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局免疫预防工作要点3篇

时间:2022-06-15 09:49:35

导语:卫生局免疫预防工作要点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卫生局免疫预防工作要点3篇

第一篇

2014年,继续扎实开展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特别是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工作,认真完成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及预防接种服务机构疫苗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任务,根据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相关要求,制定我市2014年度免疫预防工作要点

一、工作指标

(一)适龄儿童建证率不低于95%;卡、证、册符合率100%,接种资料填写要求齐全、内容完整、字迹清晰整洁。

(二)接种率:麻疹疫苗常规免疫适龄儿童(含流动儿童)接种率,以镇为单位达到95%;其它疫苗接种率以镇为单位达到90%以上;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90%。

(三)规范接种单位覆盖率:≥90%。

(四)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规范处置率:≥90%。

(五)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率:≥95%。

(六)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覆盖率:100%。

(七)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监测覆盖率:100%。

(八)接种率监测报告覆盖率:100%。

(九)乙肝疫苗查漏补种:以镇为单位,目标儿童乙肝疫苗全程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

(十)疫苗信息管理系统覆盖率:100%。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继续扎实开展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工作,确保免疫规划疫苗单苗接种率达标

1、继续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策略,按上级统一布署做好甲肝减毒活疫苗和无细胞百白破替代全部四针次的全细胞百白破接种工作。

2、加强疫苗接种的组织与管理工作,确保疫苗接种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相关规定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实施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的接种工作,多种疫苗同时接种尤其应注意:各接种门诊必须保证一类疫苗的接种不受二类疫苗接种的干扰,不得在接种一类疫苗的同时接种二类疫苗。

3、各接种单位要认真做好辖区内出生儿童数据的监测统计工作,认真落实新生儿和流动儿童接种前调查摸底制度,做到出生一例,登记建证上网一例。

4、及时准确地对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录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并做到卡证册网相符,对于经常外出的儿童,接种资料要及时进行变更及补录。

5、加大通知力度,各接种单位要定期对逾期未种儿童进行网上搜索,并对通知情况及未种原因进行记录,对于多次通知不配合的家长,接种单位应主动上门做好宣传工作。

(二)实施麻疹后续强化免疫,进一步推进消除麻疹工作进程

2014年要确保15岁以下儿童以乡镇为单位麻疹疫苗(麻风、麻腮、麻疹疫苗)全程免疫率达到95%。按照国家的总体安排,2014年全国将统一实施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我省麻疹后续强化免疫的目标人群为8月龄-4岁儿童。

(三)规范开展接种监测报告

全市继续实行日接种制和双月接种监测报告制度,市疾控中心对所有上报的常规免疫接种数据进行审核,定期对报告不及时、不完整、有逻辑错误的单位进行通报,并将在年终根据各接种单位的疫苗接种数与疫苗领用数进行疫苗损耗系数测算,对疫苗损耗系数过大的接种接种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四)认真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理

各接种单位要加强监测,从2014年起全市实行疫苗接种副反应监测月常规报告制度,对出现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立即报告,市疾控中心及时进行AEFI网络直报。对于监护人提出申请鉴定的病例,市疾控中心负责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按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管理办法(试行)》,开展调查、诊断和处理。

(五)严格儿童接种证查验与补证补种工作

各镇(街办)接种单位要加强与教育部门的沟通与协作,积极做好培训与技术指导,认真开展新入学(托)儿童接种证查验工作,同时,做好疫苗补种工作。查验和补种工作结束后,要及时、规范填写统计登记报表,做好总结上报。

(六)全面完成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和疫苗信息管理系统的评估验收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鄂疾控总务函[2014]12号文件精神,按要求完成辖区内接种单位疫苗信息管理系统的安装调试,配合省市疾控中心完成系统测试,联调及验收工作,确保验收合格率达到100%。继续做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提高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数据的录入质量,加强数据录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2005年以来数据覆盖率要达到98%以上,数据项准确率达到95%以上。4月份市卫生局完成对各镇(街办)历史数据的验收,5月份接受市级验收。

(七)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1、免疫接种:继续做好适龄儿童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工作,保持高水平的全程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根据省市要求开展儿童脊灰强化免疫活动或补种工作,进一步巩固免疫屏障,消除“免疫空白”。

2、AFP监测:保持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与及时性。每年组织一次AFP病例监测专项督导,市疾控中心要安排专人认真执行相关工作制度,坚持工作规范化,完成每旬主动监测的工作任务,市医院、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要加大对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使工作人员切实掌握AFP监测报告要求。

(八)继续做好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根据《省卫生厅关于认真做好今年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的通知》(鄂卫发〔2009〕41号)精神,今年将对1996年1月1日~1997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儿童开展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各接种单位要高度重视,确保及时、安全、有效、有序开展,认真执行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周报告及月报告制度。

三、进度安排

一月份:甲流疫苗接种;乙肝查漏补种;疫苗年度计划;完成首次冷链运转工作;全市一类疫苗接种针次统计;接种单位督导。

二月份:全年工作计划制定,第一次接种监测报告;第二次冷链运转疫苗领、发计划审核上报。

三月份:疫苗信息管理系统安装评估验收;春季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督导;完成第二次冷链运转。

四月份:组织开展“4.25”宣传日活动;对全市12-24月龄儿童进行一次接种率抽样调查。第二次接种监测报告;第三次冷链运转疫苗领、发计划审核上报。

五月份:完成第三次冷链运转;全市免疫接种人员培训。

六月份:进行半年工作小结;AFP病例漏报调查。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项目进展报告;第三次接种监测报告;第四次冷链运转疫苗领、发计划审核上报。

七月份:接种单位督导;一类疫苗接种针次统计;完成第四次冷链运转。

八月份:城区流动儿童接种率调查;第四次接种监测报告;第五次冷链运转疫苗领、发计划审核上报。

九月份:完成第五次冷链运转,接种单位督导工作。

十月份:秋季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督导。第五次接种监测报告;第六次冷链运转疫苗领、发计划审核上报。

十一月份:搞好本年度资料收集、整理,完成第五次冷链运转。

十二月份:接种单位督导,第六次接种监测报告;下年度第一次冷链运转疫苗领、发计划审核上报;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项目进展报告、年终各项工作总结并上报。

第二篇

2014年,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规划》,以“四免一关怀”和“五扩大、六加强”为重点,以减少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降低艾滋病死亡率和改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生存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高危人群艾滋病防控模式,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我市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完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多部门合作机制。继续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部门职责与配合协调。市财政要按照鄂政发[2012]3号文件的要求,落实地方配套经费,并保证专款专用。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并完善监督考评机制,促进部门工作职责的落实。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利用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切实履行好本部门工作职责。通过定期通报和绩效考评,促进艾滋病主要防治措施的落实。

(二)加大依法防治力度。公安、司法、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艾滋病患者法制教育,增强其法制观念,同时对恶意传播艾滋病或利用其特殊身份进行其他违法犯罪的,公安部门要依据相关法律予以打击。市卫生监督局要依据《条例》和《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卫生机构和目标场所进行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其艾滋病防治行为,监督执法覆盖率和违法行为查处率达90%以上。

(三)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防治工作。鼓励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依据“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将宣传教育、动员检测、干预服务、心理支持和关怀救助等适合市场化的方式提供的服务,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力量承担。研究建立严格的监督评价机制、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退出机制、加强对购买服务的监督评估,确保目标人群获得优质服务。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与社会组织协作,建立信息沟通制度,实行防治工作有效衔接。

二、强化艾滋病、性病疫情监测与管理

(一)加强艾滋病疫情报告质量管理。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严把疫情报告质量关,确保艾滋病专病网报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及完整性,并加强对艾滋病防治相关信息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

(二)加强性病防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4-2020年)》和《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性病防治工作机制。把性病规范化诊疗服务作为性病诊疗服务的资质条件和医院等级考核指标之一,定期组织考核。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实验室能力建设,为规范化诊疗服务提供技术保障。加强对性病疫情报告的监管力度,定期开展性病病例报告准确性核查、漏报调查和督导检查,切实提高疫情报告质量。要结合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强对各类高危行为人群、重点人群和普通大众性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三、扩大HIV监测的覆盖面

(一)继续开展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筛查。对静脉吸毒者、暗娼、性病门诊就诊者、男男性接触人群、长卡司机、外出打工返乡人员等开展HIV抗体主动筛查,全年完成筛查人数1590人。继续对监管场所在押人员开展HIV抗体筛查,全年完成筛查人数390人。

(二)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对所有孕产妇免费开展艾滋病、梅毒和乙肝三项筛查,全市完成筛查3700人。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检测率分别达到100%。开展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相关干预服务、随访、治疗工作。

(三)加强艾滋病检测工作。四个免费咨询门诊要积极为群众提供咨询、检测及相应的转诊服务,全市完成720人的咨询检测任务。医疗机构要积极推进艾滋病主动筛查力度,增强医务人员的筛查意识,提供快速、方便的检测咨询服务。继续实行娱乐场所目标人群定期健康体检、艾滋病/结核病双重感染筛查和监管场所在押人员筛查等工作制度。

四、不断深化宣传教育工作

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利用各自网络优势,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艾滋病性病防治政策和防治知识的培训。要大力宣传艾滋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等知识,提高大众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减少对艾滋病的恐惧和歧视。要切实加强针对男男性行为人群、低档暗娼、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青年学生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倡导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并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宣传教育的效果。

五、提高干预措施的覆盖面

严厉打击、吸食贩毒等违法犯罪行为,净化社会环境,消除艾滋病滋生蔓延条件。深化娱乐场所100%安全套使用工作。重点加强对中低档暗娼、流动暗娼和老年嫖客的干预力度。充分发挥社区、民间组织、志愿者和目标人群的作用,探索针对男男性行为人群提供宣传、咨询、检测、干预和抗病毒治疗的“一站式”服务的管理模式。建立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和美沙酮维持治疗相互衔接的工作机制,提高综合矫治服务水平和服药人数。认真做好高危行为干预相关信息的收集、上报工作。暗娼人群干预人数达到300人,HIV检测比率达到95%。男男性接触人群干预人数达到100人,HIV检测比率达到80%。

六、加强对感染者和病人的综合管理

做好感染者的个案流调和溯源调查,强化阳性告知工作。继续加强对HIV/AIDS及其配偶或固定性伴的随访检测工作,全面开展使用抗病毒治疗药物预防配偶间传播工作。做好流动人口、在押人员中感染者和病人管理,减少脱管、失访现象的发生。强化HIV阳性孕产妇的随访,全面落实母婴阻断措施。

七、全面提升艾滋病医疗救治水平

市人民医院是全市指定的艾滋病定点医院,满足艾滋病患者手术等特殊医疗需要。强化医疗机构首诊(问)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诊治艾滋病患者。加强监督检查,对推诿或拒绝为艾滋病患者诊治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依照诊规严肃处理。加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随访检测,对符合治疗者及时纳入抗病毒治疗,并强化患者服药依从性教育,积极做好毒副反映监测及处置,降低治疗失败率。加强耐药性监测和疗效评估工作,指导二线药物治疗的开展。加强抗病毒治疗信息的管理,做到信息上报及时、准确、便捷。

八、认真落实救助关怀政策

结合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服务,将艾滋病患者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切实落实感染者和病人“包保责任制”实行检测、干预、治疗、关怀全程服务,无缝对接。认真落实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关于对艾滋病机会感染病人实施医疗救助的意见》(民发)[2013]21号),切实减轻患者负担。紧密结合扶贫开发工作,对符合扶贫条件、有劳动能力的HIV/AIDS,支持他们开展生产自救活动,增加家庭收入。在“世界艾滋病日”前后或春节前后,组织慰问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一线艾滋病防治工作者。

第三篇

一、卫生应急管理工作

在继续完善“一案三制”基础上,以提升卫生应急能力为目标,在规范化建设上下功夫,使我市卫生应急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一)大力开展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预案体系建设,加强监测预警、信息报告、队伍建设和培训演练,落实经费保障、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切实提高卫生应急队伍的管理水平和事件处置能力。不定期对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保障、运转机制、监测预警、培训演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与处置等方面进行督导、考评与通报,确保及时、有效处理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不断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

调整和充实卫生应急专家库和卫生应急队伍,完善专家咨询建议、参与指导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开展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加强传染病疫情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送,严格报送程序、报送时间,杜绝漏报、迟报、瞒报、谎报现象发生。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医疗急救体系专业化建设,逐步建立全市医疗急救网络,提高医疗急救能力,做好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治工作。加强应急队伍培训,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专业队伍应急处置能力。

(三)着力抓好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和处置

重点做好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做好中毒、反恐怖和自然灾害的卫生应急,以及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的卫生应急保障工作,严防传染病暴发流行事件发生。强化应急装备,逐步建立卫生应急物资分级储备机制,加强监测和预测评估,及时发现苗头,及早控制处理,防止事件扩散。

(四)加强相关信息监测工作,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加强疫情监测网络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开展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灾防病网络监测报告考核评价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强化传染病疫情预测预警能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的分析利用,及时处理各种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市15家网络直报单位保持直报网络畅通、灵敏高效,报告率达100%,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低于3%。充分利用“120”医疗救援网络的资源和技术优势,缩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响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围绕医改提出的“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近期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确保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到实处,提高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一)综合性工作

1、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认真贯彻卫生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内涵建设,严格按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操作手册》,强化疾控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结合绩效工资的实施,组织开展绩效考核,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继续加强疾控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能力建设工作,从急需的专业人才引进、重点实验室设备的购置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经费支持,确保疾控机构能力建设工作取得突破。继续发挥镇(街办)卫生院公共卫生部的作用,加强市疾控中心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保证工作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加强基层公共卫生队伍能力建设,实施基层公共卫生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切实提高基层疾控人员的业务素质。

3、继续加强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市疾控中心组织对新的传染病诊断标准进行全员分级培训,开展医防合作,加大各级医疗单位公共卫生工作考核力度,市疾控中心每1-2个月集中开展一次督导检查,市卫生局每半年开展一次疾控工作检查,全面提升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

4、实施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的要求,将市疾控中心和各医疗单位的疾控工作进行量化,并将年终的绩效评估结果、任务完成情况与公共卫生经费挂钩。按照中央、省、市财政疾控项目要求,制定本地、本单位项目实施方案和计划。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二)重点传染病防控

1、加强艾滋病防治。积极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继续做好艾滋病母婴阻断(4000人次)、自愿咨询检测(600人)和社区综合防治工作,加强对男男同性恋人群(100人)、性服务人群(200人)、性病患者(100人)、吸毒人群(100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进一步规范美沙酮门诊管理,扩大覆盖面,创新管理模式,提高门诊量和维持率。继续加强艾滋病监测网络建设,强化疫情监测及报告制度,加强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建设和质量管理。继续做好面向农民工、青少年、大学生等的防病知识宣传教育。

2、强化结核病防治。进一步完善结核病防治工作领导机制、医防合作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和新农合便民措施。继续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保持100%的覆盖率。加强对医疗机构结核病人报告、转诊工作的检查和管理,使报告率转诊率达100%,努力完成初治涂阳、复治涂阳、初治涂阴、重症涂阴分别200人、20人、220人、15人的发现任务。继续抓好结核病防治“五率”工作,积极应对耐药结核病、流动人口、肺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这三大挑战,提高防治工作质量。在市疾控中心的指导下,组织开展仙女镇街道居委会的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工作。做好迎接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4年)终期评估的相关准备工作。

3、按照国家、省传染病监测方案要求开展23种传染病监测,重点做好甲型H1N1流感、霍乱、手足口病、麻疹、HIV、不明原因肺炎、人禽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狂犬病、15岁以下儿童乙肝等重点传染病的监测、预防和控制工作。及时处置聚集性疫情,严防疫情的扩散蔓延。

(三)免疫规划工作

1、继续扎实开展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工作,落实国家免疫接种相关政策,确保免疫规划疫苗单苗接种率达标。麻疹疫苗常规免疫适龄儿童(含流动儿童)接种率,以镇为单位达到95%,其它疫苗接种率以镇为单位达到90%以上;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90%。

2、坚持预防接种证制度,适龄儿童建证率不低于95%,卡、证、册符合率达100%。健全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和常态化查漏补种制度,对漏种儿童及时进行补种,保持现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高水平接种率。

3、加强对预防接种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激励,调动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对免疫接种单位的督导、检查,落实查漏补种工作。

4、完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和疫苗信息管理,系统覆盖率均要达到100%。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调查和诊断工作,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规范处置率达90%以上,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监测覆盖率达到100%。

5、继续组织开展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目标儿童乙肝疫苗全程免疫接种率以镇为单位达到95%以上。切实做好脊髓灰质炎、麻疹的监测以及脊灰疫苗查漏补种、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等工作,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加快消除麻疹进程。

(四)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

1、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市疾控中心要继续做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指导,协调完成省、市下达的查、灭螺,查、治病工作任务,及时开展查、灭螺,查、治病工作技术指导与考核,进一步巩固我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成果,努力降低垸内残存钉螺面积,力争垸外不发生感染性钉螺。有效救治晚血病人,控制新发晚血病人和急性血吸虫病的暴发流行。提高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普及率,增强防病意识,中小学生和家庭主妇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

2、疟疾防治工作:启动《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严格控制恶性疟的输入。以输入性疟疾防控为重点,认真实施中央补助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疟疾项目工作,加强疟疾疫情监测,全市各级医疗单位及疾控中心发现的疟疾疫情,实施网络报告率应达到100%。加强基层疟疾防治人员的技术培训,做好疟原虫血检工作,对临床初诊为疟疾、疑似疟疾及原因不明的发热病人要常规检测疟原虫。以镇为单位,年血检率不得低于62%。

3、继续做好碘缺乏病和其他寄生虫病的防治。加强碘盐监测和碘缺乏病病情监测,按照卫生部要求,落实科学补碘的方法与措施。进一步加强土源性线虫病、肺吸虫病等寄生虫病的监测,继续做好慢性丝虫病人的关怀照料工作。

(五)职业卫生监测工作

进一步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积极开展各类职业卫生监测工作。加强各类人群的健康监护工作,进一步扩大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认真做好职业病诊断筛查工作,按照国家相关文件开展新、改、扩建项目的卫生评价。认真做好生活饮用水、医院消毒效果检验、评价工作,及时做好食物中毒等事件的调查、采样及实验室检测工作。

(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

进一步推行以社区为基础、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综合防治为手段的慢病防治策略。根据《省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08-2015年)》要求,倡导和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理念,逐步提高居民健康素质。

(七)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紧紧围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针对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充分借助新闻媒体的传播优势,通过与有关单位配合开展“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4.25”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5.15”全国碘缺乏病宣传日、“10.8”全国高血压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11.14”联合国糖尿病日、“12.1”世界艾滋病日等各项卫生宣传日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卫生宣传教育,使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75%,居民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农村≥70%、城市≥75%,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把防治知识送进社区,送进家庭,提高市民对传染病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本着“先起步、后推开、再规范、广覆盖”的思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城区达到40%、农村达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