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点5篇
时间:2022-07-03 09:13:16
导语: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点5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2014年是人口计生事业面临机构改革和生育政策调整双重考验的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点突破年。全区人口计生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落实“单独二孩”生育政策为重点,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主动作为,开拓创新,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全年目标任务与工作安排如下:
目标任务:2014年,全区出生政策符合率达99%以上;人口信息化建设达标率达95%以上;家庭健康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率达94%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兑现率基本兑现;常住人口出生性别比在保持正常的基础上,同比有所下降;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经费区级财政年人均投入达12元以上。
(一)突出一大重点,稳定人口计生事业。根据省、市相关决策部署,按照“总体稳定、城乡统筹、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原则,稳妥扎实有序的组织实施“单独二孩”政策。
1.加强预测监测。通过电话、上门走访等方式对符合政策的“单独”夫妇做抽样调查,掌握辖区范围内“单独”夫妇的生育意愿,并进行出生人口监测预警,做好新政实施后的出生人口预测预报工作,为政府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提供依据,为更好地应对就学、就医、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做好准备。
2.加强宣传培训。充分利用公告栏、计生网站、社区电子屏、智慧社区平台等大力宣传“单独二孩”计生新政细则、注意事项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引导群众错开补偿性生育高峰。对全区所有基层计生工作人员及志愿者进行系统培训和详细解读,让他们更准确、更深入地了解新政细则,为群众提供更为精准、贴心的服务。
3.加强服务管理。针对新政实施后带来的高龄产妇增多等情况,加强生育技术服务指导,大力普及孕前优生知识,实现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覆盖,预防高危妊娠,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广泛听取群众和基层工作人员的意见建议,简化办证手续,做好再生育审批工作。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严肃查处违法生育行为,保证生育政策执行的严肃性、稳定性、连续性。
(二)夯实两大基础,强化为民服务优势。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工作队伍基础,确保干部思想不乱、队伍不散;一手抓工作环境基础,确保服务环境更加优质,服务更上水平。
1.加强计划生育工作队伍基础建设。一要加强党风行风建设。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转变计生工作作风,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二要加强基层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全区计生干部业务培训工作,增长人口计生干部的智慧,增强服务育龄群众的能力,保持队伍的旺盛战斗力。三要加强协会组织建设。重点推进流动人口集聚地、高校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建设,扩大基层计生协组织网络的覆盖面,加强工作指导,督导规范化建设,提高群众自治水平。
2.加快计划生育工作环境基础提优。一要加快信息服务水平提升。对全员人口、药具、流动人口等信息系统进一步优化、完善,确保信息系统高效运行。二要加快世代服务转型提质。进一步拓展“六位一体”的人口与家庭公共服务职能,促进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服务均等化、全程信息化。三要加快依法行政工作提严。深化“阳光计生”行动,健全信访维稳机制,加强对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的管理,规范生育秩序,保持对“两非”行为的高压态势。
(三)做优三大实事,提升和谐计生氛围。进一步健全家庭发展促进的机制体制,提升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
1.扎实落实利益导向政策。2014年预计利益导向投入经费不少于1500万元,其中兑现2010年10月至2012年其他持证退休人员的一次性奖励金1000万元,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扶金65万元,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400万元。进一步健全完善计划生育公益金管理使用制度,拓展计生困难家庭的帮扶渠道。
2.长效推进特殊家庭帮扶。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部门政策协调机制,新建1-2个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心理关爱基地,完善运作机制,真正发挥其心理关爱阵地作用。通过政策扶持、志愿者结对、专业机构援助等多种形式,引导和扶持民间团体和志愿者参与计生特殊家庭帮扶服务,建立生活照料、养老保障、精神慰藉等长效全覆盖的特殊家庭帮扶模式。
3.继续深化“人口家庭幸福工程”。倡导新型家庭人口文化,继续实施免费优孕助孕项目、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青少年健康人格促进、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中老年健康促进、新市民康健计划、生育关怀帮扶、特殊家庭帮扶“八大项目”。组织特困家庭及无业失业已婚育龄妇女“两癌筛查”;年内完成免费孕检目标人群1000人次,推广“婚孕检一体”模式;拓展“太阳花”青春健康教育基地,扩大“同伴教育”宣教力度;新建1家企业外来工健康促进平台“康健驿站”,促进流动人口身心健康、社会融入和自我维权。
第二篇
一、贯彻十八大精神,推进“十二五”争创工作
1、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是抓好新一年工作的前提。全系统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抓好、抓实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贯彻。要学会用十八大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概括武装头脑、统揽全局,找准工作的关键点与结合点。要强化理论联系实践,积极转化学习贯彻成果,推动全区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2、组织开展“十二五”中期评估。围绕“十二五”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省“十二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市、区)创建要求,加强指导和督查,确保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各级要对照目标任务,开展“回头看”活动,通过专题调研、明查暗访、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查找薄弱环节,并及时整改,确保出生政策符合率、出生人口性别比、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等3项核心指标全面达标,中期评估取得优良成绩。
二、坚持依法行政,优化人口工作环境
1、加强行政指导。学习贯彻《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方便群众办证的通知》、《省人口计生委关于进一步简化计划生育证件办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优化办事流程,实现简政便民。规范再生育审批、社会抚养费征收等行政执法行为,开展执法案件卷宗质量评比专项检查。在有条件的街道成立计划生育行政执法队伍,整合街道各相关单位执法力量,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查处违法生育以及打击“两非”等计划生育综合执法行动。
2、落实各项利益导向政策。规范实施农村奖扶、特扶和三级以上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特别扶助。按照苏财教〔2014〕1号文件精神,提高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标准。坚持即退即发的长效工作机制,做好2014年度企业持证退休职工和非从业居民一次性奖励登记工作,实现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奖励全人群覆盖。
3、深化“阳光计生”行动。完善“三项公开”,开展“四项评议”,强化“五项监督”,不断推动“阳光管理”、“阳光服务”、“阳光维权”。建立明查暗访工作机制,对计生条线“两个纪律”及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勤政在岗、规范服务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重点开展“阳光计生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实现“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创建全覆盖。
4、健全信访维稳机制。充分发挥“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12356”阳光计生服务热线作用,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维护群众信访权益、切实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加大信访维稳力度,建立适应新形势,分层分级、上下联动的舆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建立健全信访维稳应急预案,果断应对负面舆情,快速反应、科学应对、稳妥处置。强化领导责任,落实属地管理,化解信访积案,力求信访问题的妥善解决,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推进人口家庭幸福工程,提高家庭发展能力
1、大力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大优生优育知识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知晓度和群众参与度。按照“城乡统筹,整体推进,规范运作,全面覆盖”的要求,全年完成1200人次待孕夫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推动出生缺陷预防关口前移,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
2、积极推进生育关怀行动。实施特困家庭帮扶项目,制定和实施计划生育特困家庭帮扶措施,完善公益金使用管理办法,切实关心关爱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切身利益。整合卫生、民政等相关部门资源,年内建成1个“爱心屋”,开展对失独特困家庭系列帮扶行动,组织志愿者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的上门服务,心理沟通、精神安慰、生活照顾、健康教育等多项服务。实施生育关怀帮扶项目,开展“亲情牵手,结对帮扶”活动,创新帮扶服务内容和方式,扩大服务群体,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结对帮扶率达95%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应为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促进就业、改善生活提供及时帮助,培育并积极申报市级生育关怀帮扶基地。有序推进生育关怀系列保险工作,进一步提高保险覆盖面。
3、积极开展健康促进行动。规范知情选择服务,提倡选用长效避孕方法,减少意外妊娠,倡导安全性行为。实施青少年健康人格促进项目,进一步扩大青春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在五星医院建成“少女援助中心”,提供青春健康技术服务、心理咨询等青春健康促进服务。开展专家面对面、同伴教育、青春健康知识进校园巡回演讲等活动。推进“中荷太阳花”国际合作项目,按照项目方案的时序进度,认真实施各项工作计划。依托各级人口学校办好青春健康教育家长课堂,共同推进青春健康教育进家庭。实施中老年健康促进项目,深化中老年健康基地建设,荷花池街道北大街社区建成1个“银龄乐园”,开展健康教育,组织老年人进行生活技能训练、抗衰老训练,延缓生理机能退化程度。
4、切实加强人口文化建设。实施人口文化推进项目,以婚育新风进万家为载体,开展“幸福满屋”人口计生服务宣传活动,推进人口文化创新。规范人口文化园建设,建成一个市级人口文化示范基地。继续实施新农村新家庭新三年计划,开展市级“幸福家园示范村(居)”、“幸福家庭示范户”评选表彰活动。
5、推进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流动人口综合治理,继续实行“阵地联建、管理联动、信息联通、服务联享、知识联普、民生联帮”六联工作模式,落实“六免两优惠”政策,开展以“关爱新市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建立流动人口便民服务点,打造流动人口“温馨之家”,实现“市民化管理、均等化服务、同城化待遇”。加强区域协作提高网络化协作水平,创新区域协作模式,加大信息沟通和违法生育情况通报和处理工作的力度。推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新经济组织、非公企业、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地计生协会组织建设,成立“计生协+党支部”和“计生协+工会”的会员单位,流动人口计生协会覆盖率达85%以上。
6、加强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巩固具有特色的早教工作模式,继续夯实全市人口早期发展指导服务网络体系,做好《市0-3岁婴幼儿家长指导手册》发放工作,做好《成长阶梯—0-3岁婴幼儿测评与早教课堂》的免费测评和培训。继续免费发放早教体验券和早教点播卡,举行科学育儿知识社区巡回讲座,举办亲子活动。
四、强化基层基础,优化工作机制促转型
1、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人口信息应用水平。继续推行村、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计生管理网络体系。完善全员人口信息采集新机制,坚持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交换制度,加强部门数据对比分析及核查入库的考核力度。组织开展人口计生统计数据质量信得过活动,排查基础工作和信息质量,促进统计数据质量的全面提升。加大信息准确率考核力度,尤其要加大部门共享信息核查质量的考核,加强人口数据的综合应用。
2、加快“世代服务”体系转型。进一步拓展“六位一体”的人口与家庭公共服务职能,加速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数字化、服务智能化、平台网络化,不断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服务均等化、全程信息化,为群众提供品质更优、效率更高、覆盖更广的公共服务产品。
4、加强协会组织建设。指导基层协会按时换届,督导基层协会规范化建设,做到有“计生协会”“会员之家”挂牌、有活动场所、有服务项目、有活动制度、有宣传队伍,不断扩大基层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网络的覆盖面,重点推进流动人口集聚地、高校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建设。加强对流动人口协会组织工作的指导,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自治水平。
5、加强基层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全区计生干部业务培训工作,以高层次、大容量、广视角的授课内容,增长人口计生干部的智慧,增强服务育龄群众的能力。继续抓好“一证三师”培训,加快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进程。聘请行风监督员,强化行风及机关效能建设。重点开展创优争先,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的人口计生队伍,保持队伍的旺盛战斗力。
第三篇
一、工作目标
围绕全区人口计生年度中心工作,区、各街道的宣传教育围绕深化人口家庭幸福工程,以“幸福满屋”活动为工作主线,按照“大宣传,大联合,出精品”的总体思路,做到“四个创”、“五推进”不断提高宣传工作,提升人口计生宣传教育水平,通过多层次、立体化和成系列的宣传形式,形成全区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重点工作
(一)“四个创”
1.在人口文化园建设上创品牌。街道级抓好生育文化园建设,重点是突出特色;社区、村级推进人口文化活动中心、婚育文化长廊建设,重点是贴近群众,发挥作用。着力将人口文化阵地建设成育龄群众的“文明之家”、“休闲之家”,形成切合特点的人口文化园建设品牌。年内将建成南大街中意宝第社区生育文化园;把梧桐苑社区生育文化园打造成市级人口文化示范基地;建成北港青枫社区和荷花北大街社区的世代服务室;对各个街道、社区生育文化园、文化街、文化长廊进行检视工作,督促对陈旧的户外宣传产品进行更新和效果维护。同时继续实施新农村新家庭新三年计划,开展市级“幸福家园示范村(居)”、“幸福家庭示范户”评选表彰活动。
2.在“婚育新风”上创亮点。开展“幸福满屋”系列活动,区级组织专题演出活动,各街道举办各种形式的分项目活动,如举行家庭类演讲比赛、家庭文艺表演、家庭特长展示等,还能结合街道实际,开展“一街一亮点”的特色宣传活动。以家庭需求为出发点,依托社区,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力弘扬新型家庭人口文化。为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提升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和谐幸福创造良好条件。
3.在媒体宣传上创新意。继续实行发稿奖励政策,把严奖励标准,激活计生干部、志愿者参与新闻报道的热情;策划“幸福满屋”阶段性宣传报道,协调各级宣传新闻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形成声势,打造亮点,营造“幸福满屋”活动的舆论氛围。
4.在生育关怀活动上创突破。广泛宣传“生育关怀行动”的目的和重大意义,大力开展“五关怀”活动。对全区计生工作者举办心理慰藉技术培训班,围绕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痛苦和心理创伤问题,就如何做好精神慰藉和心理疏导工作,传授专业知识和技巧方法;建立爱心屋,开展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系列帮扶行动,组织志愿者以多种形式服务计划生育特殊群体。
(二)“五推进”
1.加强校园人口文化建设,推进青少年健康人格促进项目
各街道人口计生部门要发挥主动性,积极与当地院校协调,进一步扩大青春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开展专家面对面、同伴教育、青春健康知识进校园巡回演讲等活动。依托各级人口学校办好青春健康教育家长课堂,共同推进青春健康教育进家庭。在“中荷太阳花”、“少女援助中心”项目的基础上能发掘出更多的健康促进好项目。
2.继续推进深化关爱女孩、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活动
推进关爱女孩行动,加大街道、村、社区“关爱女孩”帮扶力度,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的关爱女孩宣传教育活动,共同营造关怀女孩成长,关注社会性别平等的良好舆论氛围。加大整治“两非”专项行动的宣传力度,营造打击“两非”舆论声势,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确保综合治理落到实处。
3.继续推进婴幼儿早期教育宣传指导
巩固具有特色的早教工作模式,继续夯实全市人口早期发展指导服务网络体系,做好《市0-3岁婴幼儿家长指导手册》发放工作,做好《成长阶梯—0-3岁婴幼儿测评与早教课堂》的免费测评和培训。继续免费发放早教体验券和早教点播卡,举行科学育儿知识社区巡回讲座,举办亲子活动。
4.继续推进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
以“幸福满屋”宣传活动为载体,开展“关爱新市民”活动,建立流动人口便民服务点,打造流动人口“温馨之家”,推行“家庭式管理、亲情化服务、市民化待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制,进一步增强流动人口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继续推进计生内容与道德讲堂活动相结合
充分运用道德讲堂平台,“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采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的做法,使群众在参与中,对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新观念更进一步的认知、感悟、接受,为我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舆论环境。
(三)切实加强队伍宣传能力建设,提高宣传工作水平。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口计生宣传教育队伍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项基本要求,也是一项基本保障。要把宣教队伍配齐、配强。通过引进一些素质好,有能耐,能做事的人才,补充到人口计生宣教队伍中,并通过加强培训的方式,提高其工作技能,达到宣传教育队伍人员能说、能写、能干的要求,全面打造一支新队伍。
第四篇
全区人口计生工作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统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群众为目的,按照国家、省人口计生委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全市人口计生工作中心任务,推动科技创新,深化优质服务,夯实基层基础,全面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强化服务能力建设,为全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
一、年度主要指标完成目标
1.期内综合避孕率90%;
2.知情选择率90%;
3.随访服务率90%;
4.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90%;
5.计划生育药具服务率95%;
6.婚检率98%;
7.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90%;
8.群众满意率92%;
二、重点工作
根据市计生委的要求,2014年全区深化人口家庭幸福工程,深入开展以增强家庭发展能力为核心的六大行动9个项目,提高人口计生科技服务水平,提升家庭幸福指数,促进家庭社会和谐进步,为我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重点做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1.全面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
作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国家级项目点,今年我区将继续扎实推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在全面总结近年来孕检项目运作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进度,一手抓质量,加大宣传力度、规范项目实施。加强对高风险人群的指导和妊娠结局随访,对出生缺陷发生高危行业和有遗传病家族史的夫妇,及时动员其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接受孕前咨询指导,增强高风险人群的防范意识和能力,降低或消除导致出生缺陷的风险因素。2014年全区将完成1200人次待孕夫妇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2.提高育龄妇女避孕节育生殖健康水平
全面提高辖区内育龄妇女的生殖保健意识,做好城区特困妇女的RTI/两癌筛查,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查体到位率。继续加强以落实长效为主的避孕节育措施;加强避孕节育随访服务,规范知情选择服务;拓展免费避孕药具发放服务对象、优化服务模式,推进安全套进校园、工厂、社区,减少非意愿妊娠,降低患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以及艾滋病的风险;深化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提高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服务水平。
3.拓展老龄关怀行动
建立计生老人档案,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调查摸底,建立家庭基本情况和身体状况档案,组织计生干部每月走访,实施关爱活动,开展亲情服务;同时实行志愿者行动,开展帮抚服务。深化中老年健康基地建设,年内建成“银龄乐园”,开展健康教育,组织老年人进行生活技能训练、抗衰老训练,延缓生理机能退化程度。
4.规范开展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
根据2011年出台《市病残儿医学鉴定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材料的申报程序,严肃鉴定工作的纪律,把好初审关,强化社会监督,做好一年两次的摸底、材料上报工作。组织开展不孕不育患者免费体检活动。
5.开展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
保持“两非”专项整治的高压态势,营造打击“两非”舆论声势。协调部门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等综合治理手段。每半年开展一次和卫生的联合执法行动,严格规范“两非“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
6.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为重点,强化岗位练兵,突出能力培养,全面提高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技能。以会代训,将技能培训融入会议内容,使服务人员不断提升能力,更新知识。以报销费用的形式鼓励服务人员参加“一证三师”(生殖健康咨询师资格证和执业医师、统计师、社工师)的培训与考试,提高队伍软实力。
第五篇
一、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深化计划生育法制宣传教育。
1、广泛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各地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体布局,通过论坛、动漫、书法、摄影、网络媒体等形式进行人口计生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政策普及。充分利用“12.4”等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活动,深化人口计生法律法规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积极组织文艺工作者参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创作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切实增强普法教育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2、全面普及人口和计划生育知识。进一步加强基层人口学校建设,提高专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广大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和育龄群众进行宣传和培训。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等大众传媒主阵地作用,开辟人口计生法制宣传专栏、专版、专题、固定时段、固定版面、固定栏目,努力提高知识普及率,增强育龄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3、努力提高干部群众的人口观念和法制意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理论中心组学法制度、领导干部学法考试制度,认真落实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考核制度。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重点宣传企业落实计划生育职责等法律知识,提高依法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水平。普及广大群众特别是来常务工人员的守法意识,重点宣传与其工作、生活特点相关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知识和人口计生政策,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二、强化依法行政,维护现行生育政策。
1、继续深化“两非”专项整治行动。按照国家、省、市有关部署,继续深化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完善部门协作的综合治理工作规范,加强与卫生、药监等部门的协作,继续对医疗卫生机构、药械市场进行监管督查;加强与公安、卫生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严肃查处并曝光“两非”典型案件,在全区形成持续打击“两非”的高压态势。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加强舆论宣传倡导,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女孩成长和女孩家庭发展的社会氛围。
2、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案件查处力度。全面清理二胎审批、二胎生育、非婚生育情况及其它违法生育的情况。对经调查、举报、检查核实的违法生育案件,依照《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加强依法行政,提高社会抚养费征收案件结案率,增强群众依法生育观念,切实稳定我区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3、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按照省、市人口计生委和财政部门的文件精神,按照国家标准,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扶标准从每人每月不低6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依照《关于将三级以上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纳入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通知》(常人口计生委规〔2012〕1号)要求,认真细致做好各项申报、审核工作。按照常政发〔2011〕23号文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做好2008以后持证退休人员一次性奖励的登记、审核、录入工作,切实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1、加快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推进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坚持和完善村(居)民会议或者村(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切实保证群众的参与权、表达权、决策权。实行计划生育村(居)务公开,建立完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提高自治能力。积极开展基层群众自治的评选活动,培植典型、总结经验、宣传先进、抓点促面,提升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整体水平。
2、加强法制建设,推进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配套制度,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程序。规范照顾再生育一个孩子审批、社会抚养费征收、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办理、生育服务联系单办理等执法行为,建立完整、规范的案卷。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信息化建设,配合政府开展“三合一”网络平台建设,完善各项人口计生执法行为的网络化和信息化水平。严格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群众工作纪律”的规定,杜绝因行政行为不当引发的恶性事件。
3、加强信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和省《信访条例》,推行信访规范化管理和群众的逐级上访与分级管理制度,认真负责地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大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力度,积极预防、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积极引导公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努力把人民内部矛盾化解在基层。
- 上一篇:党的群众路线第一阶段工作小结4篇
- 下一篇: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方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