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委重点工作要点
时间:2022-03-25 09:48:59
导语:县农委重点工作要点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14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省、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改貌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强化效能建设,推进农业科技服务创新。突出抓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业园区建设、农业产业化、特色农业规模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民负担监管。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主要目标: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0家,家庭农场70个;计划草莓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新增5-8个集中连片规模种植基地;新增蔬菜面积1.6万亩;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力争总产增长2.4%,优质率提高3-5个百分点;新扩建一批农业高产高效示范园区和规模化生产基地,力争创建2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4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1%以上。围绕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强对家庭农场的示范引导扶持,建立健全家庭农场管理服务制度,鼓励发展“六有”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加强生产、供销和信用“三位一体”合作体系建设;试点探索建立集生产、加工、销售、信贷、保险、科技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农民合作社,引导农民合作社规范运行。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密切与农户、农民合作社的利益联接关系。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化经营。
(二)提升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层次。现代农业示范区进入提升档次、做强产业、展示形象的发展阶段。积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以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为核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集中力量做好省级龙门寺现代农业示范区、市级绿色草莓现代农业示范区、杜集现代农业示范区等现代农业示范区,进一步规范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层次,引领农业现代化进程。一是抓园区路网渠道基础建设。及早编制完成龙门寺6000亩核心区控制性规划并启动建设。重点抓好市县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申报、细化、量化工作。二是抓重大项目招引和龙头带动。立足园区主导产业,突出重大项目支撑和重点龙头带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着力招引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入园兴办项目,引导向产前、产后集聚,不断延伸园区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条。三是抓园区宣传推介和品牌创建。加大园区宣传推介和产品品牌创建力度,推进园区和产业基地“三品一标”认证,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市名牌农产品。四是抓公共服务开展和运行管理。依托园区引进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科技创新联盟,实现科研展示、信息服务、农民培训、质量监测等公共服务常态化,辐射带动地方产业发展,确保园区持续健康运行。在巩固发展现有的农业园区基础上,全县新增农业示范园区7—9个。
(三)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设特色农业规模基地,深入实施草莓产业提升行动。按照提升老区、发展新区、做大规模、突出特色的要求,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大力发展草莓、蔬菜、南冬瓜、经果林、苗木花卉等旱作高效农业。深入实施特色农业“双20万亩”工程,严格执行草莓标准化生产,突出抓好质量安全监控。加快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抓好食用菌、甘蓝、反季节莴笋等一批具有“一村一品”特色专业生产基地建设,力争新增一村一品专业村8—10个,新增高效特色农业面积5万亩,其中新增蔬菜面积1.6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5万亩,其中新增设施大棚面积1.2万亩,新增标准良田面积2.5万亩。大力发展南瓜产业,实施南瓜种植“东延西扩”,即以现有、为核心,向西扩展,建设5万亩环新桥机场产业基地;向东延伸,建设5万亩江淮分水岭脊背产业带。2014年,、陶楼等江淮分水岭脊背地区要示范种植集中连片50--200亩以上的南瓜基地。全面提升草莓科技水平、标准化水平、质量效益水平和市场营销水平。重点规划建设规模集中千亩精品草莓综合展示园和高速连接线草莓观光长廊,草莓集中区的水湖、罗塘、左店等乡镇各建设一处面积300亩以上的精品园,形成集聚展示效应。鼓励引导草莓休闲观光基地园区建设,大力发展草莓休闲观光产业。注重“草莓”品牌的保护和开发,广泛利用互联网、报刊、电视、广播等多种新闻媒体和农业展会等活动,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策划、包装、宣传推介。按照部级园艺标准园创建标准,强化政策扶持,加大监管力度,扩大标准化安全生产覆盖面,不断提高草莓质量安全水平。
(四)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围绕“单产、品质、效益”同步提升,深入开展小麦高产攻关和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坚持县抓万亩区、乡镇抓千亩片、村抓百亩方,按照区域布局、整村推进、集中连片的要求,重点在我县中北部小麦优势产区等乡镇建设20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在朱巷、义井、杨庙等乡镇建设25万亩水稻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着力抓好部级小麦、水稻2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示范区(片)实行“五统一”,即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精少量机条播、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专业化统防统治、统一标牌宣传展示,提升粮食生产水平,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
(五)全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落实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集群发展,着力提升我县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坚持引外龙、扶强龙、培小龙、育新龙四措并举,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总部经济。充分发挥现有的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深度加工开发和综合利用,大幅提高农产品加工率,逐步实现农产品由鲜销向加工、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提高农业附加值。继续打造双凤食品工业园区,对双凤食品工业园区加强指导,强化服务,整合优势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做好监督检查工作,推动园区不断发展壮大。要围绕骨干龙头企业发展产业集群,推进优势企业向园区集聚,形成聚集效应,促进产业集群链式发展,力争全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40亿元,双凤食品工业园区农产品加工产值超70亿元。
(六)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落实减负惠农政策。继续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5万亩;启动土地流转项目评审工作,做好200亩以上流转土地的评审工作,抓好千亩以上土地流转的备案和动态监测;积极创造条件启动县级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庭建设,健全乡村两级土地承包纠纷调解组织;继续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抵押贷款试点,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管理服务体系。督促指导各乡镇(区)完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功能,为交易双方提供法律咨询、供求登记、信息、合同协商签订、鉴证指导、跟踪服务和纠纷调处等一系列规范的管理服务,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规范流转提供高效载体。落实减负惠农增收政策。建立农民负担监管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农民负担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延伸农民负担监管领域,开展减负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检查。加强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规范管理,加强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机制,完善奖补办法,加大奖补力度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七)扎实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一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形成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紧密衔接的新型农业科技体系,加快引进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新品种(系);鼓励涉农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推动骨干企业与优势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实质性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体,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全年计划引进推广新品种20个。二是推广应用科研成果和关键技术。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结合春耕备耕及农时关键时期,组织百名农技干部进村入户,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着力抓好重大科研成果和关键技术推广应用,重点推广小麦“一喷三防”、水稻大棚育秧、机插秧、水肥一体化、机械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在草莓、蔬菜、瓜果优势区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大力推广超级稻,计划引进推广新技术10项,新增草莓、粮食主导产业示范基地3个,农作物统防统治面积50万亩,测土配方面积160万亩次,全面完成14个乡镇农技站建设任务。三是加大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以农民素质培训为抓手,整合新型农民培训、农业项目培训、劳动、扶贫培训等资源,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和专业岗位技能订单培训、特色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和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努力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队伍。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利用冬闲、春耕备耕等农业生产关键时期有针对性地围绕“一村一品”主导产业,突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指导农民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全年实用技术培训达到20万人次。四是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以生产智能化、营销网络化、管理高效透明、服务便捷灵活为目标,推广政府统筹、规划引领、典型示范和资源共享,加大涉农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将农业信息化建设贯穿于下达农业发展的全过程,继续加强农业物联网建设,努力提高农业信息覆盖率,2014年农业信息覆盖率达到93%以上。
(八)强化农资市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完善县、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要求有场地、有设备、有人员,保证工作正常开展。对全县各乡镇村农药、种子、化肥等农资销售网点执法管理实行全覆盖。制定和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规程,加强对农户、基地、农民合作社标准化生产指导、监管和服务,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规程组织生产,建立生产和农产品投入品记录,建立完整质量追溯档案。对上市蔬菜等农作物药物残留抽检每月不少于10次,抽检品种达到90%以上;对上市草莓坚持每天都要进行抽检,确保农业生产投入品安全,农产品消费安全。全年计划新增农业标准化基地5个,新增“三品”总数5个,创建农产品安全监管示范乡镇1个,产地准出试点基地建设3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建设3个,农残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
(九)做好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工作。一是推进农村沼气能源开发利用。探索完善农村沼气建设、管理、运营、服务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农村沼气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营、科学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新格局,着力提高沼气项目建设质量,对已建成的沼气要加强管理和服务,提高沼气使用率,2014年计划建设户用沼气200户。二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引导农民采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推进人畜粪便、生活垃圾、污水等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绿色农业生产,加大农业清洁生产示范,推广一批节肥、节药、节水、节能实用技术,突出抓好畜禽养殖污染减排,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三是抓好2014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积极推广秸秆粉碎还田、覆盖还田、快速腐熟还田、堆沤还田,动物过腹还田,加快建设秸秆收集储运体系,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继续加大秸秆禁烧监管力度,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严格落实责任,严看死守,力争实现重点乡镇和重点地区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其他乡镇和地区不发生大面积焚烧秸秆。
(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规范高效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和园艺作物等生产机械化,不断提升水稻机械化插秧水平。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鼓励支持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增强作业服务能力,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扩大精量播种、节水灌溉、高效植保等农机化新技术应用面积,强化农机质量监管和农机安全生产工作。2014年实现农机总动力年增长4%,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比上年增长2.5%,水稻机械化栽插面积增长32%以上。
(十一)认真实施江淮分水岭治理项目。继续抓好2013年度项目实施工作,加大督查、指导、服务力度,确保在五月底前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组织好自查验收,完善资料,迎接省、市检查验收。认真开展2014年度项目实施申报前的调研工作,组织乡镇编报项目,为提高项目编报质量,3月份组织县级专家对2014年度储备项目进行评审,5月份逐级申报,争取省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做好2015年度项目储备工作,认真筛选一批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性强,具有竞争力的项目进项目库,储备项目不低于60个。进一步做好联络帮扶工作,争取省直单位对联系帮扶乡镇更大支持,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
(十二)加强农业系统自身建设,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系统建设,努力在全系统形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实践的良好风气,不断提升农业系统干部工作水平和能力,牢固树立服务为先的理念,坚持办实事制度,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和机关工作作风,简化办事程序,减少“三公”经费支出,提高廉政风险防范防控管理水平,保持农业部门艰苦奋斗、敬业拼搏崇尚实干的优良传统。创新管理推动工作落实,坚持稳中求进抓落实,将抓落实的要求贯穿于全年,贯穿于各项工作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建立和完善工作目标分解和任务督查考核机制,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具体单位,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坚持定期检查、跟踪督办,实行考核评定、奖优惩劣,将工作实绩纳入单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继续做好机关党建、计划生育、文明创建和工、青、妇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 上一篇:农业科技园设施规划措施
- 下一篇:农委内审工作计划