保机构改革顺利进行。组织实施和落实食品药品监管机构“三定”方案,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理顺权责关系,积极承担药品、医疗器械、餐饮服务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四品一械”)安全监管职责。加快推进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体制改革,完成食安办机构建设,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综合监管。建立健全机构改革到位后各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机制制度,确保监管职能调整到位,内部机构设置到位,监管人员配备到位,监管经费保障到位。

2.抓责任、强落实,着力完善责任体系。推动落实“政府负总责”,修订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状况评估和责任评价体系,实行食品药品安全行政问责制、责任过错追究制和重大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全面落实“部门负其责”,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明确部分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意见》,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明确责任区域,消除监管盲区,理清责任内容,落实监管责任。监督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严格按照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经营,发生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依法依规追究相应责任。

3.抓统筹、建网络,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积极统筹城乡监管,加强镇(街道)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镇(街道)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制订出台加强基层监管机构建设办法细则,建立健全镇(街道)食品药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完善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监管网络。建立镇(街道)、村(社区)食品药品安全“一专四员”(食品药品安全专职干部、协管员、联络员、信息员、宣传员)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完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信息通报、应急处置、业务培训、考核评估等机制。深化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组团式服务、网格化管理”机制,提升监管实效。坚持重心下移,推进食品药品监管派出机构建设,充实基层监管执法力量,构建起城乡并举、条块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药品安全城乡一体化监管体系。

(三)更加注重科学监管,进一步规范净化市场环境

1.抓规范、保安全,强化药械日常监管。加强基本药物生产、配送企业监管,严格执行目录报备制度,动态掌握基本药物品种和配送企业中标情况,建立完善监管档案。推进《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实施,加强药品生产原料、辅料和药包材的管理,确保源头质量控制有效。加强药品经营许可审批,贯彻实施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加强GSP认证和跟踪检查。积极开展药品零售连锁和零售企业准入标准研究,促进药品零售连锁经营快速发展。推进《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工作,督促、指导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按规范要求实施软硬件提升改造,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查处无证经营、挂靠经营、超范围经营和从非法渠道购进药械等行为。严格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加强药械购销渠道管理、冷链管理,突出高风险品种药品、特殊药品的监管,强化麻黄碱复方制剂购销用安全监管,防范流弊事件发生。加强药品使用环节监管,认真贯彻实施《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继续开展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监督检查,着力规范采购、储存、保管、调配等行为。

2.抓管理、履新职,强化餐饮保化安全监管。职能调整到位后,积极履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新职能,组织开展餐饮服务单位情况调研。严格规范餐饮服务食品许可管理。全面推行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基本完成新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监督信息公示制,积极实施“五常法”、“三常法”分类管理。重点加强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监管,控制餐饮原辅料安全风险。全面实施农村集体聚餐申报和农村厨师体检及登记、培训管理制度。建立重点时段、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制度,及时部署并切实抓好重要节日、重大活动、高温季节和重大疫情发生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确保不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强化学校食堂和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积极履行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管。深入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情况调研,建立健全监管档案。组织实施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日常监督检查实施办法,强化重点产品监督检查,推进保健食品经营企业登记备案工作,建立健全保健食品化妆品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

3.抓协调、严督查,强化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充分发挥食安办参谋助手作用,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积极开展政策研究、组织协调、应急管理、督促指导、考核检查等工作。配合人大做好食品安全“一法两规”执行情况审议意见整改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认真制定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计划,抓好目标任务和责任分解,健全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完善食品安全工作例会、形势分析、联席会议、重大问题会商、食品安全领域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制度,及时研究解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强化重点工作的督促检查,开展重点问题、突出问题的明察暗访和督查督办。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建设,切实提高综合协调的有效性、针对性,建立起上下一致、职责明确、有效衔接、配合密切、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

(四)更加注重典型引领,进一步推进示范创建工程

1.抓深化、求突破,全面推动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程。深入推进食品安全责任网、监督网、流通网“三网”建设,提升“三网”运行质量。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示范镇(街道)复查复评,巩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创建成果,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示范创建长效机制。深入实施“绿色餐桌工程”,认真研究、科学制定“绿色餐桌工程”实施办法与奖励措施,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考核,组织开展绩效评估。职能调整到位后,积极探索启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创建工作。积极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321示范工程”创建。开展千万学生饮食安全示范工程。开展餐饮服务食品示范街、示范单位、示范镇(街道)创建活动。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市场规范化试点管理和示范店创建活动。

2.抓巩固、谋发展,全面推进药品安全示范创建工程。继续深化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建设,提高农村药店和医疗机构药房的规范化水平,切实保障农村药品安全。拓展药品示范创建的广度与深度,在实现药品安全示范镇(街道)全覆盖的基础上,着力抓好药品安全示范创建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加强绩效评估,巩固发展创建成果,建立健全药品示范创建长效机制。延伸示范创建内涵,启动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市创建活动,力争尽早步入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县(市)行列。结合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评,依托“平安”建设平台,扎实开展“平安示范药企(药店)”创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提升平安系列示范创建水平,增强药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实效。

3.抓自律、讲诚信,全面推行诚信示范企业创建工程。职能到位后,全方位建立健全“四品一械”诚信评定机制,完善信用等级分类评定。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对制售假劣产品、不遵守商业道德的失信单位,增加检查频次,加大查处力度。建立诚信激励机制,优先办理诚信单位的各项审评认证、审批事项。推动建立相关食品药品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协会切实承担起促进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人才交流、品牌推广、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按照“部门推动、行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开展药品、餐饮、保化行业“重质量、讲诚信、保安全”示范企业创建活动,评选出一批“诚信示范企业”,逐步形成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建立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红黑榜”与“黑名单”制度,加大对失信企业惩戒力度。

(五)更加注重打假治劣,进一步加强综合整治力度

1.抓整治、除隐患,严打违法犯罪行为。深化食品药品安全大排查大清理,巩固深化食品药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成果,加大突击检查、联合检查、飞行检查、八小时外巡查等工作力度,组织开展重点领域、重点品种、重点时期的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和联合执法。始终保持打假治劣高压态势,加大对药品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重点组织开展基本药物、非药品冒充药品、假劣药械、中药材、中药饮片、疫苗、无菌医疗器械、植入性医疗器械等专项整治。职能调整到位后,加强学校食堂、旅游景区餐饮、建筑工地食堂、新居民聚集区、农村集体聚餐、农家乐和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查处无证经营、采购使用劣质食用油、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严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以批发市场、药店、专卖店、美容美发店为重点,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的专项整治,突出保健食品化妆品违法添加、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的查处。

2.抓稽查、重衔接,创新执法监管机制。深化“五方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健全重大案件移送制度,建立大案要案线索沟通机制,严格执行重大案件报告制度,完善案件督查督办机制,积极构建“联防、联动、联打”的打假治劣协作体系。加强与工商、宣传、广电等部门的衔接,建立健全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虚假违法广告综合治理制度,联手整治虚假违法广告,综合运用广告监测、监督检查、抽样检验、监督下架、暂停销售、消费警示、公开曝光、行政处罚和刑事司法相结合等手段,有效遏制和减少虚假广告。加强互联网药品信息的监测,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虚假药品信息和违法销售药品等行为。加强与公安、邮政等部门的衔接,建立健全邮寄药品专项治理制度,重点打击利用寄递渠道违法销售药品等行为。注重区域合作,建立健全跨地区联合办案工作机制。

3.抓检测、提质量,切实提升抽验效能。科学合理制订药械抽验计划,对投诉举报集中、不良反应多、违法广告严重、中标价格偏低的品种加大抽验力度,提高监督抽验的针对性。全面完成监督性评价性抽验任务,确保基本药物抽验覆盖率达到100%,药品监督抽验覆盖率90%以上,药品评价抽验合格率达到95%以上。加大基本药物、高风险产品、群众关心以及热点产品的抽验比例,完善问题产品召回和处置制度。加强餐饮服务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抽检和评价性抽检工作,重点对风险度高、消费量大、易违法添加药物和禁用物质、超量超范围使用限用物质等产品开展有针对性的监督抽检。餐饮食品评价抽检合格率90%以上,餐饮具抽检合格率75%以上,保健品化妆品抽检合格率92%以上。

(六)更加注重风险防控,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1.抓制度、定预案,夯实应急管理基础。完善预警应急制度,探索建立以风险预警平台、评价性监测网、监督性监测网、不良反应监测网为核心的风险预测预警制度。修订完善重大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职能调整到位后,调研出台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加强社会应急联动,探索建立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协调机制,完善报告、值守、防控、监测、处置、善后以及责任追究机制,督促指导高风险及重点企业建立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抓预警、善处置,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构建预警应急管理信息平台,落实专员开展舆情监测,完善舆情监测与信息机制,明确信息主体和审核程序,科学、准确信息。主动防范、及早介入、审慎稳妥地应对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完善部门间信息、事件通报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并分析研判食品药品安全舆情信息。建立健全应急指挥系统和协同联动工作平台,完善应急处置机制,突出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早发现、早介入、早报告、早处置,将突发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加强应急队伍能力建设,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与培训,提高快速响应能力。

第五篇

2014年全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市十三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狠抓落实、大干快上”工作总基调,以“强监管、保安全、强服务、促发展”为主题,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中心,全面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深入开展整顿治理,切实加强日常监管,巩固深化示范创建,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做好重大活动保障,防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努力构建我市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新体制、新机制,保障全市人民饮食安全,为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作出贡献。

一、健全三大体系,全面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一)健全培训教育体系。以培训教育为抓手,以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开展餐饮服务许可、三常法、五常法、稽查执法、食品添加剂标准、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置、快速检测操作、农村集体聚餐监管等知识进行全员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适应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要求。

(二)健全技术支撑体系。制定餐饮服务食品抽验计划,积极开展餐饮食品安全监督抽验和评价性检测,扩大覆盖面和频次,餐饮食品评价抽验合格率达到90%,餐饮具抽验合格率达到75%。加强餐饮服务食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快速检测在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应用。建立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建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家库,成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家咨询委员会。积极探索大型餐饮单位实施电子化监管(非现场监管)试点工作,推行“阳光厨房”工程。

(三)健全制度保障体系。建立健全餐饮服务许可制度,研究制订《市餐饮服务许可规范(试行)》,严把餐饮服务许可关,细化餐饮服务业态分类,严格许可受理、审查、发证程序,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深入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调查研究,组织开展餐饮服务单位调查摸底,建立健全餐饮服务食品监管新机制。严格餐饮服务食品行政处罚关,研究制订《市餐饮食品安全监管行政处罚规范(试行)》和《市餐饮食品安全监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细则(试行)》,建立健全内部督查制约机制,规范监管行为,做到依法行政。

二、推进三项工程,全面深化餐饮示范创建

(一)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321”示范工程。启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创建工作,2014年创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1条、示范单位5家。启动市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镇(街道)创建工作,并分三年逐步实现本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镇(街道)全覆盖。

(二)推进百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研究制定百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实施方案,以学校食堂为重点,组织实施百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加快推进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等级提升,进一步提高学校食堂量化分级A、B级比例,提升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自身管理水平。深化学校食堂示范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学校春秋季开学、中高考期间餐饮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组织开展学校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学校周边餐饮单位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三)推进餐饮单位量化分级提质扩面工程。按照“依法行政、全面覆盖、公开透明、量化评价、动态监管、鼓励进步”的原则,加强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积极在餐饮单位推行“五常法”等管理制度,在A级单位全面推行“五常法”管理。在各类学校食堂推行“五常法”管理模式,2014年完成80%以上学校食堂实行“五常法”的目标要求。强化信息公示,严格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台帐登记管理等制度。修订出台《市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全面实施农村集体聚餐申报和农村厨师体检培训制度,完善农村家庭聚餐申报及食品安全指导工作。

三、明确三个重点,全面开展餐饮专项整治

(一)明确重点内容,开展“餐剑”行动。以餐饮单位自制糕点、餐饮具消毒、凉菜间、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等高风险食品和关键环节为主题内容的“餐剑”系列专项行动,加强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时段的专项整治与专项检查,提升餐饮食品安全整体水平。

(二)明确重点品种,开展专项检查。组织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日大整治行动,深入排查风险隐患,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学校、机关事业单位食堂和旅游景区等餐饮单位的监管,开展餐饮服务单位自制肉馅类食品安全、民工子弟学校食用油安全问题专项检查等专项行动,进一步推进餐饮环节乳制品、粮油、酒类、肉类、蔬菜、食品添加剂等重点品种的综合治理。

(三)明确重点任务,开展综合治理。按照“十小”整规工作的新目标、新要求,结合餐饮服务业基本情况排摸与许可证专项检查活动,继续推进小餐饮整规工作。积极配合镇、街道做好“国卫”、“省卫”的创建或复评工作。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依法严厉打击餐饮食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行为。

四、建立三类模式,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一)建立餐饮单位诚信管理模式。推行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责任人约谈、餐饮安全飞行检查和“黑名单”制度。积极推动餐饮行业协会的筹建,提升餐饮单位自身管理水平与自律意识。推进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实现中型以上单位一户一档。组织开展对全市餐饮服务单位负责人培训一次、约谈一次、签订一份承诺书的“三个一”活动,切实增强餐饮服务单位负责人依法诚信经营意识。

(二)建立从业人员全员培训模式。出台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考核规定,对餐饮从业人员加强培训考核,提高法律法规意识和餐饮食品安全知识水平。

(三)建立餐饮监管绩效考核模式。完善餐饮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切实提升监管绩效。探索研究餐饮食品安全监管考评新机制,大力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动态考核和绩效考核,促进餐饮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

五、完善三条机制,全面抓好应急保障工作

(一)完善食物中毒事故处置机制。加强调查研究,适时修订我市餐饮服务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操作规范,加强应急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预警监测,确保全年不出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确保事故有效处置率达到100%。

(二)完善风险隐患防范机制。构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预警应急管理信息平台,落实专员开展舆情监测,完善舆情监测与信息机制,明确信息主体和审核程序,科学、准确信息。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三)完善重大活动保障机制。实施重大活动全程监管、全程指导、全程督查工作机制,探索建立重大活动餐饮安全保障规范和提前介入、食品主要原辅材料定点供应机制,切实做好各类重大(重要)活动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确保餐饮食品安全。

六、发挥三方作用,全面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一)发挥宣传教育作用。采取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大课堂、组织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加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餐饮监管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饮食安全知识和预防中毒知识,不断增强公众法律法规和安全消费意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强化与新闻媒体的合作交流,做实“食品药品安全时报”、“食品药品安全之窗”,积极宣传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政策、安全消费常识、警示信息和工作成效。积极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认真核查媒体反映的有关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问题,及时反馈处理结果和采取的措施。

(三)发挥公众监督作用。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我执法、你参与”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家长代表、消费维权义工、公众评论员等人员参与执法活动,充分发挥社会监督机制的作用,倒逼餐饮单位主动抓好相关制度的贯彻落实,自觉强化食品安全意识。

第六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为主题,紧紧围绕食品药品监管中心工作,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采取日常宣传和重点宣传相结合、宣传教育与监管工作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第一责任人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全民关注、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共筑食品药品安全坚固防线,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二、工作目标

(一)食品药品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初步建立。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扎实有效的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逐步建立起“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初步形成镇(街道)、部门、企业、行业协会、专家、消费者和媒体共同参与的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网络体系。

(二)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能力显著增强。积极拓展宣传渠道,采取多种形式,以消费者、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和主要从业人员为重点,大力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科普知识和生产经营科学技术,倡导科学、合理、健康的饮食用药习惯,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切实提升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的整体素质和经营水平。

(三)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得到普及。根据《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要求,以机构改革和《食品安全法》实施三周年为契机,重点做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省实施〈食品安全法〉办法》、《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监管队伍依法行政、消费者依法维权的能力和从业人员依法生产诚信经营的意识。

(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明显提高。以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人员岗位培训为重点,通过集中培训、制作发放专业培训教材、专题讲座、参观交流等方式,加大监管执法培训力度,增加教育培训频次,提高科学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逐步实现监管人员教育培训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切实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科学监管能力。

(五)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形象得到提升。大力宣传我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提高公众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认知度和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参与度;突出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创建、“绿色餐桌工程”、基本药物质量监管、企业诚信建设、先进典型等重点专题宣传,有效增强公众消费信心。结合创先争优等活动,大力宣传我局在坚持科学监管、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强化执法廉政监督、营造廉政文化、监管文化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经验。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宣传平台建设,拓宽宣传教育渠道

1.加强新闻媒体合作。进一步加强与电视台、《日报版》的合作,制作食品药品专题宣传片,展示食品药品监管重点工作、特色工作,不定期向社会宣传食品药品法律法规、食品药品安全常识、监管工作动态、检验检测通报、食品药品专项整治、重大执法行动等。提高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关注度。

2.强化网络阵地建设。加快我市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做好我局政务网站的改版工作,规范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局政务网站和市食品安全信息网的信息,做好网站维护工作,保证网络良好运作。进一步抓好党务政务信息公开,完善信息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积极宣传食品药品法律法规、监管动态和队伍建设等情况,主动向社会及时通报专项整治、打假治劣、监督抽检等信息,公开曝光食品药品违法典型案件,进一步规范《食品药品监管》简报的工作。

3.依托社会宣传平台。以食品药品示范创建为契机,制作印有食品药品监管职能、日常工作、法律法规、安全知识等内容的宣传展板,通过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各行政村及社区居委会宣传栏向广人人民群众宣传食品药品相关内容;依托城区各主要道路上的电子屏幕,根据需要滚动播放食品药品安全标语、安全常识等内容。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式宣传网络,切实提高宣传效果,有效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4.借助驻村干部优势。由驻村干部牵头,组织药师志愿者、本局其他工作人员、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等,开展“食品药品安全进村入户”活动,通过开展药师志愿团现场咨询服务、清理农户家庭小药箱、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督队伍大整合,建立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宣传牌、宣传栏、宣传走廊和开通手机短信、广播平台等,提高村民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关注度,全方位营造农村食品药品安全良好氛围。

(二)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丰富宣传教育内容

1.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十进”宣传活动。夯实各项工作基础,进一步深化食品药品安全“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市场、进单位、进工地、进家庭、进新居民”活动。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和不同人群的实际,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村村通、互联网、移动通信、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图书和文艺节目下乡等便捷有效的方式和途径,进一步推动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向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各方面延伸,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全覆盖。

2.深入开展现场宣传活动。围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法治宣传月”、《食品安全法》实施三周年、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安全用药月、“12.1”药品管理法修订实施日、“12.4”法制宣传日、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市创建暨安全用药合理用药专题文艺晚会等有声势、有影响的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现场真假药品对照、解答群众咨询、有奖知识竞猜、展出宣传图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的宣传咨询活动,努力扩大宣传效果和影响。

3.扎实推进“药学服务进社区”活动。充分发挥药师专业知识优势,组织“药师服务团”深入结对社区开展用药咨询指导、清理家庭药箱、免费测血压、测血糖、免费煎药、切饮片等药学服务活动,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促指导,使药师服务活动常态化,真正起到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目的。

4.深入开展走访服务活动。组织局党员干部认真开展“进百村住千家联万户”实践活动和“四联四强”走访服务活动,推动党员干部下基层、访民情、办实事、解难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将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资料和书籍直接送到农村,送到企业,送到广大人民群众手中。

5.开展食品药品安全“请进来”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开放日”、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通报会、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老干部座谈会等活动,向市民、老干部宣传介绍我局职能及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做好人大、政协食品药品安全专题调研考察宣传工作,向代表、委员通报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和监管工作情况。邀请新闻媒体记者参加座谈会,探讨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思路和举措。

(三)组织专业知识培训,夯实宣传教育基础

1.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人员的培训。通过制作发放专业培训教材、课本,举办集中培训班等方式,对各镇(街道)、振东新区分管领导及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监管人员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专业知识,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提高科学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2.开展对食品药品安全联络员、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的培训。建立食品药品安全联络员、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的培训制度,科学制定培训教育方案,针对联络员、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的职责、任务和监管工作重点等情况,精心编制教育培训课程,并要经常深入镇(街道)、村(居)委会开展调研,根据日常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时调整和充实教育内容,逐步提高基层一线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3.加强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的教育培训。通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典型案例分析、经验交流、介绍监管形势以及到优秀企业进行观摩学习等方式,加强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力度,提升食品药品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确保企业能诚信守法经营,进一步推动我市食品医药行业健康飞速发展。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顺利迎接十八大的召开,做好今年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对宣传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以更高的起点、从更高的层次来加以谋划。因此,各科室务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并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为开创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新局面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切实强化工作措施,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宣传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各科室务必要围绕年度宣传教育工作计划确定的工作重点,按照“综合办公室统筹协调、各科室协同配合”的原则,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积极协调,多方支持。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与食品监管各相关部门、各镇(街道)、食品企业、涉药单位的协调沟通,确保与新闻媒体之间联络渠道的畅通,争取社会广泛支持,为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准确把握食品药品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注重宣传照片、宣传媒体刊登资料、方案材料的归档整理,建立宣传台帐,总结工作经验,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持续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