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信息工作要点3篇
时间:2022-05-29 10:45:24
导语:卫生信息工作要点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2014年,全市卫生信息工作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心,准确把握当前卫生信息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以打造智慧医疗为目标,围绕卫生信息化、卫生统计工作重点,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切实加强服务功能,开拓创新,务求实效,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卫生事业发展中的支撑功能。
一、大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各项工作
按照省、市“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要求,全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各项工作的措施落实。
1、继续推进全市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在2013年全市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指导,实现全面支持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基本药物管理、妇幼保健、绩效考核等业务。
2、加强县区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各地要在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按照省卫生厅制定的市、县(市、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功能规范要求,大力推进市、县两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力争年内五县(市)、区、区完成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基本功能建设,全面实现省、市、县(区)三级平台的互联互通。
3、继续加强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全面完成市级数据中心二期建设任务,为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顺利上线运行提供良好条件。在不断完善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各项功能基础上,继续扩大平台与各医疗卫生机构、省级和县区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信息数据互联互通的范围,初步实现健康与诊疗信息市内共享。加强各业务信息系统的集成,以及平台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为行政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4、着力推进远程医疗应用系统建设。年内开展市级区域影像系统建设,在主城区实现医院与医院、医院与社区、社区与社区间数字化医疗影像及其报告的相互调阅,同时依托社区卫生联合体,使三级医院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集中读片、出具检验报告、远程会诊等服务。指导和督促五县(市)、区、区加强区域内远程医疗(如区域影像、心电及临床检验等)信息系统建设,力争年内在所有县(市、区)建设区域内远程医疗系统。拓展“12320卫生热线”服务功能,开展预约诊疗工作。
5、全面实施健康卡建设工程。以新农合参合农民为首批人群,在省厅指导下组织开展居民健康卡发卡、应用培训以及医疗机构用卡环境建设工作,以医疗服务、新农合结报、健康管理为应用重点,全面推广居民健康卡的发放与应用。
6、大力推进健康管理服务工程建设。在2013年泉山区试点的基础上,在主城区全面推广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人群健康管理工程,力争年内市区7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施健康管理服务。
二、认真做好卫生信息统计各项工作
1、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调查制度>》要求,会同相关机构和部门组织落实好各项统计调查任务。
2、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统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统计数据及时、准确、全面完整,加强数据分析利用,为深化医改和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3、协助做好医改监测评估,保障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系统运行,对各地医改监测数据的报送提供技术支持。
第二篇
2014年,全市医政(医管)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总体部署,坚持以改革、发展、服务、质量、监管为主题,以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中活动整改措施为主线,以创新、创优为动力,以人民满意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职能,着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着力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着力改善医疗服务,着力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努力打造“区域性医疗中心”,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一、着力推进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
(一)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7个县(市、区)13家县级公立医疗机构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为切入点,全部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促进政府加大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通过开展调研督导、阶段性评估等措施,确保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顺利进行。
(二)深化试点城市公立医院改革
市肿瘤医院要进一步深化落实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政策、任务、措施,不断深化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监管机制、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努力探索构建特点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基本框架。
(三)继续推进分工协作机制建设
通过推进城乡对口支援、医师多点执业、探索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紧密联合体等途径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建立长期稳定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
二、着力强化医疗服务监管
(一)强化医疗机构准入与日常监管
强化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变更、校验管理,继续委托市卫生监督所规范开展现场评审工作。继续开展基层医疗机构集中整顿,组织开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执业资格、技术准入专项检查,探索建立基层医疗机构监管长效机制。继续强化医疗机构执业行为日常监管,特别是大医院医疗行为的监管,推行市区大医院值班备案制度。
落实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制度,依法查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违法违规行为;推动医疗机构管理信息化,加强医疗机构信息数据质量与报送管理,提高数据查询利用效率,推进医疗机构执业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二)强化执业医师和护士准入与管理
依法加强医师资格考试、注册、考核等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医师定期考核制度;严格护士执业注册和执业行为管理。严肃查处医师、护士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对发生医疗责任事故并负主要责任的医师暂停执业。
(三)强化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
严格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申报、初审和管理。严格实施手术分级管理。组织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专项检查。加强人体器官移植管理;积极配合推进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依法严肃查处未经准入而开展技术项目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加大医疗广告管理力度
加强对医疗广告审查出证管理。完善医疗广告监测制度。继续开展打击违法医疗广告专项整治行动,发现一起及时查处一起,净化医疗市场。
(五)规范实施医院评审评价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和省卫生厅相关医院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结合我市实际,健全市级医院评审员库,全面、规范开展医院评审和复核工作,引导医院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三、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一)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严格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扩张。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大力发展儿科、急救医疗、康复、传染、精神等薄弱医疗机构。2014年,重点扶持1所康复医院创建三级康复医院、2所精神医疗机构和1所妇幼保健院创建二级医疗机构。
(二)提升专科服务能力和水平
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与管理,对周期内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实施动态考核;支持引导三级医院加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指导各地做好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与管理工作,各地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开展县级临床重点专科评审,加强地方专科能力建设。加强市级专科(病)诊疗中心建设与管理,继续选择1-2个专科(病)开展诊疗中心建设;推进各大医院创建省级专科(病)诊疗中心力度。
(三)提升综合医院薄弱专科建设与管理水平
推进各级各类公立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病理、儿科、康复等薄弱专科建设。研究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推动二级以上医院与护理院、康复养老机构之间的转诊与合作。
(四)提升县乡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全面深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实施对口支援目标管理,组织开展督导评估、晋升副高级职称前核查工作。三级医院重点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切实落实下派任务和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任务,指导督促县级医院制定并落实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发展规划,创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引导县级医院规范发展适宜技术,提高县级医院对20种重大疾病的救治水平;县级公立医院要强化对基层的技术帮扶指导和人员培训,建立向乡镇卫生院轮派院长、骨干医师制度,实行纵向技术合作、人才流动、管理支持,提升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
(五)加快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
引导医院大力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开展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估,进一步提高二、三级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建设与应用水平。继续推进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开展远程会诊服务。
四、持续改善医院服务
(一)持续改善医疗服务
深入推进“三好一满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让我们从细节做起”等活动,进一步全面落实省卫生厅制定的改善医疗服务24条措施及市卫生局优化医疗服务承诺。推行预约诊疗服务,2014年,所有三级公立医院、二级公立医院与省集约式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实现直连上线;三级公立医院专家门诊预约就诊率保持在85%以上。扩大日间手术试点,努力缩短平均住院日,2014年,各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全面开展试点,力争公立二、三级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分别达9天左右、10天左右,三级专科医院平均住院日比上年度继续有所下降。以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为切入点,落实“三合理规范”、推进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促进二、三级公立医院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严格控制药占比,采取综合措施努力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2014年,二、三级公立医院平均门诊人次诊疗费用和平均出院人次诊疗费用增长幅度显著低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继续开展医疗服务暗访活动。贯彻落实好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
(二)深化优质护理服务
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继续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稳步推进医院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并进行宣传推广。开展护理岗位管理人员、专科护士、护理绩效管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等护理新知识、新技术学术交流及培训,继续“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完善专科护士培训制度,加强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争创1-2个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开展专项检查和年轻护士能力考核。开展延续护理服务模式试点;做好“5.12”国际护士节庆祝活动。2014年,全市二、三级公立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分别保持在85%、95%以上,其中A类病房数不低于上一年度,力争高于上一年度,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95%以上。
(三)全力做好医疗救治保障工作
及时有效、科学规范地组织实施可能出现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工作,确保医疗救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保持我市各类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水平在全省先进行列。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疗救治工作,做好第十八届省运动会医疗保障等工作。规范院前急救医疗行为,切实履行市急救医疗中心调度指挥、培训考核、检查指导、活动保障等方面职能。
(四)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程
全面推进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开展平安医院考评。贯彻落实《市医患纠纷预防和处理办法》。探索实施医疗风险互助金制度并适时总结经验。开展维护医疗机构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指导各地开展医疗纠纷隐患排查;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四位一体”安全建设,与市公安局联合开展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医院内部安全管理督查,组织开展医院专职保安训练观摩活动。切实加强医患沟通,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加强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公室建设指导,提高其能力和水平。落实《精神卫生法》,严格依法做好精神病人管控、服务工作。
各医疗机构要发挥在创建卫生城的作用,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医疗废物处置、传染病防治等方面工作,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开展健康咨询服务,落实无吸烟单位管理要求。
五、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一)持续加大基础管理力度
继续开展医疗核心制度明查暗访,突出抓好首诊负责制、院内会诊、交接班、病房值班、重症和危重病人监护、技术准入等核心制度的落实。继续开展门诊和住院病历、处方质量检查。继续开展突发事件医疗救治能力培训与竞赛活动;继续组织开展医护人员“三基”考试。依托市各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做好全市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和安全监管,组织开展相关培训与检查,努力消除监管盲区。
(二)大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
进一步扩大临床路径管理覆盖面、专业及病种,并全面达到相关要求。完善临床路径信息上报机制。2014年,公立医院中三级综合医院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病例,入组率不得低于40%,入组后完成率不低于60%,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占本院出院病例数比不低40%;三级专科医院不少于5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二级综合医院不少于5个专业20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至少包括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骨科、肿瘤科主要病种;二级专科医院不少于4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鼓励非公立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三)加强医疗机构药事和临床检验管理
继续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大力推进临床药师制建设。指导和加强静脉输液配置中心建设管理。切实加强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和辅助药、抗肿瘤药、免疫调节药的管理。推进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活动。加强高值医用耗材临床应用管理。强化全市医疗机构临床检验室间质评,开展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与督查;加强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管,减少和杜绝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
(四)组织实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
加强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积极推进医院感染管理区域督导小组试点工作。组织开展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岗位培训、中青年骨干培训。完善目标性监测制度,指导医疗机构持续改进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开展二级以下医疗机构集中消毒供应机构建设,推动各地探索实施社会化消毒供应管理模式,2014年完成1-2个区域化供应室建设。开展医疗机构特别是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与民营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检查;继续组织开展ICU、手术室、血液净化室、等重点部门和各种插管、注射、手术、内镜诊疗操作等医疗机构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及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措施落实情况明查暗访。
(五)严格关键科室质量。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全面达到省卫生厅制定的建设管理规范标准,实现与院前急救系统的无缝衔接;二级以上医院要进一步加强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加强手术病人管理和手术室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完善重大手术审批和患者知情同意制度,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严格落实手术分级和手术类别、术式、部位核对制度和其他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医院消毒供应、血液净化、介入诊疗、放射治疗科室等其他关键科室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确保质量安全。
(六)严格血液质量安全管理
大力推进无偿献血,满足临床用血。组织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新闻舆论引导和临床合理用血培训。强化血液安全管理;规范互助献血工作,严厉打击利用互助献血组织非法献血的行为。加强医院输血科能力建设,开展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血专项治理活动,力争各三级医院临床用血总量与上年持平。开展2014年血液安全、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督查。
六、统筹兼顾,全面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发展康复医疗机构,建立加强三级综合医院早期康复介入的工作制度;加强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推动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做好残疾人康复及工作,与市残联联合开展贫困白内障复明手术项目、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机构认证评审;做好防聋、戒毒、老年医疗服务、征兵体检及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等相关工作。
第三篇
一、积极推进就医保障工程,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的就医负担
1、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按照基本药物采购计划,组织实施好新一轮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工作。推进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按规定比例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其中,二级综合医院基本药物品种数占基本药物目录(含省增补药物)总数的比例不少于80%,三级综合医院不少于70%。
2、提高新农合的保障水平。2012年以县为单位参合率继续稳定在95%以上,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300元以上,其中各级政府财政补助标准不低于240元,县外住院比例控制在15%左右,住院费用增幅控制在5%以内,住院政策补偿比提高到75%,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积极推进住院统筹和门诊统筹相结合的保障模式,结合临床路径管理,完善门诊总额预付和住院按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的改革。全面开展重大疾病保障,确保符合救治条件的人员100%纳入保障范围。
二、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3、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档升级建设。确保年内完成主城区27个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的提档升级改造工程,力争创建成1个国家级示范、2个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全科服务团队和家庭责任医生队伍建设,全市35%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实施家庭责任医生制度,居民在社区门急诊比例力争达到45%以上,门诊均次费用比三级医院低50%以上,社区预防保健服务比例达到85%以上。
4、开展示范乡镇卫生院和标准化卫生室创建活动。推动乡村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选聘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逐步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力争建成7个省级示范卫生院和1家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县。
5、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以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为重点,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行院长负责制,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年内全科医生在培人数达到100人以上。开展乡镇卫生院医生到县医院“务实进修”和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组建健康管理服务团队,开展走村入户巡回医疗,指导乡村医生做好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6、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推进政府办基层机构规范化信息系统全覆盖;加快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尽快实现省与市、市与县联网运行;积极试点开展“居民健康卡”建设。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功能。
三、实施医疗中心打造工程,积极打造卫生强市
7、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完善全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加快推进市中心医院新城区分院、市第一人民医院迁建、徐医附院东院建设等工程,引进1所高水平、高质量的股份制医院。加强儿童、传染病、精神病、康复、老年护理、妇产等相关专科服务能力建设。
8、推进“名医名科名院”战略。重点加强10个市级医学“优势学科建设单位”、17名“医学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及医学重点人才的支持和培养。争创省级以上临床重点专科,三级医院在对口支援的县级医院推广应用10个以上新技术、新项目;选择5个临床专科,创建市级专科(病)诊疗中心。
9、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市肿瘤医院、睢宁县人民医院要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稳步推进人事、编制、分配、价格、支付制度、监管等综合改革。积极支持邳州市人民医院开展三级医院创建活动。鼓励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开展多种形式的协作、合作。加快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合作机制,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格局。
10、加强医疗服务和质量管理。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全面落实改善医疗服务24条措施,强化医疗服务监管,实施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告诫谈话制度和三级医院运行指标社会公示制度。继续做好临床路径管理、优秀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药占比控制等工作,各项任务指标均达到省卫生厅要求。
11、振兴中医药事业。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中医科建设评估验收工作,推进县级中医院等级创建。开展全国、全省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大力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进中医药服务深入基层以及中医药科普宣传工作。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引进,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十二五”重点专科。
四、实施公共卫生提升工程,提升人民群众的受益水平
12、做实做细完成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基本、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确保政府补助资金足额到位。按照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和程序,加强督查评估和绩效考评工作,确保完成10大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7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任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60%以上。
13、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加强免疫规划管理,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其它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等措施,有效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力争实现消除麻疹阶段性目标。深入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地方病预防控制工作,着力提升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管理能力。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升群众卫生防病能力。进一步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健全应急工作机制,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加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培训演练力度,做好重大活动的卫生保障工作。完成市级卫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建设,开展市、县120与省急救医疗指挥中心试点联网工作。
14、加快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市)、区妇幼保健所标准化建设,住院分娩率稳定在99%以上。继续实施“母婴保健工程”,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加强妇幼保健服务质量控制。严格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人员和项目的准入,严厉打击“两非”等违法行为。
15、强化食品安全和卫生监督管理。切实发挥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有效落实全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巩固监督体系评估成效,加强乡镇卫生监督分所的能力建设,开展基层卫监协管业务培训。全面开展传染病防治、公共场所、放射卫生、生活饮用水等卫生监督工作。
16、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启动开展国家级卫生城创建工作,新创不少于3个省级卫生镇和50个省级卫生村。完成省健康素养干预监测点的监测评估工作,力争全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综合水平再提高1-3百分点。完成12万户次的改厕工作任务。继续广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大农村生活饮用水的监测监督力度。
五、实施卫生行风优化工程,加大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力度
17、进一步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积极组织参与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激发广大卫生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自豪感,引导他们更加主动地投身改革、参与改革、推动改革。
18、进一步加强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强化反腐倡廉惩防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百姓服务“零障碍”工作,提高机关办事效能和卫生服务质量。坚持年度考评与日常监管相结合,推进医德考评电子档案建设。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和卫生行风巡查工作,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19、积极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实现各项工作的进位争先。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践诺评议,做好创先争优活动总结考核、评选表彰工作。深入开展“争创人民满意医院,争做人民满意医生”活动,努力把我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成为一支业务过硬、作风扎实、形象良好的队伍。
20、统筹抓好其它各项卫生工作。加强卫生法制化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创建平安医院,规范医疗纠纷调解和处理程序。继续实行安全生产(消防)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安全责任追究,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消防)制度和要求,全面做好隐患排查,维护卫生系统的安全稳定。抓好卫生信访工作,健全信访督查和责任查究机制,及时化解各类卫生信访案件。加强卫生新闻宣传工作,宣传卫生改革发展新举措,正确引导舆论,为卫生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 上一篇:煤炭企业文化建设思路3篇
- 下一篇:煤炭企业物流应用策略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